前天那只在我家院子里溜达的猫又来了。
上次我没有拍到,很多人留言问我怎么没有找到我照片里的猫,这次我赶紧去取手机。
它一直没走,虽然警惕的看着我,时刻保持飞奔的姿势,但还是让我给他留了影。昨天说了我后面的简单规划,这个规划其实从7月份儿子期末结束时就做好了,当时我是做了一份7-11月长达4个月的不返京计划。
回看这份写于7月12日的几乎整个下半年的规划,已经被改了又改,有些实现了,很多未能实现。计划就是这样,总是会被各种突发状况和实际情况打乱,更何况我还遇到父亲生病这么一件大事。
我尽量在这一过程中做好我该做的,帮他处理病情相关的事,替他照顾爷爷让他放心长时间回城治疗,在他手术前后的关键时间随时待命。
同时我也努力兼顾儿子和自己,既带儿子完成了北上之旅,也不放弃南下的游轮。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永远不要委曲求全的牺牲自我,而是你愿意这样做。
所有的付出,如果并非心甘情愿,最后都会转化为委屈和牢骚。对方怎么认为、是否领情尚不可知,当你因深压已久说出那句:我当初为了你如何如何时,你所有的付出就已经变成了一个痛点,开始向你付出时所期望的反方向发展,成为对方的压力和两个人的矛盾。
你做的事,必须不是为了任何人而是为了你自己,是你觉得应该做的。我以前表达过,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父母子女之间亦是。所谓无私的爱,缘于当父母看到子女开心时,自己亦会获得幸福感,所以愿意付出,但很多父母据此成为绑架子女的理由,子女稍有不顺从,便将对不住父母的付出、不孝的帽子扣上,脱口而出那句“我为了你****”。做任何事,不要为别人,要为自己,更不要打着为别人的名义,绑架对方。亲情爱情友情皆是。
要避免陷入这种情绪,你需要不那么自我感动似的伟大,无论什么境地,都尽量满足自我,别为自己留下巨大的遗憾。做到如此,你自然不会再将付出变为怨恨。
这个过程中,不要管别人怎么看,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怎么看,你也不要被任何别人道德绑架,那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或者不了解实情的,他不是你、怎知你痛,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我聊过王阳明的“心学”,人人皆有发自本心的善恶之分,人人皆有良知。
“心即理”、“致良知”,你的良知,不需要去求得别人认同,而且不管付出多少,你永远也做不到获得所有人认同。《白鹿原》中记述了那个时代,一位中年丧偶的女性,为了那一块贞节牌坊而独守终生,最终换来县志上的一个名字记载,这是何等的悲哀。做你认为自己该做的事。最终,你只需要“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我们必须深刻地理解“孤独”这个概念,不是家庭和睦、亲人都在就不孤独。这世上,没有任何人能够完全的理解你,也没有人能够彻底让你依靠,更不可能有人无条件认同你做的每一件事,如果有,那个人只会是你自己。不要期待别人,更不要试图改变别人,怀着期待的付出,结果往往是失望。没有人能一直陪伴你,能陪你走到最后的,只有你自己,在一段路上并肩而行已经是一种缘分。所以,永远不要停下追寻自我的脚步,更不该靠放弃自我去成全他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轨迹,让自己毁灭的,也不是因为别人而是自己。
我认识到这一点,是在我最孤独无助的时候,所有关爱我的人都站在他们的立场、基于他们的认知“指点”我,却于事无补,我仍陷在痛苦的泥潭里无法自拔。
最终,是我做好舍弃一切的准备下定决心,背包南下,最终拯救了自己。
我写公众号,同样顶着巨大的压力,刚开始的那一两年,没有阅读、没有身边人的支持,所有人都不看好,我一直坚定地按自己的方式在写。
《写了两年半公众号,我得到了什么?》
直到今天,我也没有为了迎合大众而改变自己的写作方式,误打误撞,我似乎走出了一条和大多数公众号都不太一样的写作道路。我或许是个很自我的人,如果不是,我可能早就完蛋了,不可能看到今天自认为找到的希望。我知道自己成不了别人眼中期待的那个人,我只能努力成为我自己期待的那个人。但我也相信,我盲目相信和坚持的是有道理的。每个人必须是自己生命的斗士,敢于打破世俗追寻自我,只有你好了,才能真正有能力惠及爱你和你爱的人。只靠委曲求全地牺牲自我,听信这个人、盲从那个人,我和我身边的人将永远陷入恶性循环。我努力在责任和自我之间寻找平衡,照顾爷爷的同时,也玩让我有收获的游戏和看喜欢的纪录片;尽好爸爸生病时的儿子所为,也不放弃原本计划里最不想错过的体验。同时,每一天,无论什么情况,不管多累和没心情,我都没有扔下写作。这就是我在努力经营的自己的生活,力图面面俱到,无法兼顾时抓住最关键的点做出权衡,将抽不开身的和自己喜欢的尽量融合,接受命运的安排、不忘时刻积累,充实并满足,一切发自本心。
但我也知道,虽然想得明白,依旧是那句话:“知易行难”。很久以前,在韩寒的《后会无期》这部电影里,有一句让我记忆深刻的话:“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很希望我能过好我的一生,既听天命、也尽人事,不将命运的钥匙交予任何人,同时期待解开锈迹斑斑的大锁、推开厚重大门、迎向我心光明的那一天,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