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雄 游明鸿
阿坝县作为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地方经济繁荣及提升社会福祉的重大责任。草牧业是该县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阿坝县根据可利用土地面积大、农牧交错和交通便利等区位禀赋,结合本县草牧业发展特点,提出“三级饲草生产及供给体系”建设方案,即:一级自给自足保障型饲草生产供应体系、二级灵活调剂型饲草生产供应体系和三级优质高产商品型饲草生产体系。
∆ 图1 三级饲草生产及供给体系
为进一步推广高寒牧区先进的饲草生产方式,提升农牧民科学种养技术水平,以新质生产力助推黄河流域草原生态保护和牧区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3月,阿坝县邀请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阿坝综合试验站专家为本县草产业科技支撑出谋划策,针对现阶段草产业实际问题,以共建“川西北高原草牧业科技创新基地”为契机,开展以种源控制为基础,良种繁育为核心,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为主线,高原生态修复与畜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的“源-研-繁-推”一体化利用技术体系,集成示范优质饲草“种、管、收、贮、用”实用技术,推广产业发展典型模式,逐步建立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新型“三级饲草生产及供应体系”。在各级政府和农牧民的共同努力下,该县饲草供应能力显著提升,为全县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自给自足保障型(卧圈种草)饲草生产体系取得新突破卧圈种草,又称“冬圈夏草”,是趁牲畜转入夏季草场的空档期,在冬卧圈种植一年生牧草,通过利用卧圈的有机肥料收获优质高产饲草,是藏区家畜冷季补饲及抗灾保畜的重要手段。为提高该县牧民卧圈种草意识和技能,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阿坝综合试验站游明鸿研究员、雷雄博士一行赶在春播前,以理论教学、现场实操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手把手指导牧民开展卧圈种草。2024年,全县自给自足型饲草种植(卧圈种草)面积达到3.5万亩。9月中旬省草科院专家团队和县科农局管理人员现场测定显示,平均鲜草产量达3144kg/亩,全县总产量约11万吨,折合干草约3.67万吨。干草按2000元/吨计,市场价值达7340万元,可满足15.29万个羊单位冬季补饲(补饲5个月)需求,真正实现“藏草于民”,有效缓解了畜牧业冬春季饲草短缺的问题。∆ 图2 开展技术培训
∆ 图3 牧民卧圈燕麦生长现状
为进一步保障饲草持续稳定供应,阿坝县成立了以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种植优良牧草生产青干草为主的灵活调剂型饲草生产体系。然而,集体经济存在资金不足、生产设备不齐、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种植加工技术落后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牧草产业的发展和牧民积极性的提高。2024年,在阿坝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吉兴兵主任引荐下,试验站雷雄博士针对该村实际情况,通过“院+县+基地”模式,采用腐殖酸改良土壤、测土配方施肥、禾豆混播(燕麦+箭筈豌豆)等高效种植管理技术,带领当地牧民亲自参与示范基地建设(100亩),并在播种、施肥、收草、打捆等关键环节进行逐一指导。9月中旬在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领导和草业股全体干部的见证下现场测产表明,该示范基地平均鲜草产量达4132.7kg/亩,总产量约413吨,折合干草约100余吨,并荣获阿坝县2024年扎崇文化旅游季暨青稞丰收节“优良牧草种植”一等奖。∆ 图4 牧草示范基地
∆ 图5 获得“优良牧草种植”一等奖
∆ 图6 “优良牧草种植”一等奖颁奖现场
阿坝县积极引进和采购先进的牧草种植技术和加工设备,发展多元化商品型饲草生产。今年全县采购配套农机设备20余台套,扩建1个规模化、标准化饲草生产基地,面积6000亩,饲草鲜草产量达3800kg/亩,总产量约2.28万吨,折合干草约7600吨,产值达1520万元。同时,通过引进青贮饲料生产技术和草颗粒加工设备,以优质燕麦为主料,利用该县青稞、油菜等秸秆为辅料,添加相应精料等,生产裹包青贮1000余吨、草颗粒100余吨,初步实现了饲草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能有效缓解畜牧业冬春季饲草料紧缺的难题。∆ 图7 裹包青贮饲草料
2024年,阿坝县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三级饲草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县乃至周边地区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阿坝县将继续深化饲草供给能力建设,强化科技引领,优化产业链布局,推动草牧业深度融合,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主办: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 联合 • 友谊 • 创新 —
— 勤 • 实 • 深 • 简 —
总编:张英俊
主理人:刘刚
策划:孙娟、肖国庆
审稿:刘刚
编辑:张腾薇
文中图文如有涉及侵权,请告知删除!
草牧经公众号:forage-classics
敬请关注「草牧经」
邮箱:350903876@qq.com
感谢耐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