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日记:北京再见!明年再见!年年再见!

文摘   2023-11-28 20:58   辽宁  

11月11日,至11月26日,整半个月。我们夫妇俩漫步北京,游走亲朋,结交新爱,觅踪旧情。舒数十年日积月累的情怀,圆十二载岁月隔断的旧梦。


这半个月,因为见到了吴皖平,仿佛过了66年!


这半个月,因为见到了老城和春英,仿佛过了15年!


这半个月,因为见到了姐姐姐夫,见到了表兄表妹,见到了侄子侄女,见到了一帮哥们,见到了一群战友,仿佛过了12年!


过去,曾有句老话:“一天等于二十年”,一点儿也不夸张!


来到北京,见到了我人生各个阶段的熟悉的人。亲人,发小,同学(小学的,初中的,高中的),插友,战友,哥们,文友……数十年风云蜂拥而至,一辈子情谊充满胸怀。我乐不可支,我喜极而泣,我如梦如幻,我了无遗憾!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15天,天天欢声笑语,天天感慨唏嘘,天天执手相向,天天千杯不醉!人生若此,夫复何求!





11月11日,星期六

乘高铁,沈阳站出发,3小时20分钟到达北京朝阳站。表妹玉华小杜夫妇接站,直接把我们送至他们精心选定的酒店。酒店洁净安全,设施完善,礼貌待客,免费早餐,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周边繁华,位于二环,是个最理想的所在。


“上马饺子下马面”,这是北方的一个风俗。在表妹家,玉华做了我最爱吃的炸酱面,还是十多年前的那个味道,我和老伴赞不绝口。这是名副其实的老北京美味,比街上饭店做的好吃,肉酱是玉华炸的,面条是玉华擀的,香喷喷,热腾腾,那魅力无人能敌!


进京第一天,温暖的亲情扑面而来!


妹夫杜进友,妹妹王玉华,老伴陈力,我


在玉华家我没有抓拍下老伴吃面条的瞬间,用后来在饭店的照片弥补。只不过此炸酱面非彼炸酱面,还是玉华做的鲜香入味。



11月12日,星期日

妻子的闺蜜铁枫,慧外秀中,外柔内刚,文革时期的受苦受难者,改革开发的逐浪弄潮儿,名列辽宁女企业家纳税模范之中,不仅如此,却还是一位由资深京剧发烧友晋身京剧票友的奇葩老旦,更是浸润画坛多年笔耕不辍成果斐然的美术爱好者。前不久,她的一幅油画入选一场全国大赛获奖,她随画入京,参加画展。画展结束,铁枫已买12日离京车票。知道了我们要来,果断退票,推迟一天离京。并联系了她与老伴陈力的在京另一位发小闺蜜黄妮妮,定于今天相聚。


老伴的这两位闺蜜,我并不陌生。这是两位大美女。铁枫不必说了。黄妮妮,从她姥姥到她妈到她,一个赛过一个,全是各个时代回头率很高的那种。当然,到了我们的时代,美女一词已基本消失,保留在人们心中的词汇是某人“好看”,还不敢大声说出来。那时候,美丽也很害羞,呵呵。


聚会现场不用说,那是相当热烈!即便没有锣鼓喧天红旗招展,欢声笑语开怀大笑是必须的!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何况还有两个不甘寂寞的男人呢。我没见过18岁以前的铁枫和黄妮妮,但风韵犹存的她们,也足以让我赏心悦目,赞叹不已。


这两位女士,每个人都是一本大书。铁枫,我略知一二,并曾撰文评述过。这次主讲是黄妮妮。她头脑清醒,记忆清晰,口齿伶俐,表达准确。时不时口吐莲花,妙语连珠,让大家开心愉悦,兴致盎然。她走的是与铁枫和陈力都不相同的道路,干得也是风生水起宏图大展,令人艳羡不已。


于是,我的北京之行,就是这样轰轰烈烈的拉开了序幕!


      铁枫               黄妮妮               陈力


前排             铁枫               陈力

后排    张子华(铁枫丈夫)  我

       我有幸与两位大美女合一个影
                        
            

前排   铁枫         黄妮妮              陈力

后排   张子华                              我




11月13日   星期一

今天是战友聚会。


杨晶是一位77年女兵,十年前我们在QQ战友群里相识,是擦肩而过的战友,从未见过面,却以文会友,情感笃深,相互关照。来北京前,我以《我思念北京》一文昭告亲朋,杨晶立即反应,要呼唤现在北京的部队战友聚会与我相见,因为她是北京战友群的秘书长。我说我经不起那么大的阵仗,何况我喜欢小规模相聚,人熟情近话题集中,交流起来没有违和感。这次时间紧任务重,就先看一连的战友吧。杨晶善解人意,当即展开她的联络图,一通电话微信,局已组成,充分显示了秘书长的干练风格。


我们一连在北京长住的战友,大约有五六位之多。而现在只有三位在京。今天聚会,一位战友突发疾病,临时告假,他就是我在部队时的“铁子”之一常柏春。来了的两位,都是与我同一年兵。一位是曾与我在同一个载波站的上下铺的战友白国栋,一位是近邻电报站的战友王绍斌。这两位当年都是连队骨干。白国栋是小秀才,写得一手好文章,在同年兵里脱颖而出。王绍斌更是带艺从军,唱歌表演样样出众,是连队演出队的当家花旦,他在台上唱“打虎上山”,赢得台下战友们一片喝彩。与这两位战友相会,可聊的话题太多了!加上杨晶这位地道的北京大姐,我们四人聊的热火朝天。中途,大家感慨,可惜常柏春没来,如果他在,那可就更热闹了,常柏春的包袱一个接着一个,没有人可以抵挡得了,祝他快些康复。


战友,
​是无血缘的兄弟。
​战友,
​是上下铺的“闺蜜”。
​战友,
​是走正步的臂膀。
​战友,
​是卧冰雪的大衣。
​战友,
​是重病中的暖流。
​战友,
​是饥渴时的甘饴。
​战友,
​是危难里的支撑。
​战友,
​是战斗中的红旗。
​战友,
​是一辈子的牵挂。
​战友,
​是最可爱的回忆。


     左:白国栋,我,王绍斌,杨晶


满满的回忆


相谈甚欢



11月14日   星期二

我在 《我思念北京》里提到,去北京的理由,有一条是为了一群哥们。今天,断了联系十二年的哥们们,又欢聚一堂!


哥们的队伍也发生变化,各种原因,有增有减,但基本阵型不变。管士光,已从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的位置上光荣退休,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也如我一样,为素人一枚,整天在家读书写作。


张庆善也光荣退休了,从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了,从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了,从《红楼梦学刊》主编的位置上退下来了,从博士生导师的位置上退下来了,但他却不“素”,仍然在祖国的蓝天上飞来飞去,忙碌于出席被邀请的各种活动,因为,他还是中国红楼梦学会的名誉会长,是为这些活动增添色彩的名人,令人不可忽视。我们的聚会,也是管士光精心避开了他忙碌的活动而确定的时间地点。


周绚隆,是我们这个队伍里的小兄弟。当年,以博士生的高学历成为管士光的麾下——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的编辑,朝气蓬勃,年轻才俊。管士光升为副总编辑,周绚隆升为编辑室主任;管士光升为总编辑,周绚隆升为副总编辑。金子在哪里都发光。被任命为中华书局总编辑后,周绚隆更是显现出过人的才干,风生水起,业绩骄人。正当他顺风顺水,如日中天,被期待该大展宏图的时刻,传来消息,周绚隆去清华大学当教授了,带博士生,当中文系主任。这个转折令人意外。今天见到他,正好可以当面交流交流。


队伍来新人了。冷卫国,是周绚隆的师弟,现在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当然也是博导。人很稳重谦和,首次见面,丝毫没有违和感。


话题广泛而热烈。十二年不见,要通报的信息太多太多了!还是那种京式聊天,还是他们说我听,我听什么都新鲜。终于转到周绚隆的话题了。绚隆讲到最后,我插了一句话:你的这次转行,让我想起我的退出职场,咱俩有相似之处,都有急流勇退的意味。我给你点个赞!大家也都表示理解赞许和祝贺。


与十二年前不同,现在与北京的哥们聚会,已经没有当年那般金戈铁马壮怀激烈了,毕竟,大家纷纷离开职场解甲归田了。在一起,相互碰撞的,大都是彼此的情怀和绵延不绝的友谊。这就非常好,是我期待的样子。


左:周绚隆,张庆善,我,管士光,冷卫国


11月15日  星期三
不平常的一天,梦幻实现的一天!

我与吴皖平见面了!

关于这次见面,我已在前此的公众号《遥远的友谊——我和吴皖平》做了比较完整的叙述,不再赘述。

而这次见面的意义,对我来说,怎么评估都不过分!它将进入我的史册!

​                         我和吴皖平

11月16日   星期四
休息一天。

去玉华家吃包饺子。玉华,是姐夫的妹妹,是首都师范大学的副教授。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人贤惠,有才华。过去我每次来北京,玉华都是倾情招待,与亲妹妹无异。妹夫杜进友是纯粹的工人阶级,性格直率,忠厚纯朴。今天的饺子是白菜猪肉馅,玉华两口子厨艺了得,没有他们做不出来的,没有他们做不好的。这饺子香的,街上吃不着这个味道,这不能不让我感慨:可口的美食,远胜过一顿大餐!

晚上发公众号《遥远的友谊——我与吴皖平》。这是我写公众号速度最快的一次。

    左:王玉华,杜进友,我,陈力​



11月17日   星期五
继皖平之后,又一个高潮!

老城出现那一刻,现场所有人沸腾!有照片为证!

与皖平那篇公众号一样,第二天,我的又一篇公众号《莫愁前路无知己,文友兴会更无前》迅速发出,记录下那难忘的时刻。紧接着,春英的公众号《记一次历史性的会面》,老城的美篇《破财记》先后问世,同时聚焦这个时刻,表达了共同的心声。

老伴的小视频《十年谋一面》也随即发出,我配了几句话附在后面:

十年谋一面,
天也湛蓝,花也灿烂!
十年谋一面,
鸟也雀跃,人也惊叹!
十年谋一面,
心也敲鼓,手也打颤!
十年谋一面,
神也飞扬,意也如愿!
十年谋一面,
让友谊拥抱思念!
十年谋一面,
让梦幻别开生面!
十年谋一面,
让人生多姿多彩!
十年谋一面,
让前路再赋新篇!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五个博友(春英,老城,涓子,我,加上了陈力)相聚在微信,自然诞生了一个微信群,取名《博坛好友》。大家相约,每年相聚一次。涓子发出邀请,大家欣然应约,明年去厦门。

老城与春英热烈拥抱
老城与我热烈拥抱
​左:春英       陈力       老城         我
老城赠送给我她的新书

老城的大作《境由心造》

春英的风采

老城的风采

文友交流,我和春英

文友交流,老城与我


11月18   星期六
去草场地姐姐家。

这是我每次去北京的第一个理由。

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我们都老了,姐姐姐夫更老了。去姐姐家,不同于别人家,我确实怀有抢救性的意愿。他们已是羸弱的老人了,他们是对国家有贡献的老人,他们是对家庭有付出的老人,他们是对我有恩泽的老人。他们是我在这个世上已经为数不多的至亲了。他们年事已高,身体不好,一直是我深深的牵挂。抓紧时间看望他们,是我回国的重要动因。

这次见到刚从医院手术回家的姐夫,我感慨万千。当年,姐姐刚与他谈恋爱时,年轻英俊,干练稳重,很得我们家人的好感。果然,他从工厂最基层干起,一直干到一个军工大厂的一把手,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奉献了毕生的力量。风风雨雨几十年,姐姐陪伴着他,共同走过了苦乐年华。他们是共和国的功臣!我对他们充满崇高的敬意。

姐夫一家,是个大家族。姐夫的父母在世时,所有兄弟姐妹都住在一个大院。姐夫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玉华就是她的小妹妹。父母和姐姐去世后,所有兄弟姐妹还是住在这个大院里。互相照顾,其乐融融。现在,孙男娣女一大家人,足有37个,春节聚餐整整四大桌!我今天来,正赶上周六,也有十来号人,做饭吃饭,真够热闹的。这情景,让我感慨,让我羡慕:偌大的北京城,还有几家这般光景?

姐夫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亲爹是个手艺精湛的木匠,亲娘是朴实的农村妇女。他们为人和善,菩萨心肠。我因病在北京治疗,得到过他们无微不至的悉心照料。当时姐姐姐夫远在三线军工厂,姐夫的姐姐(已去世)和妹妹玉华都辅佐亲爹亲娘照料我,为我做了很多事情,让我深深感动,永志不忘。我亲身体验到,这个大家庭由亲爹亲娘言传身教建树起来的优良家风,即温良恭俭让,使所有家庭成员和和睦睦,快快乐乐,茁壮成长,幸福永驻。一直到姐夫姐姐退休回来后,又支撑起这个大家庭,传统赓续,家风依旧。不必说,我早已融入这个大家庭了。

陈力,杨爱华(姐姐),王玉珍(姐夫),我

左一:王玉华(姐夫的妹妹)
右一:王进友(王玉华的丈夫)
左一:王玉清(姐夫的大弟弟)
前排左起:杜宇(姐夫的外甥),王思红(姐夫的大女儿),陆烨(姐夫的外甥媳妇),王嘉璐(姐夫的孙女),王迎星(姐夫的小女儿),袁红(姐夫的大儿媳妇)
后排左起:李锋(姐夫的外甥女),王玉华(姐夫的妹妹),陈力,杨爱华(姐姐),王玉珍(姐夫),杨爱群,杜进友(姐夫的妹夫),王旭光(姐夫的大儿子)



11月19日   星期日
今天会见的人马寄萍和她的女儿臧燕宜。寄萍是我的出版社同事,她还有个身份,是我在这个世上最后一位老师的女儿。

我的这个最后的老师叫林辰,是出版界的老前辈,是活跃在八十年代出版界学术界的闻名遐迩的德高望重名人,是受人尊重的学者型的编辑出版家。他命运坎坷,屢遭不公,学识无用,才华埋没,整整蛰伏了二十二年!重出以后,石破天惊,做出的事情,几乎每一件都令出版界学术界刮目相看,许多都引领着当时的文化走向。我作为他的助手和学生,在他的身边耳濡目染,深为老师的敬业精神感动和激励。那精神,一直陪伴我走完职场之路。

寄萍的童年,卷进了林老师的命运。我看过她写的自传,其艰苦悲凉,令人无法卒读。随着林老师命运的改变,寄萍也努力摆脱了各种羁绊,自立求变,自学成才,自强不息,脱颖而出,成为辽宁出版界颇有名气的封面设计专家和儿童文学作家。

其时,寄萍刚刚从沈阳来到北京的女儿家,立即约我见一面。多年不见了,我也很想看看故人的现状。于是,按照百度地图的指引,精准地来到了寄萍女儿家。这是一套温馨而安乐的住宅,除了寄萍,我还看到了她漂亮知性的女儿燕宜。自从燕宜出国留学以后,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她了。还有小时候的模样,但出落的有点让人认不出来了。燕宜这孩子让人省心,回国后来到北京,一个人单打独斗,硬是拼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站稳了脚跟,赢得了事业,具有海归北漂女孩儿的代表性。看到她,自然也想起我的女儿,她们都是令人欣慰的好孩子!

​            左:我,燕宜,寄萍


11月20日   星期一
出了趟远门,去房山看望高中同班同学李承复和他的老伴杨凤丽。

说是远门,用时并不长,也就是一个多小时。在北京市区,一个多小时路程真的算不了什么,北京太大了,我早就领教过了!

十多年前,李承复的女儿,为退休的爸爸妈妈在这里买了一处房子,方便家庭团聚。无意插柳柳成荫,现在的房价早已让人瞠目结舌,翻了好几倍。说起房子,几家欢喜几家愁。李承复两口子大概属于欢喜这几家的吧。

李承复当年是我们班体育委员,足、篮、排三大球均为主力,田径运动会上也是令人瞩目。问题是,这样的体育人才还内秀满满,舞文弄墨不输文人,诗文俱佳。我与李承复交往甚好,只是他离开沈阳后,难得见一面。这次老北京,当然要看看老同学。

李承复的老伴,与我也是老相识了。1968年上山下乡,高年级同学与低年级同学搭配,一批初一小同学与我们在一起了,杨凤丽被分配到我所在的青年点。我是点长,那时她就一口一个“点长”叫着,一直叫到现在,不过现在变成“老点长”了。现在,杨凤丽成为了李承复的妻子。我对李承复说,杨凤丽是那时候女生里面的佼佼者,你能找到她,是你的福分。我对杨凤丽说,李承复是我们班的优秀人才,你能找到他,也是你的福分。他俩点头称是。

老同学相见,话题太多。一进门就唠,东西南北唠个遍,直到我登上公交车挥手告别,才依依不舍而去。我跟他们说,明年我还来,咱们接着唠。

           左:李承复,我,杨凤丽


11月21日   星期二
今天,本来给蒋铮、国政、乐欣留的,可她已约好去医院治疗。这样,我又腾出一天时间去玉华家吃好吃的。

当年,我在北京为工作到处乱窜,经常食宿无常。充饥裹腹的食品多为快餐。有一种卖“京东肉饼”的小店常被我光顾。要上一份肉饼,再来一碗小米粥,一碟小咸菜,既解馋,又解饿,还不贵,挺实惠。久而久之,印象深刻,是我心目中北京的名小吃。我与玉华也不客气,直接提要求,想吃京东肉饼。玉华也不含糊,回答没问题。

老伴喜欢厨艺,肉饼,她从没做过,曾是她攻坚的一个课题。在加拿大,她按照小红书里的流程,给我做了一次京东肉饼,我感觉好像还差点意思。这一次,她就站在玉华身旁,一招一式都不放过,看的明明白白。待玉华的肉饼出锅,色香味,那叫一个棒!配上小米粥,小咸菜,我和陈力每人吃了三大块饼,超出了我俩的饮食上限!

玉华夫妇以及他们的孩子杜宇,一直想要在大饭店为我们安排一次聚餐。我一直劝阻。不仅仅因为时间紧,主要的是,我喜欢在家里吃饭,我喜欢这种氛围。尤其与玉华一家,不必有那种仪式感。更主要的是,玉华夫妇做的饭菜,非常好吃,真的比去饭店感觉好。这次在她家已经吃了三顿饭,一顿炸酱面,一顿饺子,一顿肉饼,都是我最喜欢的东西。每顿饭都吃的非常满意,都是地地道道的北京饭菜,北京风味。在这里,我要对玉华一家人说,谢谢你们!


11月22日   星期三
今天见面的,是我的学妹学弟们。

王颖,我校初二的女生。陈俊军,我校初二的男生。赖宗衍,王颖的小学同学。也是初二的男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十几年前读过我的博客,而且认同喜欢我的文章。可以说,都是我的粉丝,换个说法,是我的小迷妹,小迷弟。

王颖,我已相识好几年了,她后来也写博客,成了我的博友。陈俊军是与我在学校的一个微信群里,但没见过面,不认识,只是读过他写的文章,并为他叫好点赞。赖宗衍,是通过王颖认识的。五年前,我曾为我校一本文集写过序言,被他看到,托王颖转话,希望我能允许他用在他主编的文集里做序言。我当然答应了。

王颖,分别认识陈俊军和赖宗衍。而且,他们三个人现在都在北京。他们也都想和我见面。听到王颖说了这个情况,我非常高兴。我也非常想见见他们。这是因为,他们三位都是非常有才华的人,我见过他们的作品,都非常棒;而且,越是没有见过面,我越是想见到庐山真面目,我的好奇心很重。

见到了赖宗衍和陈俊军,果然都是一表人才!他俩都是在部门担任领导工作的,气质上透露出成熟和干练,表现出这一代人的应有的素养。是我喜欢的类型。我们热烈握手,相见恨晚,一见如故。王颖是我们这些人的穿针引线者,大家向她表示了敬意。说起来,陈俊军和赖宗衍,都分别算是王颖的发小,他们讲起往事,津津有味,让我也了解了学弟学妹们的岁月。老伴向他们三位赠送了自己的回忆录,他们非常高兴,当即留影纪念。

又是一个难忘的聚会!见到了老朋友王颖,又结识了两个新朋友陈俊军和赖宗衍!真好!

左;王颖,陈力,我,赖宗衍,陈俊军

                   赠书,再合一张

                      我和王颖

                       我和陈俊军

                       我和赖宗衍



11月23日   星期四

                         (一)
好多年前,我就与鲍海龙、王莹约定过,在北京聚一聚。这个约定一直没有兑现。

其实,我与他俩不是一个班的。我是高二二班的,他俩都是高二一班的。

但我们有个共同点,都是育才校友。算起来,认识的就很早了,有很多共同语言。

而且,我与鲍海龙,我与王莹,分别都有各自的交往,并结下了很深的友谊。

后来,他俩都因故移居北京,便有了开始的那个约定。

十二年后,终于兑现!

我与鲍海龙的友谊,始于升入高中。对于学校,我俩的家都在一个方向。于是,上学、放学,我俩都有机会顺路同行,顺便聊聊天说说话,有些话,现在想起来真是童言无忌掏心掏肺,一度成为行走中的小伙伴。相反,在校期间,还真没有机会和时间能说那么多的话呢。这种友谊,一直影响到至今。鲍海龙走的道路与我不同,相比之下,他已进入“高干”行列。但,我不讨厌他这个高官,我一直很喜欢他。是因为,我知道海龙的品质,我知道他的为人。他绝不会见钱眼开,同流合污,为虎作伥,阿谀奉承。当一整个班子轰然倒塌的时候,却有一个人安然无恙,洁身自好,这在全国也是极为罕见的奇闻,可就发生在鲍海龙身上。这样的人,我能不喜欢吗?

我与王莹的友谊,则晚一些,是发生在那个动乱的时期。当时,我们都在一个组织里。共同的观点和志向,把我们团结在一起。我那时爱舞文弄墨,写些大字报之类的东西。有一次,是王莹执笔起草写的,贴出去,很多人以为是我写的。我看了一遍,果然有些相像,其实比我写得好。这令我刮目相看。我发现,王莹的文采相当不得了!(写到这里,必须声明,我绝对没有吹捧自己的意思)王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她是学校乒乓球队的女子主力。她的朗诵水平相当高,听起来,与专业播音员不差太多。她为人真诚热情豪爽乐观,我很钦佩她的那种风度。我刚当兵时,有一天,有人通知我说你同学来看你了。原来是王莹出差办事,路过这里,顺便来看看老同学,还送我一本《世界各国概况》。前不久,战友聚会,一个战友对我说,那一年你同学来看你,进门看到连队黑板报,上面有你写的一首诗,虽然没署名,你同学一看就说,这是杨爱群的风格。这次,我向王莹求证,王莹立即想起来了,说一看就是你写的。

回忆,是愉快的。那时,多么年轻,多么单纯,多么有朝气。年轻真好!

         左:鲍海龙,王莹,我


                           (二)
今天很庆幸,意外见到了一位同班同学,是初中同学刘玉国。这样,小学同班同学(吴皖平),初中同班同学(刘玉国),高中同班同学(李承复)在北京都见到了,我的学校时代,大满贯!

我以为,这次来京,每个要见的人都会离我相当远。没想到,无意中,联系到的刘玉国家距离我住的宾馆相当近,步行20分钟路程。已经晚上7点半了,我按照百度地图的指引,准确无误地来到了刘玉国的家。刘玉国身体有恙,行动不便,正在治疗之中。他的爱人田玉珍还是我的校友,曾在肖东发、喻国政、丁峪麟所在的靠山大队插过队。这有点像李承复夫妇的情形。时间有点晚了,好多话题没有展开,只是大致了解了刘玉国离开班级后的概况。他的经历也很励志。离开中学,去读中专,毕业后下工厂当工人。从工厂入伍,在空军机场服役,一直升到团职转业到地方。由于工作努力,业绩出众,不断被提拔重用,以副局级职位退休。 而刘玉国在我们班时,以踢球出名,是校队队员。那时,正是学雷锋热潮,我清楚的记得,刘玉国放学后,拿着锤子钉子,把班里所有的破旧桌椅都修的结结实实,获得大家的好评,并光荣的加入共青团。

时间不够了,我们约定,下次接着唠。


            左:田玉珍,我,刘玉国


11月24日   星期五
肖东发,是我喜欢去北京的理由之一。现在东发已离我而去。但蒋铮还在,喻国政、许乐欣也在北京,与他们聚会,是势在必行之事,是我的期待。

东发,是我同学中最好的那一个,是我朋友中最好的那一个。他的离去,我竟没能送一送,已成遗憾!因为疫情,没能来北京看望一下蒋铮,也一直是我的心病。

喻国政,我曾撰文说,他是我盖棺论定的朋友。此言不虚。只要有可能,我俩每年都要见一次,聊一聊。不论什么话题,聊上一聊,就心情舒畅,心满意足。我俩的最高纪录,是一天聊了八个小时,还意犹未尽。总结了一下,这就叫三观相合。“酒逢知己千杯少”嘛!许乐欣,是国政的知心爱人,好伴侣。在茫茫人海中,国政与乐欣走到了一起,不仅仅只是缘分,更是一个选择,这也叫三观相合。许乐欣有与喻国政相匹配的品格,也有自己独具的才华。我读过许乐欣的文章,文笔隽秀,情感丰富,是我喜欢的那种。

东发离开已七年,蒋铮已经从低谷中走了出来,继续自己的人生道路。积极治病,健康养生,阳光乐观,热爱生活。我们都为蒋铮的状态高兴。这正是我们想看到的。蒋铮,东发虽然离开了,但你仍然是我的好朋友,是像东发一样的好朋友!

好朋友,会继续彼此守望,彼此激励,在夕阳的余晖中,并肩前行。

    左:​蒋铮,陈力,我,喻国政,许乐欣

                       蒋铮和我
                       我和国政
  
                  我和国政乐欣夫妇
                陈力,许乐欣,蒋铮



11月25日   星期六
“今日得宽余”。

老伴去与同学聚会,我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去逛逛附近的牛街。

牛街,大名鼎鼎,我早就知道,只是一直无暇造访,得以见其真容。快离开北京了,这是我第一次专题游览。

来北京前,我曾说过:而我此去,与风光无关,与历史无关,只是与活在我的思念里的挚爱亲朋有关。(《回国日记:我思念北京》)

是的,与风光无关,与历史无关,但与衣食住行有关,与美食更有关。我喜欢美食。

于是,就有了在玉华、进友家吃的三顿好饭:老北京炸酱面,京式水饺,京东肉饼。

于是,就有了寄萍和燕宜请我吃的老北京驴肉火烧,驴肉水饺。

于是,就有了承复和凤丽请我吃的卤煮火烧,炒肝,北京猪肉大葱包子。

于是,就有了我与老伴晚上出去,在附近的的南城居饭店品尝的豆汁儿,焦圈,杏仁茶,面茶。

于是,今天我信步来到了牛街,细细端详它的尊容,领略它的风情,品尝它的味道,欣赏它的烟火。我吃了一根十三元的羊肉串,吃了一个六元的牛肉饼,吃了一个六元的烤包子,吃了一碗十五元的羊杂汤。美味呀,久违的美味!我的胃肠不好,只能到此为止了。看着热气腾腾的年糕,色彩缤纷的切糕,说不出名字的各种诱人的琳琅满目的小吃,我只能望而兴叹!几乎每一种稍微好点的小吃窗口,都人满为患,排起大队。经历了排队,等桌,如同抢购一般的窗口买卖,我仿佛又回到了某年某月某天,哦,那些难忘的岁月……

这次来京,收获了亲情友情,也收获了美食,精神物质双丰收!超值享受,人间值得!

​排除万难,买了一碗羊杂汤。嘴里很香,心里很美,可吃相不佳。


11月26日   星期日
分别的时刻终于到了。

古人关于这方面的感慨太多了,不胜枚举。“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整整半个月,那么多的亲朋,满满的亲情友情,说走就走,怎么舍得?挥挥手,能表达所有情愫吗?

这十五天,我与见到的每一个人,都重复着同一句话:明年,只要我能回国,我还要到北京来,我还要来看你!十五天过去,这句话,竟已成为我的约定,我的承诺,我的誓言,我的信念。

北京高铁朝阳站,一大群亲人送我们,带着沉甸甸的礼物,带着沉甸甸的情义,年过八十六岁身体羸弱的老姐姐也在其中,这情景,能不让人泪目?我拉着姐姐的手,千言万语,只能说出两个字:保重!

挥挥手,我不带走一片云彩,可我要带走你们的爱!

北京再见!

明年再见!

年年再见!

前排:王迎星(姐姐的二女儿),姐姐,我,老伴陈力,杜进友(玉华丈夫),玉华
后排:杨博南(鞍山我二叔的大孙子)王旭光(姐姐的大儿子)


                  (全文完)


《莫愁前路无知己,文友兴会更无前》亲朋好友的留言——


接连看了《仁者爱群》中《遥远的友谊——我和吴皖平》《莫愁前路无知己,文友兴会更无前》这两篇文章,写得太好了!当然,这是源于生活,有这样的亲身经历,才能言之有物,写出这样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六十六年前的小学同学还能联系上,可见发小情深,遥远的友谊堪称奇迹!几年前就约定相见的博友历经疫情周折,终于赴京会面了。以文会友,知音相逢,真是一大幸事!
       看来爱群你这次北京之行意义非凡,所有美好的夙愿将一一逐步实现。你想到的说到的就能做到,你的老年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充满阳光,的确令人佩服!
       我想起了一首歌《心上的罗加》,其中有一句“你的美丽比谁都美丽”,套用这句歌词,我要说“你的精彩比谁都精彩”!
        我又想到,订阅号消息《仁者爱群》开通以来,大家很爱看,你的文章很多都是娓娓道来的平凡琐事,却很吸引人。另外,退休前我们工作在不同的岗位,退休后我的生活轨迹与你也是大相径庭(我相信很多人都如此)但你的文章我们都爱看,这原因就是我们的三观是一致的,你的文章充满亲情、友情,有很强的亲和力。而且你的文章也不乏信息量和认知价值,能引人思考、回忆、联想、感悟。当我看到你的《我思念北京》这篇文章,题目就把我带到了回忆中,想起了我们的老同学好朋友肖东发,他在一次班级举办的朗诵会上,深情朗诵了闻捷的这首诗,“我是如此殷切地思念北京……”,他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多年前你在博客中详尽描述了你多次到北京去肖东发家的情景,令人感慨!
       你的文章也引起了我对北京的思念。想起文革时期有两次去过北京,再就是1994年跟随校长和另一位老师去北京参加“创造教育”研讨会,我的一篇论文在小组讨论会上进行了交流。这是我三十年教师职业生涯中唯一一次跟随领导公出去了北京。那次游览了颐和园和香山,在天安门和故宫前照了相留念。北京是祖国的心脏,是我们向往的圣地。算来我已是29年前去过北京,现在有动车有高铁,交通方便快捷,我想以后一定还要去看看北京新貌。
     “我思念北京”,爱群文章写的好,写出自己要探亲访友去实现的美好夙愿,同时表达对北京的无比热爱,这是你、也是我们大家心中不灭的情愫。
      《仁者爱群》中每篇文章我都认真拜读过,感觉有不少内容写的就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但却不同凡响,小中见大,文章闪烁着真善美的光芒,有着鼓舞人心的力量。虽然我们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轨迹各不相同,但爱群你那孜孜不倦传播亲情友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像你那样,保持乐观年轻的心态,过好每一天,根据自己的生活条件,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邹宗洁)


“我们走进了新时代”!这才是最生动具体的最有说服力的对“新时代”的体验和诠释!
如果没有互联网,怎么会有虽未见面却心心相印的“网上知音!
如果没有“大健康”,怎么能在“新冠”阻隔三年后,文友相聚在北京!
感恩互联网!
感恩大健康!
使心灵知己前路更宽广!
使一朝兴会文友更健康!
分享着你们的分享!
快乐着你们的快乐!(高鹏)


文如其人,春英和老城慈眉善目,优雅大方气质超群。陈力姐姐似有驻颜术,大眼睛依旧美丽!(李晓辉)


精彩的描述,
动人的情谊。
[强][强][玫瑰][玫瑰][咖啡][咖啡](王刚)


杨老师,您也太快了吧?多年的网上交流,早已成为知音,今日终得一见,更视为挚友!其实如果不是相互欣赏,是不可能在博客上一交往就是十几年,也不会由博友微友发展成现实中的哥们姐们!感谢您和陈力大姐为我们创造了难得的欢聚,见到春英并与涓子视频,也让我格外欣喜!与您做文友,幸运而又投缘[玫瑰][玫瑰][玫瑰](老城)


爱群,传奇故事,令人感动!祝贺你们,期待已久的老朋友,终于有机会相聚北京!真为你高兴!你重情重义,知恩必报,你的朋友遍天下!陈力功不可没![强]祝福你们:永远健康!永远快乐!(闫莉)


英雄辈出,吾辈中豪杰!(于振为)


此文再次印证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俗语!爱群重情义,友者皆爱群。(穆长春)


心想事成,美梦成真。多年夙愿,如愿以偿。北京之旅,圆梦之旅。期待着你一个又一个的梦圆,心满意足![强][强][强][握手][握手][握手]

你笔中的老城,我一直以为是个男的,原来也是一位巾帼之人![微笑](俞则)


爱群,我的视力不好,在手机上看文章有些困难,但我还是认真地拜读了你的“博客”,虽然只读了两篇,就已经让我感动不已。你的文章写的真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谨祝老朋友,健康、愉快。庆善谨致(张庆善)


几年的等待,终于如愿,为你们纯真的友谊点赞[强][玫瑰](佟铁功)


才子爱群,佩服你的文才!佩服春英、老城的文才!羡慕你的的三观相投的朋友遍天下!羡慕你们的相聚!非常感谢你给了我相识春英的机会,但我实在是才疏学浅和你们不在一个层次上,不敢高攀!别笑话我,真的!
祝福你和你的朋友们家庭美满、幸福!身体健康、无恙!心想事成!(闫莉)


以文会友,
别样风流!(喻国政)


祝福杨老师的此行完成了愿望。 发小情、笔友情,情怀至深…💐💐💐(王慧君)


文学结缘,心灵相通,文友相聚。[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刘琦)


爱群才华横溢,以文会友,广交知音。北京知己会面,了确心愿,不虚此行。(梁广利)


杨兄,文友相会感情致深,数年之隔不忘友谊,这种跨地域的民间关系相濡以沫,令人羡慕和感叹!时代赋予了广泛的、新型的人际关系网,从而,被你塑造成见面的现实,这是社会人文建设的创意,且高尚又惬意,值得弘扬光大,让我们去紧紧拥抱这热烈的光焰吧!(袁义兵)


因文成友,互为欣赏;经久岁月,友情漫长。
[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孙晓虹)


六十六年岁月隔不断一生的友情,陈年老酒味更浓![强][强][强](王泉)


只能说,太幸福了!人说得一知己足矣,杨大哥有那么多知己,真的是友情无价,同频的人互相吸引。我昨天就说你最近一直在激动中,果不其然,每天创造奇迹。现在看新浪博客太难了,很想读老城的文章哦,美文其实比美食更诱人。我在给你回信,心里也充满了欢喜![玫瑰][玫瑰][玫瑰](郑茵)


此次北京之行,是你的真诚感动,天随人愿、心想事成![玫瑰][强]为你高兴,向你祝贺![抱拳][庆祝][福][跳跳](孔小荣)


文友兴会,美梦成真,此生无憾[强][强][强](桂大林)


赞!  “金风玉露“,幸会真好!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马志)


爱群发小朋友遍天下!

为你们的相聚感到高兴羡慕!(吴营临)


有几个才女知己,也是幸事!(于茂相)


爱群和文友的会面太动人了,都己古稀的年龄但那么青春,那么热烈激情,读懂了年龄只是个符号,只有精神之树长青。爱群的文友们腹有诗书气质华,真正的巾帼不让须眉,是我们这代女性的榜样。爱群此次赴京收获了亲情,友情,真的是冬日的一把火,点燃了我们这些粉丝的激情❤️‍🔥人生可以这样过![强][强][微笑][玫瑰][微笑][玫瑰](马丽华)


以文会友,现实相见,梦想成真,不亦乐乎![拥抱][憨笑][太阳][强][握手](倪洪恩)


交往文友是人生最高层次,难得文人墨客相聚,绝对是阳春白雪,陶冶情操[强](郝苏生)


知己文友兴会,一段佳话,流芳人间。(葛运建)


由网络上的博友到现实中的朋友令人羡慕[强]
祝友谊长存![合十](石秋白)


@楊爱群
人结良朋路宽广,
心交挚友谊久深。
[强][强](王殿浩)


爱群老班长:
   上午好!今晨醒来又见您“文友”历著。拜读学习、受教。又看到另一面的“您”非常非常佩服。为您点赞了![强][强][强](单满昌)


"以情会友,以心会友…知己多几个又何妨?"[强][强][强](綦英杰)


为你的友情点赞[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严丽霞)


爱群:为你和你的文友们点赞!!愿你们友谊地久天长!![强][强][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张育才)


你不缺文友,这里就看到三个女文友![微笑][强][玫瑰](辛修伦)


网络搭桥,以文会友,结识朋友,兮兮相惜,知己相见,友谊长存。(邓晓明)


仁者爱群;凌晨,晚上两遍读了你的《莫愁前路无知己,文友兴会更无前》。对我与铁块,机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武者阅读更是学习,也是开发大脑!多读一遍,收获就多得一节!我感觉我阅读的速度,赶不上你提笔成章的速度!钦佩!为你的老伴,秘书,随行记者,美工师陈力点赞![强][玫瑰]祝你们的朋友遍布五湖四海![玫瑰][玫瑰][玫瑰](甘世瑜)


年少发小情谊到老!
这种友谊不会随着时间和距离而淡泊,反而会更加浓烈。为你与发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相聚点赞[玫瑰][强][强][强]

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我说:多几个知己又何妨?
爱群兄的人生历练丰富,博学、真诚与豪放,使之朋友知己丰盈!
为与之是战友,深感荣幸![玫瑰][强][强][强](刘曼毅)


文如其人,以文会友。[强][强][强]爱群大哥所提的名字,对于我来说都不陌生,常在爱群大哥的文章中看到,今天也终于见到“庐山真面目”了。[玫瑰][玫瑰][玫瑰]感谢网络,我们赶上时代的末班车,让有缘人相识在茫茫“博海”,抚今追昔,更要珍惜这份深厚的情谊。[握手][抱拳][玫瑰](禇爱群)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杨兄的知己何其多[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潘萍)


人这一生有几个知心朋友是幸事。(何若华)


文中“文友”,我虽不相识,也没读过其作品,但从杨兄的博客中早有了解。此次又见较详介绍,个个博学重情,文采飞扬,更加令我肃然起敬!(孙延维)


刚才写了一条不知发去没有,我找了半天也未见。再重写。
看到你与不远千里与小学同学会面的微信很是感动,钦佩,羡慕。为你与同学的真挚友谊真心感动,为你海外归来就去看望你的小学同学,而真心钦佩。为你身体好不远千里寻亲访友真心羡慕。

送你打油诗一首:

海外归来忙不停,
寻亲访友任你行,
远看年青热血汉
近看原来七十翁。


想当年你辞去工作畅游祖国大好河山,何等豪迈,何等潇洒脱俗,真性青中人。

记得那时也曾送你一首打油诗:

游遍西疆走东吴,
上海文君正当垆,
吃罢淮海刀鱼面,
扁舟一叶下太湖。


回想起当年你在酒宴上,怒斥某权贵,拂袖而去,不落世俗。
想起你文革中:老子英雄儿接班方为好汉,老子反动儿接班不是混蛋的大标语。从二十九中学三楼直到二楼真是英雄好汉令我振撼感动万分,永难忘怀。是你的家庭你的学识你的经历铸就了你超凡晚俗独特的一楊爱群。不多说了祝你健康。真情永在。(孙广民)


杨老师,您的文章总是能引发许多同龄人的共鸣。您虽然已年过古稀,但活得特别纯粹和本真,心态特别年轻,只要自己想干的事情,立即身体立行,实现自己的心愿。我老妈活着时说我“情长”,我与您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还要感谢您的知心爱人陈力大姐,她对您的理解和支持,才成全了今天特立独行的杨爱群。您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70岁以后的日子怎么过?我找到了方向。还是那句话,认识您和陈力大姐是我的荣幸!/:share/:share/:share/:rose/:rose/:rose

(春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