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夫:残忍教育

情感   2024-10-22 21:01   江西  



后台回复“读书”

即可免费领取52本精读好书


文|野夫

主播|潮羽



开始语:


在长大的路上,我们可能在弄清楚爱以前,却已经学会了残忍。仿佛爱需要去习得,而残忍却是天生的。


与您分享野夫的文章:残忍教育。



残忍,对人而言,究竟是作为动物的天性,还是家族血统的遗传?是某个特殊社会的迫使,抑或是个人教育的缺欠。我们是不是可以套用托翁的一句名言——所有的善良都是基本相似,而残忍却各不相同。


许多年前,我还在禁中时,母亲来信——我的女儿(当时不到六岁,也不识生父)性格变得有点乖戾。


比如,她会用一壶开水慢慢倒进小鱼缸,看那些鱼绝望挣扎又无路可逃,最后被烫死。


母亲对此充满忧虑,老人在这一纯粹的孩提游戏事件里,看见了残忍。


这使我忽然惊觫,我隐约意识到,几乎人类所有的残忍都具有一种游戏的表象,而多数的游戏中,都埋藏着一种残忍的本质。


当然,我不能不原谅我的女儿。一方面可以推诿她的幼小和父位缺失,尚未获得文明社会某些宗教式的护生教育,她只是在重复早期人类的原始野蛮。


另一方面,我想起了我在那个边区小镇所度过的粗野童年,想起了我所经受的全部残忍教育。


当成年人犹在主持或者默许各种变态的残忍游戏时,我实在羞于去谴责一个孩子。


我从四岁开始进入那个著名的十年,于是我天生就是个野孩子——没有幼儿院的正规学前教育,自然也缺乏什么益智的游戏。


乡村大孩子带我学会的第一种游戏,就是去田野抓癞蛤蟆。然后用泥巴糊一个小窑,里面铺一层石灰,将癞蛤蟆关进去用稀泥封闭,上留小孔再注入冷水。


生石灰遇水则发散,产生极高的温度,蒸汽袅袅中,一阵阵“呱呱”的受刑惨叫由强变弱。


气散声绝,扒开泥窑,但见癞蛤蟆的丑恶皮肤完全剥离,露出初生婴儿般的晶莹胴体,在死亡中显出一种纯净的美丽。


如此残忍的游戏,最初又是谁来发明的呢?游戏源于摹仿,孩子们到底在摹仿什么?


若干年来,我几乎不断重复的一个梦境就是,我站在深秋的蓝天下,赤身裸体,抢着收集阳光过冬——那时的冬天太冷了。


我看见残阳越过高墙,把我的影子夸张地贴在对面墙上,而电网的投影恰好横过我的颈项,使我的头颅在墙的画面上,像悬挂在枯藤中的一只摇摇欲坠的野果。


我在那一刻开始知道,残酷的现实往往需要残忍的心灵去适应。这一曾经真实的场景,因其起点的令人不寒而栗,在往后的平淡生活中,被复制成了经久轮回的梦影。


我在对往事地转顾中,力图去找到我对残忍竟能熟视无睹的源头——我们从何时开始,把恶性和暴力视为情有可原且法无可惩的正常生活?


六岁,对,六岁时我是一年级的学生。1968年的初秋,放学集合,一个血气方刚的教师拆散大扫帚,给每个孩子发一根竹条。


然后排队,去打强盗。当小街上走来我们这支武装童子军时,围着那个小偷的镇民们开始喝彩欢笑。小偷被罚站在一个水泥圆管上,衣裳褴褛,裤脚挽在膝盖上,似乎刚刚下田归来,脚下是一双草鞋。


我深刻记得这些细节,是因为我们的高度只能够到他的脚踝。大人们不断吆喝“打,打”,于是小镇的狂欢节开始上演。


村小的孩子从六岁到十六岁不等,倚仗大人的鼓励第一次可以打大人,无不心花怒放。那个中年小偷被无数竹枝抽得像陀螺一般跳动,在水泥管上来回穿梭仿佛一场没有尽头的舞蹈。


事实上他无处可逃,所到之处带动的只是更密集的鞭笞和喧嚣。我清晰记得他的小腿——那粗糙的还带着泥巴的皮肤,慢慢由红变紫,渐渐肿大发白一如半透明的萝卜。


他不停地哀号,绝望地手舞足蹈,汗如雨下,双眼现出死亡的寒光。我挥了几下便因恐惧而悄然住手,而成人和孩子还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绝妙游戏中。


最后,我看见他喉咙嘶哑只剩鱼唇般地无声张合,身体摇晃如失去平衡的风筝,在极限地一击下砰然栽倒……


在围殴时我们已经从大人的咒骂中知道,他只是在试图偷裁缝铺的三尺布时被抓的,他是乡下来赶集的一个农民。


在我成长的岁月中,我一直为此深深内疚。我总在想,他和我一样要面对人生的冬天,他的孩子还衣不蔽体,他实在没钱去给那个和我一样大的儿女增添一缕温暖,这时,他看见了那要命的三尺布。


我每每想起这一画面时,内心的痛楚就在深化。走笔至此,我忽然泪流满面,我依稀可以确认,这,正是残忍教育的起点。




节选自《残忍教育》




 

结束语:


残忍这件事,往往身为受害者的人最先发现。于是他们奋起反抗,同时又在反抗中,陷入另一场不自知的残忍中。并且给种种残忍以文明的解释,以求获得正义的原谅,至少得到短暂的自我抚慰。


这是人类永不能驱除的,黑暗的一面。


感谢您收听我的分享,我是潮羽,每天和您一起读书,明天见。




END



作者:野夫,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西作协会员以及山西省大宁县作协主席。他著有散文集《亲情树》和《梧桐树》,其作品多次获得全国性文学奖项。


音频配乐:

  1. 中村由利子 - あの场所から;

  2. 2.刘天华 - 悲歌;

  3. 3.加賀谷玲 - 11月 星咲く夜に;

  4. 4.小山絵里奈 - ポルノグラファー〜インディゴの気分〜 Main theme・Piano ver;

  5. 5.吉俣良 - Letter From Heaven。




365读书
读书人的聚集地。潮羽读书|电台|生活|文艺|情怀|书和远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