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作为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对长辈的深深敬意与关爱。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常回家看看”这一话题再度引发热议。
01
孩子不回家看望父母,违法吗?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意味着“常回家看看”已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呼吁,更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硬性要求。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一法律规定的落实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今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让许多子女为了工作、事业奔波在外,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陪伴父母。对于一些在异地工作的子女来说,回家的成本、工作的繁忙等因素都成为了他们回家探望的阻碍。
但法律的规定是严肃的,若子女长期忽视对父母的探望,父母有权依据法律规定起诉子女,要求其限期回家探望。这不仅是为了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更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毕竟,赡养老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包括精神上的慰藉。
02
有没有办法让孩子主动回家看望父母?
答案是有可能的。信托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可以设想,设立一种与探望老人相关的信托计划,将子女探望老人的行为与一定的奖励或激励机制相挂钩。比如,子女按照约定的时间和频率回家探望老人,就可以获得信托计划中设定的相应奖励,这些奖励可以是资金、物质或者其他形式的福利。这样的信托计划,一方面可以激励子女更加积极地探望老人,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子女提供一定的动力和支持,缓解他们在经济或其他方面的压力。
以下是一个与信托计划和探望老人相关的真实案例:
刘阿姨今年70 多岁,老伴已离世十多年,她有一儿一女。女儿已经成家并育有两个孩子,但儿子因年幼时患病导致智力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刘阿姨名下有八套房产,总价值超 2000 万,还有现金资产 1000 多万。
女儿女婿希望早点把房产过户给他们,可刘阿姨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儿子。后来,刘阿姨通过旷真律所的介绍,对自己的财富做了一个系统的财富传承方案,其中最关键的一项就是设立一个家族信托。
在旷真财富传承律师的建议下,刘阿姨在这个家族信托内设置了特别条款:每年将收益的 50%用于分配和目标达成奖励,足以满足现在子女及外孙的生活开销。其中,给子女的收益分配中属于儿子的部分用于支付儿子的护工费,并且要求女儿必须定时探望自己和儿子,直至自己和儿子终老,然后再将儿子的收益分配转至女儿名下,否则这部分钱将捐出。
通过这样的信托计划设计,一方面避免了子女对财富的过度挥霍,让刘阿姨的这笔财富在世代传承中不断增值;另一方面,以经济利益为激励,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女儿对自己和患病儿子的探望和照顾,解决了刘阿姨对自己和儿子未来生活无人照料的担忧。这个案例很好地体现了信托计划在财富传承和保障老人和弱势群体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03
旷真观点
旷真婚姻家事团队致力以客户权益为己任,为公众提供安全、快速、高效的优质法律服务。
微信名:旷真婚姻家事
微信ID:kuangzhenHYJS
❶ 点击下方公众号卡片,关注旷真家事团队
❷ 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