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是可以传递的!

百科   2024-06-09 23:55   上海  


从我们科学家的角度来说,

仅仅传播科学知识是不够的,

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

要传播他们的好奇心,

要保持他们对自然界、对生命、

对社会的天然兴趣,

而不是被一堆知识给填满,

应该真正地在他们的心灵中,

播下科学的种子。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主任吴家睿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讲话

  


“科普是把已经知道的东西告诉你,让你现在生活得更好,科学教育是为了让我们未来生活得更好。所有的孩子都有可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而不是让科学教育聚焦超常儿童,我们现在要做好加法,让更多的人参与科学教育。”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在第三届科技传播大会上的讲话


   

5月27日晨起

看“高调表白”


     晨起,刷到这么多博士妈妈和巧手妈妈对《庆六一·走进上海科学会堂》的高调“表白”,此刻内心被深深感动。 原来孩子爱好科学的背后,妈妈是最坚定的支持者也是爱好者!

     

科学家精神是可以传承的


活动前一天有一组家庭孩子是三体粉、科幻迷,但孩子生病不得不让出名额给另一组家庭,孩子无法前往“院士之家”看牛顿苹果树,她就转达买花送科普老师;另一组志愿者家庭,孩子是在大自然中散养长大,即使活动前骨折也要央求妈妈带她来参加,参观时让妈妈把拐杖偷偷地放在门房间,步入同龄堆里时,早忘记那些伤,我一直非常佩服这组志愿者家庭非常尊重孩子的天性;感谢妞妞妈妈贴心为30组家庭准备了下午茶点心,基地给孩子们的两场科普电影和她的心意成为活动的彩蛋。在活动期间孩子们一直问我这个“临时班主任”,“彩蛋”是什么呢,它什么时候来啊,和孩子打交道真得很容易快乐,变得更好!       


    我们儿童友好活动群,更是“翻江倒海”般的表达: 活动有深度、有趣、有料、互动好,3个半小时的科普,节奏感强。

上海科普作家协会第九届、第十届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世亮出席,并鼓励孩子们要有一颗探索科学的好奇心,通过参与活动,在内心埋下科学的种子。





上海科学家教育基地负责人龚艳萍为孩子们带来 60 分钟精彩生动的科学家精神解说。


PART.03
何鑫博士花草树木导赏

WATERCOLOR

ART STYLE

  上海自然博物馆生态学博士何鑫更是把孩子们带到户外,有趣、有料、导赏上海科学会堂的花草树木。


     科普活动基地还为孩子们准备了科普电影《探秘寒武纪》《恒星光变》,这三位重量级的科普老师,他们那双眼里有光,对科学极致专注直接传递到孩子们身上!

上海科学会堂--院士墙

看看孩子照片全是“眼里有光”…… 我5月26日倒录音笔时,那份诙谐幽默的语音啊,再次浮现眼前,小小科学种子在发芽啦



小小科学种子在发芽啦

                  --孩子们的小作文记录


5日26日下午,我有幸一睹了上海科技会堂的风采。初次来到展馆,大家都异常兴奋。龚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一位位院士的有趣小故事,让我感受到院士们勇攀高峰的精神和为国为民的大情怀。我还有幸目睹了牛顿苹果树和已经失传的琉璃工艺,这令我我大开眼界。科协年事已高的江爷爷也亲临现场为我们指点一二。接着,生态学何博士用风趣诙谐的的语言,带着我们参观了科技会堂的后花园,可别看是"小花园“,里面蕴藏的生态学知识可不少,令小朋友们赞叹不已。最后看电影环节,我了解了寒武纪的由来和恒星光变,真是又有趣又涨知识。这次的活动让我记忆忧新,也让我感受到了科学探索的乐趣!  —花铭泽


5月,有幸与上海科学会堂相约,经历了一次纯粹而令人流连忘返的科学之旅。院士墙前,老师为我们讲述了院士们如何攻坚克难,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的经历;牛顿苹果树下,我们了解了它的前世今生,仿佛多待一会,也会吸收它的灵气一般;科学会堂洋楼里,我们聆听了江爷爷和何博士的谆谆教导,我心中种下了热爱科学的种子。法式的浪漫与科学的严谨在这里融合,相得益彰。感谢郑老师的组织和志愿者妈妈们的付出,让我拥有了这难忘的记忆!— 魏莱



     5日26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热心的“郑家姑娘”老师发起组织的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游学团,第一次来到了大名鼎鼎的上海科学会堂。上海科学会堂最初建于1904年,距今已有120年的历史,这里有曾经有故事非常有底蕴的历史保护建筑,现在已成为科学家精神的展示殿堂。活动中,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朋友们一起参观了闪闪发亮的院士风采展示墙,我也第一次知道了院士就是顶级的、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代表。在科学会堂金牌讲解员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来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展示馆,听着精彩的讲解,仿佛遨游在科学与知识的海洋。

      上海科普作家协会老秘书长江爷爷亲自来到现场,为我们寄语,鼓励我们传承科学家精神,长大成为创新人才。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何博士哥哥带着我们来到户外青草葱茏的花园里,通过幽默的讲解,让我们了解到了身边的大自然里处处都有生态学的知识。

牛顿苹果树 2024年3月25日落户上海科学会堂


      我们还在花园中看到了“砸”出万有引力灵感的“牛顿苹果树”—分树,由主树的树枝插扦嫁接而成,“牛顿苹果树”在科学会堂落地生根,它所代表的科学精神也将激励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去攀登科学殿堂,没准我们之中未来也会出现“上海的牛顿”呢。参观和科普讲解环节结束后,志愿者妈妈还给我们分发了下午茶点心和饮料,真是精神和物质双丰收呀。最后,我们还观看了科普电影——“探秘寒武纪”和“恒星光变”,这也是我第一次观看科普电影。

      感觉很有意思,以后还想再看。妈妈说,这可能就是科学兴趣的萌芽吧。这次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的探索之旅解锁了我人生很多的第一次,也是我的科学科普启蒙之旅。(何萧和妈妈)



    今天,我和我的好朋友去了科学会堂,在会堂里又遇见了很多小朋友,在那里我们不仅欣赏到了优美的法式建筑,更是收获了满满的知识。

    首先,我们走进了一个大厅,一个穿着蓝色衣服的阿姨非常和蔼可亲,她带着我们来到院士墙,给我们讲解了许多院士的精彩故事,听得我心潮澎湃,心里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以后我也要成为像院士一样有本领的人,好好建设我们的祖国,让我们的国家更强大。

     接着我们走到了一个大堂,两边是长长的复古的楼梯,在那里我们认识了何博士,他可厉害了!他懂得许多关于动植物的知识,他带着我们走进室外的小花园里,花园虽小却玲珑别致,有着各种各样的树木和花草,何博士就领着我们一边散步一边讲解,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流连忘返。在合影的环节遇到了一个小插曲,只见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小朋友们却异常兴奋,甚至故意去淋一下雨。雨一会儿就停住了,此时空气透着舒服的凉意,夜幕下的科学会堂在雨水的洗礼后变得更加优雅神秘,让人不舍离去,只想一直这样静静地看着她,享受这静谧的美。



雨中
上海科学会堂



     最后到了我最喜欢的环节——看电影。我一边吃着发的零食,一边看着关于科学、化石和海洋生物的电影,一边和好朋友聊几句,别提多开心啦!怎么样,听完我的经历是否也心动了呢?那就快去科学会堂参观参观吧,相信你一定不虚此行。在此,也非常感谢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和志愿者们,希望以后多参加这么有意义的活动。(小草和妈妈)



     

眼里有光.....

     昨天我拖着受伤的腿,和妈妈一起,参加了期盼已久的 “迎六一,走进上海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的活动。

    第一次参观这处位于南昌路思南路的科学会堂,尽管对于思南路还是比较熟悉的,可是这里深宅大院,是第一次进入,颇有一些神秘气息,进入的门不大,没想到里面别有洞天,几栋法式建筑,还有一片修剪得很整齐的草坪,草坪上有一株近百年寿命的香樟,枝繁叶茂,难得没有被过度修剪,树形庞大优美,让人忍不住住住观看欣赏,草坪上,一个角落,还有一棵不起眼的小苹果树,被围栏围起来,挂上了牛顿苹果树的牌子,经过讲解员的介绍,才知道它的不平凡的经历,原来真是来自于牛顿的家乡的苹果树,经过迁插,嫁接等园艺师们精心的努力,才让它适应了上海的气候水土,移民并生存了下来。

      我们在基地内部行走,穿过院士墙,一楼号楼一楼的长廊据说是全上海最长的室内走廊。我们跟着工作人员,又到二楼参观好几个小型的会议室,听着科学家们的故事。这栋法租界里的法式建筑里别有洞天,墙壁上名人的字画,优雅而古老的家具和装饰物,都是真正的古董,是历史的见证。在科学家们开会的大大小小的会议厅,穿行其间,大家都比较安静,有一丝庄严和肃穆的气氛,并且仿佛感觉自己身上长出了科学家的气质。

     我们和何鑫博士,一起又逛了一圈院子,看里面的树木和鸟类。何鑫博士这次讲解的语气亲切而活泼,徐徐道来,很像一个小朋友。和上次,两个多月以前,在浦东跟我们讲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快速和满是专业术语的介绍决然不同,完全是两个风格。一场大暴雨给今年为止最热的一天带来了一丝凉意,也让合影活动有了小插曲,让这次活动更令人难以忘记。最后的彩蛋环节把这次活动推向了高潮,我们边吃吃喝喝,边看了两部由咱们中国人自己制作的很有趣精彩的科普纪录片。谢谢郑老师的组织,希望能再次参加这么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何金希】


期待我们今天的播种,未来孩子们是参天大树,因为科学路上有爱相伴......

    后记“小心愿”: 6月23日"儿童友好"第二场,音乐的远方--走进上海音乐学院,我们将播下音乐的种子,欢迎更多的大小朋友一起参加这次音乐盛宴吧!


郑家姑娘工作室
让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