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牧讲堂 ]王成章:身份转变虽不舍 心系牧草情不变
文摘
科学
2024-07-23 11:31
四川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于2008年,我是第一批有幸成为岗位专家的人员,从事的是加工利用岗位的工作。2015 年,由于年龄的关系,我从岗位专家的位置上退了下来,由团队成员史莹华教授继任我的工作。当我从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张英俊教授的手中接过象征从体系退休的证书时,百感交集,心中有一万个舍不得。但体系终究是要实现新老交替的,年轻人精力旺盛、富有朝气,接班是历史的必然规律,如何尽最大努力培养年轻一代,帮助他们接班后顺利开展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老一辈的神圣使命。因此退休后,自己很好地完成了由岗位专家到团队成员到编外人员的身份转变,做到无论在不在岗位专家的位置、是不是体系团队成员,但心始终在体系,继续为体系的工作耕耘着,身份变了但为体系努力工作的态度没有变。在国家牧草体系成立15周年之际,把七年的岗位专家和8年的团队成员或编外人员的经验体会简要写下来,也是一笔财富。立足于产业技术创新,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不断解决畜牧业生产中技术难题。 (一)坚持草畜联动发展的理念,进行草畜结合技术创新。站在我国饲草产业发展的高度,提出饲草育种-栽培-加工-利用整个草产业链中动物利用是关键环节的科学论断,多次提出我国苜蓿产业的畜牧业出路局限在奶牛业是不科学的,推动优质饲草在包括猪禽在内的其他动物中的利用是做大做强草产业的关键措施之一,并在苜蓿对猪的应用技术研发和技术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岗期间,系统研究了苜蓿在奶牛、肉牛、肉羊等反刍动物,猪、禽、鱼、兔等单胃动物饲粮中的利用技术,建立了不同动物不同饲养阶段的精准饲料配方体系;研究了不同饲草和其发酵料对动物生长发育和胃肠道健康、免疫、营养代谢、产品品质的影响,获得了比较系统的营养参数;开发出苜蓿皂苷、苜蓿黄酮、苜蓿多糖等植物活性成分提取物,利用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微生物组学研究其调控动物脂类代谢、免疫和提高动物产仔数的机理。为优质饲草及其产品在我国畜牧业中的开发利用和优质畜产品的生产奠定基础。∆ 图1 与河南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牛岩站长等一行赴首农畜牧调研(二)努力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问题,研发和推广促进产业发展的技术。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的核心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问题,同时技术要落地。进入体系之初,我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聚氰胺”事件,问题的症结在于奶牛饲粮中未用苜蓿或苜蓿的使用量很少,在给奶牛大量饲喂精料和秸秆时,导致牛奶品质和健康水平下降。在认识到苜蓿的重要性后,针对自己的岗位任务,开展了以下工作:通过奶牛日粮中苜蓿青干草代替不同比例精料的研究,证明了苜蓿在奶牛饲养中不但能节粮而且能提高其产奶量和牛奶品质,为奶牛节粮畜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我国多雨季节和多雨地区,苜蓿青干草的加工调制困难,苜蓿青贮料能否代替苜蓿青干草在奶牛生产中应用就成为其能否推广应用的关键,因此开展了苜蓿青贮饲料代替不同比例苜蓿青干草的研究,得到了苜蓿青贮料不但不影响奶牛产奶量且能提高牛奶乳脂率的结论,为苜蓿青贮料在我国奶牛饲养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株青贮玉米、苜蓿干草、燕麦干草是奶牛饲养的三大主要优质粗饲料,但国内苜蓿和燕麦的科学配比问题,缺少具体的技术,本岗位通过研究,得出了全株青贮玉米、苜蓿干草、燕麦干草在高产奶牛配方中的适宜配比数据。上述技术成果在奶牛场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 图2 与兰考县畜牧局、牧草生产企业交流苜蓿田间管理技术(三)把科学评价新型饲草的饲喂价值作为本岗位的基本职责之一。作为国家牧草体系的加工利用岗位,坚持做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岗位专家。例如,面对新型饲草资源饲料桑、饲料构树、籽粒苋等不断出现的问题,坚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不随波逐流,不盲目跟从,尽最大努力避免一些技术推广的盲目性给企业造成损失。其中,在饲料构树推广初期,本岗位联合原河南省畜牧局饲草饲料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研,对其产量、品质、在奶牛和猪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大量研究和科学评价,咨询了中国工程院南志标院士、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张英俊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李胜利教授等国内知名学者,从科学角度分析了构树的栽培、加工、利用及经济效益现状,提出了全面科学评价构树的价值后再决定是否全面推广的建议,为政府的科学决策和企业科学利用提供了依据。 (四)产学研结合促进了大量科技成果转化。我经常这样说,技术的关键在于能够在生产中转化,如果不能在实践中应用,再先进的技术没有任何意义。作为体系加工利用岗位,产学研结合和草畜结合,把研发的技术成果在养殖企业推广应用,始终是本岗位的主要任务之一。本岗位相继与草品产业化企业郑州田园牧歌草业有限公司、兰考田园牧歌草业有限公司、河南合博草业有限公司等,奶牛养殖企业北京首农兰考分公司、河南牛硕牧业有限公司、河南花花牛集团牧业有限公司、河南三色鸽乳业有限公司等,养猪企业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雏鹰农牧集团、河南省新大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肉牛养殖企业河南恒都夏南牛开发有限公司、南阳市黄牛科技中心、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等,以及养羊企业确山县奥森牧业发展公司等40 多个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在苜蓿等牧草的产品加工,苜蓿型牛、羊、猪饲料开发利用方面研发出大量技术,其成果在企业得到转化,建立了“河南省草地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牧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图3 与新疆农业大学艾尔·艾山教授赴河南省奶牛繁育中心调研交流(五)与体系专家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心协力为体系工作。国家牧草体系根据工作需要设岗,大家以岗位工作为己任,各司其职;但牧草体系又是一个大家庭,各岗位互相协作,高效率共同解决牧草产业中的各项技术问题。例如,本岗位需要在河南省新大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种植和加工苜蓿干草,但该地为丘陵山地,需要小型牧草机械,机械研究室王德成老师亲临伊川现场指导,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河南省雏鹰农牧集团三门峡分公司农户承包养猪和济源农民养猪基地需要小型割草机和搅拌机,王德成老师亲自联系制造厂家,受到当地养殖户的一致好评;河南省种植苜蓿,雨季加工干草困难,青贮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从捡拾切碎、乳酸菌剂筛选、打捆裹包等技术环节都得到加工利用研究室玉柱老师的大力支持;为了给黄淮海地区苜蓿栽培建立技术规程,首席张英俊教授、岗位专家杨青川、徐安凯、孙启忠、王德成、玉柱、贾玉山、孙娟等,综合试验站站长刘忠宽、刘贵波等,亲临河南农业大学研讨和指导,制订的技术规程实用、可操作性好,是体系集体智慧的典范。 在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体系培养了每一位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及其团队成员,大家进行大协作、大兵团作战,在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上是任何一个科研体制都不能比拟的。体系的工作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我愿意为体系工作一辈子,源于我们是一个体系人,也源于我们肩负的重任。∆ 图4 与王德成教授、尤泳教授等专家调研河南黄河滩区牧草生产基地 (一)永远把国家牧草体系作为自己的坚强后盾和娘家。利用在体系7年工作期间雄厚的技术积淀,退下来后,担任了河南省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其中在以企业为主体的河南省牧草联盟59个单位中,多数草产品生产企业、奶牛肉牛肉羊养殖企业、养猪企业等是在国家牧草体系技术服务的企业,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在郑州主办的2017年优质牧草健康养猪高峰论坛、2023年河南省草畜联动高峰论坛,在兰考主办的2021年、2024年优质牧草高质量发展草畜联动高峰论坛,多数是我们团队主办的;邀请讲课的专家大多为国家牧草体系原任或现任岗位专家,如南志标院士、张英俊首席、玉柱教授、王明利研究员、杨青川研究员、刘忠宽研究员、王德成教授、史莹华教授等;当我在工作中遇到技术难题时,首先想到的是请教国家牧草体系的老朋友们,因为这里成就和积淀了大量的国内各方面的知名专家。因此说,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永远是我的坚强后盾和娘家。∆ 图5 2021年河南省黄河滩区苜蓿产业高质量发展暨草畜联动高峰论坛∆ 图6 2024年河南省优质牧草高质量发展草畜联动高峰论坛(二)把在体系中为产业技术服务的传统传下去。2019年,河南省政府提出在河南省黄河滩区建设100万亩优质草业带的规划,作为河南省牧草联盟牵头单位和以史莹华教授为岗位专家的河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技术团队,几年来,在全国畜牧总站主持的黄河流域草牧业高质量发展与技术集成项目、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河南省畜牧总站黄河滩区项目等的支持下,针对企业需求,研发新技术,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已经研发出轻度盐碱地粮草轮作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草-畜-沼粪污一体化技术等9项实用技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在2021年河南省发生“720”重大水灾事件时,团队成员们奋不顾身,冲在抗洪救灾第一线;当夏秋季严重的夜蛾类幼虫发生时,我们夜以继日工作帮助企业控制虫情;当牧草企业青贮饲料出现结晶面临退货风险等技术难题时,我们动员学校一切技术力量帮助解决等等。这些工作,都离不开体系的培养和支持。∆ 图7 与全国畜牧总站王加亭处长等交流黄河流域草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三)研究国家政策,做好企业的主心骨。2021年国家166号土地政策文件发布,对河南省黄河滩区的苜蓿种植产生了不利影响时,我们团队马上组织给省政府写了“关于加快推进河南省黄河滩区100万亩草业带建设的建议”,获得了省长的批示;并且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河南省科技厅等部门沟通,解决与政策有关的问题;2023年自然资源部59号文件发布后,当即与全国畜牧总站草业处王加亭处长联系解读新的土地政策;多次与兰考、长垣等地相关部门沟通,进行黄河滩区盐碱地政策解读,稳住了滩区的苜蓿产业。因此我们团队的工作对困境下河南省黄河滩区苜蓿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图8 与示范县领导座谈积极推动黄河滩区优质草业带建设 我虽然年纪大了,但精神不老,渴望在有生之年,和团队一起,再为体系工作出把力。希望在苜蓿育种与良种繁育,饲草栽培、加工、利用等方面的工作中仍有自己忙碌的身影,而信心的源泉来自于有国家牧草体系老一代朋友们的支持,也有新生代体系人的无私帮助。同时希望,作为主编之一,努力完成国家“十四五规划本科教材”(第四版)饲料学的编写和出版,在这部规划教材中,有我们体系史莹华教授等的参与。
王成章,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农村部项目专家,中国草协会、国家牧草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省管优秀专家,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文明教师;曾任“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饲草加工利用岗位科学家,河南省重点学科草业科学学科学术带头人,河南省饲草饲料学会会长,河南省牧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现任河南省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畜牧协会草业分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牧草育种、饲草栽培生理和饲草营养,在苜蓿秋眠性研究和苜蓿调控动物生长繁殖机理研究方面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近10多年来,先后主持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和河南省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主编国家“21世纪”、“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本科规划教材“饲料学”,副主编国家“21世纪”、“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本科规划教材“饲草生产学”,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励5项。
主办: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 联合 • 友谊 • 创新 —
— 勤 • 实 • 深 • 简 —
总编:张英俊
主理人:刘刚
策划:孙娟、肖国庆
审稿:史莹华
编辑:张腾薇
文中图文如有涉及侵权,请告知删除!
草牧经公众号:forage-classics
敬请关注「草牧经」
邮箱:350903876@qq.com
感谢耐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