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15)我的高中时代•高一(1964~1965)

文摘   2024-05-16 04:59   加拿大  

                  (一)



因为回国,我的回忆录(14)停留在2023年的8月,至今,九个月过去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回忆录的主人公还站在1964年的8月,等待着9月1日那一天,走进高中新教室,晋升为一名期盼已久的高中生。


《回忆录(14):我的中学时代终结篇》,题目有瑕疵,中学时代不准确,而应该是初中时代。相对于小学时代,上了初中,确实是进入了中学时代。但,中学,又有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之分,不说完高级中学这部分中学时代是不完整的。所以,终结的仅仅是我的初中时代。而我的高中时代,还没有开始。


曾有朋友预测,我的初中时代之后,继续写下去会有难题了。看看时间段,就知道这位朋友指的是什么了。1964年9月—1967年9月,是高中入学至高中毕业的整整三个学年。这三年,恰恰与新中国最史无前例的那个时代重合;而那个时代,又是令所有国家领导人、普通老百姓、资深政治家、博学教授学者、历史爱好者、积极参与者、消极参与者、被动参与者、冷静旁观者、后来研究者们无法众口一词一言以蔽之的人类历史现象。


既然无法绕过,那就秉笔直书——用我的笔,写我的心,说我的故事和我的见闻吧。


以下要说的,就是我的高中时代。



               (二)



1964年的9月1日,我走进了新教室。那是一入校门,就能看到的一座红砖三层新大楼。宽敞的楼梯,明亮的教室。教室在一楼。高一年级四个班都在一楼,高二年级四个班都在二楼,高三年级四个班都在三楼。


这里,还是我的母校——沈阳市二十九中学。再熟悉不过的校园,再熟悉不过的校风。


从初中一呆就是三年的旧楼(解放前建的,据说是马连良唱了一台戏捐助的),来到令每一个新生都仰慕的新楼,心情真的很不错。这意味着身份的改变——从此,是一名高中生了!六十年后的今天,回味起那时的情景,仍然有心跳的感觉。因为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新生入学的机会和感受了。


在我的新班级高一二班,新同学的面孔却不是崭新的。因为绝大多数都是初中六个班考进来的同学,其中我所在的初三一班有七位同学。还有几位从育才、20中考来的同学。育才来的郑永华还是我的小学同班同学。所以新班级并没有出现尴尬冷场的局面,大家都像老熟人一样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褪去稚嫩的自信。


到了高中,我才知道,二十九中学的高中分班是有区别的。一班与二班,基本上以本校学生为主,因为二十九中的初中是学俄语的,升入高中后,接续学习。而三班与四班,以外校考生为主,因为那时候沈阳市除了一些重点学校初中学外语,大部分学校都不设外语课。这样,考入本校的没学过外语的学生,都分到三班与四班从头学起。少数本校俄语跟不上的学生,也分过去。


我们的班主任叫赵洪友,他也是我们的立体几何老师。他皮肤发黑,喜爱抽烟,讲课时操着一口辽宁黑山一带的口音,平时不大爱说话,但一说话就很有份量,不怒自威。


高中的学习空气,显然比初中要浓,因为大家下一步的目标都很明确,考大学。而且这是一座独木桥,不允许三心二意。但风气很好,仍然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该学习学习,该踢球踢球,该唱歌唱歌,该下乡劳动下乡劳动。我除了正常上课,参加班里的所有活动,就是继续初中的业余爱好,去校乒乓球队打乒乓球。


我们那个年代,没有实行学习成绩大排名,高一年级四个班级无法衡量哪个班更优秀。但体育场上,便高下立判了。足球,我们班有三个校队成员,足以傲视群雄。女排,我们班有三个校队成员,谁都不能小觑。男排,我们班有两个校队成员,而对于其他班级这个项目都是冷门。乒乓球,我们班有两个校队成员,胜券在握。而男篮、女篮,实力可以想象。学校运动会上,我们班男女选手飒爽英姿,夺人耳目,他们的名字会被播音员反复呼唤。高中一年级的高一二班,那真是龙腾虎跃,群星灿烂!其中有一位同学我还想说说。我在回忆初中时代时,说到了一位现象级的同学:徐奇庆。这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高一二班,我们又有幸成为同班同学。徐奇庆依然低调地保持着初中时代的本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班里足球,他是当然主力。班里排球,他是当然主力。班里乒乓球,他是当然主力。班里篮球,他是当然主力。学校运动会,田赛、竞赛,没有他不能报名的。


课余时间,总有几个同学爱聚堆聊天。这几位同学都有比较相同的爱好——爱好文学,爱好文艺,爱好表达。有我,有于茂相,有孙广民,有王殿浩,有肖东发………话题当然也离不开诗,散文,音乐,歌星。郭小川的《秋歌》,之一之二之三,一连三首,每一首都让我入迷,我发现,诗可以如此美妙,诗人可以如此伟大!贺敬之的《回延安》,已在课堂上学过,而他的《桂林山水歌》,更让我们痴迷不已。诗人严阵的《竹矛》,作家杨朔的《东风第一枝》,作家刘白羽的《红玛瑙集》,作家秦牧的《艺海拾贝》,都是热议的话题。


1964年,在李劫夫的倡导下,第一届沈阳音乐周横空出世,东三省的音乐艺术人才会师沈阳,造成了一个现象级的话题。最大的明星自然是李劫夫,他是享誉全国的大作曲家。他谱写的歌曲雅俗共赏,曲调美好,情感饱满,朗朗上口,一经问世,必上热门。而他领导的沈阳音乐学院,人才济济,也是沈阳音乐周的台柱子。音乐周期间,有个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员,依稀记得姓赵,歌唱得不错,但台风不好,在唱《克拉玛依之歌》时,动作猥琐不堪,受到观众的非议,受到李劫夫的严厉批评。同样是青年教师的鲍延义,歌好人正,大放异彩,成为那个时代的耀眼的明星。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几个人那些日子里的热门话题。肖东发,是我们几个人之中最活跃的那一个。他对歌曲尤为热爱,乐感极好,识谱能力极强,唱歌音准精确,音色美好,是班里不是文艺委员的文艺委员。一有新潮歌曲,都是肖东发教唱,很快普及。那首奔放激越的《亚非拉人民要解放》,他在前面动情歌唱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那时,我们班学习活跃,体育活跃,文艺也非常活跃。能歌善舞者众。1964年的年底,全班同学在一起,举办了一场新年晚会。几乎所有同学都上台演出了自己准备的节目。我和徐奇庆主持会场,说着简单的串联词,同学们的节目精彩纷呈,各有千秋。在欢声笑语中,我们迈进了1965年。



              (三)



我在学习上,与初中没有大的改变,还是有些任兴趣而为,偏爱语文、俄语;数理化一般,但尚能跟上。还是说说我所记得的老师们吧。


教语文的老师叫隋恩溥,年龄很大了,地道的老学究,没有改造的山东口音(不是我老家的),听起来很吃力。隋老师讲课特别认真,没有废话,全是干货,真材实料,上他的课,真涨知识。他读起古诗来,抑扬顿挫,宛若唱歌,能让我联想到旧社会的私塾先生。现在想起来他上课的情景,还是非常感动。隋老师是我人生中的第六位语文老师,是最有学问的语文老师。


教俄语的老师姓賈(名字想不起来了),个子不高,但气场很足,梳着背头,戴一副金边眼镜,穿的板板正正,举手投足非常有风度,在我的眼里,一副大知识分子的派头。我爱听他讲课,完全被他吸引,即是爱屋及乌,也是爱乌及屋,学俄语就像进行有趣的游戏,完全没有负担,完全没有障碍。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变故,我会顺理成章的报考某一个外语学院(事后诸葛亮)。遥想当年,风头正劲,竟斗胆报名参加了全校一次俄语朗诵比赛。到现场一看,开了眼界:英雄辈出,高手如林!我自然是名落孙山。这也是一个小插曲。


政治课是位女老师,姓单,个子高大,嗓音洪亮。她讲的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我觉得挺有趣,挺爱听。有一次,单老师讲内因与外因的关系,说,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总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起决定性的作用;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在一定条件下也会起决定性的作用。比如,鸡蛋在一定温度下会孵出小鸡,而石头永远也孵不出小鸡来。课后,我就想,没有温度,鸡蛋也永远孵不出小鸡来。外因,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我找单老师说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外因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事物变化的决定因素,并举了另外一些例子。如西藏原是奴隶制社会,共产党解放后,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共产党的外力是起决定性作用。由于执着,单老师怎么给我讲解,也解不开我的这个疙瘩。多少年以后,经历了多了,明白了什么叫诡辩论,疙瘩自然解开了。


教三角的老师叫戴连铭,大家都叫他“戴三角”,大概叫了好多年了。他是二十九中学的明星老师,走出校门的老校友们都以他和另外几位老教师为傲。他个子不高,满身精干,目光炯炯,说话风趣。理科的课我是没有兴致的,可是听戴老师的课,看他的表情动作,是一种享受,有关他的传说,确实不虚。几十年以后,我们曾在一个校友主持的牙科诊所邂逅,戴老师还记得我,我很高兴,聊了很长时间。


回过头来,说说班主任赵洪友老师吧。


赵老师,在我记事以来所有的班主任老师中,不是最慈祥的,也不是最严厉的,他的特长好像不多,瑕疵也没发现什么。他少言寡语,不苟言笑,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与赵老师好像是两条平行线,一直没有交集,直到有一次下乡劳动。现在的记忆不行了,已记不得初中有没有下乡劳动了。这是上高中后的第一次下乡,去的村子叫道树子。好像是水田插秧,生平第一次干农活,非常新鲜,非常激动,非常努力,而且现场还有鼓动人员,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加快进度,士气非常高涨饱满。由于天天弯腰插秧,没有经验基础,刚满16周岁,真的很累,腰酸腿痛,但还是咬牙坚持,不甘落后,直到任务完成,返回沈阳。在中途等车的间隙,我和另外一名同学看到旁边有小卖铺,就进去扎了一头。看见有卖熟食的,禁不住买了点猪头肉之类的东西,吃了起来,因为有将近一个月不见油水了。没想到,第二天的班会上,赵老师在总结下乡劳动的情况时,不指名地提到了这件事,并非常准确地引用了我与那位同学当时说的话。严肃的指出,这是一种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气,应该克服。几乎全班同学都知道老师批评的是谁,我真是无地自容,羞愧难当。多少天过去,我都走不出心理低谷。这是我长到16岁,第一次受到的严厉批评,这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我的不堪之处。从此之后,这个烙印便成为警钟,时时提醒我不要再犯这样丢人的错误。而赵老师,成为我心中最敬重的一位班主任。至于当时是誰“告的密”,我也曾纳闷过,但从没有怀恨在心,乃至到了今天,我竟心存感激:这位同学也是我人生中的“贵人”。这位同学和赵洪友老师,教我懂得了什么叫闻过则喜。



              (四)



上了高中,就要面对新的东西,接受新的东西。


1964年,除了沈阳音乐周,还有许多新鲜事物让我接应不暇。


中苏论战,“九评”苏共公开信发表,是大事中的大事。在收音机里听“九评”文章,那种心情绝无仅有,庄严,神圣,正义,雄辩。那简直是一堂堂最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课程,是一篇篇最犀利的讨伐假恶丑的檄文。我为文章的磅礴气势和笔力雄健所震撼。文章中运用的排比句式以及反诘句式,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更不用说这一篇篇雄文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们播出,真有横空出世,石破天惊的感觉,除了早已知道的夏青、葛兰,齐越、文良两个名字也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他们的声音各有千秋,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洪亮,干净,大气,精准,如黄钟大吕,余音绕梁。


国际上有论战,国内也热闹起来。继几位历史学家因“李秀成自述”被戚本禹商榷,北京大学的冯定的《共产主义人生观》被公开批评,中央党校的杨献珍的“合二而一”论被公开批评。我在阅读这些论战文章中,也迅速接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讲到的知识,也算开了眼界。当然,以后这样的批评或者批判在报端见得越来越多了,几乎意识形态及文化各个领域都很活跃,让我这个高中生迅速触摸到一些高端理论,生吞活剥,看了再说。“毒草”这个词,是在《早春二月》、《北国江南》、《逆风千里》、《舞台姐妹》等几部电影被报纸广播批判了之后,进入了我的知识储备。我被敲响警钟: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里,不只有鲜花,还有毒草。其实,这三部电影当时我都看过,只是觉得有点儿压抑,并没看出反动在哪里。


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


一个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哪里知道,古人曰:“风起于青萍之末”是什么意思?



~~~~~~(全文完)~~~~~~



《致新四军先人(爱群体)——为老伴陈力小视频而作》亲朋好友的留言

向老一代英雄们致敬!我已将此视频转发到班群里,因为我的同学的父母有很多人曾经战斗在皖南!(刘华)


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前辈的追思和崇敬[爱心][爱心][爱心]看得我几乎泪目了。
爱群体多用排比段落拜读,受教[强][强][强](酒醒何处)  


为爱群坚持不懈的精神点赞![玫瑰](杨贵廉)


看完你夫人的视频和你的诗作,深为你们英雄的父辈而骄傲[强][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严丽霞)


如今的皖南,可以告慰先人了。(华英男)


向老一辈革命者致敬!我爱人的父亲和叔叔,当年都是新四军。他们那一代不容易。(赖宗衍) 


致敬先辈[合十]嫂子长得像妈妈(王锐)


我在上饶最先去参观的是上饶集中营,对新四军的先烈表达我的崇敬之意!(孟建国)


向抗日的革命英雄们致以最祟高的敬礼!
名垂千古!!历史和人民不会忘记!!(张育才)


五月的鲜花永远开放。(李承复)


向新四军先人致敬!先烈不朽,英魂永存!(俞则)


向革命老人致敬!(于茂相)


      看了学长和陈力《致新四军先人》的诗歌,视频和文章,心里为之一振。首先向您的岳父陈英伯伯致以深切的悼念并致崇高的敬礼!     
      对于皖南事变的这段历史,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并不生疏,但得知同学好友的父辈就是皖南事变的亲历者和幸存者,这并不多见。陈英伯伯因皖南事变被俘,使血雨腥风的对敌斗争更严酷,陈英伯伯对党忠诚,矢
志不渝,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没想到,作为已经有组织结论的所谓“历史问题”在文革运动中再次受到伤害,英年早逝,使人痛心!文革运动给党和国家的事业,给革命前辈和家人,给全国人民造成的灾难无比深重。想必陈英伯伯在那段时间经历的冤情一言难尽!
      虽然文革运动我父亲也有过住牛棚被审查,走五七等类似的遭遇,但家里没有死人,总算熬过来了。回顾那段日子,尽管時移多年,然而此时此刻的心情难以平复。
      今天再一次听到新四军军歌,感到无比亲切。我岳母是皖南事变后,在1941年11月刚满16岁时,从上海偷着投奔江苏盐城,在新的新四军军部,作为一名红小鬼加入新四军一师,作为一名新四军小战士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因为新四军军歌是岳母最喜欢的一首军歌,岳母去世在遗体告别仪式上,家人选择这首庄严奋进的新四军军歌作为告别曲。今天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再次让我们互动共情,在此,我谨向您和陈力致以最最诚挚的问候!

      2024.5.11于北京


     《新四军军歌》

词:陈毅
曲:何士德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
血染着我们的姓名
孤军奋斗罗霄山上
继承了先烈的殊勋
千百次抗争,风雪饥寒
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
获得丰富的斗争经验
锻炼艰苦的牺牲精神
为了社会幸福
为了民族生存
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
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
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扬子江头淮河之滨
任我们纵横的驰骋
深入敌后百战百胜
汹涌着杀敌的呼声
要英勇冲锋,歼灭敌寇
要大声呐喊,唤起人民
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
创造现代的革命新军
为了社会幸福
为了民族生存
巩固团结坚决的斗争
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
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陈俊军)


我耳边想起了《五月的鲜花》这首歌。(吴克俭)


“忍看父辈眠九泉,怒向刀丛觅小诗。”(桂亚林)


为你们点赞!你们夫妻配合默契,陈力的视频做得好,图像清晰流畅,内容感人,解说无不流露对先辈的敬仰和怀念。才女![强]爱群的诗文棒!满满的威武气势,对岳父诚挚的热爱和敬佩,令人感动!难得的才子![强]有如此的女儿女婿,长眠九泉的陈伯伯也会含笑欣慰!
祝福你们幸福美满!健康快乐!(闫莉)


陈力的父母不简单,老革命,新四军先人!为革命坐穿牢底!坚贞不屈!值得称赞!永远怀念那些在皖南事变中牺牲的先烈们![玫瑰][玫瑰][玫瑰](李慧华)


新四军先人——捐躯报国、蹈火为民,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佟铁功)


向新四军先烈,先人致敬!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打江山艰守更难,
但愿红旗飘百年!(王殿浩)


       很喜欢陈力的《落日余晖》视频,落日的余晖,映红了天边的晚霞,那一幅幅美景令人陶醉,也给人思考和启示。
       我不会写诗,但我特别敬佩诗人。老同学写诗挥洒自如,情感深刻,有感染力,创造出了一篇篇精美的诗作,让人感叹,敬佩!(杨文华)


向革命先人致敬。[玫瑰][玫瑰](倪洪恩)


陈力姐的视频,学长的诗篇感动了我的心扉[流泪]老前辈临终没得到自己的昭雪,是多么的不甘心,如何能让自己闭上双眼?他们为中国革命的献身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向他们致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抱拳][抱拳][抱拳][合十][合十][合十](王颖)


视频制作的[强]诗文更精彩[强][强](侯秀琴)


五月的鲜花,我叔和我姑都和新四军有渊源,新四军军歌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郑茵)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一对老夫妻每天都在辛勤采撷:春风,夏雨,秋光,冬雪;往昔,今朝,拥有,失却……
你们晚年的花篮满满。(翟雅萍)


《读杨兄作品感》 

丹心集
信仰从这里开启
为了目标
奋斗不息
在皖南留下了
深深的足迹
战士在冲锋
宏村有先辈的不屈
一次次祭奠
一次次悼念
历史不会忘记
谁忘了本
就会遭到无情的痛击
[合十][合十][合十](袁义兵)


第一次知道嫂子的家世,很震撼!向革命先辈致敬!祝兄嫂健康幸福![玫瑰][玫瑰][玫瑰](高翔)


新四军后人向新四军先人致敬!

我父亲也是新四军的一员,他是新四军丹北独立团的。(张涛)


夫妻二人一个写作,一个拍摄,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展示于众,太有才啦,敬佩[强][强][强](朱瑞红)


皖南事变是陈力老父亲与我母亲的命运交集时刻,我母亲也曾被俘,但在被押解去上饶途中机动脱逃,很快回到了新四军盐城军部。我舅舅则属于突围成功的一部分人。

看视频感慨唏嘘。(郑义军)


皖南事变揪人心,新四军英雄捐躯报国,蹈火为民!
坐穿牢底,始见忠贞!
惊泣人神!
五月鲜花满面泪痕!
青史书写烈士英魂!(李晓辉)


缅怀陈力姐的老父亲,为革命捐躯报国,忠贞不渝[强][强][强](桂大林)


今天才知道陈力的爸爸也经历了皖南事变,义军的妈妈也是,我们浙江新四军后代会朋友也有多人父母经历了,所以我们多次到皖南,到上饶参观,祭奠。[握手](张明明)


大哥好,巜落日余辉》真是神州大地似锦绘,嫂子照片拍的真棒。

大嫂的父亲也是革命前辈,致敬。(王洋)


我同事是陈赓孙女,现担任八路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新四军好像搞得更好,他们还有自己的合唱团(杨晶)


致敬先辈!致敬作者![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刘琦)


向陈力的父亲致敬!
向无数革命先烈致敬!(邓晓明)


@杨爱群  陈力,新四军先人,景仰。苏皖这边尤其崇敬。[强][胜利][玫瑰](史小平)


致《新四军先人》,刚刚朗读了一遍,铿锵有力!(陈丽)


正本清源,先人沉冤得雪,党有力量,拨乱反正,寓意深远。自我完善,革新,净化,提高,不忘初心,踏上新征程,再创新辉煌。(张柏枢)


@杨爱群(高二二) 向新四军先人致敬![玫瑰][玫瑰][玫瑰](杨茂)


@杨爱群(高二二) 新四军先人英魂永存。[玫瑰][玫瑰][玫瑰](郭玮)


@杨爱群(高二二) 
党旗、军旗、国旗,
是用无数先烈的鲜血染成!
有名、无名、埋名,
可见无数先驱留下的脚印![玫瑰][玫瑰][玫瑰][强][强][强][握手][握手][握手](陈俊军)


与陈力大姐同为军人后代,感同身受,新四军军歌在我们心中铿锵而沉重,新四军军史在华夏大地上传颂!我们不会忘记,皖南事变中新四军英烈们的“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小视频做得非常棒,爱群体诗作相得益彰!致敬先驱,缅怀新四军官兵英勇无畏的精神!(老城)


为杨老师和陈力大姐又一篇力作点赞!喝水不忘挖井人。皖南事变中的新四军英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玫瑰][玫瑰][玫瑰](春英)


致敬英勇无畏的老一辈革命家,敬礼[玫瑰][玫瑰][玫瑰](陈剑石)


牢记先辈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不忘我们的
使命,将革命精神传承下去!(甘世瑜)


爱群好文章值得拜读[强][强][强][强][强][强][爱心][握手][握手][抱拳](刘玉国)


向先辈们致敬!向有情怀的革命后代陈力姐、爱群兄致敬![强][爱心](杨鹤华)


为新四军先辈们致敬,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谢汶)


老一辈坚定革命信念,相信党!下一代继承革命遗志,紧跟党!不忘初心,为中华崛起再立新功![玫瑰][拳头](孔小荣)


看过陈力所做的这个小视频,并读完了学兄用心灵和真情写下的诗文,着实感动下泪。你们的长辈和新四军面对艰难的战争环境,不屈不挠,英勇奋战,文革中受迫害,都没有动摇他们的革命意志,无怨无悔的精神,动人心弦令晚辈敬佩!向革命先辈致敬,英烈永垂不朽!永远激励后人为国前行!(孙晓虹)


向革命先贤致敬!(曹奇)


陈力小视频和爱群配诗感人肺腑!让我们警醒,不忘历史,向陈力的父亲那一代新四军先人致敬!皖南事变震惊中外,无数革命志士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矢志不渝奋勇献身。爱群诗使我们想起叶挺将军和他的《囚歌》,他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卓越贡献和那首荡气回肠、热血喷张的诗,永远彪炳史册激励后人!(邹宗洁)


从1978年到2024年,46年,近半个世纪,杨老师以诗为歌,以诗为史,沉郁顿挫间挥洒诗情,缅怀风格高标的岳父陈英,缅怀艰苦卓绝的时代,歌颂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时代的转关来之不易,先烈的卓伟永彪史册![玫瑰][玫瑰][玫瑰](冷卫国)


致敬新四军先人!(喻国政)


向前辈致敬,向英雄致敬,向最可爱,最伟大的人致敬!(朱宏伟)


[强][强][强]杨爱群哥和力姐:你们的父母都是祖国的栋梁! 向他们致敬! 和你们一样怀念他们为今天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历程中的艰辛付出🙏🙏🙏愿他们天堂安息!🙏🙏🙏(陈晓青)


感动着爱群大哥的感动!向英雄的老前辈致敬![抱拳][抱拳][抱拳]父一辈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来人, 青史永记烈士英魂![抱拳][抱拳][抱拳][玫瑰][玫瑰][玫瑰](褚爱群)


致敬革命的英雄先烈们![合十][合十][合十]为爱群陈力的小制作点赞![强][强][玫瑰][玫瑰](吴玲玲)

五月的鲜花永远开放。(李承复


向革命先烈致敬,为爱群陈力制作的小视频点赞[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何若华)


向新四军先辈致敬!陈毅的《梅岭三章》有一首写道: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这正是在皖南事变中英勇抗敌浴血奋战的新四军将士的精神写照。没想到枪林弹雨未能夺去老前辈的生命,却在文革中含冤离世,令人痛惜。爱群大哥的悼文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先贤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刘新柏)


老一辈的先烈,他们的事迹感天动地,是鼓舞后来人前进的动力。我在想,如果我们这代人都不在了,还能有人怀念先烈们吗?回头看,惊天动地,波澜壮阔!向前看……

爱群兄,《致新四军先人》让我浮想联翩。我老父亲参加了抗日和解放战争,最后,打成了个一等残废军人。文革又挨批斗游街蹲牛棚……精神和肉体的摧残,常人都难以承受,可是,他,我的父亲却挺过来了,凭什么?凭心中的信仰,凭对共产党的一片忠心!这绝不是口号!千千万万个革命先烈,为了崇高的信仰,流血牺牲,前仆后继,一代一代!
然而,面对现实,我总在想,我父亲乃至为共和国牺牲的先烈们,他们的血会白流吗?(穆长春)


向先辈致敬!(王慧君)


你们夫妇活出了暮年的人楷模[强][强][强](张莉)


了不起!陈力老师这片制作的也好![玫瑰][玫瑰][强][强](张东平)


红色江山,热血铸就,先人有幸,后继有人,承载重任,续写辉煌。

爱群,觉得有意义,转发在高中群里了。期望我们及后代牢记先人创业之艰难,实现建国百年仍需努力,如下警钟长鸣。(张柏枢)


敬佩革命先辈,敬佩力姐精美视频,敬佩爱群大哥美文。[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张辉)


令人肃然起敬的前辈,虽未谋面,但心中的位置永远都是最高大的。暗无天日的特殊年月,摧毁了多少先驱肉体,但灵魂尚存,永远活在后来人的心里。这些祖国的功勋者,以肉体凡身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建立伟大的祖国,又为建设国家无私奉献终生,然而却遭受到最不公平的境遇,大不幸啊!陈力大姐的视频做的真好!追忆皖南事变,让后辈人永远记住这一切。前辈的打油诗饶有风趣,沧海一笑,更反映出英雄本色。致敬!最可爱可泣可敬的前辈!(林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