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灯笼,有什么讲究?

文摘   2025-01-16 19:31   四川  



在客家民俗文化中,“灯”与“丁”谐音,喻示人丁兴旺、名利两全。因此,客家人喜爱灯笼这一种传统的工艺品,像新丁灯、祠堂灯、百子灯、舞狮灯等,都是客家民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物件。

洛带古镇——客家土楼



客家人的灯笼


客家人通常会在这些灯笼上写下姓氏和某某堂号,这其实是这个家族标志的象征。在历史上,客家人为了生存离开故土,历经长途跋涉和六次向南的迁徙才得以安稳。但客家人始终不忘自己的根和来处,每个家族尤其重视自己的族谱,它就像是和家族历史联系的一种纽带,无论迁至何处都不可以忘记。

洛带古镇

客家灯笼制作技艺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选竹、制作竹料、制作骨架、编织整形、糊纱纸、晾晒、彩绘(写字或绘图)、刷桐油。制作灯笼的过程综合了编织、裱糊、书法、绘画等工艺,一个灯笼至少需要两天时间才能制作完成,从造型、颜色、题字到图案,无不体现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洛带古镇

灯笼是客家人举办民俗活动必不可少的物件,每逢重大节日或祭祖时,都需要使用灯笼。挂上灯笼,不但烘托出节日的喜庆氛围,还寄托了客家人对健康、平安、团圆、兴旺、长寿等美好的期盼。


END



内容来源|全球客家人


洛带古镇
洛带古镇是成都市近郊保存最为完整的客家古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洛带古镇景区游客空间瞬时最大承载量136120人,瞬时最佳承载量108896人,日最大承载量181493人,日最佳承载量145194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