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制龙工艺——对远古图腾的想象历险

文摘   2025-01-24 19:36   四川  


今年春节将会有75米金龙现身洛带古镇。今天,小洛带大家走进龙泉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客家制龙工艺 



客家制龙工艺是由刘家人从中原辗转江西,由赣入川带来的,在成都东郊乡村已繁衍14代300余年。目前主要分布在洛带宝胜村,宝胜村百分之八十是刘氏宗亲,几乎人人都会扎龙,因此又被称作刘家龙



扎龙的过程,既是精神的物质化过程,又是物质的精神化过程。这个过程承载的文化负荷及扎龙手艺,注定了扎龙是对远古图腾的一次想象历险和对自身手艺的一次刀锋考验。



刘家龙的主材为当地三年生黄竹。除竹物外,还要备好麻绳、纸、布、颜料等普材和一些特殊用材及低值易耗品。经过划篾条、扎龙骨、编龙胚、穿龙袍等工序,最后“点睛”完成制作。眼睛点好了,整条龙才有神韵、灵性和生命。“点睛”一般请当地最好的画师来完成,在仪式活动上则由族长或德高望重的人来点。



“刘家龙”的龙头颜色均为金黄色,上彩绘及云纹等,龙须为白、红、黄色等,头上带有双角,龙身则红、黄两色相间。在表演艺术上,“刘家龙”常见的表演程式有摆阵、破阵、钻龙格和扯龙须等,且以腾龙、滚龙、盘龙、行龙、仰龙为主,风格粗犷,充满生活气息。其舞步和舞姿等也自成一格,与其它龙舞有着明显的区别。表演时配以川剧打击乐,给人以热烈喜庆、吉祥和美的享受。



“刘家龙”的舞动

不仅给人们带来

热烈喜庆、吉祥和美的享受

整个制龙、舞龙的过程

也是精神力量的凝聚

值得进一步传承和发扬~




洛带古镇
洛带古镇是成都市近郊保存最为完整的客家古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洛带古镇景区游客空间瞬时最大承载量136120人,瞬时最佳承载量108896人,日最大承载量181493人,日最佳承载量145194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