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是多余的话
果然,我担心的效应来了。上期发了之后,更多的人缄默了。我说过,八亿个人的心中会有八亿个文革的样子。因为,每一个人处的位置不同,即便同一个位置,际遇也不会绝对一样,何况还有时空的位移变迁。一开始,我就开宗明义地申明,我与中国共产党的《决议》完全一致。我既不是极左的认为文革是伟大光荣正确的革命运动,更不是极右的通过否定文革去反对中国共产党,反对毛泽东主席,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我展开了我的私人回顾。
凡是老三届的亲朋好友们,都曾与我同在一个时代的高初中度过,尤其是那个难忘的1966~1968年。我估计,在读我的回忆录时,我写到哪个时间点,或写到哪个事件期,都会引起亲朋们不自觉的回忆联想,想起自己在那个时间点事件期的处境和表现。有些事情想想就算了,而有些事情则不忍回顾。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我一样比较幸运,在那样的大风大浪里还没有因翻船和触礁而受伤。与高二以前的回忆录不同,写到了文革中的高三,我绝不期待有多少亲朋读后能与我有同感共鸣,只是不希望某句话某段文字无意中触碰到亲朋的痛点或者泪点。我知道,文革,让无数人“往事不堪回首”。
老话叫“春秋无义战”,成语叫“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摘自1981年中国共产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试想,一场内乱中,还能有正义之师吗?还能有最后的胜利者吗?
我也如其他所有无限热爱毛主席的青年学生一样,由衷的响应他老人家的“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号召,坚决不当逍遥派,从头到尾不落过程地参加活动,问心无愧地走到了最后。实际上,几十年后回眸望去,那几年,我究竟做了哪些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呢?
66年至68年,是我的18岁到20岁。这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当时,我自认为是把自己最好的一切都献给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为之自豪骄傲。可是,我究竟都革了谁的命呢?当我明白过来了真正的一切后,我与所有与我一样的莘莘学子们陷入沉思,不禁黯然神伤,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党,为我们的国家……
但是——对,无论什么事情都会有个但是。还是那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被关上了门,却打开了窗。在主业丢失的同时,副业却有所收获。在荒唐荒废了的岁月里,也有些可圈可点的事情。
这些可圈可点的事情,能让我在痛定思痛以手扶膺长咨嗟时,得以聊以自慰。
比如,我坚持了自己的三观底线。第一,我没有向那副老子对联妥协低头,还成立了一个组织向它对抗。第二,我坚决反对武斗,从66年一开始,直到68年离开学校下乡。
比如,通过这个运动,虽然我无法了解全局万花筒似的千变万化,无法看清上层走马灯似的你来我走,可是身在底层的我,能够直接了解社会凶险,触摸人情冷暖,感受人心善恶,看到了祖国的山河壮丽,神州的广袤美好。开阔了眼界,丰富了阅历,增长了知识,充实了心智。说真心话,一学期高三的课程,实在无法与之匹敌。
比如,我反对武斗,但我不反对文斗。我喜欢写大字报,用文字笔墨诉诸爱恨情仇喜怒哀乐。在书写大字报中,我可以将读书中喜欢的词句镶嵌进去,将喜欢的句式拿将过来,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形成自己的风格。所以我在校园里张贴大字报,即便不署自己的名字,很多校友也都知道那是我写的。在这个运动中,我写了无数的大字报,其中的内容正如郭沫若说的,都应该销毁烧掉,到今天也确实几乎完全从我的记忆里消失了,但是写大字报无意中提高了我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并在以后的岁月里受益匪浅。这就是所谓的“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吧。
还有我的毛笔字,从来都不入流。写大字报,写着写着,竟有模有样了。如果不是68年下乡,再继续写上三两年,也许一个小书法家就此诞生了也说不定。这一段是戏笔,不必认真啊。
比如,我现在朋友甚多,尤其是二十九中学校友中的朋友为最,这也拜文革所赐。由于那副三层楼高的大对联,和那张“不接班就当不了好汉”的大字报,几乎让大半个学校师生都认识了我。而红旗的壮大,已覆盖到几乎全校每个班级,使我得以认识了从高三到初一的许多同学。几十年后同学聚会,我竟先后成为五个班的特邀嘉宾。我现在通讯录里的好友,就数二十九中的校友最多,说起来,这都是六十来年的朋友了,知根知底。而与许多老师,都成了忘年交的亦师亦友,如林茉莉老师,赵北源老师,李慧老师,袁慧敏老师,刘万祥老师……
历史不是虚无,它是客观存在。往事并不如烟,而是历历在目。人生长流似水,无法抽刀断流。心灵与肉同在,永远如影随形。
(二)我把1968年纳入了高三
直到1967年末,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也没有要结束的意思。我的高三学年就这样延伸了下去。顺理成章,我的回忆录就把接下去的1968年收了进去,权当高三毕业后,又加了一个实习期,而不是将它与1967年割裂开,划成另一个单元。
1967年末,我带着小弟弟大串联回来,没来得及好好休息,就回到学校,自觉地投入到运动中去。学校里人员稀少,空空荡荡,似乎大家外出串联还没回来。我的红旗战士们也都不见踪影。我不等他们了,我也不善于指挥大部队金戈铁马,我只愿意独往独来单打独斗。好在这时候我们高二二班还有几位同学,虽然没有参加红旗,但平时与我关系不错,其中就有沙龙文青肖东发,他们表示愿意跟着我干。于是,我就又拉起一个山头,起了个名字,叫燎原战斗队,后来有些校友和回归的红旗战士加入进来。与此同时,校园里也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新组织,有毛泽东主义红卫兵,毛泽东红卫兵,井冈山红卫兵,东方红红卫兵,挺进战斗队,星火战斗队,属虎的战斗队……每个组织人数都不多,有的甚至就一个人,但都虎虎有生气,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每个组织都想为文化大革命做点什么事情,又都不知做什么好。一腔热血不知往哪里喷涌。于是,一点点小事就能引起针锋相对,火力相向。你说我右倾了,我批你保守了,他说他要抢档案了,他说他要翻案了。在院子里见到面不是问候寒暄,而是驻足就开始辩论,你引一段毛主席的话,我引一段马克思的话;你义正辞严,气势如虹,我置若罔闻,自说自话。谁也没把谁压倒,谁也没把谁说服。好在二十九中学的校风基础很好,一直都是温良恭俭让,辩论归辩论,谁也不骂人,谁也不动手。第二天见到了,接着辩论。我除了愿意出去辩论,还愿意动手写大字报,大字报署名就用燎原战斗队。我还给自己起了笔名,叫长缨,或者叫万丈长缨。
1967年的春天,春寒料峭,波诡云谲,又发生了许多事情。最大的事情是发生在怀仁堂的“二月逆流”。接着,全国范围开始反“二月逆流”,又一波巨浪掀起。沈阳的导火索是围绕着宋任穷的“三点意见”展开了撕裂,逐渐形成了三种观点和立场。这种风波冲击到了二十九中校园,不能不影响每一个人。那时在沈阳的人都知道,沈阳分成了三派(这在全国都是独一份)——辽联,辽革站,八三一,每个人都无法回避地要做出选择,即便是躲到家里的逍遥派,也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当时,我曾游移了一阵子无法下决心。一天,我带着燎原队的几个战友去了辽宁大学看大字报,在这里,让我大开眼界。沈阳各大专院校的大字报我都看过,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辽宁大学的大字报让我看到了中文系、外语系、哲经系的水平和文采。我如饥似渴地徜徉在大字报栏前,逐浪高战斗队的《杀入大决战的疆场》系列,刺刀见红战斗队的《偏向悬崖攀绝峰》系列,看得我热血沸腾,不忍挪步。用几十年后流行的一个词,我在这里被“洗脑”了。我心悦诚服地愿意进入这支队伍。回去后,我对燎原的战友们说,咱们就是八三一观点了,大家没有异议。而当时,我的家庭里所有成员,都是辽革站观点。
学校里其他的组织也都纷纷有了归属,亮明了自己的观点,三派都有。以辽联人数为最多,因为我校紧邻东北工学院,东工子弟众多,而我校所在的南湖地区也是辽联的大本营。红旗的成员,大多数都是辽联观点。于是,在辽联的观点下,红旗与其他组织合并,改名叫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红旗兵团。此时,我们燎原战斗队彻底与红旗分道扬镳,各行其道。
不久,学校的几个八三一观点的组织也合并了,以我们燎原战斗队和许平的831战斗队为主,起名叫831战团。于是,校园里的山头林立时代结束,进入了三大派鼎立阶段。尽管三观不合,但如前所说,我校的温良恭俭让校风没有让社会上的那些互撕,互骂,互打,互杀的不堪局面在校园里发生。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都是社会上的三派之争了。而每一派从上到下的参与者,都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是在为保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而英勇战斗,斗争的对方就是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坏头头或受蒙蔽者。于是,沈阳甚至于整个辽宁波涌浪翻,甚嚣尘上,大字报大标语铺天盖地,高音大喇叭响遍全城,太原街夜幕降临便是人潮汹涌。一开始人们还热衷于看看东工、辽大,沈农,沈医的大字报,欣赏欣赏鲁美的有趣漫画,听一听太原街八三一广播站的磁性播音,一个事件接着一个事件,一场升级接着一场升级:辽宁日报成了抢夺的要地,沈阳医学院成了厮打的武场,锦州成了新的辽沈战役的据点,东北工学院成了大规模武斗的现场。拳头换成了棍棒,刺刀换成了长枪,汽车武装到了牙齿,学生训练成了武行……
1967年6月1日的东工事件发生后,沈阳的局势升级,南湖地区成了辽联的天下,二十九中学正在其中,我们831战团撤离了学校,分散活动。许平带着他的人去了育才中学,我和燎原队的战友们各回各家,白天去肖东发家聚合,因为他家就在太原街上,而太原街是八三一的舆论阵地。我们在太原街上用一扇旧大门做了一个大字报栏,时不时的贴些大标语大字报什么的,肖东发有绘画才能,能画巨幅毛主席画像贴在上面。肖东发的父母也是八三一派观点,所以我们在他家无拘无束。就是这样,我们离校闹革命,度过了动辄子弹横飞的不堪岁月。
终于,熬到了三派大联合,运动结束有了希望。社会上各派都被解除了武装,成立了大联合委员会,街面上的安全回来了。三派的同学们也都纷纷回到了学校,我们燎原队的战友们也都回来了。这时候军宣队也进校了,帮助学校实现复课闹革命。他们每天与各派人员打交道,了解情况,筹备成立学校大联合委员会。于是,在一些条条框框下,在军代表的主持下,三派组成了二十九中学大联合委员会。我被认定为八三一派的代表进入这个大联委,任副主任。这个大联委是个空架子,我在这里绝对没有在燎原队自我良好。好在我从来对当官没有感觉,更没有追求,文革两年来我当红旗和燎原的头头的经历能证明一切。不久,和平区要筹备召开红卫兵代表大会,学校大联委又推荐我去参加筹备组。这样,我又与和平区里的所有中学派来的代表们在一起生活工作了一段时间,并与他们建立了非常好的感情。筹备组委托我为代表大会起草《给毛主席的致敬电》,成立红卫兵代表委员会,又推选我代表八三一进了红代会,任副主任。这当然与学校大联委一样,也是个空架子。在参加沈阳市红代会的大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毛远新,很年轻,很精干,口才很好,脱稿讲话很有鼓动性。除了毛远新,在这两年文革运动里,我还真见到过一些名人,如运动初期,团省委书记毕文庭给我们讲话,一口胶东腔,听着很亲切;在辽宁体育场,辽大的头头张德印与东工的头头郝义田辩论,唇枪舌剑,挺有意思;在锦州,第一次看到八三一总司令张祥久做战前动员,有点失望,暗自揣度,这么个人怎么就能成为八三一人的领袖呢?三十年前的1994年,我在辽宁大学校园里又见到了张祥久,听人说他刚从监狱放出来,衣衫褴褛,形容枯槁,来辽大上访来了。
文革运动,摧毁了旧政权,两年后,要建立新政权。在学校大联委的基础上,军宣队主持下,把解放出来的学校党支部书记冯家荣结合进来,二十九中学革命委员会建立了。其人员构成与大联委差不多,我在被严格审查通过后,也被结合了进去,还是任八三一派的副主任。首先,我政审没有什么问题,是因为我父亲虽然被贴过几张大字报,但一直没有被打到,只是靠边站了。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我没有任何打砸抢的不良记录。副主任,相当于副校长,这是我一辈子能到达的最高位置了。那一年,我20岁。可是,我依然心静如水,没有什么感觉。实际上,这就是昙花一现而已。
1968年8月,二十九中学革命委员会成立。
一个月后,另一场震惊世界的运动轰轰烈烈的到来了!
沈阳市和平区红卫兵代表大会筹备组合影(1968年)
~~~~~~(全文完)~~~~~~
《回忆录(18)我的高中时代•高三中(1966~1967)》亲朋好友的留言——
哇😩你的记忆力太好了那么多往事厉厉在目,我认真读了半个小时,怎么毛主席接见之后清洁卫生的还能拾到金条是真事吗?我可是苐一次听说……(曹凤英)
红旗战斗队高瞻远瞩,为你们的宣言“地球不毁,宇宙不灭,红旗不倒”点赞![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刘琦)
杨兄!读完了这期回忆录,近六十年前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当时学生们的思维动态和极端的行为,成为了历史的教训。你认识问题的敏锐说明了对事物的看法是正确的,让后人对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会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袁义兵)
犹记当年慨而慷:
接班方许好汉当……
衷心为杨兄大无畏的反潮流精神点赞!
[强][强][强](马志)
我虽然比杨老师小几岁,没参加过串联,也没见过伟人,但对文革印象深刻,杨老师的描述太真实了,由于是切身经历,更显得细节可信,准确而深刻,深有同感。但愿那个无比愚昧无比疯狂的年代永远别再重演。(胡炜)
记忆力超强!(王殿斌)
早上好杨大哥,读了您的回忆录仿佛也置身于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我虽然没有这些经历,因为那时我还在读小学五年级,但您在回忆录里的点点滴滴乃至一个个激动人心的难以忘怀的场面足以令人热血沸腾,这是一个时代的刻骨铭心的记忆[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桂亚林)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能有自己的想法,并提出大相径庭的口号,是需要魄力和勇气的。另外从此文中能看出洗阳二十九中的学生,整体素质还是不错的。(春英)
文革,一代人的回忆。"高中三"因病缺课,你的精准回忆分享了。[强][强][强][抱拳][抱拳][抱拳]期待继续。(綦英杰)
写的太好了,极为珍贵,也引起我许多回忆,心情澎湃。(张庆善)
精彩的回忆,难忘的记忆!这种人生阅历不是想历练就有机会,时代弄人,读着就让人热血沸腾的年代,身在其中更是难以把持。很佩服杨哥的清醒与决断力[抱拳]尤其你带着小弟南下广州,郑州借棉衣等,很有画面感[强]那时候串联虽然人多,管理还是比较到位[惊讶]你借的棉衣还能找到你催你归还[呲牙]说明当时的人很讲诚信!!值得珍惜[强][强](朱宏伟)
你对这段时间的回忆也勾起我的一些回想。那时支配思想和行动的更多是狂热和盲从。因家庭出身(红),加入红后代,记得去灯光球场参加红后代成立誓师大会。后来曾被分到沈阳站执行(任务),每人发一根皮带,专门看管一些(坏人),我因不习惯使用皮带(管理坏人),下不去手,后躲开与班里四位同学串联出走至上海重庆等地,10月18日在北京见到毛主席,当时在天安门西金水桥,毛主席车队从人民大会堂西门出来拐上长安街车速较慢,看得挺清楚,到长安街车速加快就一晃而过了。(王殿浩)
深入了解了那个时代,谢谢您的分享!(王颖)
杨老师早安吉祥。太喜欢这篇文章了,把我带入了那个火热的年代。把我带入了深深的回忆当中。
尤其是你说到郭小川,贺敬之的名字。他们也是我敬仰的诗人。
我收藏了这篇文章。(酒醒何处)
写的好!读来如临其境,如在眼前!(陈锦岭)
看完心里不太舒服。一场荒唐的文化大革命,让一群毫无准备的学生卷入其中,不管什么派都是受害者。请原谅我对当时政治形态的认知不够。[尴尬](贺新萍)
学长的回忆录令人思绪万千,我当年作为红卫兵代表,也在北京幸福的见到了毛主席,那是1966年10月18日,永远难忘。
历史已经远去,那个年代的经历留下的是沉重的回忆。(王英)
这段写的挺真实客观,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当时的北京。你校当初情况跟我们十九中大同小异,红后代的人也如你所说。我跟你有类似,不同的是,我出身革干,去报名人家不要,却吸收了我妹妹参加,让我费解?並另有思考,发起成立了红卫兵(后来的沈字兵)。吸收广大工农子弟参加,成为护校,复课闹革命的主力。(潘毅)
怎么能有如此惊人的记忆力,太厉害了!(于茂相)
@杨爱群 充满激情又冷静客观,对现在如何看待那段历史有很大帮助[抱拳]。(刘东来)
历史的镜鉴[玫瑰][玫瑰][玫瑰](冷卫国)
开头的那段,我有感受:
本来是初生牛犊无知无畏的年龄段,面对红袖章、武装带,突然间就有了恐惧和无奈的感觉。
班里的同学措手不及地形成了上中下三个等级,居中的同学占大多数,并且都是本能地在观望、在选择,在趋势、在逃避,很活跃。
“大串联”无意间也释放了一些青春期叛逆加躁动的天性,缓冲了给社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那年我初中二年没读完,心智上的不成熟,甚至觉得不上学了,也挺好。时过境迁,几十年后,我甚至还可以吹:要不是文化大革命,我早就考上清华了。(华英男)
我们都经历了那个时代,但没有你记得那样清晰,回顾分析那样透彻,真佩服你!(邹宗洁)
一口气看完爱群2篇文章,文革时代的校园历历在目,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是一个初一生,因父亲是所谓的走资派我也成了黑七类子弟,和红卫兵绝缘。但正是这被抛弃的岁月激起了我对政治的兴趣,翻看毛主席著作,读红旗杂志,上学校看大字报,回家思考……大串联自己组团去北京,十五岁的我也算是经历了风雨的锻练。不见风雨又怎能见彩虹🌈从初中的岁月开始一直下乡知青后来在职场上不断进取。今天回想起来还真的感谢那段经历,坚守善,不整人,做自己。爱群和林老师的故事正是你善的回报!喜欢听你的故事……[握手][握手][强][玫瑰][玫瑰](马丽华)
拜读了,静待下篇。[强](倪洪恩)
往事不堪回首,但仍历历在目。佩服你惊人的记忆,把那段历史记录下来。(何若华)
就是这副对联让我崇敬你。(翟雅萍)
告别幼稚,走向成熟,承担责任,奉献社会。人生至次始,高中时代历经文革记忆深刻,贯穿生命进程,永远怀念。(张柏枢)
记忆力惊人,佩服!(佟铁功)
爱群你好👋拜读你的大作,感慨万分,想起当年那些人和事,你是我辈中最勇敢的那个人,也是我最佩服的人之一,敢于在红色恐怖中揭杆而起为真理而战提出了“老子革命儿接班方为好汉,老子反动儿背叛不是混蛋,”的理论温暖了许多人心,也是对血统论最有力的批驳,就是从那时候起我认识了同龄的杨爱群同学,他个子虽然不高,但是在我心中形象却是非常高大英俊完美的。(张立宽)
文革造反派的一股清流[强][强][强](桂大林)
我是66年8月23日从沈阳去成都,在北京逗留了三天。期间看到过批斗三胡(胡耀邦、胡启立、胡克实)的场景。三胡站在板凳上,带着高帽子,有些惨不忍睹。在北京去成都的火车上已经有大量的红卫兵。我曾问过挤在我旁边的一位北京学红卫兵,什么是武斗,什么是文斗?那位回答很精辟:触及皮肉的批斗是武斗,触及灵魂的是文斗。当时我尚未满15岁,但这个论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谢汶)
学长的记忆真好[强]佩服您的勇气正义,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敢于亮剑🗡️拨乱反正。我们初中生受到了教育启发,也明白了事理。今天的学长仍然宝刀不老,笔耕不辍带领我们开辟一片新的天地[玫瑰][强][抱拳](王颖)
毛主席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文革串联,我见到了毛主席。因为我在北京工作,主席去世后,听到广播里说要组织群众到人大会堂瞻仰毛主席遗容,我一上班就去找我们支部书记,希望能让我去。可能像我这样直接提要求的人很少吧,领导果然安排我去了。过几天又参加了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毛主席追悼会。建毛主席纪念堂我们参加了一夜劳动。20年来,我每年都要去纪念堂看望老人家。最近几个月在读毛著,希望有生之年能更深刻的学习理解毛主席的思想。(赖宗衍)
爱群老班长好:
今日拜读您的“回忆录”(18)我的高中时代……又一佳作。非常欣慰,您有超好记忆,更有高水平的文字能力,非常非常佩服。66年我读小学,没“资格”去全国“串联”,通过此文,了解您高中时代丰富多彩“文革时期”及当时全国“串联”实情……
为您点赞[强][强][强](单满昌)
你的回忆把我又带回到了那个疯狂的年代......我当时对我们学校“红后代”的口号和做法也是很反感,所以,一看到你的“红旗”宣言,非常赞同,毫不犹豫就去报名参加了,庆幸的是在这个红卫兵组织中,只是跟随高年级同学抄写,张贴大字报,从没去社会打砸抢,也没去
抄老师的家,后来,也就是社会上武斗开始后,父母就不让我去学校了,“红旗”战斗队是否还在继续,我就不得而知了,好像也自动解散了.....(吴克俭)
1966年,中国当代史上极为特殊的“十年动乱”开始了,江青的一句“造反有理,革命无罪”,激活了无数热血
青年燥热的心,于是红卫兵组织孕育而生。社会上和各学校大字报,大批斗,大串联,破四旧,打砸抢的态势逐步升级,越演越烈。
我因父亲文革运动一开始的5月末就被单位造反派批判,所以对红卫兵运动基本上持抵触的态度,并且非常同情被批斗的老师,同情同学因家庭的寃案受到的不公正对待。我也从未相信过父亲会是一名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三反分子。我始终认为家庭出身不是个人政治表现的决定因素,而“血统论”恰恰否定了阶级立场转变的自我革命。
文革运动虽然过去58年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离我们渐行渐远。我们是文革运动的亲历者,要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肩负起国家健康发展的历史责任,深刻反思文革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各项事业带来的劫难,坚决防止文革运动重演。(陈俊军)
杨哥好!
最近儿子工作较忙为出国做准备,所以孙子的一切都由我们承担,显得忙些。
庆七一的活动练习还找我参加。
这些天小孙子学校有些感冒的,我也被传染上了,折腾了好几天今天才稍好些。
您发的回忆录及文章,只是看了一下标题,待我再详细拜读。
谢谢杨哥!(王晓岚)
写的好![强](李富)
这一篇写的好!
有激情,有理智,有文采。尤其是红旗的对联和做法,非常正确。红后代和红旗的辩论和对立,应该是文革的一个缩影。
文章更写出了文革的大运动大场面大串联,没有夸大其词,写的实际客观,做的不偏激,难能可贵。
一个有笑点的想法,大哥在复杂混乱的外乡,始终没有把小弟弟丢了。哈哈!(李晓辉)
@杨爱群
回忆录18~我的高中时代,很精彩,好记性,启遥想。杨兄,红卫兵狂潮季不可多得的清流明士,竹林贤子。
记得育才时杨兄即多思者,见解精敏,富洞察力👍 ,至文革乱期应验了。
仰爱群君,
勇立潮峰。
批血统论,
火眼金睛!(史小平)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是我们这代人最难忘的经历...![强]见到毛主席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和幸福![玫瑰][合十]感谢爱群带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握手]期待下篇!(孔小荣)
爱群老同学 你好!
很爱看你的回忆录,随着年级增高,更加显现你的才华魅力和成熟。
忆老师、同学、校园往事,信手拈来。几十年了却像是发生在昨天。我更喜欢水到渠成自然流露的议论和抒情。可见你的头脑聪明智慧,正直敢想敢为的性格特点。令人钦佩。
希望你们保重身体,时常出去走走,多多体验加拿大的自然风光!异国他乡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祝你们幸福快乐!(闫莉)
爱群兄你好!拜读了你的两篇回忆录,对于在那几年的特殊历史时期里,你有思想,有着很强的自我定力,不随波逐流,这就是你成为今天的你,基本的做人水准基石。佩服你敬仰你!为你点赞👍!
期待下篇[愉快](刘曼毅)
谢谢爱群分享。(吴远东)
近60年前的记忆,杨老师记得依然清晰。[强][强][强](王慧君)
[强][强][强]真叫一个惊心动魄!没想到杨老师的高中经历如此精彩,对我来说,这回忆录确实有史料价值,读得欲罢不能[抱拳][抱拳][抱拳]期待后续[玫瑰][玫瑰][玫瑰][呲牙][呲牙](陈丽)
1966年是个始料未及之年,无论从历史角度或是现实意义看,它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当年文革运动风起云涌,红卫兵首当其冲,整个国家遭遇浩劫,有多少家庭万劫不复!
爱群学长对红卫兵年代的叙述,增强了我们这些文革亲历者的记忆,像是一次接种“文革病毒”疫苗的免疫。
当今社会,还有好多人希望用文革运动方式惩治党内腐败分子或是解决社会不公问题,这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文革中仅红卫兵运动对党、国家以及公民造成的冲击与危害,其行为影响在文革运动发展过程中就予以了否定。所以对“文革运动”国人只能反思决不能重演!(陈俊军)
怎么评价文革,现在的孩子是一无所知,那个年代的事情,只有我们经历过的人,才记忆犹新……(邓晓明)
爱群,随着你的回忆!我的心也在动!
那年运动继续深入,我们班的同学几乎各奔东西,参加各种形式的红卫兵,见面机会很少了,之间的情况不很了解。通过你的描述,详细知道了你文革时期的情况,你是不甘寂寞的人,运动来了,你各方面特长发挥的比较好,不但好,还很出色!最早成立一个红卫兵组织,是你亲手组建的,响当当的名字,红旗战斗队!红旗永不倒!批评错误的,不正确的观点与谬论,在同学之间引起很大反响!在运动中起到很好的与引领的作用!这也是与你平时的学习积累有关,爱读书,爱学习分不开!这正是我们应该学习与你的地方![强][玫瑰][合十]
回想当年,沈阳各个重点中学的红后代成立比较早,我校也不例外,一身黄军装上的红袖标很神奇呀!我当时很想往,耍求必须根红苗壮的红五类,我是最后一批加入红后代随着这个组织一起到北京串联,住在20中学,每天还有训练,等候毛主席的接见,那时虽然不上课了,觉得到北京见毛主席心里也是无比高兴!很巧我们也是和你们的红旗战士同一天也是1967年10月18日,那一天是永生难忘的一天!
爱群的冋忆也激活了我的脑细胞,多说了几句。虽然现已老了,三观要正,也要与时俱进,做时代楷模,永不褪色。(李慧华)
看了爱群大哥的回忆录,不禁想起一首写给我们知青的诗歌(截选一部分):
知青
你不要老得太快
人生的法则
常有不规则的展开
谁说祖国的花朵
刚开放
就遇到了不测的天灾
谁料文革的风云变幻
让我们的成长加快
知青朋友们
你不要老得太快
我们要保八
争九 直奔一百
佩服爱群大哥很有思想,有独到见解。记得看爱群大哥回忆中写到12岁时,就一人回山东老家,中学时代,特别是文革时期,也不随大流,以至到退休后,自驾游天下!处处彰显了与众不同!有思想、有抱负,有远见卓识。[强][玫瑰]祝爱群大哥笔耕不辍,写出更多佳作美篇![强][抱拳][玫瑰](褚爱群)
难忘的回忆!您两次见到毛主席,我是66年10月18日,第四次毛主席接见红卫兵,见到的毛主席。终生难忘。那个年代,我们都很理性,正义,虽然年龄小,却能在大风大浪中经受考验,把握住自己。那个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的红画笔,参与了学校的接待站工作,现在回忆起来,历历在目。往事,有遗憾,也有快乐,有失去,也有所得。回忆,总是美好的。[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张辉)
如今七、八十岁的人,大都耳闻目睹亲历过文革,对文革都有自己记忆与认识。
在那个疯狂的年代,由于失控失常失性,人是极易犯错误的,尤其是当头的。能保持人性良知,有些思辨,又勇于发声,尤其是敢于与“血统论”叫板,难能可贵!
其实,文革不难面对。一是自己没做亏心事;二是有“两个历史决议”。关于文革,关于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及功过是非,关于毛泽东思想,“两个历史决议”,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客观准确,实事求是,当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统一思想的准绳。如果说1981年《决议》沉淀尚不夠,又经过四十年,2021年《决议》更全面更成熟更精准到位。
让人费解的是,一些人置《两个决议》于不顾,依然“左”说“右”说“,七拧八掙,文革式相爭。真可悲。这岂不是共产党和新中国的笑话?让世界怎么看中国?有良知的同志和同胞,都应回到两个决议上来,不说不做那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坚信:人间正道是沧桑。(喻国政)
拜读爱群回忆录《我的高中时代…》,不胜感慨。文章内容翔实,思想深刻。
我们的高中时代,从高二下学期到高三这阶段,中断了学业,是处于文革运动中。在臭名昭著的谭力夫讲话和“老子”对联甚嚣尘上之时,爱群带领少数人能针锋相对、义正词严贴出“老子革命儿接班方为好汉 老子反动儿背判不是混蛋”的对联,充分表现出良知和正义感,同时也需要勇气和魄力,才能付诸行动。其实当时肯定有很多人对那反动血统论的对联是厌恶反感的,觉得荒唐而又可恨,但都敢怒不敢言。北京的遇罗克追求真理,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爱群带领少数人成立的“红旗”战斗队虽也是红卫兵组织,但不同于红后代,没有狂热的极左思潮。在那纷繁复杂、荒诞不经的特殊年代,爱群能独立思考,冷静分析,不盲动冲动,不随波逐流,能够明辨是非,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行为,真是难能可贵!在文革中遭受严重打击和伤害的林茉莉老师,后来她能与爱群这样的学生小将结为挚友,交往甚笃,就很说明问题,人间自有真情在!
如今反思,文革中红后代其实也是受害者,被当时极左思潮的狂风巨浪席卷,使得原本和睦相处的同学之间也产生了隔阂。当然多年后大家都走出了历史的阴霾,同学相聚和好如初谈笑风生。只有极个别的红后代与同学不来往了。
如今,当年中学生的我们已进入晚年,过去就过去了,以史为鉴吧,珍惜眼前的幸福,活好当下,不负余生。(邹宗洁)
读了杨兄“高中时代-文革篇”回忆录,勾起了不尽的回忆。1966年我11岁读小学五年开始了“停课闹革命”,这个年龄居然也戴上了“红小兵”袖标,后来制作成了菱形的塑料质的的袖章别在左胳膊上,也写大字报,也刻钢板油印传单……而且是在偏远的农村小学!看见初中以上的学生都在“大串联”,去北京,去韶山,去井冈山……我们小学生羡慕极了,也曾跃跃欲试,但终因年龄小、兜里没钱而未敢走出家门。村里有个叫郭金宝的中学生出去一个多月杳无音讯,社员见到他爹戏问“你家宝子‘穿帘子’的绳折了吧……”后来兴起了“破四旧”“打砸抢”“批斗会”,瓦房顶上的“五脊六兽”被打掉了,新盖的房子时兴在房脊上用水泥做成大向日葵花🌻;佛龛捣烂了,古书搜走了,家谱烧掉了,就连村里始建于大宋年间的华严寺也扒倒成了一片瓦砾……我舅舅是远近闻名的老中医,被戴上“四类分子”帽子后不管批斗谁都得上台低头陪榜,只要出村就必须请假,后来出走了再也没回来……(孙延维)
谢谢杨哥分享回忆录(18)佩服杨哥惊人的记忆力,敬佩杨哥的才华,敬佩杨哥的人品。那个特殊的日子是我们人生的一段经历,不堪回首。(张群英)
大哥你好,今天是父亲节,祝你快乐。
回忆录18读了,在动乱之初大哥就能把握好政治方向,不是一般的觉悟和胆识[强][强][强](王洋)
写得好,点赞,我怎么记得检阅红卫兵是十一次,一次是坐汽车,最后一次是在西苑机場。(孙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