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展览丨当代中国学术三十年:三联 · 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纪念展

文摘   2024-11-29 18:20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即可关注

三联韬奋书店(ID:slbook1996)
当城市进入午夜  书店就是灯火





绪  语



2024年是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出版30周年。


这套原创性丛书,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合作创办,缘起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学术思想的大转型之际,在“出书难”的时代,助力青年学者出版其学术生涯的“奠基性作品”。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在国内首创独立、公正的学术评审和遴选制度,从创立伊始,就专注于追踪和记录当代中国的知识发展和思想推进,三十年来,共出版从40后到90后一百二十多位作者的优秀成果,很多已成为各自领域的代表作。它是三联学术出版的缩影,也是几代中国学人思想求索进程的路标;作为中国人文学术共同体的一部分,它也代表了当代中国学术的最高水准。


本展览以“当代中国学术三十年”为题,首次展出丛书相关的书稿档案与作者编辑手书,以丛书缘起与发展历程两个面向为主,回顾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PART 1  丛书缘起






时代的需求和我们的愿望正好碰撞在一起,

一拍即合。


1992年,通过在哈佛访学的朱虹先生的引介,三联书店总经理董秀玉与哈佛-燕京学社社长韩南达成协议,决定合作出版“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关于“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的缘起介绍


跟哈佛-燕京学社的合作很偶然,有很多人的帮助和推动。当时韩南博士有这样的心愿:帮助中国的年轻学者,推动他们的学术进步。八〇年代思想激荡,我们潮水一样地引进了西方很多思想著作,三联图书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翻译著作。九〇年代大家希望在原创著作方面有一个进步。时代的需求和我们的愿望正好碰撞在一起,一拍即合。


———董秀玉在丛书二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学术委员会主任季羡林致三联前总经理董秀玉信

(1992年5月) 




展开工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档案照片

90年代丛书的工作简报

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编辑通过简报的方式定期向各位编委传递选题资料、新书销售与评价等信息



丛书编辑的工作笔记本

90年代由编辑许医农负责与丛书有关的工作记录,许医农退休后,笔记本交给了继任编辑孙晓林 


美编宁成春的设计草稿(上方悬挂)




赢得关注




1997年8月30日《文汇读书周报》丛书专版,刊登了季羡林、葛兆光、许医农等人的文章









PART 2  发展历程






自1994年第一本《中国小说源流论》出版始,30年来,“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已经刊出共20辑,计115种。



2014年为丛书二十周年,精选部分作品精装再版,由美编蔡立国设计,按学科分蓝、绿、黄、粉四种颜色。之后又陆续再版了一些经典书目,迄今近20种。


向下滑动查看纪念版书目




部分书稿档案展示








李泽厚为《论可能生活》撰写的推荐书


1990年代


第一本书

《中国小说源流论》

及其发稿单



编辑潘振平为《天朝的崩溃》撰写的审读报告



2000年代






阎步克为《祖宗之法》撰写的推荐书


中产阶级的孩子们》作者程巍致编辑孙晓林信





蔡禾(中山大学)为周雪光《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撰写的推荐书


2010年代





责编曾诚为张晖《中国“诗史”传统》填写的发稿单


2020年代

2021年,丛书新增十位学术委员,开启全新征程。从第19辑开始,由平装改为布脊精装,面貌焕然一新,设计师为宁成春、鲁明静。



丛书第19—20辑部分书目






更多独家档案与手书请来现场解锁……




看展的同时,现场还有盖章打卡活动,

欢迎大家来集章!




* 扫码识别二维码

可阅读完整版“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30周年纪念手册


大家都在看



三联韬奋书店贵宾卡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END—

欢迎点“在看”,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当城市进入午夜 书店就是灯火


三联韬奋书店
当城市进入午夜 书店就是灯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