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带客家话中,媒人究竟是“红叶”还是“红爷”?

文摘   2025-01-20 14:01   四川  


过去东山客家人的婚姻讲究“媒妁之言”,媒人在婚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东山客家人把媒人叫做[fuŋ13 ia13](音:缝牙),细分起来,男性媒人叫[fuŋ13 ia13 kuŋ45](音:缝牙公),女性媒人叫[fuŋ13 ia13 pho13](音:缝牙婆)。

[fuŋ13 ia13]究竟该如何记录呢?有人将它写作“红爷”,如兰玉英先生的《泰兴客家方言研究》《洛带客家方言研究》。在东山客家话中,“爷”确实读[ia13]。成都话中也有这三个词,读音分别是[xoŋ31 ie31][xoŋ31 ie31 koŋ45][xoŋ31 ie31 pho31],一般写作“红叶”“红爷叶”“红叶婆”。

那么媒人究竟是“红爷”还是“红叶”呢?其实应该写作“红叶”,因为这个称谓源自“红叶题诗”的佳话。


“红叶题诗”的故事,古代传说很多,说法也不一致。较为有影响的有两例:一是关于唐代诗人顾况的故事,一是关于唐代诗人卢渥的故事。


顾况的故事见于唐代孟棨《本事诗·情感》。顾况在洛阳时,一次他和几个朋友在宫殿外的河边游玩,这河水贯穿宫殿,称为“御沟”,顾况从御沟里拾到一片大梧桐叶。一看上面有一首诗:“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顾况一见这诗,第二天就跑到御沟的上游,也在树叶上题了一首诗,放入水中,诗中说:“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又过了十来天,有人在御沟边踏青,又捡到了一片叶子,上面也有诗,这人把诗拿给顾况看,只见上面写着:“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卢渥的故事见于唐代范摅的《云溪友议》和宋代计有功的《唐诗记事》。卢渥,字子章,唐宣宗时人。传说他在长安应试时,偶尔去御沟边游玩,看见沟里有一片红叶,让仆人去把它捡来,发现叶子上有一首诗:“水流何太急,深宫竟日闲。殷情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就把它收在箱子里。后来唐宣宗宣布开放一批宫女,下嫁文武百官,卢渥也得娶一位。婚后,卢妻子偶然在箱子里发现了这片红叶,十分惊讶,感叹不已,对卢渥说:“当时我不过是偶然题了首诗,没想到让你得到了。”原来就是她在红叶上题诗然后放进御沟的。这真是天凑奇缘。
由此可见,媒人应该称为“红叶”。不过“叶”是入声字,在洛带客家话中读[iæʔ1],和[fuŋ13 ia13]的后一个音节读音不同。按照洛带客家话的语音系统,“红叶”应该读成[fuŋ13 iæʔ1]。这有可能是受周边湖广话的影响,也有可能是因为人们不知道把媒人叫做[fuŋ13 iæʔ1]的道理,而误以为是“红爷”。


供稿: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文学院


洛带古镇
洛带古镇是成都市近郊保存最为完整的客家古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洛带古镇景区游客空间瞬时最大承载量136120人,瞬时最佳承载量108896人,日最大承载量181493人,日最佳承载量145194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