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是含着一块玉出世的。而沈阳的红后代则是高呼着“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口号诞生的。这个组织刚一诞生,就高唱着“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要是革命你就站过来,要是不革命就滚你妈的蛋!”的《鬼见愁》战歌杀气腾腾进入了角色。
其实,我不喜欢红后代的原因,还不完全是对红后代里的某些人和事看不惯,最主要的,是对红后代成立赖以支撑的精神支柱疑惑不解乃至挺反感的——那副对联和那首歌曲。
一时间,唱歌就能骂人,骂人还唱着歌,竟蔚然成风。于是,骂人,变成了理直气壮的革命行动,年纪轻轻略显稚嫩的男女中学生出口成脏竟成时尚。
面对这样的乱象,我困惑,我不解,我担忧——难道会永远这个样子吗?北京也是这个样子吗?
(二)
我是8月25日来到的北京,这个期间尽管火车上已有不少大中学生了,但真正意义上的大串联还没有开始。大多数学生还是在学校就地闹革命,而北京则呈现出独特的繁忙景象。设置专门的接待站安置从全国各地流入北京的红卫兵小将免费住宿,免费吃饭(但要交粮票),但坐公交车需要交钱。我记得,那时,除了收集街头散发的油印传单,我还要买铅印的二分钱一张的红卫兵办的各种小报,所以,我常常徒步前往各个目的地,省下五分钱的车票,能多买几张小报。
此时的北京,呈现出来的模样,已经与我以往的想象不可同日而语了。到处是破四旧的吆喝声,到处是大标语大字报的覆盖,到处是毛主席语录的“红海洋”,到处是戴着各种红卫兵袖标的小将们的革命行动。沈阳红后代的许多行为确实出自北京。那副对联在这里被喊得震天响。在这里,我又听到一首新歌,名字好像叫“造反歌”:“拿起笔,做刀枪,集中火力打黑帮。谁要敢说党不好,马上叫他见阎王!杀!杀!杀!嘿!”而且,能够边唱边舞,就像街头活报剧。据说首创于北大附中红旗战斗小组。
我先后去了北大、北大附中,清华、北航、北工大、北京工业学院等学校观看大字报,了解首都文化大革命的形势。同时也看到,外地涌入北京的青年学生人山人海,遍布全城,都是到北京来求取真经。
其实,我来北京,还有一个非常私人的目的,就是想看看郭小川。我不知道应该去哪里找他,发现中国文联机关大楼,就走了进去。大厅里面正在举办黑帮展览,一排人低着头,胸前挂着牌子,上面写着他们的名字,有些听说过,有些没听过,有两个人我知道,一个叫阿英(原名钱杏邨),一个叫贺敬之。贺敬之的名字让我一怔:他怎么是黑帮?这是个让我敬重的诗人啊,他和郭小川一样让我领略诗的美妙。我紧张的朝着队伍里又重新看了一遍,黑帮里没有郭小川的名字,我为郭小川松了一口气。
这次来北京,我还有一个重大收获,那就是明白了所谓红卫兵不是独家的,它不需要什么御赐,只要是为了保卫毛主席参加运动,谁都可以成立这样的组织,谁都可以加入这样的组织。北京不但有各种各样的红卫兵,还有一个能凌驾于各个红卫兵之上的组织,叫“首都红卫兵纠察队西城指挥部”,简称“西纠”。别的红卫兵戴的袖标最多不过半尺宽,可“西纠”的袖标将近一尺,远看就像戴了个红色长套袖。这些人往往成群结队骑着自行车,在大街小巷呼啸而过,威风凛凛,杀气腾腾。街头隔三差五就能见到以西城纠察队指挥部名义贴出的布告,大字印着“第一号通令”,“第二号通令”,“第三号通令”……这“通令”的威慑力,不亚于公检法的布告。
意外惊喜,从天而降!一天,我们突然接到通知,说毛主席要在第二天再一次接见来京的青年学生。这是我根本没有想到的。8月31日,在天安门广场,我真的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远远望去,人很小,但那确确实实就是毛主席,他向我们着手致意。我的最大的愿望实现了,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不过,第二天,就有传闻,说天安门前的十里长街上,环卫工人清理街道时,除了头一天游行时被挤掉的鞋子,帽子,钢笔,手表等物品,还捡拾到不少金条。这我相信,在那样人山人海的簇拥下,你什么东西掉下,都无暇顾及,也无法取回。
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是我的意外收获,我心满意足。在北京的这些天,我开了眼界,长了见识,觉得该回去了。于是,9月5日,我与班里另一个同学,还有高二四班的四位来京同学,一起回到沈阳,回到二十九中学。
此时的二十九中学,比我们离开时更不堪。那副老子对联依然无处不在,不仅如此,北京到处都张贴过的一篇臭名昭著的“谭力夫讲话”也流入校园,推波助澜,助纣为虐。被红后代接管的学校广播站,每天放送的都是围绕那副对联为主旨的文章和口号,铺天盖地,你不听不看都不行。整个学校气氛极为压抑,有人称这是“红色恐怖”,还有人欢呼“红色恐怖万岁!”
回校后,我们在北京这六个人(五男一女)聚在一起,商量着,要不然,咱们也成立一个红卫兵吧。当时,我们这几个人,算三观相合吧,都看不惯红后代那一套。没有异议,一拍即合,我提议,叫红旗战斗队,大家没意见。于是,我便起草了一份《红旗战斗队成立宣言》,并抄成大字报贴在校园最醒目的位置。并用毛主席写的红旗字体做了队旗和袖标。那个宣言具体内容已经记不得了,但还能记得最后的口号:地球不毁,宇宙不灭,红旗不倒!
我们六个人,戴着红旗袖标,走进布满数百个戴着红后代袖标的二十九中学校园,真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红后代也没有显出明显的敌意,不用说,两相比较,力量悬殊,不成比例。没想到,我们的宣言贴出去后,陆陆续续有各年级的同学前来询问,表示希望参加到红旗中来。于是,我们增加了一项工作,要逐一了解那些申请加入同学们的情况,然后谨慎发展,因为我们也是第一次面临这样的情况。而且,从小学到高二,我当过最大的干部是小组长,没有组织能力,没有领导经验。过去,只有我向别人申请入团的份,现在我却要处理别人申请入红旗的问题,这种大反转,让我一时无法适应。我记得,一位高三学姐,家庭出身是军人,不知为何没有加入红后代,强烈要求加入红旗,我还记得她写的申请书最后一句是:“只要我心在跳,绝不让红旗倒!”我还记得后来成为我的合伙人的学弟许平,他的家庭成分是地主,他父母都是沈阳医科大学的教授,他坚决反对那副“老子”对联,他的申请书厚厚的写了十多页,对家庭出身问题谈得非常深刻,与后来问世的北京遇罗克的《出身论》极为相似,不谋而合。别看许平是“体育棒子”——省足球冠军队守门员,手榴弹、标枪、铅球、铁饼学校记录保持者,身材高大,孔武有力,可他极有内秀,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文章,更可贵的,是他有一副聪明深邃的大脑。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这六个人的小队伍,几天之内,发展到了二十八个红旗战士(写到这里,我怎么忽然想起历史上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成员覆盖从高三到初一的所有年级,这些人,是在“红色恐怖”正劲的关头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我们的队伍。
红旗成立后的第一个大型活动,就是用另一副对联彰显自己的立场、观念,与红后代分庭抗礼。我记得,新加入红旗的高三二班辛修伦学兄大字写的好,我请他写下一副大字对联,从高中教学楼的三楼一直贴到一楼,红底黑字:老子革命儿接班方为好汉;老子反动儿背叛不是混蛋。横批:理应如此。辛修伦的八分体大字,写的饱满雄浑,飞扬苍劲,远远望去,此对联有一种慷慨激昂理直气壮的气势。
就是这副对联,神秘的红旗战斗队与红后代摊牌了。
由于位置太显著,内容太另类,一时间围观者众。话不必多说,一副对联足矣!沉寂有日的校园,暗流涌动,死水微澜。尽管红后代的高音喇叭仍然高喊着他们的那副对联,尽管大字报栏里还是那些类似谭力夫讲话的东西。
不多久,面对面的较量就来了。先是一位学兄,戴着红后代袖标,来到我们红旗小小的队部,急头白脸地与我辩论,说什么他们的对联如何如何正确云云。接着,又有一位学姐到来,比比划划,听了半天也没听明白她想说什么,就是觉得她修养欠缺,脾气挺大。最后是一位学兄,口齿更显笨拙,表达的还不如前面两位。我一直等着他们的前呼后拥的大领导出面,却一直也没等到。不过,我校的红后代这一点让我存有好感,他们对我们红旗,没有以大欺小,以强欺弱,以多欺少,以武欺文,没有发生其它的学校那些不堪事件。所以,尽管三观不合,但没有怎么伤感情,多少年之后相见,反倒一见如故非常热情。
我不怕辩论,而且与人辩论,我也从不占下风。与三位红后代战士语言交流之后,总觉得意犹未尽,我便写了一张大字报,题目是“不接班就当不了好汉”,本想以红旗战斗队的名义发表,但队里有人有顾虑,怕把事情闹大,毕竟红后代在学校势力很大,属于“执政党”,我只好以个人名义发表,署名“红旗战士杨爱群”。
若干年后,我在新浪上开了博客,陆陆续续收到不少匿名网友留言,提起在学校时的往事,说我们那时的对联和大字报,对他们影响非常大,支撑他们度过了艰难的日子,表达了他们感激之情。这让我感到欣慰。
1966年10月18日,二十八个红旗战士,在北京接受了毛主席的第四次的红卫兵检阅。当毛主席的敞篷汽车驶来,毛主席向大家挥手致意,我们群情振奋,忘情欢呼,沉浸在幸福之中久久久久……
不久,两报一刊的一篇社论里,把那副老子对联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的封建迂腐观念联系起来,定性为反动血统论。此言一出,老子对联立即土崩瓦解,随之而来的是,红后代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成为那场伟大运动第一个退出历史舞台的红卫兵组织。其实,几十年后的今天,我挺为广大红后代战士庆幸,如果他们在红后代解散之后就此成为“逍遥派”,离开了斗争的激流漩涡,那他们就会减少许多人生遗憾。正是那句老话: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相反,我们的红旗,一下子膨胀起来,我也记不住究竟有多少人了,总之,全校只剩下红旗这一支红卫兵队伍了。
接着,震惊世界的全国大串联开始了。就像开闸泄洪,场面壮观。徒步行军的,强挤火车的,南方的往北方来,北方的向南方去,东方的往西方去,西方的向东方来,全国的都往北京来。不必开什么介绍信了,戴个袖标全国通行,打着小旗处处接待。学校仿佛一夜清空,刚刚壮大起来的红旗,经不住这样的诱惑,仨一群俩一伙的纷纷离去。我也顺潮流而动,带上初二的三个红旗小战士,以及我那读六年级的小学生弟弟,直奔南京而去。在上海,与三个红旗小战士分道扬镳后,我带着自己的小弟弟继续南下杭州,从杭州又去广州,在杭州火车站,有两个当地的初中女学生与我打招呼,希望我带她们出去串联,我为她们的勇气和单纯惊愕,我婉言拒绝了她们。南北方女孩性情真是不一样,我在北京的接待站里看到过南方的男女学生日常打打闹闹说说笑笑很是和谐自然。来到广州,没想到,广州竟是个死胡同,进去就出不来,几十万学生逗留在这。困在广州整整一个月,致使我的很宏大的串联计划泡汤。待拿到火车票时,党中央已号召大中学生回校复课闹革命了。其时已进入十二月,天气很冷,我们被迫在郑州下车,去接待站借棉衣棉裤,好回沈阳。那是我第一次穿上了河南大腰棉裤,好像叫“抿裆裤”,很暖和,也不知现在还有没有了。第二年,我接到河南郑州接待站的归还物品通知,就把借的棉衣棉裤都还回去了。(未完待续)
二十八位红旗战士天安门前合影(我在后排右四)
摄于1966年10月中旬
~~~~~~(未完待续)~~~~~~
《回忆录(17)我的高中时代•高三上(1966~1967》亲朋好友的留言——
毛主席不是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红卫兵八次。我是第四次,第八次见到了毛主席。一次是北二环(三环)?,一次是天安门广场上。毛主席坐车检阅我们的。(潘毅)
杨老师苏世独立,以史为鉴[玫瑰][玫瑰][玫瑰](冷卫国)
超群的记忆力,现在的这个年龄还清楚的记得遥远而美好青少年时代的美好的时光[强][微笑](马毅)
文如其人,您正直坦荡,直面历史真相,这段日子真的是很难写……但,您写出来了……[玫瑰][玫瑰][玫瑰]
尤其是楔子那段……特精彩,引得我思绪万千……(王泽华)
写的好,继续。(于茂相)
谢谢杨老师的分享,我仔细阅读了你这篇文章,其中有好多情景我都历历在目,尤其是你提到红后代,你提到二十九中学,
这一切都把我带回了那个火热的年代,那个懵懵懂懂的一去不复返青春岁月。
你前面说到斯大林广场阅兵的事儿,我也知道。你的联想也就是当年那些热血青年的的正常心里状态。
总之我读到了一篇好文章,谢谢你的分享。(酒醒何处)
文章开头真是好,那种一致的群情激昂,能够压倒一切敌人,开创伟大的事业。
文革时期大多人还是善良的,赞成主席的三七开。(李晓辉)
大哥好,回忆录17读了,对文革评论公正,大哥文笔可敬,大哥政治觉悟更可敬。(王洋)
敞开心扉,这一时段的内容十分精彩。想听,爱读。(华英男)
杨兄,您的文章已阅,让我们又回到了文革那个年代。评论区看到了马志的名字,应该是初二.二班的那个吧,我与他小学一个班,在马路湾民办小学读书。他也是我的好朋友。(李富)
好美的小湖、好美的风景和诗歌,真羡慕你和夫人生活在风景如画的异国他乡(严丽霞)
杨老师还是挺有定力的,没有因为自己也是革干出身,与那些自以为是的“革命小将”们为伍,做出一些过激的,人云亦云的事情。我觉得这与一个人的素养有关。[强][强][强]
(春英)
我没上高中,在29中初一都没念完,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才15岁就去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了。风华正茂的年令失去了读书的机会……[捂脸][捂脸][捂脸](桂大林)
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只有我们这代人才有的……(邓晓明)
杨兄,《回忆录》把我们带入了文革的初期当中,二十九中发生的一切就是缩影。停课、入京、狂热、笃定,学生们进入了一个不正常的世界,让激情燃烧了青春。良知被抹煞,师生的关系在颠倒之中。鬼神出没让多少人发懵!时代的风暴成了空前绝后的运动!又一次回忆,又一次伤痛,历史让我们清醒,越来越显明。(袁义兵)
师生情难忘,祝林主任晚年幸福安康。[强][玫瑰](倪洪恩)
收到谢谢[强](王科)
我原以为文革前你与林主任就有交往。原来如此!(翟雅萍)
回忆录文革时期是最不好写的,也是绕不过去的。那个年代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根本不懂两条路线的斗争。只记得高三学长学姐,手里拿着一卷纸走进我们的教室。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学长打开那张纸,学姐开始朗读。学姐声音高亢激昂,振奋人心。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身上紧张的毛骨悚然。学姐说资产阶级统治着教育界,我们要起来造反!那天以后我们就改变了命运。批斗林茉莉主任我都有印象。还有很多陪斗的老师。那时有幅对联,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学长给重新改过来了。那时我们十五六岁,真的不懂政治。俱往矣,我们人生的一段经历。(王颖)
对那个特殊的日子,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故事,相信经过那段日子的人,每个人至今都有刻骨铭心的记忆!
林老师的批斗大会我是站离学校我家大阳台上,听大喇叭的批判文章,当时心里很茫然……。
八十年代林老师在老同志之友工作,我的办公室在他的隔壁,有幸相見,但没有深谈,現在回想起来很遗憾。(宋晓彬)
火热的年代、悲催的年代!这段沉重的历史,正在慢慢让人忘记,亲历者也逐渐老去。感谢杨哥珍贵的回忆,后人应该时刻牢记[抱拳][抱拳]前车之鉴!!(朱宏伟)
非常感谢爱群哥的回忆录,写出了你的心里话和你做人的正直品格,我比你小几岁,但也基本上有了记忆,经历过相同的社会大动荡,感觉说的事儿和人都很有同感。历史就像一个大舞台,人生在这舞台表演,一些小人和社会沉渣以及心术不正的人都得到了充分的真实的表演,暴露出人性的本质。回望这段历史,诸多感慨。谢谢爱群哥的分享。[抱拳][握手][玫瑰](王玉华)
1966年6月开始就进入文革时期,停课、大字报、串联…闹“革命”,学业荒废了!(辛修伦)
当年,你是二十九中学的风云人物,经常写大字报,经常看到你在校园里与人辩论,讲得头头是道。佩服你的魄力。[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刘琦)
林老师运气不错,能一直挺到上层领导的关照。想当年沈阳市25中学校长宋显梅文革初期被批斗含冤自尽,令人唏嘘。(葛运建)
爱群好!仔细欣赏了你的每一篇大作,均
收获颇丰。但高中的回忆,我因没有親身经历(初三后,已滿腔热血,去了广阔天地)所以,也无过多的话语权。但,你的对林苿莉老师的珍贵描述,触动我的内心世界,真心感谢林茉利老师把29中学,办成了社会上的学校楷模,实感幸运。真的想再见老师一面,感谢她曾为我们的精培育和教诲。我为曾是她的学生而自豪和感激。如你有机会,请代我向她问候,并在这里向她深深躹躬!以表达我对她的敬慕和感谢之情!
沈阳市29中学64届初三,一班,段伟!
再次谢谢爱群![抱拳][抱拳][抱拳](段伟)
爱群的每一篇大作都充满着无限的回忆及正能量,真是篇篇受益匪浅。为爱群的大作点赞[强][强][强][强][强][玫瑰][爱心][抱拳][抱拳][抱拳][抱拳][抱拳][握手]我与段伟对林茉利老师有同感。是真正的好老师,好园丁。有机会代表我(刘玉国)祝林老师生活幸福,健康长寿![合十][合十][合十][合十][合十][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爱心](刘玉国)
爱群大哥的回忆,使我想起第一次去北京的经历,没见到毛主席,后来我们又第二次去北京见毛主席,第二次就没有第一次那么顺利了,但是最后还是见到了毛主席。看着爱群大哥的回忆,不禁想起那个疯狂的年代,令人不堪回首。无论如何,都已经过去了,让后人评说吧。我们都已到暮年,珍惜当下,开心快乐过好每一天![握手][握手][抱拳][抱拳][抱拳](褚爱群)
认同春英的评价。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容易产生幻想的年纪,杨老师有自己的思想,理性而冷静,不冲动不盲从,非常难得!(老城)
谢谢爱群分享。(吴远东)
读《回忆录》(17)我的高中时代·高三上(1966~1967),我要为你点个大大的赞!近年来似乎有一种倾向,对于文革运动的批判日渐秋凉。而你在文章中面对“一些校友的缄默”,开诚布公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坦白无私的阐述自己的观点,来“唤醒沉睡的记忆”,这是作为一名“文革运动”亲历者对国家,对历史,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表现。进而让我打心里敬佩你的品格和勇气![强][强][强][握手][握手][握手][玫瑰][玫瑰][玫瑰](陈俊军)
批斗林茉莉老师,是我们学校文革初期最大的一次批斗大会,当时由哪个组织发起的,我不知晓,声势特别大,好像全校师生都参加了,批斗会说林老师是漏网大右派,是阶级敌人,我们就跟着喊口号,但后来人群中冲出来的学生,对林老师体罚,殴打,就让人看不下去了,很多同学都觉得过了头,学兄是富有正义感的人,自然是反对这种做法的,林老师当年肯定有所知晓,这也是后来林老师想见你的情感基础!和其它红卫兵组织不同,我参加你所组织的“红旗”没有抄过一位老师的家 ,没有上街整治、批斗过任何所谓的“牛鬼蛇神”没有参加任何“武斗”因为你是一个善良的,具有良知的好人!(吴克俭)
给大哥点赞[强][强][强](朱瑞红)
爱群,有勇气!敢于回忆那段抹不去的历史!
你眼中的高三和我们一样正是l966至1967年。由于文化,文艺领域的争论导至了文化革命,太突然了,一顺间,风起云涌,漠不清好与坏,对与错,只知道捍卫红色江山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我们学生是文革积极参与者!初衷都是好的,拿起笔做刀枪,开始是斗私批修,同资产阶级思想斗争!后来,风向变了,向一切走资派,所谓的牛鬼蛇神反动派开火!一时间血腥混杂,不明真相,结果被野心家们篡改扭曲变成了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这场史无前例的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与灾难!历史是历史,人们不会忘记的!多夸我们的党及时纠正了错误,拨乱反正!及时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挽救了党,使国家走上正确的轨道!从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过上真正意义上的好日子!
爱群,我是这样看的,我们的1966一1967是绕不过去的活生生的存在的历史!是关乎到国家生死存亡大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与态度!我认为通过腥与火的斗争!每个人都经受住考验,锤炼了我们的红心!
在回忆录里多次提到和林茉莉老师的关系,让我们知道了:你的7人大字报,还是学校的弟一张,贴在楼前醒目的地方,这我一点印象都没有,只知道你在班级写大字报是很活跃的,整个教室里的我们都在写大字报,学校贴滿了大字报,这记忆很深!但整个运动下来,你是很有自己正确的的观点!林老师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好老师!经受住了考验!替我们向她问好!祝福她晚年幸福![强][玫瑰][爱心][合十](李慧华)
我最早知道杨爱群的大名,就是在“大字报海洋”中。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实在难能可贵。(曹奇)
文革是新中国之殇,中华民族之殇,世界文明之殇。(喻国政)
写的好,期待下一期!(何若华)
久违的小湖—多伦多真好[强]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张群英)
@杨爱群
《回忆录》
我的高中时代,高三上
1966…
读到了六十年代那位独立思考的少年。爱群兄是同龄里少见的有思想精研判者,文革那么大浪头,你没有随波逐流,行事作人,从善从德,难得难得,君子君子。这就是文化的积蓄,是读书人的内置。(史小平)
感谢杨哥分享《回忆录》(17)敬佩杨哥超强的记忆力,描述的清晰、生动,一幕一幕展现在眼前、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非常遗憾那个特殊时期我的初中只念了一年就停课了,基本都呆在家里,后来我和我们班的两个女生坐火车去了北京,火车到北京的时候是半夜了没有车,当时那颗火热的心大半夜的我们是从火车站走到天安门,等待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我参加过一次接见毛主席坐的是敞篷车向我们招手,那场面非常壮观,人山人海,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新潮澎湃,慷慨激昂,嗓子都喊哑了(毛主席万岁)在回忆录里了解到林茉莉老师和她父亲的故事令人敬佩!几年前在张育才大姐的带领下去林茉莉老师家拜访,林老师和蔼可亲,非常平和,我们在一起聊的很高兴,林老师即兴为我们弹奏了两首歌:一首歌是(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另外一首歌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我被林老师的才华、平易近人深深的感动,交谈中林老师告诉我她在美国期间信基督教,而且每个星期天都去教堂,林老师带我到她的书房看到她每天早上读圣经做的笔记和背的经句,非常敬佩林老师!我告诉林老师我在美国也信了基督教每个星期天都去教堂,然而奇妙的是在国内我和林老师去的是同一所教堂。在这里祝林茉莉老师健康长寿!(张群英)
这篇回忆录,我看到了爱群大哥的爱憎分明。即响应毛主席号召,又明辨是非,有尊师爱友的正义感。在乱纷纷的运动中,让林老师记住了名字,不简单。[强][强][强]
在高铁上看了您的高三回忆。(张辉)
文革大浪淘沙,众生鱼龙混杂,在当时几近狂热的政治氛围中。野心家,变色龙,跳梁小丑,"红后代”都粉墨登场,进行各种欺师灭祖的丑恶表演。爱群大哥不为形势所左右,不以出身革干而与血统论者同流合污,始终保持独立人格和做人的良知和底线,这是多么难能可贵!你在多篇文章中回忆校园生活时对老师都是饱含深情,对林茉莉老师更是离校从未忘师恩,有言行可鉴,有文字可考。我佩服爱群大哥的文才,更敬佩他的人品,"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刘新柏)
拜读了,等待续。端午安康!(綦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