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牧讲堂 ]刘国道:积小溪而成大河,引领热带牧草研究跃变
文摘
科学
2024-10-30 12:15
四川
文│ 刘国道
我国热带牧草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产业链上亦存在诸多瓶颈。2009年有幸加入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热带牧草研究融入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究中,在体系平台和专家的合作下,许多产业瓶颈迎刃而解,也带动了我和团队的发展,犹如茫茫沧海里的孤舟编入声势浩荡的舰队。自加入体系已有14个春秋,现以自身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与体系”那些事。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集中了全国从事牧草产业研究的优势专家和团队,对产业的发展和存在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各专家团队在首席带领下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制定体系的发展方向和岗站的布局,各岗站以体系发展方向为核心,聚焦体系共性和重点任务开展工作,积小溪而成大河,集中力量干大事。我进入体系之初聚焦华南地区热带亚热带高产和高蛋白牧草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发工作,十二五后岗位重点任务为狼尾草柱花草品种改良。在体系大方向的引领和各岗站的支持下,带领团队开展我国南方10省区(含西藏墨脱、波密、察隅)和东南亚、非洲、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南太平洋国计69个热带国家野外科考,收集热带牧草种质资源15320份,标本8000余份,构建了集种质资源圃、种质库、立体库、标本馆于一体的热带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平台,使我国热带牧草种质资源保存量居世界第三[第一为国际热带农业中心(23140份)、第二为国际畜牧研究所(18000份)]。命名并在国际上发表中国特有新物种6个,通过鉴定评价,获优异种质335份,选育牧草新品种12个,获新品种权3项,集成高产栽培和高效利用技术15项,为华南地区饲草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品种和新技术,支撑区域畜牧业稳定发展。相关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1项,品种和技术传播至61个国家,扩大了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的国际影响力。
∆ 图1 向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议长赠送王草种茎及技术丛书体系为团队研究指明方向。进入体系之前我和团队主要围绕南方牧草资源收集和新品种选育开展工作,目标虽然明确,但研究对象较多,不能凝集形成突破产业关键问题的力量。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确定的体系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为我和团队研究指明了方向,一方面确保了方向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拉近了科研和产业的距离。我们聚焦柱花草、狼尾草资源收集、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应用的工作,特别是聚焦牧草新品种在南方边际土地的高效种植利用,实现了热研系列柱花草和王草在南方的大面积推广,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体系促进团队稳定高效发展。稳定的经费促进了团队稳定、高速发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项目经费是科研工作的方向标,科研工作围绕项目进行,常规的项目时间短,方向多,不利于科研工作的持续和成果的凝练。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经费相对稳定,一定阶段内研究目标明确,利于岗站团队集中力量解决产业中的问题。自从加入牧草体系后我和团队集中狼尾草柱花草和热带高蛋白饲草品种选育及栽培利用技术研究,开展了狼尾草柱花草环境适应关键基因挖掘和遗传转化体系构建,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发表高水平论文12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1项,团队2015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优秀创新团队,2019年获全国农业农村先进集体。在体系的支持下,我国热带牧草研究从跟跑跃变为领跑状态。∆ 图4 2015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优秀创新团队高效的体系内部协作机制促进区域产业高速发展。狼尾草柱花草品种改良岗位团队研究覆盖热带牧草资源、育种、栽培和加工利用,我们的优势集中于牧草资源收集评价、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发,但加工、利用、病虫害防控和机械化是团队的短板,在体系平台上与加工、病虫草害防控和机械研究室的专家紧密协作,初步解决了华南地区狼尾草机械化收获和高水分青贮的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华南地区牧草产业的发展。体系在促进团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我的快速成长,从2009年担任体系岗位科学家以来,我集中开展华南区域以狼尾草柱花草为代表的热带牧草优良品种选育及应用研究,以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90篇,出版专著20余部,获海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和中华农业科技科普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10项。入选中国海南省政府直接联系高级专家、中国海南省515 人才工程人选、中国海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海南省杰出人才、密克罗尼西亚总统绶带等荣誉称号,获何梁何利区域创新奖,张海银种业基金会种业促进奖,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versity International)与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联盟突出贡献奖等个人奖励。十余年的体系工作使我收益良多,庆幸我能作为体系的一员为国家牧草产业的高效发展而工作。在我看来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岗站在首席的带领下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也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各岗站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区域的发展贡献力量,集小溪而成大河,体系岗站共同促进体系的高速发展,助力我国牧草产业高效发展。
刘国道,男,1963年6月生,云南腾冲人。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先后兼任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热带农业平台(TAP)执行委员、联合国粮食系统协调中心科学咨询委员会(SAC)委员、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南南合作特聘专家、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理事长、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等。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海南省青年科技奖、海南省青年五四奖章、海南省国际合作贡献奖、回国后作出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海南省杰出人才等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荣誉。刘国道研究员长期从事热带牧草种质资源收集及创新利用研究。亲历我国南方和72个热带国家野外科考,组织采集热带牧草资源1万余份。牵头构建了集种质圃、种质库、离体库、标本馆于一体的热带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平台。选育国审牧草品种32个。发现莎草科中国特有新种6个。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22部,科普丛书5套。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获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科普奖2项。
主办: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 联合 • 友谊 • 创新 —
— 勤 • 实 • 深 • 简 —
总编:张英俊
主理人:刘刚
策划:孙娟、肖国庆
审稿:董荣书
编辑:张腾薇
文中图文如有涉及侵权,请告知删除!
草牧经公众号:forage-classics
敬请关注「草牧经」
邮箱:350903876@qq.com
感谢耐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