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日:谁在天空写日记

百科   2024-10-21 14:58   上海  

它处在徐家汇源 最佳景观,

据说它是上海最难约的博物馆。

它被“左青龙,右白虎” 拥抱一点不假,

看,图右徐汇书院, 图左远东第一教堂。

徐家汇源

左图:上海气象博物馆边老师拍摄

9月中下旬的上海捅了“台风窝”

13号贝碧嘉已经让我们敬畏大自然……

14号普拉桑、15号苏力、16号西马仑,轮番挑战“上海结界”。这时候我们能做什么?跟着一群有趣的灵魂,去探索天空之城,去探索天气背后的科学与奥妙。









孩子们,能一个个念出来吗......

让一片红红火火的卷轴和蒲扇,

突围“同一片乌云密布”的天空之城,

忽略那位“霸道总裁”普拉桑带来的威力,

远望上海气象博物馆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瞧,我们“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志愿者妈妈陈冰亮老师已经为孩子们准备红红火火的卷轴和蒲扇迎接“台风窝”。原来美育科普可以保持一份少女的心,与时俱进,直面当下的灾害天气;



看,我们上海气象博物馆老师们已经准备“接驾”孩子们,沉浸式让孩子们玩中学,玩中乐;



给孩子们的纪念胸牌


还有一群热爱科学,富有探索精神,以身作则,保持童心的妈妈们带上孩子们一起学习《谁在天空写日记》,这是我们今年策划的第8场儿童友好活动了,20组亲子家庭近50位大小朋友们,在专业性强且互动有趣有爱的科普老师带领下,玩中学,玩中乐,全身心沉浸在地理天气无穷奥妙中……

每一场科普活动似一枚书签

欢快而充实地写进孩子们童年的回忆中

打卡气象馆


这次集结宝妈们定制这款“沉浸式”上海气象博物馆《谁在天空写日记》,孩子们开心的背后,悄悄地藏着一颗颗发现与探索的好奇心,他们肯定不输于妈妈们的体验。

感谢上海气象博物馆赵馆长、边老师、何老师等带给孩子们气氛十足的科普星期日,活动结束还为孩子们送彩蛋--“气象科普小使者”证书;在育儿路上,总能遇到一群有趣可爱的灵魂而倍感幸福。记录孩子们的画画和小作文,“聲聲不息,必有回响”,陪伴孩子成长。

前方,“多边形”的孩子们作品
看作品..

听孩子音频:

黄俊远 7岁


看低年级作品:

双胞胎作品 7岁

想象力的旋律

王浩坤  7岁 童趣之笔


汪奕嘉 3岁 抽象派作品



         赵简  6岁

         有趣的线条,简约不简单的画面


精彩小作文继续……





                     神奇的上海气象博物馆

                          梁哲宇&梁哲越 11岁双胞胎


9月22日,我们参加了“谁在天空写日记”活动,走进上海市气象博物馆参观学习。这次活动让我们收获颇丰,对气象知识有了更加深入了解。


上海市气象博物馆位于徐汇区蒲西路166号,是徐家汇观象台的旧址。这里是一栋古朴的欧式建筑,从1872年开建至今,从未间断过对上海气象的观测,真是太不容易了!


我们首先来到博物馆前的草坪区域。这里是上海气象局徐家汇站地面观测平台,又称观测场。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近距离观察百叶箱、温度计、雨量器等设备,听老师讲解它们的工作原理。


接着我们走进博物馆,一下就被镶嵌在地面上、大理石材质的32方位罗盘吸引了,站在罗盘正中心说话,居然能听到自己的回声,旁人则无法听到,真是太神奇了!


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有序参观了各个展厅。我们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气象历史资料和仪器,如古代气象观测工具、早期的气象预报方法等。这些展品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气象科技发展的历程以及前人对气象研究的执着探索。我们还了解到,气象对农业、交通、能源等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影响,这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关注气象、了解气象对我们们生活的重要性。


在气候变化展区,通过模拟实验和数据分析,我们生动感受到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让我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到我们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互动体验区。我们站在绿幕前,化身小小播报员,体验了一把气象节目制作的场景,真是太有趣了!通过这次体验,我们对气象预报的制作过程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也更加喜欢气象这门学科了。彩蛋环节我们还体验了“白雪”飘飘,在盛夏的上海,对于南方的我们真是太惊喜了!


这次活动让我们能够走进气象博物馆,近距离感受气象科学的魅力,不仅让我们丰富了气象知识,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气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奇妙的气象博物馆

      郭叶芊 10岁


一个星期日的早晨,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我和爸爸乘坐公交车来到了上海气象博物馆,参加科普研学活动。上海气象博物馆位于徐家汇书院附近。


我们一进博物馆,就看见了一块绿油油的草坪,上面树立着五、六台仪器。气象博物馆的老师告诉我们:这些仪器有的是测量降水量的、有的是测量温度的、还有的是测风速的。其中有一个测降水量的仪器非常独特,仪器的上面有一个罩子,它的作用是防止小鸟来喝水,造成数据测量的不精确。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幢楼房里。一进门我们的脚下就出现了像指南针一样的物体。老师告诉我们,站在指南针的中心,你抬头说话,能听到回音,而其他人听不到。真是太神奇了。

丢失的一秒

我们先参观了第一个场馆,我的眼前出现了一艘大船。老师让我们上去体验一下在大海上开船的感受。终于轮到我了,我快步跑上了船,大船左摇右摆、非常不稳。我们来到了第二个场馆,里面有两幅照片,其中一幅是1836年到2023年的年平均温度,另外一幅是一些天气观测站的地理位置,位置名字是用上海话来拼的。接着,我们来到了第三个场馆,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台风的知识,还让我们一个一个走过旋转楼梯,体验台风旋转的感觉。


活动的最后,我们来到了一间明亮的教室里,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科普课:谁在天空写日记。在课堂上我知道了云的种类有很多种,有卷云、层云、积云。云的重量竟然比八十头大象还重。


听完了我的介绍,你们也想去参观气象博物馆了吧!




孩子们的好作品继续......














黄静雯 8岁

《你知道是谁在天空写日记?》

你知道云和汽车比赛谁跑得快吗?你知道一片云到底有多重吗?带着这些问题,我来到了号称全上海最难约的博物馆—上海气象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看到了各种造型奇特的气象数据采集设备,了解了气象发展的历史,近距离接触了用途各异的气象仪器。


印象最深的是人类对台风的研究,想想刚过去不久的贝碧嘉,看看历史上台风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不由得佩服那些数十年如一日坚持钻研的科学家,是他们的努力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安全无恙。


接着工作人员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前面问题的答案也涌入我的脑中:


是云在天空写日记,云朵飘动的速度比汽车快多了,一片小小的云居然有八十只大象那么重!是呀,平平常常的云,在这所博物馆里,变成了富有奥秘的水。


博物馆之旅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来到这个“云世界”。



神秘而古老的徐家汇气象博物馆
冯翼障 12岁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怀着兴奋与好奇的心情,来到了神秘而古老的徐家汇气象博物馆。


刚走进博物馆的大门,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这座博物馆坐落在繁华的徐家汇,却仿佛是一个独立的时光胶囊,将我们带回到了过去的岁月。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古老的气象观测仪器。那些铜质的仪器,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们有的形状奇特,有的工艺精湛,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讲解员告诉我们,这些仪器在过去的岁月里,为人们提供了准确的气象信息,对农业、航海等领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着,我们参观了博物馆的展览区。这里展示了徐家汇气象站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简陋设备到如今的现代化气象观测系统,徐家汇气象站见证了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看着那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代又一代的气象工作者们,为了获取准确的气象数据,不畏艰辛,默默奉献。


在博物馆的互动体验区,我们更是兴奋不已。这里有各种有趣的气象科普小游戏,让我们体验了气象播报员的工作,了解了不同的气象现象是如何形成的,也知道了如何应对各种恶劣的天气情况。


参观完博物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让我对气象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深刻地体会到,气象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能为我们的出行、生产提供便利,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


我相信,这次参观徐家汇气象博物馆的经历,将会成为我初中生活中一段难忘的回忆。我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能更加关注气象科学,为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后记

今年做了非常多高质量的亲子科普活动。


其中有八场科普活动是进入“低年级画画&高年级小作文”复盘环节,即要求孩子们在玩中学,有“输入”和“输出”痕迹,孩子们能带着记录-观察-分析-比较-思考,培养孩子“多边形”的能力。


在活动时,不经意之间,经常会收到宝妈们高高地评价而倍感幸福。瞧,在我们第8期上海气象博物馆活动中,7岁的双胞胎陈逸谛&陈逸添的画画作品、3岁的汪奕嘉乐高抽象作品、6岁的赵简小朋友等等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插上梦想的翅膀,还有音频展示的7岁黄俊远、11岁的双胞胎梁哲宇&梁哲越、10岁郭叶芊、8岁的黄静雯、12岁的冯翼障等小朋友,身心健康加持好运气,这些孩子以后一定是按期成长,成才。


看1956年上海小学生的气象观察作文:

邑庙区小学生《小气象台》


教育向来是不问结果的,

这是一项默默耕耘的过程,

阅读和写作水平提高,科考大赛也一样,

方法应该是触类旁通的……

视频(1)2021年拍摄的


视频(2)2024年9月22日拍摄

后会有期

建筑可阅读 | 丢失的一秒

从不间断152年工作的她,还在坚守

爱吃冰淇淋的“90后”郑老师

汪先生是吾辈楷模

汇学学子乐游科学会堂

聲聲入耳,必有回响

科学家精神是可以传递的!

“90后”郑教授上线,爱乐班开播啦

郑家姑娘工作室
让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