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海市有这样一位书家,她从“书法小白”到小有所成用了6年的时间。她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向上向善的心从未停止,艺术成为陪伴与治愈她的力量。近日,记者采访了张子英,聆听了她的书法故事。
关于生活:
身体与思想都在路上
近日,国家老年大学2024年全国老年教育书画类教学成果展评选结果揭晓,市职业技术学校老年教育书法班成员张子英的书法作品《隶书节录王维诗一首》获成果展书法作品三等奖。该作品是内蒙古开放大学系统学员在本次活动中唯一获奖的书法作品。此次书法作品获奖成为张子英逐梦书法之路的又一个注脚,成功的背后是其对艺术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结果。
见到张子英时,她正在市老年大学书法班上课,待老师讲完书法理论,她铺就宣纸,笔蘸浓墨、轻轻落笔,随着毛笔的滑动,一幅书法作品飘然而成。很难想象在6年之前,张子英还是一个对书法一知半解的“书法小白”,她从零基础开始学书法到成为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只用了6年时间。
1968年,张子英出生于乌海市,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乌海人。读书、工作、结婚,平平淡淡的生活是她的成长轨道。在工作上,张子英兢兢业业;在生活上,她则努力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陪伴孩子学习是她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孩子上学阶段,我每天陪伴孩子做作业。孩子做作业,我就在孩子身边安静地读书,诸如唐诗宋词选集,四大名著等,看到兴奋处,我就会在心里默默地背诵。”她说。读书让张子英的精神世界得到滋养,她尤其爱看一些历史类的书籍,并从中考证追溯。“历史书中会出现很多历史人物、历史家族,我在读书之余,也特别喜欢考证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历史家族,找相关资料来读,力图搞清楚历史人物生平和历史家族的脉络。”她说。许多历史人物留存的历史资料是不全面的,张子英也特别喜欢去考证。这种考证不仅是查阅相关资料,也需要实地探访。她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带着家人实地走访,观看历史建筑、文物古迹等,感受远去的历史烽烟。
张子英对很多历史和文学作品的熟悉程度让人惊叹。如《红楼梦》,她通读了七遍,许多文学作品她都能大段背诵其中段落。期间,张子英阅读了不少书法、绘画著作,她觉得很有意思,就进行深入了解。“书里大多是介绍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书体的由来发展等等,书中展示的书法、绘画作品让人心动,使我十分着迷。”她说。对书法、绘画感兴趣,张子英常带着家人去看一些书画展。“当时也就是看一看,只是了解一些皮毛,并没有对书画有深入的研究。自己了解的书画知识都是碎片化的,没有系统性,当时只是给自己和家人进行艺术熏陶吧。”她说。
对书法虽有喜爱之心,可由于工作和家庭的牵绊,让她一直没有深入地学习书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逐渐长大,她也逐步走向退休生活。她知道自己是个闲不住的人,为了让自己的退休生活丰富起来,她决定深入地学习书法。很快机会就来了,2018年,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开办了书法班。她报名学习,开始跟随乌海市的知名书法家雷平学习书法,就此踏上书法之路。
关于艺术:
让艺术成为陪伴、治愈的力量
“横竖撇捺钩,一二三四五。”“由轻入笔点画尖,短横点平左翼纤。”“一波三折横长横,斜横一律向上偏。”……就这样张子英开始学习书法。雷平授课幽默风趣,鼓励学员边临帖边创作。“老师和我们说不能不临帖,不临古代书法大家的书帖,会让写出的作品失去古意,但也要自己创作。自己不断地进行创作,才能探索出自身的书法风格。”她说。篆隶草行楷5种书体,张子英都练习过,最初她花费在楷书上的功夫比较多。楷书讲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练习楷书有助于书写者打好书法的基本功。学习书法一段时间后,张子英将隶书作为自己的主攻书体。“相比楷书的规规矩矩,隶书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我感觉更能抒发我的感情,更适合我的性格,我就选择隶书作为我的主攻书体了。”她说。
学习书法后,张子英坚持临帖创作,在上课之余,她每天都会抽时间写上两三个小时。“我在晚上练习书法的时间比较多,晚上比较安静,适合练书法。心无旁骛地写上两三个小时,可能比心存杂念地练上10个小时都有效率。”她说。得知市职业技术学校开设老年教育书法班的消息后,她报名参加,接受乌海市知名书法家罗德田的书法指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张子英系统地学习了书法理论与书法技法,掌握了扎实的书法基本功,她开始尝试投稿参展。2019年,她将自己创作的书法作品投给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芳翰传香”乌海市女子书法家协会作品展组委会。投稿之前,张子英四处查阅文献资料,为了突出书法作品的古意,她最终选择了《曹全碑》中的一句名言作为自己的书写内容。“儒者成家先孝悌,学人报国在文章”短短的14个字,张子英写了半个月。“那半个月,我每天都在写,每当写出满意的作品就拿给雷平老师看。老师指出问题,我按照意见修改。就这样来来回回半个月,终于获得了老师的认可。”她说。最终,张子英创作的书法作品顺利入展。“首次入展,我特别高兴,作品在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展出的那段日子,我去看了好几遍。”她说。
张子英回忆最为难忘的一次投稿,是参加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投稿前,张子英选择了古典文献《文心雕龙》里的一章作为自己的书写内容。这章内容有800字之多,这在书法创作上算是很庞大的作品了。为写好这幅作品,张子英下足了功夫,她写了20多天,前后写了15遍。“由于作品字数多,最怕丢字漏字,有时候顺顺利利地写完了,结果核对的时候发现少了一个字,让人很崩溃,但为了参展,还是要收拾好心情重新写。书法创作,就是不能怕困难。”她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她在展览截止征稿的前一天寄出了作品。不出意外,她的作品顺利入展。除上述两幅作品外,张子英创作的书法作品在国家级、自治区和乌海市的书法展览中均有不俗表现。
书法创作不能闭门造车,张子英通过各种方式去看书法展览,学习书法知识。她先后去银川、包头等地看展。2023年,她利用去北京办事的间隙,去各大博物馆学习。“北京各大博物馆馆藏文物很多,我每天去一个博物馆参观,看到甲骨文和青铜器上的铭文,受益匪浅。我也经常去全国各地看书法碑刻,学到了不少东西。”她说。除了在书法领域不断精进外,张子英还学习了绘画、茶艺、硬笔书法,通过学习不同的艺术门类来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她认为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不要给自己设限,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去学习、去创作。她还积极参加相关书法协会组织的书法公益活动,为社区居民、矿区居民、草原牧民写春联。
谈及学习书法对自己的影响,张子英说:“学习书法之前我的性格是比较急的,学习书法后,我的内心平和了许多,心也定得下来,遇到任何事都可以理性地思考。”面对书法创作取得的成绩,她归结于遇到了好的书法老师,丝毫不谈自己的刻苦努力。她则带着对过去的感怀和对未来的憧憬继续自己的艺术道路,正如她所言:“在艺术的道路上,我永远是小学生。”
人物小传
张子英,出生于1968年,现为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内蒙古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乌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2021年,书法作品获“党在我心中”全市职工书画、摄影展软笔书法优秀奖。
2022年,书法作品入选国能蒙西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二十周年职工书画作品展;书法作品入展“喜迎党的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翰墨青春 信仰为舵”乌海市青年书协成立十周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2023年,书法作品入展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
2024年,书法作品《隶书节录王维诗一首》荣获国家老年大学2024年全国老年教育书画类教学成果展书法作品三等奖。
记者:李浩
编辑:李镇
初审:李新华
二审:杨勇
终审:王丽宏
出品:乌海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3022210396@qq.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乌海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