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带古镇——客家土楼
从“千镇一面”中脱颖出圈,洛带古镇是如何做到的?
眼下,全国多个城市迎来冰雪旅游旺季,顶流网红“尔滨”再度开启“人从众”模式,冰雪大世界开幕首日门票迅速售罄。
“冰雪经济”的火爆,既受益于文旅供给的厚积薄发,也归功于季节性需求的快速释放。相比之下,古城、古镇游则“四季都是好时节”。
公开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共有古镇、古城约2800座,其中300多座被纳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在古镇、古城“遍地开花”的激烈竞争中,古朴与现代交织、演绎人间烟火的成都洛带古镇,赢得众多游客“芳心”,常年游人如织。
从“千镇一面”中脱颖出圈,洛带古镇是如何做到的?
洛带古镇
过往,未曾探访古镇的人生是不圆满的。
可如今,很多古镇景观雷同,游客早已审美疲劳,社交媒体上对古镇同质化的吐槽屡见不鲜。《光明日报》还给出了明确数值——古镇“查重率”高达99%。
古镇的最大魅力,在于依凭空间(老建筑)对时间(历史文化)的追溯。认清、追溯、挖掘古镇自身的文化源流,是第一步,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洛带古镇
洛带古镇坐距离成都市区仅15公里,森林覆盖率超过66%。镇内拥有超过50万平方米的明清客家建筑群、105处不可移动文物、26个文化展馆和祠堂,以及13项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处处建筑述说着洛带深厚的历史。在清朝初期“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中,百万多客家人加入迁徙队伍,奔向“天府之国”扎根。许多人在成都东边落脚,开启了耕读传家的新生活。而今三百余年过去,以洛带为代表的一大片区域,已成为东山客家聚居区。
这样的历史传承,给了洛带打造“西部客家第一镇”的底气,成为客家文化的重要承载地。2005年,“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这里举办,“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成为广为认可的美名。
世界客属第20届恳亲大会洛带分会场
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与四川浓郁的本地文化融合,交织出了更绚烂的底色。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古镇里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交相辉映。其中广东会馆中有一副极具韵味的楹联,“叭叶子烟品西蜀土味,摆客家话温中原古音”。“叭叶子烟”这种极具四川特色的生活方式和由四川方言“摆龙门阵”衍化而来的“摆客家话”,生动刻画出客家人扎根四川后既融入巴蜀文化,又恪守祖训传承自身文化的精神特质。
洛带古镇——广东会馆
说起客家,很多人都会想到土楼。但客家人入川后,受川人分家习俗影响,借鉴川西民居样式,由大家族聚居逐渐演变为小家庭单立门户,于是在洛带逐渐形成了青瓦民居延绵成片的“一街七巷子”的四川古镇格局。
不过为了标注来时路,古镇在显眼处参照客家围楼样式复刻打造的一座圆形“博客楼”,提醒人们,这是一座客家古镇。
洛带古镇——客家土楼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小洛将继续努力,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让洛带古镇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