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我和爸爸:一个真实故事》于6月23日在上海群岛BOOKS书店进行了以“复盘生活是需要勇气的”为主题的图书分享与签售会。
当天邀请了《我和爸爸:一个真实故事》的作者misaki636、NiCE TRY主播文森特动物园、漫画作者拟泥nini、本书的策划编辑猫弟,一起聊聊和这本书有关的故事。以下是当天活动的回顾,分享给大家。
misaki636:《我和爸爸:一个真实故事》作者
文森特动物园:NiCE TRY主播
拟泥nini:《带壳的牡蛎是大人的心脏》漫画作者
(《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
请misaki636介绍一下自己的书,简单回顾一下创作到出版的过程
misaki636:
大家好,我是misaki,这本漫画的书名很好地概括了它的主题,这就是女孩文文和爸爸之间发生的真实的故事,是非常具有东北风味的家庭生活的记录。它描述了童年的趣事、傻事,虽平凡但温暖的事,同时也重现了爸爸从生病患癌到离世这样一段比较悲伤的往事。虽然它涵盖了悲伤的部分,但是漫画的底色是欢快的、幽默的。这本漫画想要告诉大家,要乐观地去面对亲人离世后的生活。
(《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
2021年的夏天,我开始回想起一些小时候和爸爸在一起的画面,我发现在爸爸去世之后,我把这一段记忆封存住了。那时候我一边回忆一边记录,并把它画成了漫画,到了2023年的春节后,我完成了彩色的最终篇,耗时将近两年。漫画完成之后,我把它做成了一本小小的纸质书,当作送给妈妈的礼物。猫弟刷到了自制书的推送,在4月份联系到了我,然后我们在5月21日见面,在同年的8月份决定要出版。直到现在2024年的4月份,它正式出版了。
请文森特和拟泥nini分享读后感
文森特:
其实我两个版本都看过,我在去年的时候就拿到两个版本,那个时候我只看了其中一本,然后就不敢再看了,因为她写的是真实的故事,你肯定是很容易会把自己的个人经历放进去联系起来。我第一次看完以后,实在是受不了了,因为觉得“下手太重”。尤其是这本书的后半部分,爸爸在跟病魔做斗争的时候,那一部分其实是最难过的,我不敢再经历一次那种难过,所以那个时候我就放下了。今年再拿到的时候又重新看,其实还是那种感觉,我感觉没有做太大的改动,整个故事看起来是熟悉的,还会被触动。
(《我和爸爸》分享会嘉宾)我记得去年跟猫弟聊《岁月神偷》,这跟那个感觉很像,都是真实故事。《岁月神偷》当年拿了奖,拿了最佳编剧。大家会讨论觉得这个剧本这么俗套,到底为什么会拿奖?这对于其他的编剧同行到底有什么帮助?可能在别的剧里看过这样的故事了,但是我认为这跟今天的主题有点关系,就是你非常真实地去复盘自己的生活,把它很忠实地记录下来,然后把它变成一个剧本,变成电影,让大家去感受。这件事情,交出去的是它表现出来的最重要的一个东西。不是流于表面、强行反转的那种东西,而是最直接的,你绝对能感受到的、那种最真挚的情感流露。所以我觉得对于所有想要写故事的人来说,在这个故事里其实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因为你没有这种经历,但是我觉得有帮助的是:你要去挖自己的内心和对于生活的那种感受。猫弟:
我们在处理很多稿件的时候会遇到非常相似的问题,其实漫画是形式感非常强的创作,如何不炫技,而是让情感处在最突出的层面,我觉得《我和爸爸》是作为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其实在做书的阶段,比如说找选题,最开始我们做了拟泥nini的书,可能很多同行都觉得我们找到了一个所谓畅销书的模式,那接下来能不能做一部可以治愈人心的作品。在市场上最近半年左右出现了大量的打着治愈、感人标签的书。这个时候回过头去看misaki的书,我才深深地意识到,治愈可能没有那么简单。其实对于任何创作,能不能交出真心都是最关键的。虽然《我和爸爸》和《牡蛎》是两本非常不同的书,但是它们在这一点上都非常相似。我问一下拟泥nini对这本书的感受,因为拟泥nini是在东北长大的创作者,可能会对漫画里的东北元素有一些共鸣。
(《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
拟泥nini:
这本书我拿到手之后看了三遍,我在看第一遍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就是死亡,这么痛的一个故事,把它出版出来,是不是对读者的一种残忍呢?我在看第二遍的时候,我看到的是香雪兰又开花了。我在平复了一会儿之后,看了第三遍,我发现这本书里有很多很多的爱。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尤其是在开头,misaki花了很长的篇幅去讲述他们日常温馨的成长故事,你会发现她没有说“爸爸我有多爱你”,她也没有说“妈妈有多爱爸爸”。但是每一幅画、每一个字,甚至说娃娃的头花都画得非常细致,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爱的表达。
包括前面我很触动的“走失事件”,有一个片段是她把糖果一颗一颗地丢弃了。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觉得非常难过,我想起小时候同样的经历。小学的时候,会对外界有非常强的探索欲,但是你这个时候不知道人贩子的存在。长大之后,你才能感受到妈妈在孩子走失之后的那种焦虑,这也是一种爱。
所以这本书,我觉得它对于爱的表达是非常立体的,是360度的环绕式的一种爱。它不是平铺直叙的一种呐喊:我爱我家,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爸爸禁止我自由地去跟表哥玩游戏,也是一种爱。
(《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
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很多,因为我离开家到南方来,很长一段时间会下意识屏蔽曾经在东北生活的一些记忆。我回想过去,会想起一些不好的事情。但是,这本书让我想起了童年一些非常好的事情。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东北夏天的平房是非常凉爽的,但可能这样的平房在现在这个时代不复存在了。当年你会觉得有那么一个院子,有爸爸妈妈的爱以及夏天吹来的晚风,这可能是能够抚慰我们一生伤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回忆,所以我带着读回忆录的心态去读了第三遍。
猫弟:
最开始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它是在网络上连载的。我会在微博上点链接看。大家都有这种在手机屏幕上看东西的经验,看了一会儿可能就弹出一个新消息,你的阅读就中断了。所以我真正地沉浸式体验这个故事,是在收到misaki自己做的那本书之后,在纸质书上阅读的时候确实非常容易进入到那个故事,当你真的进去以后,我觉得确实各方面的情绪是足够饱满的。前半部分可能会更容易唤起童年的回忆,后面的篇章更是需要很多勇气才能看得下去,那些故事会像深入毛孔一样触动你的神经。
(《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
刚刚,我们说现在出版的版本跟之前misaki自己做的小册子内容是差不多的,只做了一点点微调。阅读这本书带来的感受特别直接,不需要在前面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我们再去看。所以这本书几乎从第一页就开始记录她自己的故事,我们把所有的漫画都排在了前面,读者看了漫画以后,才会想她为什么要创作这个系列,以及妈妈收到这个系列之后的一些感受。最开始你看到的是一个非常沉浸式的故事,实际上,看到最后,你会发现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真实发生过的事,确实冲击力会更大一些。
我最开始做这个选题,绝对不是因为它是一本沉重的书,想要把这种沉重传播给其他人。刚刚拟泥nini说到一个细节,东北夏天的这种凉意,其实我们在这本书出版之后拍了一组实拍图,收到这组图的时候,我就很直接地感受到了这本书我们想要传递的那种感受。在经历了一些极致的快乐和悲伤之后,还是希望把这种有点轻盈的感觉留在大家心里面。misaki最后画了一张香雪兰——爸爸最爱的花。在爸爸去世之后,妈妈和她一起去重新种它,这样一个有生长意义的画面,其实也是充满希望的,因为每一年你都可以去种它,每一年你的心里可能都会有一些触动。
misaki636:
全书的色彩设置也表明了我想传达的是什么,为什么回忆是黑白的,最后的章节是彩色的,因为当回忆结束,消解了那些悲伤之后,现实生活中永远都有希望。它不是一个很沉重的故事,它是温暖、快乐的。(《我和爸爸》著绘者misaki) 拟泥nini和misaki636如何处理自己和网络评论的关系?misaki636:
我觉得我还算比较幸运的,因为我收到的好评居多。大家都非常乐于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故事,在书腰上面有一段读者给的评价是“普通人的人生,哪怕是人生的角落,用心体会、用心记录,也足以是一场让人震撼的电影”。我在评论里也看到了大家的人生电影。我觉得我跟读者是相互治愈的关系。但是,确实也会收到一些恶评,比如说我在小红书发过的《游戏中遇到离世的爸爸》,这篇其实算一个爆文,但是它的恶评非常多,很多人在下面玩烂梗,我还是会被这些恶评狠狠地伤害到。原来我觉得善良的是大多数,但是从这一条之后,我发现其实只是大数据筛选的结果,所以现在我会非常注意自己发布的内容,尽量去避开可能会有争议的话题。但我还是需要评价的,我是需要有反馈才能画得下去的人,无法做到没有人理,自己默默地画。
拟泥nini:
其实还是感谢互联网,如果没有互联网,我不能遇见猫弟,可能misaki也不能遇见猫弟,它成了这个时代催生出好作品的一个重要的渠道。但同时它是双刃剑,太多的评价,太多外界的信息,可能真的会打扰到创作者的心态。所以,可能我们最后都会锻炼出大心脏,就是看到什么就跟没看到一样,因为我们还是需要借助互联网去真正地向爱我们的读者,或者说关注漫画这个领域的读者伸出手、去牵手。同时,我们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也会被很多的“赞”打扰到。可能在收获到1万个赞之后,你就会想要每天都拥有1万个赞。是追求平台上的这种热闹,还是说去持续地深耕,做一些深入的、长期的,但可能传播性不高的作品,这个需要我们自己去选择,总之还是感谢网络。(《我和爸爸》分享会嘉宾)猫弟:
我提这个问题,不是害怕你们被差评困扰,我其实怕你们被好评困扰。因为两位都还算是得到比较多认可的创作者,我相信你越创作,会得到越多好的反馈。在这个时候怎么去评估读者的看法和自己的看法。好评太多的时候,会不会搞不清楚是否要继续这样画下去,还是也会怀疑这是受到推荐机制影响的虚假繁荣?
misaki636:
我倒是不会被好的评价困扰,也不会被其他的创作者所影响,因为我对自己要画的内容是非常清楚、非常坚持的,我想要画的是我自己的故事。
文森特在《我和爸爸》里是否看到了脆弱和幽默的关系?漫画和喜剧在表达上有没有相似之处?
文森特:
我在看这两本书的时候有个很深的感受,就是有些地方是很“幼稚”的,幼稚到你就觉得太硬来了吧,怎么没有任何铺垫呢?但不可复制性就在这里。如果我们是很有技巧地创作,我就会去要求这里一定得给我补全,但是因为它来自你的生活,你就不会去加戏剧的东西在前面,所以这个可能是区别于那些模仿之作最大的地方,实际打动人的地方有时候是很幼稚,然后再突然进入残酷的、催泪的那些地方,你才会觉得它很动人。(《我和爸爸》分享会嘉宾)在《我和爸爸》的出版过程中,其实我们也面临一个问题,misaki在画这个漫画的时候,其实没有提前设计好每一篇的内容是什么。她其实是在一天一天地画,画到某一天的时候可能有下一篇的感觉,所以它不是一个精心设计过的故事。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肯定会看到叙事不是那么严丝合缝的地方,但我认为前面这个并不完美的存在,是它最真实、最打动我的地方。我没有亲身经历过生离死别,也能够随着作者进入她的情绪,我能够很敏锐地感觉到作者在叙事过程中强烈的情感波动。
文森特:
我觉得可能这就是这两本书不可以替代的地方。其实在喜剧里,大家都是抓住负面情绪去创作,可能是你遇到的一些尴尬的事情,或者是你经历了很伤心的事情,很少是非常开心的事情。我觉得负面情绪可能更复杂一些,你可以去论述,可以去探究的东西很多,所以很多人都是将这个作为创作的出发点。
我相信大家如果看过《脱口秀大会》,会记住很多人。你很难想象一个人去讲另一个人的事情,因为这不是他们的故事。如果那样,你在表演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被别人发现,这不是你真正感受到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这些演员跟我们今天讲的这件事情有关联的地方可能是在这里。因为你是基于自己的真实情感去创作的,所以没有办法去交换这种素材,因为那是只有你有感觉的素材。
(《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
猫弟:
做《我和爸爸》的过程常常想起杨笠在上一季《脱口秀大会》上讲父亲葬礼的那段。我印象很深刻,当时很被感动,没想到今天在搜这段重看时,看到一些评论说她“消费”死亡。
文森特:
我觉得杨笠讲的事是她亲身经历过的,她在脱口秀的舞台上要去讲这些事情,肯定是消化了很久才敢拿出来讲。我记得她父亲刚刚去世没多久,她也尝试在现场讲,但是讲得非常吃力,因为她没有消化好,没有处理好,它还没有过去。我大概在2020年听过她关于她父亲的去世的那个故事,跟她实际在节目里面讲的有很多不同,那个时候是2022年,已经过去两年了。在这个过程当中,她一直在不断地处理,去想怎么更好地把它说出来,因为你不说出来,它会一直闹你。
英国有个脱口秀演员在一个采访里面讲,他经常会在脱口秀里面去讲自己的经历,比如说失恋了或者什么,他会认为自己非常积极,他觉得我刚经历的事我就讲了,我好像还没有好好经历被它笼罩、被它消耗,我没有为它伤心那么久。你在经历一个很悲伤的事情时,如果很快地回避掉它,可能会让人变得积极,但是如果你不断地去消化,不断地去跟自己对话,去处理这种感情,总有一天,你会觉得现在我也能说出来,我也能表达我的感情,我也能拿我的隐私出来跟大家讲,不会觉得这个东西是羞于开口的事情,它也不会这么长久地让我深陷其中,你总要走出来。所以我觉得这本书也好,脱口秀也好,其实都是一个亲身经历者想要去换一种方式拥有这种记忆的一种尝试。(《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我被刚刚那些话深深启发,现在我们可以把社交平台当成及时和别人交流的工具,当你有一些感受的时候,你其实可能在某一个平台很自然地写出来,它确实是一个出口,而如何讲述决定了你找到了什么样的出口。我有一种感受,当一件痛苦的事情讲了太多次,你可能就会有点无感。你面对一个需要花时间处理的议题时,真的需要沉浸其中非常多年。其实misaki在爸爸去世之后,也写过一篇长文,在那篇长文里爸爸的形象跟我们今天看到的漫画中的是不一样的。当我们真的准备好了以后,才有了漫画里对爸爸的这种呈现。
misaki636:
我不懂心理学,但我觉得可能会有某一种心理学的名词去概括这样的想法。当他去世之后,我会把美好的回忆都尘封起来,回避他,或者想他不好的一面。我想到他不好的一面,并选择原谅他,好像就能释怀了,不会每次想起来都那么痛苦。多年以后,可能是自己比较成熟了或者是内心比较强大了之后,才能够唤醒从前那些美好的记忆。而且我觉得这些悲伤也好、感动也好,其实是对自己有非常大的意义的,是一定要找回来的,我不可以把它这样忘掉。
所以之前我说过,《我和爸爸》这个漫画有一种不得不画的感觉,而且要把它画完整,悲伤这部分也不得不画,不是为了想要去触动别人、想要去让别人难过,只是一定要把它讲出来。
(《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
猫弟:
对于自己的防御机制,其实我之前也体验过,经历了一件很悲伤的事情之后,好像会突然之间失忆,那一段美好的记忆和痛苦的记忆都会一起消失,因为它们是同时发生的,如果你想要忘记一件痛苦的事情,你必须要暂时忘记快乐的事情。当美好的记忆重新来找到你的时候,就是可以开始真正去表达的时机。
你们觉得“复盘生活的勇气”最关键的点在哪里?
misaki636:
首先我的本职工作是电商运营,我需要做的复盘太多了,我有写不完的复盘报告跟做不完的PPT,所以在生活中可以说我是一个几乎不复盘的人。我虽然比较内耗,可能今天晚上就会睡不着,复盘今天的活动有没有说什么蠢话。但我同时又是一个非常怕麻烦的人,所以我肯定不会在多年之后,或者几个月之后还在想这个活动我有哪里讲得不好。
如果说复盘需要勇气的话,我首先想到的是80后、90初这一代人,我们曾经都有过非常丢脸的照片,比如说手举过头顶、头大脚小那样的自拍,还有 45度角仰望天空,初中、高中的时候写过非常多矫情的日记,记录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复盘这一部分的我,我需要很大的勇气。像书里这种悲伤的部分对我来说,也不能说是需要勇气吧,还是前面说的不得不画,所以我积极面对。复盘的关键点,还是自己想不想去复盘吧,如果想的话其实早晚都会有勇气的。(《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我觉得复盘的关键一个是想不想,一个是敢不敢,我一个朋友说,你真实地复盘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可能会草草了事。小时候跟同桌的那些往事,可能有快乐的,也有一些很难过、很沉重的。对于这些很难过、很沉重的事情,你是想到就完了,还是说要深入进去想在这件事情里面我做错了什么。但我现在已经没有办法弥补了,你敢不敢去诚实地面对,我觉得这确实是很需要勇气的。我回想自己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根本就不想去碰,何况是像《我和爸爸》这样的故事。这本书从头到尾有很多开心的事,也有很多难过的事情。就像你经常复盘自己的生活,去看这一天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其实是需要勇气的。
拟泥nini:
我其实想跟大家说复盘不是必要的,而且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想复盘的东西,可能大部分人复盘的都是难过,这是我们的第一直觉。但是为什么不能去复盘快乐?可能因为我们都是画漫画的人,我们不得不去复盘难过的事。但是,对于生活中大多数认真努力,正在好好生活的人来说,我觉得大家就去复盘自己想复盘的东西,也不是说难过就是被禁止的,而是说这个难过值不值得我们去复盘,我们在复盘了之后能不能让自己更加勇敢,如果说这个复盘只能持续给自己伤害的话,那我们就选择忘记,没有关系的。(《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我刚刚说有的时候遇到一些困难你会略过,我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我突然想到在心理咨询这个场景当中很常见的一件事情,就是咨询师问你一个问题,来访人避而不谈,可能到20次谈话之后,这个来访者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其实每个人面对他的回忆时,最开始他都是没有意识的,在谈话的时候,以及在谈话之外的思考或是体验,让我们最终敢于面对。那一刻你准备好了,复盘就会到来。我也很同意不是说我们哪里做得不好就复盘哪里。我们今天大部分人确实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放在自己擅长的地方。复盘其实有一个难点在于,体验有多深,复盘的结果就有多好,所以如果想让复盘很快乐的话,就需要更用心感受。 你们觉得成长是一件残酷的事吗?长大的瞬间是不是都要经历阵痛?我觉得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一些残酷的事情,但是成长本身还是美好的。大家好像很愿意用化茧成蝶或者破茧成蝶这个词去描绘成长,但是我觉得毛毛虫在蛹里的时候,说不定体会到的是一种平静跟快乐,说不定它在做关于未来的美梦。我的漫画里虽然画到了爸爸离世的部分,我也是在爸爸离世之后有了那种瞬间长大的体验,但是假如说他没有离开,假如说我爸跟我妈都可以长生不老的话,我还是会在二十几岁或者三十几岁的某一天体会到成长。也许会有非常多很幸运的小朋友,他们从小到大很顺利,被爱包围,他们也是会成长的。所以成长中的残酷,我觉得不是一种必然。(《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对于我来讲是一种必然,我觉得作为人类的一种痛苦,成长是伴随一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在成长,每一年都在成长,这个成长可能就是我们遇到的一些事情,这个事情没有任何人能够帮助我们,我们必须独自面对,而且可能流了非常多的眼泪才跨过这个门槛。但是在跨过这个门槛之后,迎接来的就是非常舒适、爽快的人生。所以我觉得我们既要有翻越门槛的勇气、享受痛的过程,同时我们也要心安理得去享受痛过之后的快乐人生。上一场我们在郑州的那个活动叫“我不想长大”,我当时觉得很奇怪,还会有人不想长大吗?因为长大以后肯定会有很多自己的权利,可以自己赚钱,可以决定自己想买什么,虽然不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但肯定比小时候更有自主能力,所以我觉得长大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情。我当时也在想,为什么成长会经历一些阵痛,成长这件事情意味着你要做出一些改变,而人做出改变必然会面对一些痛苦,因为我们都习惯用一种固定的生活模式、思维模式,而成长就是剥离内在的思考,做出了这样的改变。(《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我今天再重新看《我和爸爸》这本书,我就想到了两本书都有很相似的细节。《牡蛎》的第27页,小猫和猫妈妈搬家之后,住到了一个比较糟糕的房子里,在房间里洗澡的时候,小猫就发现有小蜈蚣爬进来,她就问妈妈为什么会有小蜈蚣?妈妈说那是小蜈蚣的家。我看到《我和爸爸》的第9篇——《我们家很穷》的时候。她其实也是经历了生活中有一点困难的这种瞬间,当你第一次发现世界上所谓的富人和穷人,你要怎么样去面对这件事情。这一篇的结尾写道:“住大房子、开小汽车、穿漂亮衣服,这样的生活当然让人羡慕。虽然我家里很穷,可是童年的每一天都幸福快乐。抬起头,我们都注视着同一片天空。”你会觉得,这种小时候被保护的感觉还是特别好。(《我和爸爸》漫画原文)当你第一次产生这种意识的时候,你的父母没有强调这种贫富差距,而是用一种很温柔的方式对待,我觉得这也是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让我们不会成为一个想要怨恨的人,而是想要为了爱去化解很多东西。这个细节让我想到麦兜里面的情节。麦太每天都会去买彩票,她是按照麦兜选的号码去买,有一次麦兜以为他们中了大奖,已经变成了大富翁。麦太为了保护麦兜的童心,就假装家里现在很有钱。因为之前答应麦兜中了彩票以后就要去马尔代夫,麦太就精心设计了一趟假的马尔代夫旅程,实际上他们去的是太平山。麦太做了这样一个保护的动作,我觉得好像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我们成长的轨迹。上周在展览上收到一条很感人的留言,分享给大家。这条留言是:太复杂了爸爸,但还是很爱你,希望没有芥蒂的拥抱,我们像从前一样牵手吧,怨恨太沉重了,还是爱吧。(《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我现在就在感动的状态里。misaki刚刚也提到了,这不是一本沉重的书,是治愈的。我其实想说,我也深受治愈系这个标签的困扰。我想,就这个话题去跟大家说:真正的治愈不是一个空喊的口号,不是说在淋雨的时候我对你说“哎呀,你别淋雨了,赶紧出去晒晒太阳”,而是我告诉你我也曾经淋过雨,我淋雨时候的感受是什么样的,那个雨滴砸在我脑袋上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所以我很懂你。其实每一个人的童年说出来之后都是非常温暖的,即使它会有伤痛的部分存在。所以其实这本书让我非常有安全感,给我一种家的感觉,在成年离开家之后,我才发现原来爸爸妈妈曾经给过的这种爱,已经被我遗忘了。或者说我觉得生活当中有更重要的东西而忽略了,比如说赚钱、出国旅行,比如把自己打扮漂亮。但是重新翻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又找到了麦太带麦兜假装去马尔代夫那种被呵护的感觉。可能我在大城市里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但是我曾经也是一颗像小珍珠一样,被爸爸妈妈保护着。我刚刚想到去年大家都看过的电影《芭比》,在电影的结尾,哪怕芭比知道真实世界是残酷的,不像barbieland那样美好,还是选择进入了真实的世界。这个结局才是真正带给我治愈的存在,它不是告诉你这个世界是绝对美好的,每天都阳光明媚;而是告诉你这个世界就是会下雨的,但下雨其实也不是那么可怕,而且总会有天晴的时候。(《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 你们如何看待“治愈”?你们认为什么样的“治愈”应该被鼓励?我觉得这两本书不是那种单纯的童话故事。刚才提到的那两章,房子里出现了蜈蚣,和体会到自己其实跟同龄人在生活条件上天差地别,这些事情会让故事看起来没有那么治愈。我自己脑子里面想到治愈的故事是日本动画片,里面有很多“没有经济问题,你不会想明天有没有饭吃”这样的事情。但是,刚刚我们提到那两件事情是很真实的,甚至是很残酷的,父母其实在努力不让你感觉到这件事情,他会编故事让你知道那些经济问题不是你要考虑的,父母会说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让你活得更好,他肯定是想把你跟外界的残酷隔绝开。我们刚刚在后台也在聊,《我和爸爸》里的游戏机。我是后来才知道是日本的,叫“拓麻歌子”。我完全不了解这个,我小时候玩的就叫电子宠物,不知道原来在日本有一个这样的版本。我小时候其实对里面很多画面是非常感同身受的,就是因为那是我一直玩的。其实小朋友也有很多自己的规则。我们看电视里面大家在玩游戏、玩卡牌,我们有别的卡牌,我们自己在卡牌上面编很多规则来玩,也乐在其中,你在努力把这件事情营造得非常值得去体验。(《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 推荐一部拥抱脆弱/具有勇气的作品(漫画/电影/文学不限)6月份的一本新书《海象日记》,这本书的作者叫乌冬,是一个法语老师,《海象日记》记录了她从怀孕第22周开始的人生体验。在怀孩子的过程中,她经历了母亲生病去世,最后她成为母亲,也失去了自己的母亲,这本书很厉害的地方是它非常诙谐、准确、真诚,刚怀孕时,她对于成为妈妈这件事情很模糊,她说:“由于体内这个胚胎的存在,我成为表皮,成为外壳。由于这个婴儿还未出生,我成为襁褓、外套、婴儿车。我只敢把自己和这些充满功能性的词联系到一起,还万万不敢去想那个神圣的词语:妈妈。即使写成麻麻也不行。在我的人生里,有且只有一个妈妈,妈妈是她,是我的母亲。我这个冒名顶替者,我怎么敢成为她?我怎么能代替她?”她的这些思考其实也是对于生活的复盘,她没有简简单单地将疑惑抛在脑后,反而很认真地想,这样一个新的生命在她体内给她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我推荐一部比较轻松的动画片叫《比宇宙更遥远的地方》,它是比较典型的少女追梦的故事,四个女孩要去南极探险。四个女孩都有各自脆弱的一面,契合主题“拥抱脆弱”。女1号很胆小,并且没有耐力,她总是找不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不管干什么都很容易放弃;女2号的妈妈是南极探险队的队员,她在探险的过程中失踪了,其实大家都知道她肯定已经离世了,但是女2一直没有办法面对现实……四个女孩最终一起到达了南极,虽然大家都知道,她们一定可以去到南极,但结局还是会给你惊喜。(《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我推荐一个跟《我和爸爸》有类似感觉的一个电影,叫《东京日和》,这个电影是根据日本摄影师荒木经惟的真实故事改编的,他就是拍他妻子从刚刚谈恋爱到住进病房、到进入坟墓。里面有一个地方让我觉得很像《我和爸爸》的是,他一直会想他家那个阳台。他家里有个阳台是他跟妻子一起打理的,到妻子去世前的一段时间,他的镜头还是那个阳台,就很像《我和爸爸》里爸爸跟香雪兰的关系。也让我想到高中的一篇课文,“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我还是推荐麦兜系列所有的作品吧,这个系列有很多很多,大电影、小电影、书籍、绘本等等,我觉得每一部都可以作为一个“药”,成为成年世界里最好的镇定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