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藏不住了!

百科   旅游   2024-04-20 08:25   上海  
半城烟火の半城仙

我们都回上海2个月了,

有一个月是雨水和雨夹雪,

这很容易让人回味着在泉州游玩的日子,

来赶走那湿哒哒、冷飕飕的天气。

一座“半城烟火,半城仙”的城市,

热腾腾的龙浓烟火气,确实让魔都人神往。


春节前一直特别忙,等空闲时,孩子们的话语又在我耳边云绕,“妈妈啊,妈妈,春节我们去哪个城市玩啊!我们好不容易盼来的寒假,不想做着寒假作业,穿着新衣服就等来开学啦......”。我看着上海春节期间冷飕飕的天气预报发呆。


     今年春节档旅游,“南北”互换成为了大势:南方朋友对“尔滨”情有独钟,北方朋友则倾向去福建、广东、海南等温暖之地。“前有淄博,后有哈尔滨,在泉州没有登顶之前”,可以去一趟泉州!对, 回南方,找一个温暖的城市,又能爬山还能看博物馆,又能挖沙还能看古城建筑的地方。我立马打开携程、去哪儿等APP,结果显示春节出行的日子,看中的几个酒店全部售空,于是我挨个给他们前台电话,终于定下一家位于泉州鲤城区涂门街上一家酒店,剩下的是锁上闹钟,在节点时间上抢春节高铁票啦!


       换以前,整个福建省境内,多数人想去的也就是厦门和武夷山。这次春节出游,作为祖籍在福建的我终于理解20年前泉州同学对厦门的鄙夷。

      

       说厦门不地道,真正的闽南味在泉州。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咱泉州在这次春节档消无声息胜出,接待游客数、旅游收入均居全省第一。咱泉州古城、非遗、民俗,这些buff加持,让泉州年味十足!

01
认识一座城市,先去搜最有人情味的美食

       最好的方式就是从打开味蕾,我们一入住酒店后,就开始通过美团、小红书等搜索美食。


       咱泉州人的美食法则里,自然才是最好的风味来源,我们巧用丰饶的山海食珍,用心经营着生活中的三餐与四季,把舌尖的本味转化为最深刻的文化记忆,一代又一代,传递至今。其中四条最地道的“泉州必吃街巷”——西街/东街/涂门街/中山路,几乎囊括了所的泉州小吃。


       咱泉州的面样式很多,例如卤面、酸菜面,最出名的“面”当属面线糊,这个面最神奇之处就是用勺子吃。泉州水门巷是古代七门之一,乃水上之门,沟上陆地,从古至今,这条街巷商贾云集,而泉州面线的老字号代表水门国面线便坐落于此。

      

       在这家百年老店吃面线糊首推超豪华版,配菜加了大肠、醋肉、猪红、虾仁、干贝、豆干,面线糊里加入稍许胡椒粉,因此带有一股浓厚的香辛味,吃起来鲜辣爽口。面线糊似面非面,似糊非糊的状态造就了它爽滑的口感;配料中的大肠大小合适,每口既能尝到香味,嚼起来也不至于太费劲;虾仁干贝用料极其新鲜;豆干也香嫩十足,油条绝对是面线糊的灵魂伴侣,不管是沾着吃,泡着吃,就着面线糊汤吃,二者互相成就,堪称一绝!

      在水门国面线中山路店,我们点了几样才花48元,爽滑溜溜下肚,一扫大年初一清晨五点爬起来赶高铁那股疲劳劲。    


       当老姜遇上番鸭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呢?起源于闽南堪称“闽台一绝”的姜母鸭原是一道宫廷御膳,而后传至民间,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了。顾名思义姜母鸭,就是将鸭肉和老姜一起熬煮,古法砂锅慢炖,一锅一鸭,鸭皮被烤的焦焦脆脆的裹着鲜嫩多汁的鸭肉,入口一点都不会感觉油腻。


春节前那种忙碌与奔波在此刻,瞬间放松下来~

       老姜的香气融入到番鸭的每一个“毛孔”中,番鸭香而不腻,番鸭的肉香冲淡了老姜的辛辣,磨平了老姜的棱角。收汁收的很讲究火候,鸭骨头用筷子扒拉一下就分开了,吃起丝毫不会狼狈,姜母用的是三年以上的老姜,姜味并不会很重很突出,即使我们家不爱姜片的小朋友吃起来也毫无负担。沾着锅里的酱汁非常咸香下饭,一热一寒相互碰撞,使姜母鸭成为了一道性情温和的菜,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两者相得益彰,成为深藏在一代又一代闽南人记忆中的味道。我们漫步在涂门街、中山街,走在百米一座神仙的泉州,转角处空气中总能闻到那种姜母的辛香和鸭肉的鲜香。


       作为闽南人刻在基因里的味觉记忆,没有四果汤的夏天是不完整的。虽然带了一个“汤”字,但其实跟汤没有太大关系,她是一种各类甜汤组成的小料大合集。起初的“四果”只有红豆,绿豆,莲子,薏仁。而在长久的历史演变中,人们往碗里放的“果”种类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满。如今咱泉州最地道的四果汤,是以石花膏为底,各种配料淋上蜂蜜+刨冰。夏日的糖水天花板由此诞生。我们在美团上搜到一家在佛光寺附近的四果汤,打包后慢悠悠走到佛光寺。

空气中飘着神仙的气息,一口一勺吃着四果汤,那种神仙般的惬意估计只有在泉州能体验到啦~

       走在泉州西街,喝一碗面线糊,或者吃一块土笋冻,爬完清源山后酣畅淋漓吃着一份姜母鸭,听听隐藏在街头巷尾的南音,赏着花灯,浓浓感受未尽的年味,神仙的日子不过如此吧!

02
咱泉州,可不是今年才这么火热

      早在宋朝,各国各地的人就对泉州情有独钟。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海外贸易最发达的时期,而那时,福建泉州港是世界著名的贸易港口。为何当时被认为是“兵家不争之地”的福建,却诞生了如泉州一般的世界城市呢?


      在多数人的眼中,福建的文化是面向大海的海洋文明,事实上,中原的传统文化在福建根基牢固,被保存得十分完好。破碎化的山地,格子状的水系,形成了一块块格子状的文化孤岛和飞地,中华文化在这些孤岛和飞地中避免了被同化的命运。我们从泉州22处世界遗产点从这些遗产点分布图可看到,直到今天依旧保存着丰富的海洋贸易遗迹,共同见证着宋元泉州海洋商贸的繁华和成就。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


       踩街诞生于隋唐,从古代元宵节和迎神赛会活动中发展演变而来。今年的踩街活动,是咱泉州时隔20年重启的,在踩街活动中你能看到拍胸舞、火鼎公婆、踢球舞、泉州南音等民俗文化;还有南少林武术、白鹤拳、扁担术等传统武术,以及各种方阵,堪称民间盛宴。


      我们正月初三在爬清源山时,在老子君像前,看到热情洋溢的拍胸火鼎公婆,还欢快和火鼎婆合影,欢乐就是这样愉快地传播出来。正如泉州文旅说的“我们的每一次次到达,不断唤醒激活泉州文化遗产!”

       跟着咱泉州一起火出圈还有“簪花”,一圈又一圈不同的花朵,仿佛一座头顶上的花园。这一习俗主要来源于泉州市丰泽区蟳(xún)埔一带。蟳埔村是福建泉州一座小渔村,村民靠在泉州湾打鱼为生,当地的女性无论老幼,总是梳着圆髻,戴着鲜花组成的“簪花围”头饰。


     据说这种习俗是从中亚传来的,不过,蟳埔人本身也很喜爱鲜花,花不仅是美丽的象征,也代表了希望,祈愿出海的家人平安归来。蟳埔女性头戴簪花围的习俗已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已经成为了去泉州必须打卡的习俗。泉州的新年那是从年初热闹到年尾,元宵节的泉州处处都被花灯装点,梦回宋元。

       我和女儿第一次浅浅体验簪花,没有换服饰,只是头顶一座大花园,在天后宫浅浅拍一张照片,下次回咱泉州一定全身心投入拍一组系列,化妆、服饰等,趁着韶华,“今生簪花,来世漂亮”的心愿。留下美好是好事!


       为何闽南的民居让人过目不忘,甚至成为一道风景线呢?因为闽南民居大量使用石材,而不是木材;其次,各地民居建筑多用青砖灰瓦,只有闽南民居使用红砖红瓦;泉州古城红砖厝的燕尾翼(厝,在闽南语里是房子的意思)此屋脊并不是传统的直线,而是中间凹陷两端微翘的优美曲线。闽南民居的细部装饰极其讲究,为了保证色彩艳丽,闽南还发展出剪贴等独特工艺,装点得花花绿绿。


古城红砖厝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独特建筑,已经很难考证,有一种说法是西班牙在菲律宾留下过许多红砖建筑,而闽南商人远赴菲律宾时,对这种建筑印象深刻,便在家乡仿建。虽然红砖厝是明末的舶来品,但内部结构仍然是传统的,屋顶又是类似于大寺庙那种燕尾脊,中西合璧,富丽堂皇。正如泉州这个城市本身,东西文化碰撞,吸收融合,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城市”!

古城红砖厝的燕尾脊

       

       我们住的酒店就在涂门街上,每天穿梭在涂门街,最真切的领略到这座城市独有的宗教文化风光。在这里世界宗教和谐共荣,我们能看到伊斯兰建筑为主体的清净寺,此地还是拍摄86年版的《西游记》,闽南特色浓郁的关帝庙和沉稳庄重的泉州文庙比邻而居。


       仅仅一公里长的主街,能找到十几处宋元遗迹,例如:泉州西街开元寺镇国塔、仁寿塔和基督教泉西堂多种外来宗教,使之成为了研究古代宗教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遗存遗证。而香火鼎盛的涂门街自然也少不了满足香客们口腹之欲的地道美味。宋元时期,泉州人以广博的胸襟、包容的态度接纳了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而来的各国商人,以及他们带来的宗教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这些宗教与泉州本地民间信仰及佛、道等传统信仰和平共处,并留存有各具特色的宗教建筑,这种奇特的人文景观,被国际赞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我们今年2月8日在上海东方乐器博物馆参观时,曾看到唐代丝绸之路琵琶遗存发现点,《唐代中外交通地图》在开元寺有琵琶乐伎雕像。

这份探寻的好奇之心,驱使我们来泉寻找这份宝


        我们在开元寺看到殿内斗供集建筑精华所在,斗拱上雕有“飞天乐伎”二十四尊,集佛教妙音鸟、基督教天使和中国飞天造型于一身,雕刻精美。大殿内最吸睛的是二十四尊飞天乐伎,其造型源自佛经所述的妙音鸟,形象为人身羽翅鸟腿,这些飞天手中或执管弦丝竹乐器,或抱琵琶,或捧文房四宝,除了给大殿增添艺术气息,她们也承担着结构受力作用,实际是中部两排石柱和梁架接合处的斗栱。


飞天乐伎


       泉州开元寺并不是一个绝对意义的博物馆,但它是泉州海外交通博物馆的前身,也曾经是泉州诸多文物(主要是各种建筑构件)的避难所,所以它很适合被当作博物馆来逛。开云寺双塔,这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经明万历年间泉州八级地震以及多次台风的考验,仍屹立不倒。现在是泉州古城独特标志和象征。

       这是位于大雄宝殿与仁寿塔之间的麒麟壁,原建于泉州府城隍庙前,在1974年移进开元寺保护,这种神兽用交趾玻璃陶镶嵌而成的。


      而我们家喻户晓的86版《西游记》,取景就是在开元寺和清净寺,这些地方符合了唐三藏取经的背景,印证了唐宋时期泉州有比较丰富的外域文化元素。

    【配图:《西游记》出现东塔西塔】


      清源山不仅是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文化山,是一座文化宝库。被赞誉为闽海蓬莱第一山。清源山主要景点是老君岩,虎乳泉、千手岩。老君岩不仅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址。不仅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历史、文化的交汇点。



     从北宋的米帝赞誉为“第一山“,到明将俞大遒记录“君恩山重”,再到现代高僧弘一法师留下的“悲欣交集”,每一句,每一块石刻都饱含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我们在一路爬山中,一路和孩子们在拍摄、欣赏、互相鼓励中度过,爬更多的山,走更多的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亲子旅行就是一本活的历史书、地理书。而我们体验到人生就是不断攀越一座座高山,和孩子在修行中成长、长大的!


     泉州市舶司标志着泉州正式成为开放的国家对外贸易口岸,极大地推动了泉州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街上有如此众多的油灯和火把,到了晚上,这个城市被映得特别灿烂,在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它……”雅各在他的游记《光明之城》中写道。中山路与东、西街交叉口,民国时期建成的钟楼高高耸立。欧洲风格的钟楼、南洋风格的骑楼,形成了微妙的混搭。不仅有外商的到访,每当中原烽烟四起之时,福建也是中原人的避难之地。

      


泉州市舶司

        从西晋末年至南宋,相继有中原衣冠大族、士大夫及皇亲国戚避难而来,人才、技术、文化,也随之而来。闽地因此富而安。巅峰时期的泉州,以博大的胸襟,拥抱着世界各国人民。“五花八门”的宗教,在这里都能和谐共存。

      宋元的风帆虽然也逐渐走远,但寺庙的香火依然延续着,客商后裔、中原移民,还在这里生活,与凝固的遗迹一起,交织成泉州独特的面貌,也诉说着那段华丽梦幻般的往事!

   

03
所有神的眷顾都是人的奋斗

     天时地利人和,一起助力泉州成为了宋元时期世界上的东方第一大港。宋元时期留下的古建筑、传统习俗,也让泉州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古城。


      宋元中国看泉州,历史长河奔流千年,海丝之路绵延不绝,咱泉州22处世界文化遗产,44处“国保”星罗棋步,726项非遗技艺炫目多彩,值得前来反复“寻宝”。咱泉州的多元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民俗风情令人流连忘返,无论我们带着什么样的心愿前来,我们都在旅途中收获满满正能量。

泉州木偶戏

       回上海时,我们依旧伴着日月星辰,凌晨4:30前往泉州南站,路径晋江,这个被称为中国第四大县域经济四大天王,诞生了中国鞋都、中国伞都、中国拉链之乡......如果说义乌承包了中国小商品市场,那晋江承包中国小商品市场生产基地。从安踏、特步、361°、匹克、乔丹、鸿星尔克、利郎、劲霸、贵人鸟等通通都是土生土长的晋江品牌。

        

      据统计,中国驰名品牌晋江有42家,全国十大运动品牌晋江独占九家,单单上市公司就有51家,“霸道总裁”是这里的特产,平均每8个人就有1人是老板,很多人都听过全球每5双鞋就有一双来自晋江,除了中国鞋都,还有中国伞都、中国拉链之都和世界夹克之都。从穿的衣服鞋子到吃的小零食,用的小纸巾,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没有一刻离得开“晋江制造”,晋江辖区13个街区,有一半都是全国强镇的常客......


 向海而生,因海而盛,以海为魂,以鲜为尊。

咱泉州,值得前来反复“寻宝”


       宋元如此神奇的城市,如今诞生泉州晋江的辉煌,所有神的眷顾都是人的奋斗啊!



郑家姑娘工作室
让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