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系动态 ]殷国梅:苜蓿玉米间作为呼和浩特绿色生态牧草长廊再添新模式
文摘
科学
2024-08-21 11:31
四川
文│ 殷国梅 温超
内蒙古作为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和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畜牧业发展占据重要地位,草产业也无可厚非的具有重要作用。呼和浩特市打造培育的“以乳业、草业为龙头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中绿色生态牧草长廊是该集群中敕勒川乳业开发区的一部分,它将与伊利全球智慧工厂,智慧牧场一起组成种-养-加一体的乳业产业集群,形成完整的牧草-奶牛-乳业的草牧乳产业链格局,产业链生态体系完整,代表着全球乳业最先进的产业发展模式(草畜肥一体化、智能水肥一体化、种养加一体化)。
在土地资源有限,生态环境压力巨大的条件下,研究提出如何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非常紧迫。2024年8月11日,由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主办,牧草体系乌兰察布综合试验站和正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苜蓿玉米间作高效生产技术现场观摩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成功举办。苜蓿玉米间套作技术在2021年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性技术“苜蓿套种青贮玉米”的基础上,依托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全产业链研发优势,在种植模式、病虫草害防控、水肥管理、机械应用及加工利用等多方面实现了新的技术突破。在观摩现场会上,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英俊教授介绍了“豆禾间套作”模式可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土地利用效率及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为解决我国苜蓿和玉米这两大主要粮草作物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迫切需求。在谈到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研发苜蓿玉米间套作高效生产技术的背景时表示:苜蓿玉米间作模式通过密植玉米,有效增大玉米产量优势,使占比40%的土地产出相当于单作70%-90%的产量。利用方式还可根据需求灵活选择收获籽粒、青贮或鲜食玉米。对于苜蓿的收储加工,创新性地提出苜蓿直收并与作物秸秆混合青贮,减少机械碾压和养分损失,并拓宽对秸秆的利用渠道,为我国北方雨季苜蓿收获难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监测数据显示,通过苜蓿玉米间作,土地利用效率可较二者单独种植提高30%,建植当年平均总干物质产量可达30.83吨/公顷,土地当量比达到1.34,该技术有效利用了夏季光雨热资源,实现两种作物的优势互补、产量提升和土地利用效率的显著提高,减少了水氮资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压力,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通过本次的苜蓿玉米间作生产模式展示,可以使生产者更好地掌握科学种植方法,了解种植、管理和收获等关键技术与管理环节,为区域优质饲草供给提供新方案。目前,依托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分布于各地的综合试验站,这一技术已在北方多个区域落地示范。
主办: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 联合 • 友谊 • 创新 —
— 勤 • 实 • 深 • 简 —
总编:张英俊
主理人:刘刚
策划:孙娟、肖国庆
审稿:梁庆伟
编辑:张腾薇
文中图文如有涉及侵权,请告知删除!
草牧经公众号:forage-classics
敬请关注「草牧经」
邮箱:350903876@qq.com
感谢耐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