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隧道,一头连接过去,一头通向未来!

文摘   2024-12-28 11:10   青海  



一条隧道,见证梦想与光荣

新旧变迁,诉说历史和新篇

   12月28日,入选全球标志性工程的中国九大项目、国际隧协“50年50强”工程的青藏铁路新关角隧道将迎来通车十周年。

关角隧道旧址


 十年前,新关角隧道在青藏高原上惊艳亮相,开启了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的崭新时代。作为目前世界高海拔地区最长铁路隧道,这条全长32.69公里、平均海拔3600米的铁路隧道,一头连接过去的艰难险阻,一头通向现在的光明通途,成为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不朽丰碑,奏响了高原发展的激昂乐章。



一部跨越世纪的建设史诗


关角,藏语意为“登天的梯”,地势雄伟险要,位于青海省天峻县和乌兰县境内,是柴达木盆地与青藏高原的天然屏障,也是火车通往拉萨的必经咽喉。关角隧道的建设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跨越世纪的传奇史诗。


关角隧道旧址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末,为了建设青藏铁路西格段,老关角隧道破土动工。然而,受限于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简陋的施工技术,工程在1961年被迫停工。直到1974年,铁道兵们怀揣着建设祖国边疆的壮志豪情,挺进青藏高原,重启青藏铁路西格段工程,老关角隧道再次成为建设焦点。在那艰难岁月里,战士们以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在设备简陋、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人拉肩扛,一寸一寸地掘进。1982年,老关角隧道终于通车,成为那个时代铁路建设者们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原有的老关角隧道因运载能力有限、线路病害繁多、设备质量薄弱,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铁路运输需求,修建新关角隧道迫在眉睫。



2007年11月6日,新关角隧道全面开工建设。建设者们面对高海拔地区寒冷、空气稀薄的恶劣气候,以及高地应力、变形控制难度大等诸多世界级工程技术难题,毫不退缩。隧道通过不同的大小断裂带,水文地质极其复杂,存在连续砂层段、长大段岩溶断层、富水和高地应力等地段,还有围岩变形失稳、突泥涌水、施工通风等各类工程技术难题横亘在前。但建设者们继承和发扬“挑战极限 勇创一流”青藏铁路精神,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智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历经 7 年不懈奋斗,这条隧道成功贯通,再次书写了世界隧道建设史上的壮丽篇章,为青藏高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



一条见证变迁的兴路通途


新关角隧道开通前,列车翻越关角山依赖老关角隧道及其展线,耗时长达2个多小时。彼时,设备基础薄弱,线路病害较多。在天棚站至察汗诺站76公里的线路上设有10个工区,平均大约7公里便有1个工区。老关角隧道内作业环境恶劣至极,复杂的地质条件又致使“病害”频发,职工们一年四季要身着棉衣棉裤,每日在昏暗且油烟弥漫的隧道里作业七八个小时。而且关角展线小半径曲线众多,冬季冻害严重,维修难度极大,且作业工具简陋,线路捣固依靠人工砸洋镐,劳动强度超乎想象。



新关角隧道的开通运营,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老关角隧道和关角展线群退出历史舞台,列车穿越关角山的时间从过去的2小时大幅缩短至20分钟,有效打破了制约青藏铁路西格段运输的瓶颈,运输效率显著提升。同时,职工的作业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如今的新关角隧道内宽敞明亮,配备有照明设备2000余个,还设有紧急救援疏散通道、紧急救援站,以及防毒面具、高压水枪、灭火器、远程监控设备等设施,为列车在隧道内的安全运行筑牢了坚实屏障。隧道内线路采用无砟轨道和整体道床设计,成功杜绝了线路冻害问题,大幅降低了线路病害发生率。在日常维修中,养护工区的职工乘坐轨道车进出隧道,并运用激光测距仪、轨道检查仪、电子道尺、电动扭矩扳手等先进设备对隧道精细化维护。此外,青藏集团公司还在隧道排水沟中安装新型电伴热设备,职工可根据天气变化在电脑、手机上实现远程调温和监控,以确保隧道稳定排水,先进设备的运用,劳动强度显著降低,隧道养护质量大幅提高。



一条推动发展的经济纽带


新关角隧道宛如连接柴达木盆地和内地各省市、助推青海海西地区振兴发展的强力引擎,通车运营后,让海西区域经济如虎添翼,迅速驶入快车道。



依托新关角隧道带来的通达性,青藏集团公司逐年提升西宁至德令哈、格尔木以及进藏列车开行对数,目前,由西宁至开往海西地区的旅客列车已达9.5对,进出藏列车也达历史最高的9对,并实现了西宁、格尔木、德令哈三地间复兴号动车组每日稳定开行,十年来,青藏铁路西格段累计运送旅客达4737万。便捷的交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海西地区观光游玩,直接带动当地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繁荣发展,间接推动高原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销售,促使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复合型转变,拓宽经济增长维度,让当地各族人民收入显著增加。数据显示,青海海西地区的GDP由新关角隧道开通前2013年的609.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28.2亿元,增幅超过了35%。



交通的便利还吸引众多企业入驻海西地区,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各企业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整体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区域经济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迈进,重塑经济发展新版图。尤其是10年前,海西地区的盐湖产业虽已具有一定规模,但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钾肥等少数产品上,产业链较短,企业间的协同合作相对有限。如今,已逐步形成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涵盖了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多个领域,相关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以上盐湖工业企业已达到51家。    



十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

但对于新关角隧道来说

却是一段充满奋斗与辉煌的历程

如今

新关角隧道正以崭新的姿态

继续书写着高原通途的壮丽篇章

为高原地区繁荣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成为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永恒的骄傲

文图:周悦翔 袁昌玲 韦鹏程

编辑:卢婷
审校:赵风斌

监制:郭成平

德令哈工务段
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提高职工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激发干部职工积极性,在推动安全生产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