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了爱是什么,我们才开始第一次做人

文化   2024-10-18 18:03   北京  


(《星际穿越》)

爱是人类证明自己存在的永恒主题。

席勒说:“爱是生命的乐章。”

莎士比亚说:“爱可以创造奇迹。”

但200年前,当人类开始为自己原来是由猿猴而变所沮丧、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时,爱的危机突然出现了

宗教与神灵突然变得黯淡无光,追寻千年的天国之“爱”也没了存在依据。

可正如“文艺复兴”让智慧重回人间一般,这一次“爱”也被允许回到人的心中,每一位普通人都有了去爱的权利。

人们渐渐认同雪莱所吟诵的:

“爱的需求或力量一旦死去,人就成为一个活着的墓穴,苟延残喘的只是一副躯壳。”

想成为完整的人,必要学会如何去爱。

正如知名作家猪小浅在新书《谁不是第一次做人》中写的那样:

事实上,我们总会遇到亲情里的为难、友情上的内耗、感情中的委屈,可“爱”让我们可以做茉莉,做雏菊,而不仅仅是做玫瑰。
(点击图片购买)



有爱无我?

之前网上对“爱”有个很火的观点:

“爱是对自由意志的湮灭。”

韩炳哲也在《爱欲之死》一书中写到:

“爱的最低条件是具有足够的勇气来接受自我否定,以便发现那个他/她者。”

似乎所有的研究都在强调那个观念——“有爱无我”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马克思曾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所以,看看真实的案例也许要比去理解抽象的争论更有意义。

在这本《谁不是第一次做人》中,开篇便是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像所有平淡的爱情经历一样,“孩子王”罗铁军通过穷追猛打终于成功娶到了自己的青梅竹马石丽娟。但婚后石丽娟却慢慢地发现,自己这位在所有人看来优秀且潇洒的丈夫,却有点不受自己婆婆待见,虽然家里有四个儿子,可平日里婆婆唯独对这个二儿子,冬天买煤是他、秋天搬白菜是他、就连夏天扛西瓜也是他。

夫妻俩也没少因为石丽娟的打抱不平而吵架。但每次只要罗铁军说出“那是我妈,我愿意”,气氛便会瞬间恢复正常。

罗丽娟有时候也会想,是不是正因为家庭的原因,才让自己的丈夫格外吃苦耐劳,也格外地善待身边人,但她依旧没法说服自己去接受婆婆的行为。

直到夫妻俩的女儿出生,日子才算消停一些。

在女儿上大学后不久,罗铁军病倒了,因为平时的关系很好,所以几个兄弟抢着给他献血,可血型竟全都不匹配,最后医生根据遗传谱系推算罗铁军并不是婆婆亲生的……

面对这些,婆婆没有否认,只是默默地向医院送着饭,而罗铁军却已经病得无法进食。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罗铁军只是一遍遍地向石丽娟诉说着自己对家人的爱。而在罗铁军离世后,石丽娟在湖边的长椅上,静静地看着自己爱情消散,也默默决心在未来给女儿不同的爱。

故事中,罗铁军是不幸的,他一生都在追求母亲的认同、任劳任怨,可却从没有享受到认同带来的快感。

所以……爱真的是自由意志的湮灭吗?

可是,让我们转动视角,罗铁军确实没有得到母亲的亲口夸赞,可在日复一日帮母亲打理家务的时候,他确实是最满足的那个,一句“那是我妈,我愿意”从不是他的气话,长期的家务也养成了他那被人夸赞的好性格,娶到了朝思暮想的人;而罗母虽然鲜有对儿子爱的表现,可是她依旧没有亏待过儿子,也许在这段没有血缘的亲情中,单亲的她对罗铁军扮演更多是传统意义上父亲的角色,也正是她才让四个儿子拧成一股绳,在罗铁军病重时多了很多温暖。所以,无论是罗铁军、罗母还是故事中的其他人,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爱在人间的具象化,只不过这个存在太日常了,以至于大家都忽略了他们为彼此所做的一切。

爱从不是自由意志的湮灭,正相反,它是我们寻找到自我的钥匙,正因有爱,我们才相信人的力量;而离开人,爱在这个世界上便也无从下脚。

那么……爱从哪里来?



爱只生在感性时?

“我真是眼瞎了才看上你!”这句情侣之间吵架的常备语录,竟没在《谁不是第一次做人》中出现过,这让我很疑惑。因为爱往往是盲目的、非理性的,必然也是会后悔的。

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情歌《涂山女歌》,全文只有一句“候人猗兮”,这是大禹之妻怀念丈夫有感而作,意在盼望着丈夫早日归家。也许现在看没什么,可在那个文明刚开始跃迁式发展的时代,这无疑是打破了理性的藩篱。比如,大禹之前的后稷,传说他的诞生,只是因其母踩中了熊的脚印(更有甚者认为上古家庭观念,后稷为其母在宴饮上与族人所生),可见在只追求生存和繁殖的纯理性时代,爱是多么的奢侈。

而如今这时代好像又碰上了人人都在拼命“搞钱”、去争取生存机会的窘境。

施特劳斯的那句“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将会再次面临古人的问题”似乎真的得到了应验……

吗?

《谁不是第一次做人》中的一个故事给出的答案并非如此,也许你在新闻里看到过这个故事,不过先听我讲完,您再去查吧。

主人公熊乐在还是学生时爱上了与自己同龄的老师美珠,起初二人并没有多少交集,偏偏命运喜欢开玩笑,临近毕业时因为毕业设计,熊乐与美珠的交集开始多了起来,在频繁地出差和会议中,熊乐、美珠渐渐成了亦师亦友的恋人。

因为没钱,他们就反着季节旅游,在空无一人的皇陵里被吓得哇哇大叫、在漫天飘雪的骊山抱团取暖、搭着顺风车四处闲逛。后来熊乐和美珠凭着专业素养终于在深圳扎下了根,还有了一双儿女。
可命运的馈赠在2020年戛然而止,熊乐被查出了白血病。

医生说他还有1-5年的时间,生病期间,熊乐体重掉了50斤,一点抵抗力没有的他经常高烧,每次高烧都会被下病危通知书。熊乐多次想过放弃,或许对家人负担会小很多;也想过让美珠离开,她没理由跟着一起受罪。可美珠死活不同意。

后来熊乐的骨髓开始纤维化,医生遗憾地告诉他“回家吧,你已经不适合了”。

可美珠不死心,她到处查资料、跑医院,终于在病友口中了解到了一家北京的血液医院。万幸,这次的努力没有白费,配型手术很成功,熊乐多了一线生机,虽然术后挺过5年才算“脱白”治愈,但生命也总算多了些曙光。
经济学中有个概念叫“理性人”,指在面临选择时,一定会做出对自己最有利选择的人,在现代社会中理性人越来越多,世界成了一道道比大小的计算题。而在这个故事里,美珠没有在万念俱灰的时候抛弃熊乐,那本是对她最有利的选择,因为爱是非理性的,却不是没有意义的。

她的选择更让我坚信爱因斯坦说的:“并不是每一件计算出来的事都有意义,也不是每一件有意义的事都能够被算出来。”

爱是非理性的,可它是有意义的;爱是奢侈的,可追求爱的权利却是平等分给所有人的。



写在最后:世间皆苦,那便去爱

每个人对爱的定义不同,体验不同,有的人就认为,爱的快乐转瞬即逝,爱的痛苦却终身难忘。

无数科学研究也都在告诉我们,爱情不过是多巴胺、催产素、内啡肽的刺激。

可他们都忘了我们何以成为人……

在柏拉图的《会饮篇》中,完整的人类像阿里斯托芬说的那样,拥有两张脸、四只手,可那样对于我们和母亲来说终究是负担太重了,所以我们要被宙斯劈开,只被允许成为一半的人。

而爱则是对自身另一半的追求,亦是对自己完整性的补全。

跟着爱的脚步,去找到完整的自己,成为真正完整的人,这便是这本《谁不是第一次做人》存在的意义。

圣奥古斯丁说:倘若不通过爱,我们无法走进真相

克尔凯郭尔附和着:爱相信一切,它从未被欺骗

所以,请相信爱吧!

如果可以,拿上这本书,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细细品味书中的19个真实故事,告诉自己:“我不必活得皱巴巴,因为爱可以赋予生命千万种可能。”

点击购买,让爱回家
(内含当当专享作者亲签与贴纸)

时代华语图书
时代华语官方账号,主要从事图书出版及相关衍生品策划、发行、营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