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期【文苑漫步】高东峰 || 记忆深处的柴火灶

文摘   2024-08-15 14:54   陕西  

记忆深处的柴火灶

                       

      酷暑三伏天,百无聊赖,相约几个好友来到位于万花山沟道里山牛生态园游玩。不经意间,在山坳里水上乐园的一旁路畔上,竟然遇见了多年不见的柴火灶台。

      看着主人手法娴熟地搭火添柴,看着灶火口里热情高涨的火舌,争先恐后地跳跃着舔舐着锅底,燎着灶脸,听着柴火“哔哔剥剥”的歌声,一下子勾起了我内心世界里柔软的记忆。

      恍惚间,好像我又坐在乡下老家窑洞里灶火圪崂里的小板凳或者木墩子上,扯一把软和的蒿草,侧歪着头塞进灶火口,划着一根火柴点燃柴草,再左右交叉叠放几根硬柴禾,待火势旺起来后再干别的活什。如果遇到诸如暑伏天气,烟囱不利,浓烟倒蹿的话,还要用箅子在灶火口猛煽一气,否则浓烟熏得眼睛睁不开,泪水汪汪,呛得连声咳嗽,气都上不来……

       烧柴火时最惬意的是在过年期间,眼看着白面饸饹或者猪肉饺子在热气腾腾的大铁锅里上下翻滚,欢快地吟唱着属于它们自己永远的歌谣,传递着对窑洞主人的热情赞美。再就是在揭开锅盖的刹那间,一团团白色的水蒸气端直升腾着、翻卷着,顺着窑顶朝天窗位置跑出去。低头再看,母亲早把盛放着盐面、油泼辣子、醋碟碟、酱油壶壶、芝麻盐、腌酸菜等调味品的油漆木盘子端放在炕上,一家子围坐在盘子四周,吃的那是一个酣畅淋漓,那是一个其乐融融,那是一个心潮澎湃,那是一个眼里心里永远永远不能忘却的热乎乎的亲身感受……

       当然,烧柴火灶也有不顺心的时候。如遇到连阴雨天柴禾潮湿,死烟乱蹿,火势不旺,只能鼓起腮帮子不停地吹,吹得腮帮子疼起了还要不停地吹,不然的话灶火里的柴火烧不旺,柴火不旺的话锅里的蒸馍或者面条就会半生不熟,就会遭到父母的责怪。

       到了冬天,则是另外一种情形。做饭完毕了,赶紧拿几颗红薯或者洋芋埋进灶火口还闪烁着红火炭的柴火灰烬里,大约一、两袋烟的功夫,扒拉开尚有余温的灰烬,左右手倒换着掏出烧熟了的红薯、洋芋,拿起扫炕笤帚扫去灰尘,不怕烫口,连略微烧焦了红薯洋芋皮都不剥,急切地吞咽起来,那个香甜可口的味道,那个爽快刺激的感觉,和现在用铁炉子烤的红薯洋芋味道比较起来,真是天壤之别,简直无法用文字进行描述。

       每当鸡叫后晨雾刚刚散去的清晨,或者村人地里收工回家的傍晚时分,你看,家家户户的烟囱上都冒出柴火烧就的一股股炊烟,袅袅婷婷,爽快的,泼洒的,不一会功夫,人间烟火气息就满满当当地飘散着充斥在村子里的每一个角落。同时,从每一家窑门口飘出来的饭菜香味也在引诱刺激着村人的嗅觉和味觉,不自觉地吞咽着口水。

      为了保证柴火灶烧柴的刚性需求,到了冬季农闲的时候,十冬腊月天,村人三五成群地结伴进山砍柴。每天刚蒙蒙亮,就带上干粮和砍柴的镢头或者斧头,拉着架子车,顶着刺骨的寒风,走上十多里的简易公路,来到崂山山系支脉的童儿湾或者柏山子山窝沟道里,砍拾着需要供应将近一年时间的柴禾。可想而知,要在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砍拾那么多的柴禾,每天的劳动量有多大多强,村人的劳动生活是多么艰苦……所幸,后来推广种植苹果等经济树种(每年修剪下的树枝就基本够烧了),以及后来广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强制性约束,村人就不再费劲上山砍拾柴禾了,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减轻了劳动量,节省下来的充裕时间放在营务果园等农业生产上,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提升改善。

       现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推广运用,随着撤乡并镇一个个偏避小山村的逐渐消失,烧柴灶火已离我们渐行渐远,慢慢的、慢慢地在我们的眼前消散远离,烟熏火燎的旧时生活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但是,火舌燎烤灶火口跃动的情景,柴火“哔哔剥削”吟唱的声音,大锅里翻腾的冒花开水,只会永远刀刻一般留存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成为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生活中的烟火气。

       哦,在我的记忆深处永远不会消失的柴火灶……

~~~~~~~~~~~~~~~~~~~~

【好书推荐】:《奔跑的叶子》

【作       者】:杨晓景

【推荐理由】:这不仅是一部医疗题材的小说,更是孙少平2.0版本上线。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手法和极其逼真的再现能力勾勒出一幅跨度长达40年的陕北高原“清明上河图“。芸芸众生,熙熙攘攘,命运与抗争、爱情与婚姻、现实与理想、病魔与生命、背叛与良知、悲情与怜悯、羁绊与突围……充斥在一个个雕塑式的人物形象之间,读后对医务工作者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同时陷入深深地思考:自我价值的追求、人性道德的拷问、医疗实践的探索……
 当当购物     

~~~~~~~~~~~~~~~~~~~~

池畔
乡土•文艺•温情——部分作品被《延安日报》(副刊)《延安作家》《延河水》《延安教育圈》、新浪网、延安市人民政府官网等媒体刊用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