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下今年的春运数据,吓我一跳

楼市   2025-01-23 18:28   广东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要说一年一度的春运大潮,也就数年前的这几天最为轰轰烈烈。

据交通运输等部门统计,预计今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将达到90亿人次,比去年还同比增长7%,创历史新高。

这个数字还是蛮让人意外的,毕竟就说我自己的体感,实际上今年的高铁票我感觉是近几年来最容易抢的一次;

包括往年大排长龙的高速公路,人挤人的高铁站、汽车站,还有一票难求的飞机票等等,今年好像也都没那么夸张了。

所以,真相到底是什么?

为此,我专门对比了下今年和往年的多个春运数字,发现了其中特别的变化:

实际上,是因为我们过去认知里的“春运潮”已经在慢慢消失;

而一年一度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也正在迈入新的阶段。

纵观有春运以来的变迁史,你会发现,过去我们提到春运,常常会与“家乡”这二字绑定在一起。

因为过去春运的目的就是回家,回家就是这个时间节点多数我们国人的美好期待。

也正因此,自改开后,随着进城打工人数的爆发式增长,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农民工数量每年都能增加600万-800万人,也就导致了每年春运都会形成蔚为壮观的“民工潮”。

比如在2007年的时候,短短40天的春运,客流总量就超过了1.55亿的人次;

而这对于当时一个铁路里程仅占世界6%、运载量占世界25%的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像最糟糕的,莫过于2008年广州火车站那种壮观但残忍的春运大潮,大雪与严寒造成交通瘫痪,十几万春运返乡的旅客被迫滞留在广州火车站前的冷雨中,疲惫又焦虑地等待着下一趟列车的到来。

所幸,时间走到现在,随着时代的更迭发展,我们也不用再为春运的人潮倍感压力。

而这也是因为春运的人潮本身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这几年的春运,有一些特殊的变化就是我们要去注意到的,因为它们也将逐步成为未来的趋势:

1、出行方式,正在越来越趋于多样化

一方面,得益于交通网络的扩大和完善,早在2021年,全国高铁运营里程就达到了3.79万公里,覆盖全国95%的百万以上人口城市;

包括民用机场也覆盖了92%的地级市,极大地方便了春节返乡。

有数据统计,今年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同样均创下历史新高。

不仅如此,有些地方还另辟蹊径,开通了低空快线,单程仅需约30分钟就能到达,更加避免了堵车的压力。

另一方面,还得益于人均汽车持有量的提升,自驾返乡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

今年自驾出行的比例,在90亿人次的流动量中,就达到了72亿人次,稳居主体地位;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12306的票更容易抢,没花钱买抢票加速包的和买了的候补到的概率一样的真相。

这背后,自然有城市发展更新的魅力,才让我们选择回家的路可以变得不再一样。

当然,还有第二个更现实的原因:那就是回家过年的人,其实也没有过去那么多了。

2、春运人群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一方面,是“反向春运”的趋势在不断扩大。

随着新老一辈的更迭,有一些传统观念也在慢慢发生改变。

对于在大城市里打工的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已经不是在哪过年,而是团圆。

毕竟回到家乡过年,也意味着天天走亲戚、应酬饭局,甚至可能还要面对各种催婚、催生的“灵魂拷问”;

倒不如将父母接到大城市过年,不仅能避开返乡人潮,还能实现团聚。

另一方面,也在于选择旅游过年的人群趋势也在不断扩大。

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1月28日至2月4日期间)国内航线机票的预订量就超过了244万张;

这其中,也跟今年春运航空公司开始集体走降价路线有关。

像我身边就有朋友,打算从上海出发过年飞三亚度假,一查机票基本200多块就能飞,最高降幅能达到80%,香得很。

而在这两种趋势下,过去我们认知里的“春运潮”,就是注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消失掉。

取而代之的,是随着经济发展,可能将来春节也会变成旅游黄金周。

而在这种变化背后,也意味着,城市竞争的格局注定会越来越激烈。

毕竟,在人口进入存量时代、城镇化速度又趋于放缓的当下,对城市未来的盘活,也就必须转变方向——

从原来的“抢人才”,放宽到“抢人口”,甚至是“抢流动性人口”上来。

比如去年就出现了一个趋势,就是互联网上火起来的博主,一些特别火出圈的,基本都带有象征地域性的标签——

像山东菏泽的郭有才、开封的王婆、湖南怀化的发型师晓华、云南的有金等等,都是。

而这些博主的火,本身就相当于一个符号,给城市又做了一次免费的旅游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到那边去旅游、消费;

相当于谁现在能抢到人,也就抢到了我们当下被承压的购买力需求,谁的发展就还有大机会。

且以上,我说的还只是一些擅长在文旅方面抢人的小城市,如果是大城市,则竞争也一定是更趋于白热化的。

而每一个站在关口选择的人,也等于都在押宝未来的发展。

关于选择,这里我也给各位简单分享一些我的经验:

1、个人发展层面——如果你是想做实体,那么最好是遵循“大城市开小店,小城市开大店”的原则;

注意,这里的小城市指的不一定是你的家乡,而是有机会跟随着春运人潮的涌向,也跟着吸金的那些消费城市。

2、资产配置层面——如果你是有些存款,但又在当下陷入了资产荒,那么只有流动性人口的城市就不能成为你的首选,还是要去看每年的常住人口以及净流入人口的变化;

包括这座城市的GDP总量、国家定位、产业实力、人均GDP等等,也都可以同步作为你参考的标准。

而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判断,这些年我们团队也有在全国各地做考察,并且筛选和整理出了一批在未来能从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城市,一共是13个价值城市

为此,我们也专门开设了闭门直播,会在直播课里详细跟大家分析这13个城市具体都有哪些?又有什么投标的价值?

大家如果想知道是哪13个、而这13个城市在未来又会呈现出何种发展趋势的,都可以扫码加到我微信,我会在今晚7点的闭门直播和大家好好分析,课后也会发放这份13个价值城市的名单给到大家。

当然,今年这场春运浪潮所带来的体感不一,我也看见有人在说是因为返乡潮提前了。

而返乡潮提前,又说明是大城市的钱不好挣了,工作不好找了,所以才要提前返乡。

其实说得没毛病,只是大家还忽略了这里边一些趋势的变化

就说我所在的房地产行业,建筑工人就是农民工群体的主力,而庞大数量的农民工又是过年返乡的主力人群。

然而2024年,全国住宅新开工面积53660万平方米,下降了23.0%。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相当于5个人里就有1个要没活干,而在大城市没活干,多待一天都是成本,那还不如早点回家。

但,这一定是坏事吗?我认为至少对房地产这个行业来说不是。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我们要控制增量、盘活存量,所以我们才不需要再继续无节制地拿地建房,自然,也就不需要开工,不需要更多的人工。

但也正因此,我们才得以扭转供需,离3月小阳春能够“止跌回稳”又更近了一步。

另外还有我们庞大的制造业,产业工人也是过去过年返乡的主力人群。

但是最近几年来产能过剩、叠加需求不足,很多产业订单衰减的速度非常快,既然接不到订单,那提前回家过年也很正常。

当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因,就是为了能释放更多的就业岗位出来,吸引增量人口,在未来形成新的城市发展格局。

像回家过年这一传统形式在国人眼里的逐步祛魅,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信号。

所以今年过年没有大量的返乡潮出现,我认为问题不是很大,也很正常,相反还代表着我们这些年的城市更新、城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反而如果过完年还没有集中地出现返工潮,那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才是大事,毕竟城市的优胜劣汰,就是这么来的。

总之,我们拭目以待。

大胡子说房
李俊怀,大胡子说房创始人、城市和房产研究专家。十余年房产研究和投资经验,通过文章和视频给大家专业通俗的经济和楼市政策解读,深入的全国城市发展分析,系统买房的认知和方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