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9日,欧盟中国商会联合罗兰贝格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发布《直面挑战 砥砺前行——中国企业在欧盟发展报告(2024/2025)》。报告全面分析了中国企业在欧盟发展的现状与挑战,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与战略建议,引发广泛关注。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2月10日表示,希望欧盟重视中国企业的合理关切。商会连载报告内容,敬请期待!
照片来源:新华社 记者赵丁喆摄
2023年为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2024年,双方开启深度合作新篇章。在世界动荡加剧的大环境下,中欧之间经贸合作的重要性愈加显著。虽然今年以来经贸领域摩擦增多,双方价值观差异客观存在,但双方坚持互利合作、反对“脱钩断链”的共识未曾改变。在欧中企表示,虽然短期不确定性增加,但 “中欧双方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合作大于竞争,共识多于分歧” [1],中企认为中欧双方之间存在巨大商业合作潜力,各方都看好中欧经贸关系长期稳健发展。
2024年以来,中欧间领导人对话交流频率倍增,擘画了中欧双边关系的发展方向。双方就战略、经贸、绿色、科技等议题举行了富有建设性且务实的沟通,硕果累累。截止至12月初,习近平主席与欧盟及其10个成员国领导人进行了会晤,频率远超2023年。习近平主席5月出访欧洲三国,为中国元首5年来首次对欧洲进行国事访问。中欧双方领导人之间坦诚、深入、富有成效的交流增进了中欧双方相互了解,深化了战略沟通,为双方经贸合作及中企在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中欧关系把舵领航。
图 1 2024年习近平主席与欧盟国家领导人会晤
回归平稳,欧盟对中国贸易逆差缩减近三成:从宏观经济方面观察,2022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受到俄乌冲突、新冠疫情、全球通胀等多重影响,双边贸易额波动较大,欧盟对华贸易逆差增加。2023年中欧贸易回归稳健发展,全年双边货物贸易额为7,400亿欧元,虽相较于2022年减少14%,但与2021年相比有所增加。其中,从中国进口货物5,165亿欧元,较2022年减少18%,欧盟向中国出口货物2,235亿欧元,小幅减少3%。欧盟对中国贸易逆差从2022年的3,974亿欧元缩减到2023年的2,930亿欧元,大幅缩减27%[2]。同期,欧盟对全球贸易平衡也从2022年的4,360亿欧元大幅逆差转为2023年380亿欧元的顺差,这主要是由于能源价格降低的原因。
图 2 中欧双边货物贸易额
中欧贸易关系稳固,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2023年,中欧仍保持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的深厚关系。尽管欧盟对中国的货物进出口贸易额有所回落,但中国占欧盟整体对外贸易额的比例保持基本稳定。具体来看,中国是欧盟第一大货物进口伙伴,占欧盟外总进口额的20.5%,也是欧盟第三大货物出口伙伴,占欧盟外总出口额的8.8%[3]。
图 3 欧盟主要贸易伙伴
机械及运输设备为欧盟对中国进出口货物中最主要品类:中欧货物贸易保持以工业制品为主,从大类上看,机械及运输设备占比超过50%,品类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图 4 欧盟进出口中国货物贸易品类结构
从欧盟进出口中国贸易额最大的前20小类来看,进口增幅最大的品类为机动车,较2022年增长37%,达129亿欧元。进口降幅最大的品类为有机无机化合物,较2022年减少45%,为156亿欧元。2023年,欧盟向中国出口最多的品类为机动车,达194亿欧元。出口增幅最大的品类为其他器械设备,较2022年增加52%,达135亿欧元。出口降幅最大的品类为二极管、集成电路等电子管,较2022年减少39%,为79亿欧元[4]。
图 5 欧盟进出口中国贸易额Top 20品类
中欧高科技产品[5]贸易互利共生:2023年,欧盟自中国进口高科技产品1,547亿欧元,较2022年减少16%,占欧盟高科技产品进口总额的32%,高于其他贸易伙伴。其中在电子通讯、计算机/办公设备、电子机械领域,中国为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国。欧盟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491亿欧元,较2022年减少8%,占欧盟高科技产品出口总额的11%,中国为欧盟第二大高科技产品出口贸易伙伴。其中在电子通讯领域,中国为欧盟第一大出口市场。整体来看,欧盟和中国高科技产品领域贸易占双方贸易总额27.6%,与2022年占比基本持平,为双方贸易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6]。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效益逐步显现: 2023年,中国为欧盟的第三大农业产品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68亿欧元,其中,欧盟向中国出口的农业产品135亿欧元,占总出口的6%;从中国进口农业产品133亿欧元,占总进口的7%[7]。《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已进入实施阶段,将持续为中欧经贸注入增长动力。《协定》首批产品目录中包含中欧共近200个地理标志产品,第二批申报目录包括双方各175个产品,也在推进互认互保程序中。2024年5月17日,由中国驻欧盟使团、欧盟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欧地理标志圆桌论坛在布鲁塞尔举办,中欧双方代表一致认为尽管中欧关系有摩擦,在农业领域、文化合作领域并不会受到巨大影响,中欧地理标志的全面落实将会对双方农业农村发展和民生改善带来帮助。中国消费者深知欧洲农产品的安全性、高品质和真实性。得益于此协定,欧洲消费者也能了解到真正的中国特色产品。
中欧服务贸易往来小幅回落:中国为欧盟第四大服务贸易伙伴。虽然2023年中欧服务贸易额略有减少,但相较于疫情前增长显著,未来双方合作空间广阔。2023年,欧盟进口中国服务贸易额达 433亿欧元,同比减少11%,相较疫情前2019年增长30%;欧盟出口中国服务贸易达573亿欧元,同比减少10%,相较于疫情前2019年增长7%。
图 6 欧盟服务贸易伙伴
疫后中欧交流恢复带动中欧服务贸易前行:运输仍为中欧服务贸易的主导部分,占欧盟进口中国服务贸易额的38%、出口中国服务贸易额的27%,但总额在2023年在全球经济及国际贸易影响下大幅收缩。随着疫后旅行恢复和签证放宽,中欧旅行服务领域增长迅猛。2023年,欧盟进口中国旅行服务同比增长213%,恢复至2019年的近一半。欧盟出口中国旅行服务同比增长59%,恢复至2019年的约三分之一。中欧间科技交流合作也在持续恢复,欧盟进口中国的特许使用费和许可费虽占比不高,但在2023年增长158%,已接近2019年水平[8]。
图 7 欧盟进出口中国服务贸易细分品类
绿色经济拉动中欧班列货运量及货值高速增长:2024年7月10日,本年度第10,000列中欧班列从武汉吴家山站开出,较去年提前19天破万列,累计发送货物108.3万标箱,同比增长11%。2016至2023年,中欧班列年开行量已经从1,702列增长十倍至1.7万列,年均增长39.5%[9]。运输货物品类不断开拓,已达53大类5万余种。其中,有三类中国制造产品尤其突出——新能源汽车、锂电子电池和光伏产品在中欧班列重箱率基本保持在100%,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截至2024年7月,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4个城市,连接11个亚洲国家100多个城市,服务网络基本覆盖欧亚全境[10]。2024年11月15日,随着X8083次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从重庆团结村站开出,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发送货物超1,100万标箱、货值超4,200亿美元(约4,011亿欧元),保持安全稳定畅通运行,标志着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11]。
当前,全球服务出口持续攀升,过去10年增速约为货物出口的2倍。中国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旅游服务贸易、数字服务贸易、绿色服务贸易等领域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中国与欧盟之间的服务贸易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可以预期未来在此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受地缘政治影响,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连续7年下滑:2023年,中国对欧盟的投资流量为64.8亿美元(约合58亿欧元),较2022年下降6%。从流向国家来看,卢森堡为中国投资的首选目的地,占比36%,其次为荷兰和瑞典。从行业分布上看,2023年中企对欧投资热点为金融业,比2022年增长28%,占总投资流量的39%,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列二、三。尽管流量所有下滑,欧盟仍为中国对外投资的最重要目的地之一,2023年末,中国在欧盟直接投资存量达1,024亿美元(约合917亿欧元),占中国在发达经济体投资存量的33%,位列第一。中国在欧盟共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超2,800家,雇佣外方员工超过27万人[12]。
绿地投资引领中企深化在欧发展:随着欧盟对外商投资审查的收紧,绿地投资已成为中企对欧投资的绝对主流模式,占比从2017年的2%激增到2023年的78%。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与电池领域,相较进出口贸易,在欧投资建厂可帮助中企规避政治风险,且能够为后续在欧市场拓展提供坚实基础,已成为中企在长期深耕战略规划中重要的考量方向。代表项目有宁德时代、远景动力、华友钴业等在德国、匈牙利、法国等国家建设的工厂基地[13]。
中国与欧盟各成员国的经贸往来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双方合作领域逐渐拓展至科技创新、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行业。中国与欧盟各国在保持传统贸易优势的同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贸关系。通过深化双边合作与多层次交流,中国与欧盟成员国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经贸往来呈现出亮点频现、成果丰硕的局面,推动双边关系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4.1 中德互为双方最重要经贸合作伙伴之一
在欧盟各成员国当中,德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中德经贸关系在2023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中继续稳步发展。2023年,中德双边贸易额达2,531亿欧元,其中,德国自中国进口1,557亿欧元,主要集中在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和化工原料等领域;德国对中国出口973亿欧元,主要集中在汽车及零部件、工业机械和化工等领域[14]。
2023年,德国的外商投资中,中国项目的数量显著增加,同比增长近42%,项目总数位居第三。其中,中国企业在德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兴趣大幅增长,占总项目数量的20.5%,同比增长超200%;机械制造领域项目占比14.5%,同比增长52%;电子产品领域项目占比11.5%,同比增长100%[15]。这些投资集中在推动绿色转型、数字化发展及增强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深化了中德两国在战略性产业中的经贸合作。
4.2 中法经贸领域合作基础深厚,近年来亮点频出
2024年为中法建交60周年。在过去60年中,两国交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西方大国中,法国是最早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也是最早与中国建立第三方市场政府间合作机制的国家。2023年,中法双边贸易额达671亿欧元,其中法国自中国进口421亿欧元,法国对中国出口250亿欧元[16]。
纵观中法近年来经贸领域的合作,法国企业在先进制造、环保、工程运营等行业具有独特优势;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装备制造、互联网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双方经贸合作已由传统贸易投资逐渐发展到全产业链合作、联合研发制造和共同开拓市场阶段,战略性日益突出。两国连续六年举办中法企业家委员会会议,并在会议上签署了多项重大经贸合作协议,如2023年空客与中方签署160架飞机批量采购协议,总价值约200亿美元(约合179亿欧元)[17]。
4.3 转口贸易、高层交往以及绿色金融带动中国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经贸合作
转口贸易使中荷两国经贸合作处于重要地位。荷兰在欧洲承担重要的转口贸易商角色,并因此成为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经贸合作伙伴。2023年,中荷双边贸易额为1,403亿欧元,其中,荷兰自中国进口1,180亿欧元,对中国出口223亿欧元[18]。2023年5月,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介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为两国企业展示和推广产品提供了平台,进一步促进了中荷乃至中欧贸易[19]。
高层交往带动中比经贸交流合作长期稳定。2023年,中比双边贸易额为391亿欧元,其中,比利时自中国进口309亿欧元,对中国出口83亿欧元[20]。自2023年以来,中国与比利时的高层交往频繁。特别是在2024年初,比利时首相德克罗访华期间,两国签署了多项重要合作协议,为双方在新能源、数字经济、医疗保健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21]。
中卢绿色金融领域发展成果丰硕。卢森堡作为欧洲绿色债券产业中心,目前已成为中国在境外发行绿色债券的主要目的地。2023年,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于卢森堡分别发行3亿欧元绿色债券[22],推动欧盟绿色投资发展。
4.4 经济互补性、“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与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经贸合作
中意经济呈现高度互补。2023年,中意双边贸易额为668亿欧元,其中,意大利自中国进口476亿欧元,对中国出口192亿欧元[23]。双方经济高度互补:中国在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综合性优势,可提供高性价比的生活消费品、电子消费品及工业原材料,有助于抑制通胀、助力意企控制成本;同时,意大利出口的高附加值的机械设备、汽车、生物医药、高端服装等在中国市场获得广泛认可。
中西经贸合作稳健,同时带动沿线国家经贸往来。2023年为中国与西班牙建交50周年。2023年,中西双边贸易额为443亿欧元,其中,西班牙自中国进口367亿欧元,对中国出口76亿欧元[24]。2024年,“义新欧”中欧班列开行10周年,累计发运货物超10万标准箱。该班列连接中国义乌和西班牙马德里,并辐射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个城市,为中欧贸易往来搭建了高效便捷的“快车道” [25]。
中希共同见证“一带一路”互利共赢。2023,中希双边贸易额达到73亿欧元。其中,希腊自中国进口69亿欧元,对中国出口4亿欧元[26]。希腊是首个同中国签署政府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欧洲发达国家[27],自此双边贸易高速发展。2023年10月,宇通客车与希腊基础设施和交通部签署了一项总价值为1.1亿欧元的协议,购买250辆新型电动公交车,并已于2024年3月开始投入运营,助力希腊绿色转型发展[28]。
4.5 新兴产业推进中国同以匈牙利为代表的中东欧国家经贸往来迈向新时代
匈牙利作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交往的代表,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与中国建交,双方关系历史渊源悠久。2024年为中匈建交75周年,75年间,中国和匈牙利关系快速发展,中国长期保持匈牙利在欧盟外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3年,中匈双边贸易额为126亿欧元,其中,匈牙利自中国进口111亿欧元,对中国出口15亿欧元[29]。在中东欧地区中,匈牙利获得了最多的来自中国企业的投资,以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蔚来汽车等为代表的中国电动汽车和电池相关产业“扎堆”在匈牙利投资建设,截至2023年6月,中资企业在匈落地的投资金额累计达到190亿欧元[30]。
中国和欧盟都是全球两大最核心的经济体,双边贸易对彼此经济发展意义重大。2023年,中国与欧盟合计占世界GDP的比例达34%[31]。与此同时,双方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中欧经济相互依存、互利互惠,已成为彼此经济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欧双方经济互补性明显。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向欧盟提供电子设备、机械产品等关键制造品,而欧盟则向中国出口汽车、医药和机械设备等高附加值商品。同时,欧盟在高端科技和工业领域的优势与中国在稀土等原材料生产方面的优势形成互补,双方在产业链和供应链上紧密相连。
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多重全球危机挑战下,中欧双方应相向而行、不断优化合作结构,持续激发双边投资和商贸关系的韧性、活力和潜力。
[1] 习近平,《携手引领中匈关系驶入“黄金航道”》,2024年5月发表于《匈牙利民族报》
[2] 欧盟统计局数据库(数据库更新日期:2024年10月17日)
[3] 欧盟统计局数据库(数据库更新日期:2024年10月17日)
[4]欧盟统计局,China-EU - international trade in goods statistics,2024年3月。品类按照SITC-3标准划分
[5] 注:根据欧盟统计局口径,高科技产品包括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第三次修订版中的航空航天、计算机/办公设备、电子通讯、药品、科学仪器、电子机械、化学、非电子机械产品和武器
[6] 欧盟统计局,International trade and production of high-tech products,2024年9月26日
[7] 欧盟统计局,Trade in agricultural goods down 3.2% in 2023,2024年5月8日
[8] 欧盟统计局数据库(数据库更新日期:2024年5月3日)
[9]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9万列——“这是一条中欧之间的黄金通道”》,2024年6月10日
[10] 新华社,《2024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万列》,2024年7月10日
[11] 新华社,《突破10万列,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2024年11月15日
[12] 中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2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13] Rhodium Group & MERICS,Chinese FDI in Europe: 2023 Update,2024年6月4日
[14] 欧盟统计局数据库(数据库更新日期:2024年9月16日)
[15]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2023年外国企业在德国投资报告》,2024年5月14日
[16] 欧盟统计局数据库(数据库更新日期:2024年9月16日)
[17] 中国网,《多个“第一”引领中法始终走在大国关系前列》,2023年4月13日
[18] 欧盟统计局数据库(数据库更新日期:2024年9月16日)
[19]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荷方与中方代表签署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合作备忘录》,2023年5月29日
[20] 欧盟统计局数据库(数据库更新日期:2024年9月16日)
[21] 环球时报,《比利时首相访华将进一步推进中比合作》,2024年1月11日
[22] 久期财经,《建设银行卢森堡分行发行3亿欧元绿色债券,息票率3.875%》,2023年11月23日
[23] 欧盟统计局数据库(数据库更新日期:2024年9月16日)
[24] 欧盟统计局数据库(数据库更新日期:2024年9月16日)
[25] 中国网,《时评:“义新欧”与高铁共绘经济发展新画卷》,2024年9月26日
[26] 欧盟统计局数据库(数据库更新日期:2024年9月16日)
[27] 外交部,《中国同希腊的关系》,2023年7月更新
[28] 宇通客车,《希腊首次批量引入!250辆宇通新能源将于4月投运》,2024年3月22日
[29] 欧盟统计局数据库(数据库更新日期:2024年9月16日)
[30] 腾讯新闻,《走进匈牙利:这个欧洲“下沉市场”,让中国企业疯狂》,2024年7月11日
[3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orld Economic Outlook: GDP, current prices,2024年10月
简介
欧盟中国商会由中国银行(欧洲)有限公司、中国三峡(欧洲)有限公司和中远海运(欧洲)有限公司发起,于2018年8月31日在布鲁塞尔注册,目前会员单位超100家,代表1000多家在欧中资企业,覆盖主要欧盟成员国。商会位于布鲁塞尔,毗邻欧洲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等机构,代表中资企业利益,肩负“商通中欧、共创繁荣”的共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