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牧讲堂 ]薛世明:莘莘耕耘结硕果,云岭草业谱新篇
文摘
科学
2024-07-08 12:24
四川
践行着自己立下的“一件事认准了放不下,一件事想好了,如长征精神之播种机、宣传队撒播着草业科技的燎原星火。勇做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创新发展的拓荒牛、艰苦奋斗的老黄牛。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回目而望已历经十五年。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2008年初启动建设至今可谓成果丰硕。边陲之地备受恩泽,启迪了云岭大地草产业发展之道,为云南省政府推进的八大产业之一的肉牛业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的重大创举,对科技人员的思想定位、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都带来了很大变化。深刻领会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精髓”——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对体系专家开展农村工作的基本要求。持续的工作经费支撑赋予了科技工作者以科技、产业发展为目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摆脱了对阶段性项目的盲目追求,围绕体系任务,结合区域特点,选好研发目标,制定详细的工作内容,全身心地投入在钟爱的事业和为民生发展的产业中。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够出成果出效益。以岗位科学家、试验站站长为领军的科研团队力量不断增强,在地方形成了有力的中坚力量,对区域产业发展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培养造就了地方产业发展的省级和基层科技力量。项目实施中,我作为德宏综合试验站站长被选为云南省科技人才“万人计划”--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并遴选为农业农村部畜牧科技咨询专家,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春城产业导师。试验站3名团队成员被选为云南省现代农业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入选国家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赴兰州大学师从南志标院士研修,1人遴选为云南省委联系专家,2人破格晋升副研究员,2人晋升为研究员,2人荣获“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专项--青年人才”。尤其是我本人能够入选云南省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离不开体系的培养,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云南省政府对牧草产业的重视,也是云南省全体草业科技工作者的荣耀和责任。∆ 图2 与体系首席科学家、青贮岗位专家等在香格里拉开展科技帮扶加强与省、州(市)、区县业务主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是试验站工作获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只有及时掌握各级政府业务部门的政策导向、工作任务、工作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试验站的工作内容,这样的工作内容才能接地气讲实效。从过去各行其“事”到整合人力资源、协调做事。试验站参与完成了省“十三五”、“十四五”草地畜牧业发展规划及诸多省、地(市)级的草牧业项目的规划和指导,3人受聘为云南省实施的国家“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项目指导专家。体系凝聚了国内科研、教学、生产各方的力量,形成了一个涉足草业多专业的科技平台。通过体系把各据一方的专家、教授融入了一个共同的大家庭,为了国家的大事业大家齐心协力,共谋发展。过去不易找到解决问题的专家,现在变得非常容易,甚至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诸多专家可以会商或现场解决。试验站成功举办了两期牧草流动的大讲堂——“草堂-行”活动,邀约了国内诸多高层次专家教授亲临一线讲学、指导生产,对基层科技人员是难得的机遇,受益颇丰。这样的产、学、研结合,聚人气、接地气,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普遍赞誉,体系团队成为政府决策的智库。南方独特的气候,造就了繁茂葱葱的绿色植被,天赐野生饲用植物是农民对牧草的传统认识。试验站通过种植示范、培训,增强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农民对“草”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杂草、野草的认识理念到对种植优良高产牧草理念的接纳,发生了观念性的改变,种草养畜、高效生产的意识逐步强化。草产业发展有序推进,形成以养殖企业、合作社集中连片规模化的山地开发以及农户散养,以及“四边地”(田边、路梗、房前屋后或小规模、自给型)多样化的饲草生产种植模式。在国家实施的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略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云南“七山一水二分田”土地格局给种植业带来了诸多限制因素。七分山地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也关系到二分田的安全。畜牧业是山区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体系实施十五年中,试验站立足云南的土地资源特点,培育和推广了适宜不同气候区的牧草品种,选育登记国审品种10个,省审品种4个;研发了不同气候条件下坝区、山区人工草地建植的牧草栽培技术和轮作模式。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云南常绿畜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草产业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阳光产业。人们对牛羊肉的需求赋予了产业发展的良好动力。云南独特优越的气候条件为牧草生产,即植物的营养体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年度间可获得较大的生物产量。但雨季降雨量太大不利于牧草的收获和干草的调制;破碎的山区土地限制了农业机械的推广,随着劳动力价位的提高,生产成本增加,比较效益降低。现实生产中迫切需要开展成型草产品生产关键技术的研发,使我们的科研从实验室走到田间地头。如何解决高水分牧草青贮贮藏技术,通过青贮利用发挥牧草生产的潜能;开发适宜山区特点实用的小型草业机械。诸多问题都需要我们在生产中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推进现代化农业进程,创新性的发展牧草产业。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新型农民的培训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体系工作的重点之一。特别是对年轻有为农牧民的培训,青年农民是体系成果的具体应用者,也是体系成果实施的主要带头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依赖于有知识、有能力、有创新的新型农民。试验站在培训的形式、内容上紧密结合生产需求,从以往的理论说教改为针对区域生产需求和回答生产者问题的互动交流。体系建设十五年间,通过开展多级培训,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优势开展多样化的技术咨询,发放种草养畜实用技术手册、光盘等方式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图6 向文山州壮族百姓发放种草养畜技术培训手册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是试验站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自体系成立以来,我十分重视团队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团队连续多年考核为优秀,2023年本团队成员张美艳研究员接任试验站工作。虽然我已退出“体系”,光荣退休,但我非常乐意继续为云南省的草食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继续发光发热。 回顾与体系共同成长的十五年,可谓硕果累累,我们艰辛并快乐着。在此,我非常感谢体系首席科学家张英俊教授、体系岗站专家团队、德宏试验站团队成员、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各地州农业农村局和社会各届朋友对德宏牧草综合试验站工作的支持和帮助。祝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蓬勃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薛世明,男,内蒙古锡林浩特人,1983年毕业于内蒙古农牧学院(现内蒙古农业大学),同年进藏,历任西藏自治区畜牧局草原科科长、高级畜牧师。1995年调入云南省牧草和肉牛研究中心(现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现任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云南农业大学草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委联系专家,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春城产业导师。国家农业农村部畜牧科技(草原)咨询专家;云南省草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热作学会饲草饲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草学会牧草遗传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然学会草原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8年-2022年担任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德宏综合试验站站长,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成员。主编《西藏自治区草地资源》,《云南草地农业实用技术》,副主编《云南常见饲用植物》、《西藏那曲地区土地资源》等专著6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主办: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 联合 • 友谊 • 创新 —
— 勤 • 实 • 深 • 简 —
总编:张英俊
主理人:刘刚
策划:孙娟、肖国庆
审稿:张美艳
编辑:张腾薇
文中图文如有涉及侵权,请告知删除!
草牧经公众号:forage-classics
敬请关注「草牧经」
邮箱:350903876@qq.com
感谢耐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