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牧讲堂 ]周青平:不畏艰辛高原育草,扎根青藏躬耕“三生”
文摘
科学
2024-08-14 11:40
四川
自1984年进入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工作,我在四十年的时间里一直从事青藏高原牧草育种、人工草地建设及植被恢复等方面的研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启动之初,我时任牧草体系海北综合试验站站长,到2012年由于工作调动至西南民族大学,因此暂时离开了体系。直至2017年,我有幸作为“十三五”新遴选的青藏高原牧草育种岗位科学家而再次加入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很荣幸参与并见证了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的成长与发展。草种是确保国家生态安全与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培育一个适宜高海拔地区种植的牧草新品种,要持续8-10年时间,需要科研人员长期克服高原缺氧、交通不便、气候恶劣等困难。承担体系任务期间,我们团队的师生常常奔走在海拔3500~4500米的高原,开展乡土草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评价和鉴定等工作。截至目前,已收集草种质资源5000余份,建立了资源圃和资源库,构建了披碱草和燕麦的核心种质库;先后培育出青牧1号老芒麦、民大1号老芒麦、青海扁茎早熟禾、同德短芒披碱草等抗寒、耐旱多年生牧草新品种15个,培育的这些品种已成为我国高寒牧草种子产业化生产的主导品种,在青藏高原退化生态系统治理重大工程中,草种用量占到80%,累计推广面积达4000多万亩,在青藏高原及北方草原退化草地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本团队编写出版了《青藏高原饲用植物栽培与利用》、《川西北主要野生植物图谱》等书籍,制定的《青海扁茎早熟禾种子生产技术规程》、《高寒人工草地施肥技术规程》等技术规程,为青藏高原种子产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取得相关研究成果10项,先后获“青藏高原特有草种资源保护及发掘利用”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为解决青藏高原草原生态系统修复草种匮乏、技术单一等“卡脖子”问题略尽绵力。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存在区域植被退化严重、生态治理难度大、草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团队的师生从气候变化到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入手,系统研发和集成了退化草地生态恢复重建关键技术,发表《The effect of artificial vegetation recovery on the soil nutrients and enzyme activities in subhumid desert land on the southeast Qinghai-Tibetan Plateau, China》等学术论文百余篇。提出了有效治理沙化的植物沙障模式;根据不同地区沙化草地的退化特征,因地制宜利用多学科交叉集成了植被恢复综合治理模式,为青藏高原生态治理和可持续管理提供依据。完成“三江源区草地生态恢复及可持续管理技术创新和应用”项目,在青藏高原生态治理方面取得了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专利“一种防风固沙绿化建植方法”已成为四川省科技援青重大项目“高寒典型沙化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的核心技术,构建的草-药-灌沙地综合治理模式已成为高寒地区沙化治理的主推技术;技术成果“高寒典型沙化地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获得青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我们的工作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构建和生态系统恢复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与青海大学、海南大学合作研究成果“流动沙丘的固定和绿化用新材料、新结构及其野外实践效果研究”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针对高原地区冷季牧草缺乏等突出问题,本团队先后引进和培育了林纳、青引系列和青燕1号等燕麦新品种9个,在“青藏高原社区生态畜牧业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等项目中推广应用,在“种高产草、养优质畜”推进草牧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制定了《高寒地区燕麦栽培技术规程》等一系列技术标准,实现了燕麦种子和饲草生产的规范化;选育的早熟燕麦新品种解决了高海拔地区长期以来燕麦繁种难问题,受到广大青藏高原地区农牧民的欢迎和喜爱。常年奔波田地间,日作夜思四十年。非常荣幸地被当地农牧民称为“周牧草”、“燕麦周”。团队主编的科普手册《高原燕麦的栽培与管理》和《高寒牧区畜牧业生产技术实用手册》为种草养畜提供了技术支持;开展的“良种燕麦种子产业化生产技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冷季贮备饲草机械加工技术”等研究,构建了优质饲草产业新模式,集成示范了种草、收草和用草的草畜一体化技术。本人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青藏高原燕麦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生产技术集成”,荣获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研究成果“燕麦新品种选育及其高品质饲草产业化生产”,荣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我在民族地区工作,与少数民族群众打交道,少数民族群众关心的“三生”问题(生产,生态,生活),也是我关心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团队的师生也积极承担了农业农村部、省级扶贫科技项目、“科技万里行”“三区人才”等科技服务工作,为西藏、青海、新疆和四川的16个贫困县连续多年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专业技术培训120余次,制作并发放了藏汉双语科普手册《高寒地区饲用燕麦高产栽培技术》和《高寒地区饲用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技术》1500余份。作为新疆塔什库尔干县的荣誉市民,华丰草业技术服务专家,与企业一道在塔县推广饲用燕麦种植上万亩,为该县种草养畜发展草牧业提供了非常好的范式;与甘肃普瑞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饲用燕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案例。近几年,我和团队指导的研究生也获得了多项创新创业大赛(燕麦青藏高原“科技创新赋能高原牧业”,饲草“中国芯”助力乡村振兴”)的金奖。作为“科技扶贫万里行”专家服务团成员,我带着团队师生常年行走在民族地区,希望通过“种优质草、养良种畜”等科技服务活动,将产草量高、适合高寒地区种植的饲用燕麦等新品种带到田间地头,为高原种草养畜发挥作用。团队种草养畜的事迹被光明日报“将‘致富草’种在世界屋脊”、中国教育导报“西南民大扶贫故事:只为芳草碧连天”、中国民族宗教网“把论文写在草地上 把成果留在牧民家”等媒体报道。∆ 图4 周青平教授在燕麦良种繁育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周青平,中共党员,西南民族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和创新领军人才,青海省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2009年-2013年任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海北综合试验站站长,2015年-2022年任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青藏高原牧草育种岗位科学家,现任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执行站长。目前,已培育审定登记牧草新品种25个,在全国10多个省区推广种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1项。取得科技成果27项,制定地方标准14项、技术规程8项;发明专利3项;主编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培养硕士生78名,博士12名。
主办: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 联合 • 友谊 • 创新 —
— 勤 • 实 • 深 • 简 —
总编:张英俊
主理人:刘刚
策划:孙娟、肖国庆
审稿:刘文辉
编辑:张腾薇
文中图文如有涉及侵权,请告知删除!
草牧经公众号:forage-classics
敬请关注「草牧经」
邮箱:350903876@qq.com
感谢耐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