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丨发现我们的天帝:中国远古文化的新发现

文摘   2024-12-24 17:00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即可关注

三联韬奋书店(ID:slbook1996)
当城市进入午夜  书店就是灯火


“上帝”并非外国信仰传入中国后产生的新名词,早在三四千年前的商周时期,甲骨文、金文中就有关于“上帝”的记载,与“上帝”相关的词汇还有“天帝”“帝”等。考察这些词语的含义,就会发现“帝”与天文观测相关,当时的人们还认为“帝”具有影响甚至主宰人间事务的力量。近代以来,甲骨文、金文成为了研究中国上古史的重要材料,而“帝”对于今人认知商周时期的思想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历史学家辛德勇重新思考陈梦家、郭沫若等前辈学人对“帝”的认知,并受到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天坛”的启发,提出了对“帝”的新解读,亦对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五帝五行和中华民族的“龙”图腾等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三里屯·三联领读计划


发现我们的天帝:中国远古文化的新发现


领读人


辛德勇

辛德勇,男,1959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古地理与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史学会历史地理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旁涉中国古代政治史、地理学史、地图学史、水利史、出版印刷史、天文学史等学科领域。主要著作有《隋唐两京丛考》《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秦汉政区与边界地理研究》《建元与改元:西汉新莽年号研究》《旧史舆地文录》《石室賸言》《旧史舆地文编》《制造汉武帝》《祭獭食蹠》《海昏侯刘贺》《中国印刷史研究》《史记新本校勘》《发现燕然山铭》《海昏侯新论》《生死秦始皇》《辛德勇读书随笔集》《通鉴版本谈》《正史版本谈》《史记新发现》《简明黄河史》等。


时间
2024年12月28日14:00—16:00
(包含讲座、观众提问、签售等)

地点
三里屯国际青年人才会客厅
(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街道幸福二村38号楼4层)


参与方式
现场:开放式活动,无需预约。
直播:三联韬奋书店视频号


【导读】

发现我们的天帝:中国远古文化的新发现


在上世纪初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战乱频仍,政局不稳。国家深陷危难中,国宝亦无法自保。大量文物盗掘、盗卖活动猖獗,很多国宝漂流异乡,丧失了原始出土和保存的信息,不仅对学术研究造成了巨大困扰,也是国家财富的损失。它们如今静静躺在国外知名博物馆中,接待着来自全世界游客敬仰的目光和赞美的语言,但同时也是文明遭受浩劫的重要证据。

本书以不同年代、不同角度、不同形式诠释了一个共同主题——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多样性和文明的博大精深。对流失文物,从追溯丢失经过、复原原始保存信息、考证人物身份、还原古物用途、研究一个时代的风貌……各个角度,讲述了这些国宝蕴含的信息。同时,让我们看到在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之内,文物的精美绝伦和盗掘者穷凶极恶并存,文物保护者和贩卖者之间的博弈。这些故事现在都静静躺在距离它们的故乡万里之外的博物馆里。

青龙、朱雀、白虎、黄鹿(后演替为玄武)这四灵在中国古代天文历法领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这些灵兽同四时十二辰之间的关系上。

前文已经述及,古人设定这四灵神兽的功用,首先是用以体现太阳视运动的轨迹,而太阳视运动的实质,是地球的公转。因此,四灵的功用实质上标志的是地球公转过程中的四个不同阶段。

由于地球公转,黄道面同天赤道面间存在着那个 23°26′的“黄赤交角”,而这一倾角决定了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所处位置的不同,地球表面上同一地点接受到的太阳热量产生了周期性的变化。对于像华夏大地这样的中纬度地区,其结果就是冷暖干湿分明的四季转换。

古人所说春、夏、秋、冬四季,严格地说,有两种不同用法。一种是阴阳混合年亦即所谓“阴历”意义上的四季,是以朔望月的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季,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亦即所谓“十冬腊月”为冬季。有闰月的话,闰在哪个月之后,就随那个月为某季。请注意,春、夏、秋、冬四季的起点分别是正月初一、四月初一、七月初一和十月初一。

这样划分四季的好处,是季节与月份匹配,便于按照配置朔望月的历书安排生产、生活;坏处则是由于闰月的存在,每个具体的月日同地球公转过程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失去固定的联系,即不像我们现行的阳历那样,看到日历是几月几日,就可以清楚知晓地球公转到了什么位置。所以,处在这种“阴历”历法体系中的“四季”同太阳视运动过程中的特定位置是缺乏固定联系的。形象地说,是可以用“一年一个样”来形容的。

另一种用法,准确的叫法是“四时”,即春时、夏时、秋时和冬时。这种“四时”是对前面第一节所说太阳年的划分。这四时是分别启始于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这“四立”,同以月亮圆缺变化为周期的朔望月毫无关系,而古人就是用青龙、朱雀、白虎、黄鹿这四种灵兽来分别标志太阳周年视运动过程中的这四个阶段。

然而这样的四时每一阶段都长达九十多天,只适于作长时段的计时单位,人们在生活中更需要一些像朔望月那样长短的计时单位。在这方面,古人的实际处置办法,就是在一个太阳年也就是阳历年内设定了十二个月份,现在人们一般把这种月份称作“天文月”或“干支月”,以与普通的朔望月相区别。

十二辰示意图


由于这种“天文月”或“干支月”并不是某个天体的运行周期,只是对一个太阳年的十二等分,所以需要先把一个太阳年切分成十二个时段,作为设置这种月份的基础。

此,古人设置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辰,标记这十二个辰位的符号子、丑、寅、卯等也就是十二地支(日本学者饭岛忠夫过去在讨论十二辰与十二月的关系时,未能清楚理解与十二辰直接对应的是十二天文月,从而以为十二辰是与十二朔望月粗略对应,差误殊甚。说见饭岛氏《支那古代史と天文學》二《支那古代史と占星術》)。

面对这种情况,人们难免会问:这标记十二辰名的子、丑、寅、卯等为什么被称作“十二地支”?

不管是地球的公转还是自转,人们观测它时,参照的都是星空背景的变化,而人们观测到的这种星空背景的变化,参照的是地面上特定固定参照物的变化。不过星空随着地球自转而在一昼夜间产生的转动,时间较短,并不直接被用作标记时间的刻度(人们一般是用漏壶之类的工具来计量一昼夜间的时间进程),因而也就没有建立大地坐标体系的急迫性。地球的公转则不然,它的一个周期历时很久,人们需要随时观测并记录它的位移过程,以体现这一时间的变化历程。这样,就需要建立一个大地坐标体系,来体现地球公转的进程。当然,在古人看来,这个进程也就是太阳视运动的过程。由于这是一个依据地面情况而建立起来的大地坐标体系,所以这些标记十二辰的符号才被称作“十二地支”。

天穹浑圆,本来无所谓东、南、西、北方位,然而在大地坐标体系中却首先需要区分东、南、西、北。标记东、南、西、北方位之后的十二辰,状况将如下图所示:


添加东南西北方位的十二辰图

在使用“年”“岁”这些纪年词语方面,严格地讲,古人是把一个太阳年称为“一岁”(《周礼》卷六《春官·宗伯·太史》郑玄注),这意味着太阳依照子、丑、寅、卯的次序运转一周,也就是过满了“一岁”。


【推荐阅读】

天历探原

辛德勇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4-12

ISBN:9787108079664  定价:59.00元


本书所关心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思想信仰的核心问题,是关注不够、研究空间较大的问题。古人的天文观、历法观,传统文化中的“四灵”的演变与四时、四季等的关系,在与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献结合的研究中,作者都给出了极具启发性的答案。

--

本书取名“天历探原”,意指探究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本初原貌之意。作者结合考古成果和传世文献,指出中国古代“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帝”与“五帝”等文化现象首先是一种天文现象,提出古人对于“太一”信仰即是对天的信仰,并对四季、四时、置闰、“阳历”、“阴阳合历”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还指出,天文历法的知识在驺衍、吕不韦等人的演绎下介入了政治世界,他们将天文现象与政治现实匹配,对战国以降的政治观念、传统思想影响深远。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大家都在看




读书无禁区——黄铜镇尺

三联韬奋书店贵宾卡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END—

欢迎点“在看”,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当城市进入午夜 书店就是灯火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图书
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在看

三联韬奋书店
当城市进入午夜 书店就是灯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