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成都东山客家人居住的房屋大多为土砖屋,几户、十几户甚至几十户人家墙挨墙相继修筑房屋,形成院落、村庄甚至市集、场镇。这些土砖建筑群落虽没有福建客家围屋那样宏伟壮观,却也有着相似的功能——起到共同防御土匪山贼骚扰的作用。
洛带客家村落——宝胜村
客家土砖屋
土砖的制作
客家土砖屋一般是用做好的土砖砌成的(也有在固定的两块木板填入黏土夯成的),土砖的制作有两种方法,常见的是在收完水稻留有禾桩的田里起砖。将水牛套上枷担拉着一头粗一头细的石磙子在田里反复碾压,边碾压边洒水,碾至人踩不下陷日晒不裂口的时候就可以做砖了。做砖时先用固定为土砖宽度的砖刀将碾好的田泥一路一路地切开,再用与土砖长度相同的绷子沿切开的线两脚交替转动,每转一下划出一道印子,用砖刀沿印子切下就是一块土砖的样子了。起砖时,一人在后把持砖刀,刀柄连着绳子,三四个人在前面拖动,每拖一下就铲起一块立在旁边,晾上几天后码成排,盖上稻草或其它秸秆以防雨淋,土砖的制作就完成了。
洛带客家村落——宝胜村
如果无适合的田起砖,或用砖较少,也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制作土砖。用四块能够拆卸的木板做成土砖模具,在中间填入黏土反复用力夯实,再用紧绷的钢丝切去多余的泥土,拆开模具,一块土砖就做好了。
房屋的建造
有了土砖就可以用来造房子了。客家人建造房屋必须在事先看好的日子和时刻动土、上梁。先挖好基脚,在基脚内用石块、火砖等坚硬的物体起好墙基,再在墙基上砌土砖。砌砖时沿着绷紧的直线一块一块地砌,上面一层压住下面一层的砖缝,砖与砖之间用反复踩过的稀泥粘合,砌上几层吊一吊垂子,以保证墙体垂直而不倾斜。大多土砖屋只有一屋,也有修成两层甚至更高的,每层之间在墙体中穿入杉杆,上面铺上隔板,土砖碉楼就是这样的,最上一层作为瞭望台可观察周边的情况。
洛带客家村落——宝胜村
土砖墙砌好后在看好的日子上大梁,然后架檩子、铺椽子,再将麦草梳去杂草、铡齐、泡湿,盖在房顶上用篾条扎紧、拍平。屋顶完工后安上门窗,平整地面,土砖屋就初具规模。有时为了让土砖墙美观,也可减缓风化,还要在土砖墙体上敷一层子泥。将麻筋或稻草铡成短截,和入稀泥之中赤脚反复踩压,让泥、草充分融合,客家人称为踩子泥,将子泥敷在土墙上抹平,冬暖夏凉的土砖屋就建成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