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韬奋书店(ID:slbook1996)
当城市进入午夜 书店就是灯火
河南三门峡春秋时期虢国墓地出土的四灵图案铜镜、湖北随州战国前期曾侯乙墓室出土星象漆箱北面一侧的双鹿图形,都清楚地体现出鹿一直是四灵中的北方之灵,虽然秦始皇时期即已清楚地出现了玄武的形象,可是在西汉前期它还没有能够全面替代此前通行的北方之灵黄鹿。
*文章节选自《天历探原》(辛德勇 著 三联书店2024-12)
如上所述,在早期的四灵图像当中,北方之灵为鹿,而不是后来的玄武。冯时先生已经指出,比西水坡遗址更早,在距今7000年前后的内蒙古敖汉旗小山赵宝沟文化遗址中,我们就见到了同样的情况。在小山遗址出土的一件陶尊的器腹部,绘刻有奔鹿(下图左侧)、野猪(下图中部有獠牙者)和飞鸟(下图右侧)。这只奔鹿和飞鸟,表示的就应该分别为四灵中的黄鹿和朱雀(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第三章《观象授时》)。不过结合前述西水坡遗址出土蚌壳堆塑四灵等情况,还可以判断,在野猪头对面,应是张开大嘴的虎头,而猪头下面连接着的应是龙身。这龙、鸟、虎、鹿,构成了一组比西水坡堆塑四灵更早的“原生”四灵图像。至于龙身上为什么长出了猪头,我将在第七节再予说明。较西水坡遗址稍晚,在距今5000年上下的河南巩义双槐树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一个用陶罐摆放的北斗七星(在斗柄的身下两侧,另有两个陶罐,应是分别象征日、月。按颇有将这九个陶罐合观,视作所谓“九星北斗”者,其说似不能成立,别详拙文《北斗自古七颗星——谈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的所谓“九星北斗”遗迹》,收入即将于三联书店出版的《坐井观天》)。在这个北斗斗魁所朝的北方,有一副麋鹿的骨骸,这同敖汉小山遗址和濮阳西水坡遗址中的鹿的形象一样,也是作为四灵之中的北方灵兽而呈现在那里的,三者前后接续,一脉相连。再往后,冯时先生已经指出,河南三门峡春秋时期虢国墓地出土的四灵图案铜镜、湖北随州战国前期曾侯乙墓室出土星象漆箱北面一侧的双鹿图形,也都清楚地体现出鹿一直是四灵中的北方之灵(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第三章《观象授时》)。中国古代早期四方四灵匹配关系示意图
不过到了战国中期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屈原生活在战国晚期,他在《远游》赋中有句云“召玄武而奔属”,已经明确提到了玄武。接着,我们在秦王政八年成书的《吕氏春秋》中看到,那个体现着冬时的北方灵兽,也已经变成了一只乌龟(《吕氏春秋》卷一〇《孟冬纪》:“其虫介。”东汉高诱注云“介,甲也”,故这里所谓介虫,指的就应该是龟)。然而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五纪》中看到的四灵组合却是“东维龙,南维鸟,西维虎,北维它(蛇)”,即北方的灵兽是一条蛇。《吕氏春秋》和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五纪》应是各取一面,分别取用了构成玄武的龟或蛇。稍后,我们在秦咸阳城宫殿遗址出土的画像砖上看到,作为四灵之一,这只乌龟和这条蛇完备的整体形象是在乌龟的身上缠绕着一条蛇——这也就是世人熟知的玄武。继之在汉武帝时期写成的《淮南子》一书中,我们就看到四灵中的北方之灵被直接称作“玄武”了(《淮南子·天文训》,又《淮南子·兵略训》);司马迁写《史记》,在《天官书》中表述的情况也是如此。秦咸阳宫殿遗址出土玄武图形画像砖玄武的出现,不仅是古人所谓四灵构成的一大变化,也是中国古代空间观念的一次重大变革,而且直接关系到五行的起源。不过在这里姑且将此按下不表,我们继续看看原有的北方之灵黄鹿的情况。首先,说这灵兽是“黄鹿”,完全出自我的“杜撰”,因为在此之前,并没有人做过这样的表述。我这样讲,是因为与之匹配的龙、鸟(雀)、虎都有搭配的颜色,而且还都确定不易,那么,鹿是什么颜色呢?从大的色系来说,可以说天下的鹿都是黄色的。是黄的,这不会有什么问题,所以我认为这北方之灵的色调也应该是黄的。这样的认识,虽然只是出自合理的推测,但做出这样的推断十分重要,我在这里继续谈北方灵兽之鹿,也是缘于这种重要性——其重要性何在,且待下文叙说。虽然秦始皇时期即已清楚地出现了玄武的形象,可是在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在西汉前期它还没有能够全面替代此前通行的北方之灵黄鹿。这个例证,很多人都很熟悉,至少大多数人多少都是有所了解的——它就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那幅帛画。马王堆汉墓出土帛画上部
这幅帛画的上部,在女娲(?)和日乌月蟾之下,分别绘有四种灵兽,从上向下,依次是鸟、鹿(或已神化为麒麟)、龙、虎。这些灵兽两两相对,环绕着一个相当怪异的神兽——脸虽然有几分像人,可比三星堆的纵目铜人更为怪异:眼睛是向下的三角,口鼻是向上的三角,脖子比长颈鹿还要长几分,身子像个挂着的大钟。我理解,它很可能就是绘画者心目中的天极形象,而所谓天极即天帝,就是上帝。帛画中鸟、鹿、龙、虎的颜色虽然并非朱、黄、青、白,特别是鹿和虎的色彩分别为白与黄,即为白鹿、黄虎,但四兽匹配,无疑表现的是四灵,这样的颜色只是出于画面配色的需要而做出的特殊处理而已。马王堆汉墓出土帛画下部
有意思的是,在这幅帛画的下部,另外还画有一组四灵图像,不过北方灵兽已被替换成龟蛇组合的玄武。新旧两套神灵共存于同一幅画面之中,很好地体现了时代的转换。河南洛阳卜千秋墓壁画上的青龙、朱雀、白虎、黄鹿四灵在这之后,冯时先生即举述有昭宣时期的卜千秋墓壁画,画上同样是龙、鸟(雀)、虎、鹿同框,只是这里的黄鹿已被“神化”成“麒麟”。北方灵兽经历了一个由鹿向麒麟的“神化”过程,这也是冯时先生业已指明的情况(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第六章《星象考原》)。ISBN:9787108079664 定价:59.00元本书取名“天历探原”,意指探究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本初原貌之意。作者结合考古成果和传世文献,指出中国古代“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帝”与“五帝”等文化现象首先是一种天文现象,提出古人对于“太一”信仰即是对天的信仰,并对四季、四时、置闰、“阳历”、“阴阳合历”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还指出,天文历法的知识在驺衍、吕不韦等人的演绎下介入了政治世界,他们将天文现象与政治现实匹配,对战国以降的政治观念、传统思想影响深远。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读书无禁区——黄铜镇尺
三联韬奋书店贵宾卡
☝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END—
当城市进入午夜 书店就是灯火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