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乌兰牧骑:扎根生活沃土 为人民放歌

文摘   2024-11-21 10:55   内蒙古  




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是舞台;哪里有需要,就把演出送到哪里。


2017年11月21日,这是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终生难忘的一天,也是令乌海乌兰牧骑队员倍感振奋的一天。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悠扬的旋律……多年来,乌海乌兰牧骑队员们不畏酷暑严寒,以天为幕地为台,长期深入农区、社区、部队、学校等地,以接地气的表演形式,把欢乐与文明送到基层群众身边,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到千家万户,让“红色文艺轻骑兵”这面旗帜更加鲜艳。





以学铸魂
提升理论与专业技能水平
“学·创·演”,学为首要。近日,乌海乌兰牧骑邀请自治区艺术领域专家开展“学·创·演”艺术指导员结对指导,通过现场教学、实操训练、交流研讨等方式,进一步激发了队员们的创作热情,服务群众文化生活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理论与业务学习为优秀文艺进基层提供了力量源泉。今年以来,乌海乌兰牧骑持续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通过强化政治理论素养,让新时代乌兰牧骑队员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更上一层楼。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创作导向,强化精品意识,推出更多能够鼓舞人心的优秀作品。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与基层服务实践紧密结合,深入开展“一专多能”培训和“薪火传承——乌兰牧骑传帮带”等学习活动,有效提升了乌海乌兰牧骑队员的艺术素养、传承了精神血脉。


以创为基
提升文艺作品质量
今年以来,乌海乌兰牧骑围绕北疆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积极开展创作。截至目前,已完成《碗·筷》《黄河儿女》《茶香情味浓》和《波涛砺韵》4支原创舞蹈;《千年的爱恋》《歌从草原来》《青春的歌》3首原创歌曲;改编器乐《神韵》;复排提升乌海市首部全景式沉浸歌舞剧《三线印记》,并在原内蒙古第一通用机械厂厂址演出5场……这些新创作品尽显乌海乌兰牧骑风采。



同时,音乐交响诗《黄河向海》、音乐剧《天边的乌达》、舞台话剧《黄河儿女》和《大河安澜》、儿童剧《福河女儿》等文艺作品的创作也在抓紧推进中。



以演为本
提高群众满意度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演”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度高不高,这是乌海乌兰牧骑服务能力的直接体现。


今年以来,乌海乌兰牧骑深入开展“学·创·演”活动,通过“文艺+宣讲”“文艺+政策”“文艺+辅导”等方式,深入乌海市农区、社区、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开展主题文化惠民演出活动。通过文艺演出和小分队走村入户的形式,线下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百团千场”等主题文化惠民演出100余场,受众13万余人次;选派优秀声乐器乐演员走进村镇、学校、满都呼合唱团等开展志愿辅导活动100余次,受众3000余人次。


乌海乌兰牧骑积极推进“网上乌兰牧骑”建设,利用新媒体平台,积极开展线上展演、宣传及辅导,发布线上文化惠民演出及作品展播视频280余个,累计点击量33万余次。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永远在人民中间,永远为人民放歌,这是乌海乌兰牧骑队员始终不变的初心。

“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进一步发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突出文化特色、体现地域特点、明确时代要求、完善工作形式、延伸服务模式,让乌海乌兰牧骑的创新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新时代文艺事业贡献力量。”乌海乌兰牧骑(市歌舞团)副团长青格乐图说。


人民群众是最知心的观众;基层一线是最广阔的舞台;生活沃土是最丰厚的养分。乌海乌兰牧骑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更具特色的精品佳作,把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到群众心坎里,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基层群众。





记者:刘洋

编辑:杨爽

初审:李新华

二审:杨勇

终审:王丽宏

出品:乌海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3022210396@qq.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乌海市融媒体中心



乌海融媒
乌海市融媒体中心是乌海市委、政府所属唯一的官方媒体。由原乌海日报社、原乌海广播电视台组建而成,拥有一张报纸,两个电视频道,三个广播频率,乌海融媒移动新闻客户端、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微博、网站等多个宣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