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孝文化”在客家民系中的继承和发扬

文摘   2025-01-15 19:01   四川  


客家

客家是中华汉民族中一支民系,他们在举族大规模迁徙、扎根的同时,继承和发展了汉民族儒家孝文化的传统思想。


道德优良


勤劳勇敢、俭朴诚实的客家人祖祖辈辈传诵着舜“孝感天地”、董永“卖身葬父”和蔡顺“拾椹供亲”等孝道故事。

客家传统汉剧和木偶剧也都长期演出富于孝悌精神的《兰继子》、《打金枝》等节目,客家儿郎在“孝道”思想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善与恶、美与丑、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和孝与不孝的道德观念。

洛带古镇——万年台表演


在这种道德观念影响下,他们形成了忠厚正直、诚实谦虚和明辨是非的个性。这种观念纯正、道德优良是历代祖先长期坚持孝文化熏陶的结果。


敬老风俗


老年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需要精神愉快。为了做到这一点,客家后辈们一般在农耕经商之余都会抽出时间陪老人坐坐,同老人讲述外面新鲜有趣的事。他们从精神慰藉角度,让老年人享受天伦之乐,以实现“养则致其乐”的同时,更注重“病则致其忧”的孝心。

洛带客家公园


持家能手


由于客家男子大多是走读书求职或贩运经商之路,繁重的农田耕种和养儿教子、扶助老人的事就自然而然地落在妇女肩上。

客家妇女劳动出色,孝敬公婆也无可挑剔。那种真诚侍奉、充满责任感的孝敬之情,在客家民系中如今也比比皆是。

洛带古镇


据说出洋的丈夫八年不归,十年不见,她们也能遵规守矩维持家庭,孝敬老人。客家妇女在侍奉公婆长辈方面犹如家务劳动一样,尽善尽美地发扬了祖国儒家“孝道”文化。


尊祖敬宗


“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客家人祭祀祖先一般一年两次,从本姓村子的宗祠始祖至历代祖宗墓地,有的阵容之庞大难以形容。这种隆重的祭祀活动,已在客家居住地延续了千百年之久。


孝文化的传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单就农村而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大量农家迁往城镇……期间,孝文化的传统思想和行为也发生了变化。

客家民系近年从中小学起开展了“尊老敬老助老”活动,学生阅读敬老故事写尊老作文,舆论界宣传孝敬老人的故事和道理,政府提倡孝亲“好儿子”、“好媳妇”,签订“老年赡养协议书”,成立村级老年协会等。

洛带古镇


客家民系延续孝文化精髓也体现在近年的修谱热潮中,盛世修谱是中国一大传统,通过客家各姓氏族谱,把孝文化的内涵用文字形式记载,代代相传。


END




内容来源|客家联盟


洛带古镇
洛带古镇是成都市近郊保存最为完整的客家古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洛带古镇景区游客空间瞬时最大承载量136120人,瞬时最佳承载量108896人,日最大承载量181493人,日最佳承载量145194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