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人才阶梯式成长 让“青椒”不“青焦”
大学的发展,关键在教师。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国内各高校持续发力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扩大教师规模,优化人才结构,实施各类人才计划。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潜力巨大的力量,在提升教学质量、推动科研发展、促进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学校发展以及提升学校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以“非升即走”为代表的“预聘—长聘”制度被诸多高校广泛采用,旨在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这一制度引入国内已30余年,正被越来越多高校所采用。从出发点来看,这一制度意在打破传统的“铁饭碗”,改变高校学术劳动力市场“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封闭与僵化局面。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因变形走样而引发的争议同样值得关注,这也是“青椒”们感到焦虑的原因。
本期“特别策划”关注“青椒”们的职业发展困境和他们在个人成长中的心路历程,探究“非升即走”制度在我国的改进与完善,聚焦部分高校对“非升即走”制度的探索性改革,邀请相关专家为高校新进教师管理制度和用人制度提供建设性意见,为“青椒”不再“青焦”出谋划策。
“本研倒挂”时代,如何自我调适
李伟:让校园每寸土地都舞动着活泼的“苗”
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镇藤根小学教导主任李伟从2017年起,在校内开辟了田园课程基地,以基地为平台、以乡土文化为元素,实行跨学科教学、探究式教学以及各种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师生共生共长空间,践行着他心目中真正的教育。
王巧丽:创田园诗社,赋予乡村学生自由的灵魂
“小麦啊,你是大地的孩子,在四季的轮回中,你静静地生长。”
“我喜欢很长的夜晚,因为可以在妈妈的怀里,做一个很长很长的梦。”
在这样一首首短小精悍又富有童趣的诗文背后,是平度市旧店镇旧店小学教师王巧丽与她的“小荷诗文社”不断从生活中汲取养分、携手共同成长的匆匆十年。从2014年至今,从一个兴趣社团升级为拥有5名指导教师的“小荷诗文社”,前后吸纳了近300名学生。截至目前,他们创作的诗文作品累计超过13万字。
在王巧丽看来,这一篇篇诗文不仅是学生当下情感的寄托与抒发,更让这些来自大山与乡野的孩子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拥有了肆意释放的童年与歌颂生活的力量。
大脑的“聚光灯”:探秘专注与创新的内在机制
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曾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九成受访者表示曾遇到专注力不足问题,近九成的受访者希望提升专注力。法国教育神经科学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在《精准学习》中提到,学习的第一个核心支柱是注意,如果注意被导向无关刺激,学习就会陷入困境。在认知科学中,“注意”涵盖了脑选择信息、放大信息、传递信息、深度加工信息的系列机制。美国杜克大学曾开展过一项追踪研究,发现注意力水平可以预测学术发展水平高低。相较于中小学生,大学课堂更加开放多元,大学生更需要自我管理,通过合理控制注意力来培养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
……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