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我和爸爸:一个真实故事》于8月31日在成都野狗商店进行了以“当我们不想长大”为主题的图书分享签售会。
当天邀请了《我和爸爸:一个真实故事》的作者misaki636、育儿博主达妈、本书的策划编辑猫弟,和大家一起聊聊那些关于成长的故事。以下是当天活动的回顾,分享给大家。
(《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
请misaki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的创作过程!
misaki636:
2019年用文字记录的时候,我还处于逃避伤痛的阶段,我记下他的坏,记录的目的是让自己释怀,然后不再想起他,不再回想他被病痛折磨的样子。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有点残忍,对爸爸很不公平。
到了2021年夏天,我开始回忆起小时候爸爸带着我玩的画面,想起他经常陪着我,我意识到我把这些美好都忘记了,我要找回它,我要把它记录下来。但是只有几个片段是不够的,我想讲很多关于我们的故事,于是就有了我们这本漫画书的开篇:我的奶奶生了5个儿子,她很想要一个女儿。奶奶的5个儿子中只有我的爸爸生下了女儿,也就是我,我和爸爸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
我没有系统地学过画画,这个漫画对我来说是一个找回记忆的过程,我也会在和妈妈的聊天中不断丰富记忆,再把这些记忆片段画成一个个小故事,想到哪里就画到哪里。因为我记录的是真实发生的故事,所以难点不在于它的创作技巧,而是我要再一次直面爸爸从生病到去世的全过程并且重现它。
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是我不想把它画成一个催泪弹,而是传递一种勇气、一种力量。我希望有一个温暖快乐的结尾,所以就有了最后父女的隔空对视,故事结束。当我和妈妈的生活又从记忆回到了现实,漫画也从黑白变成了彩色。
(《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
猫弟:
对于很多读者或者编辑来说这本书还是挺神奇的,因为你完全没有学画画的背景却能画这么完整的故事。《我和爸爸》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非常挑战一个创作者的叙事能力和对情感的表达。你可能没有那么多技巧,但当你的表达欲足够强烈,当你想要把这个故事讲给更多人听的时候,你可能会很自然地想到一些很简朴的方式,比如去翻相册或者去和亲人一起聊天回忆。我觉得misaki这一点还挺厉害的。
我也一直觉得这本书在非常多的层面都激励着大家。第一,话题上它是关于家庭关系的,我觉得家庭关系可能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正在着手处理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第二,基于创作来说,这种记录生活的方式在今天不是很普遍,但它又很宝贵,值得大家借鉴。
作为女儿,作为妈妈,达妈在阅读这本书时可能会有两种视角,所以想问问达妈对这本书的整体感受是怎么样的?
达妈:
书中提到奶奶有5个儿子,其实我的奶奶也有5个儿子,而我自己有4个儿子,更巧的是,我爸爸也是奶奶的第4个儿子,所以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非常多的共鸣。当我看到这本书是回忆爸爸的时候,我就有点不敢再继续往下翻了,因为那段时间我爸爸的身体也不是很好,我的代入感实在太强了。但是,等过了一段时间我再去细看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感动。当时,我是和我的孩子一起看的,有种既是妈妈也是女儿的微妙感受。
我和我爸爸的关系也非常好,他也是一个非常细腻的人,和书里的爸爸一样。在我们小时候的那个年代,爸爸对孩子们的照顾,或者是那种细腻的心思,很多时候其实是差不多的。
(《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
我在跟我的孩子一起看这本书的时候,像是在和孩子一起重返我的童年,非常有趣。一方面,对于孩子来说,是有乐趣在的。比如,书中有说到,哥哥在门把手上抹了厚厚的雪花膏后,导致文文根本握不住那个门把手的事情。其实现在的孩子不知道以前门把手是圆的,也不知道上面抹了雪花膏后,它是很难打开门的。这本书里面有很多这样的细节,很细微,却很有童年的乐趣。
另一方面,我在跟我的孩子一起读这本书的时候,也是想让他们自然地去看待死亡这件事情,我不希望他们像我们小时候一样,不能去提死亡,不吉利。当我们长大后,在遇到周围的人真的离开我们的时候,因为从来没有去准备过,所以就会留下创伤,后遗症是很大的。我希望面对我的孩子,可以很好地去聊死亡这件事,不去刻意回避死亡的话题,否则当他们真正去面对这个事情的时候,是很无助的。我们甚至会主动聊,有可能我们以后会在某个平行的世界里再次相遇。
misaki636:
没想到东北人和成都人的童年也会有共同的回忆。不仅仅是门把手,还有刚刚闲聊时聊到的,我们小时候都遇到过人贩子。所以不管是什么地方,什么年代,爸爸对女儿的保护都是一样的。
达妈可以聊聊你的孩子们在读完这本书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吗?你和孩子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交流呢?
达妈:
有一件事我印象还挺深刻的。有天我在开车时,大家都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我就大声地说:“哎呀,不知道我老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我也是想让他们给我一些反应。这时,我的一个孩子说,你老了姥姥可以照顾你。我当时很诧异,为什么会是姥姥?我就说,那时姥姥可能已经不在了,说完这句话时,我还沉溺在我的情绪中,无法想象我的妈妈不在了,我是什么样的感觉。但我家老二是一个特别现实的孩子,他说:“哎,只有埋了呗。”
当时我哭笑不得,又觉得他很有趣,他才 6 岁,所以他说出这样的话其实是非常自然的一句话。但是,他又说:“我会准备很多的花,也会做很多白米饭给姥姥吃。”因为我家很少吃白米饭,几乎都是紫米饭,但我妈非常不喜欢紫米饭,所以他会记住非常非常多的细节,这其实也是孩子表达爱的一种方式。
(《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
猫弟:
听了达妈的分享,感觉这本书像一个亲子共读的教育文本,但其实它也给了大人很多启示。关于生死,很多时候我们作为大人反而更加忌讳,更加害怕。但小孩儿可能他就是一个本能的反应,他没有经历过这种恐惧,所以给出了一些很直接的答案。在他这种很自然的反应中其实包含了很多的爱。小孩子不会像我们大人,有那么多的负担,他会把他现在能够理解的外婆喜欢的东西带给她,非常简单纯粹。
想问问达妈,你经历的父女关系和你正在经历的母子关系,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可能因为我是女儿的关系,所以爸爸对我的保护和花费的心思真的是更多的。比如我带我的孩子去逛街或者散步的时候,我可能不会一直盯着他们,当然现在社会的安全性会更好一些。但是我小的时候,我爸爸既要在建筑工地上干活,又要带着我,那个时候,他会买一根雪糕给我,然后带着我一起在建筑工地上干活。
还有就是关于我上学的时候接送的事情,我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自己骑车上学,但我爸爸会非常坚持每天接送我上下学,一直到初中,但那时我是非常想和同学单独相处,一起上下学的。其实我小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社会是复杂危险的,也确实有遇到过被人跟踪这样的事情,幸好爸爸一直跟在身后。
当时是几个同学放学一起走,我们挽着手在前面走,那个人就在后面一直跟着我们,当和同学分开后,我偷偷给爸爸打电话说,好像有人在跟着我,爸爸说你转过身来,我就在你的身后,那个时候我感觉到了足够的安全感。所以,在这个事情发生以后,我才知道原来爸爸做的这一切都是合理的。
misaki636:
我可能遗传了我妈妈的神经大条,我从小到大总觉得外面没有那么多不安全的因素。但是我爸爸就是非常非常细心,总是和我说你要注意这儿啊,你要注意那儿啊,甚至到我十几岁了他还会跟我说过马路的时候要看车,就是很夸张的那种操心和担忧。对我来说父女关系不同于母女关系,长大之后父女要避嫌,所以和爸爸的关系就自然而然变得疏远,和妈妈永远都可以贴贴,可以撒娇,有一些心里的话也只会跟妈妈讲,我觉得我爸应该是挺有落差的。
猫弟:
我想起来我小时候很喜欢睡在我爸的肚皮上,再大一点就喜欢坐在爸爸的腿上,等到进入青春期以后就不愿意像以前那样黏着爸爸了。我爸爸当时也很有落差。爸爸还教我跳舞,但是当时也是不喜欢。包括后来上大学,给家里打电话,大部分时候都是妈妈接电话,爸爸出来打个招呼就结束了,和爸爸好像没有很多话要讲。
但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我面临着一个小小的抉择,好像是辅修一个哲学的双学位,具体记不清了,我不知道我要不要做那个选择。当时,很神奇的是,虽然我和我爸爸平时没什么交流,但那天我们在聊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的想法完全一致。我才发现我们之间有这样的默契。
达妈,你在教孩子的时候有没有自己的准则?这个准则会参考当时爸爸对你的教育吗?
达妈: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misaki的爸爸妈妈对她的养育理念是一致的,他们的感情也很好。我家其实也是一样,我觉得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孩子会有一个很强大的自尊心,同样地,对幸福的感知力也会很强。我爸爸妈妈带给我的也是这样一个感受,所以我会把这样的准则重复给我的孩子。
misaki636:
书中提到的爸爸给女儿的三个准则现在仍然适用——对陌生人要保持警惕,天黑以后要早一点回家,跟男性保持距离,即使是熟悉的人。
我觉得现在的社会安全指数已经比较高了,大家要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会建议我的侄女,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一定要向家人寻求帮助,跟爸妈开不了口可以找姑姑或其他可以信任的家人,轻信同学或在网络寻求帮助风险很大。
家长有时要做的事情是管好自己,达妈认同这样的观点吗?
达妈:
家庭关系中,从情感上来讲,你当然可以有情绪,也可以爆发出来,但是爆发以后,你要给他们解释你当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情绪,要很细地描述你的感受。当我和我的孩子之间发生这样的冲突的时候,我也会吼他,但我吼他之后,我会说:对不起,刚才真的确实是情绪太大。但有的时候,我没有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跟他去交流。
感触很深的一次,是和我们家老三发生了冲突,他才 5 岁,在硬控了自己 5 分钟后,从背后过来跟我说:妈妈对不起,我刚刚没有控制住我的情绪。这一瞬间,我觉得,我连一个5岁的孩子都不如。他能够马上调整自己的情绪,意识到他当下做出了一些错误的事情,所以这时真的是会被反向治愈的。
达妈和misaki可以分享一下你们的家庭成员在生活上有着怎样的分工吗?
达妈:
我家里有4个孩子,但是我只需要请一个帮我做饭的阿姨,她只需要帮我做好饭,我就可以拥有自己的生活。比如说,我可以睡到自然醒,因为我的孩子们起来以后,他们知道不能来打扰我,我会有脾气,他们会自己穿好衣服,自己去吃饭。某种程度上,我觉得现在的父母其实不需要去包揽太多的事情,他们可以照顾好自己。
我觉得我们家跟文文的家庭很像,我家的爸爸也是比较细心的,他会说:你真的放心吗?我说:可以啊。他会操持更多孩子的一些生活上的细节问题,但总的来说,我觉得还是按照自己比较轻松的一个状态去参与孩子的成长比较好。其实,我的每个孩子,从出生的那刻就是我自己带,我没有请过月嫂。因为我觉得他们需要妈妈的爱抚,我也不愿意把这样的一个事情交给另外一个人。
(《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
对孩子来讲,你从小就尊重他,他会反馈你很多,所以我是这样的一个养育理念,就是小时候我觉得养育就需要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但当他长大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不用再耗费那么多精力了,有的时候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你给他一个眼神,他就会明白,总之,就是你和他之间的交流会越来越棒。
反之,我觉得如果前期的一些最基础的事情没有去做,就会跟孩子之间的沟通非常浅,以后你也不会知道他脑子里真实的想法,以及他很多的委屈,他一些心里的声音你也不会听到,也不会有相互之间的信任感。
misaki636:
我家比较特别,大部分家庭好像是女方管钱,我家因为妈妈太迷糊,也容易乱花钱,所以从前都是爸爸管钱,也因此水电煤气等日常开销都是爸爸处理。
家务主打谁有空谁做,没有明确分工,总之不会让活儿留在那不做。从我有记忆起家里就一直非常干净整洁,甚至展示柜上的摆件都没有灰尘。想要宝宝的朋友们千万不要参考,因为爸妈越勤快,孩子越懒,当“懒妈妈”,让孩子勤快。
育儿方面他们是擅长什么教什么,爸爸会带我画画,妈妈会带我听音乐读书。他们不会让我学习,转身自己去娱乐,而是愿意陪着我跟我做一样的事情。真正的陪伴很重要。
书中妈妈的信里提到:有爱就要大胆说出来。其实做到这件事情挺难的,请谈谈你们在家庭中会如何互相表达爱?
misaki636:
我们依旧在日常中表达爱,比如每天的关心、聊天,有趣的事互相分享。每次回家都尽可能多地待在一起。我们比从前进步的地方是多了一些拥抱,也更愿意把心里话说出口。我还是无法直接说爱,但是我有发信息说爱。大家想要表达情感的时候,如果说不出来可以发信息或者画画。如果爸爸还活着,他看到这本书,真的要高兴疯了,他会知道我很爱他。
(《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
猫弟:
我们其实第一场活动就在聊怎么样表达爱这件事情,当时也得出了一个小小的结论,就是不必非要去复制西方那种非常直接的以“我爱你”三个字做口头表达的方式,其实有很多行为也是可以的。
上一次跟misaki妈妈聊,其实她表达爱的方式就是她会做很多菜,misaki就是认认真真、开开心心地去吃。我觉得这种互动其实就是一种爱的表达。当然如果能直接说出来就更好了,直接说出来是确定的,但行动的话大家会抱有一些猜想,比如女儿到底是怎么想的呀?
我觉得语言就是一种交流的方式,它不一定是文字,也可能是行为或者是图像。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应该发明自己的方式,每个家庭都应该发展自己表达爱的方式。
(《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
我一直觉得我爸妈对我的要求很严格,但最近我觉得我们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有可能是因为我掌握了财政大权,我发现当我开始赚钱能养活自己,不让他们操心我的时候,他们好像也慢慢地把我当成一个大人。最近他们会经常看我们的活动直播,然后在我转发的直播链接下面点评,比如你的语言表达怎么样,肢体动作怎么样,话题的深度如何,还有一些夸奖的话。以前我可能会觉得很无语,很官方,现在我就会想要逗他,我就说那肯定是你基因好,教得好,他也会觉得很好笑,很开心。所以我最近开始会学着把家庭关系的一些对话变成幽默的游戏。
想问问达妈和misaki,对于正在经历父母生病变老、可能会害怕生离死别的读者有没有一些建议?
misaki636:
首先建议大家要开始关注父母的健康状况,因为父母特别容易不把小病小痛当回事儿,要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如果真的遇到跟我相似的事情的话,要勇敢一点,因为正在经历病痛的人更害怕,家人要想办法去减轻他的痛苦,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有一点是我觉得我跟妈妈没有做到的,我们没有在他离开之前比较直接地问他还有没有什么遗憾。但我爸爸比较胆小,如果他得知自己病情严重,可能会更快倒下。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过程,尽量不留遗憾,也不要责怪自己。相信最终会在爱的宇宙重逢。
达妈:
我爸爸有几次走路走着走着突然就摔倒了,当时他觉得这个不是什么大事,也没有意识到可能是什么疾病引起的。所以,他一直就觉得没关系,只要休息好了就行了。但他有很严重的糖尿病,所以我们坚持带他去看了医生,医生将片子拿给他看并说了很多严重的话,可能我爸爸被吓到了,他还是比较听医生的话,能够做到按时吃药。
(《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
猫弟:
我突然想到,可能很多影视作品都会讲,比如说患癌之后,作为亲人要不要告诉他们,几乎都会讨论这样的事情。我刚刚听misaki说的话,我觉得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可能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如果能告诉,当然是最好的,但如果不能,还是要考虑他的承受能力和可能的后果。
我前段时间遇见了家里的一位长辈,聊天过程中,她讲起了她爸爸去世的事情,在讲述的时候也是泪流满面,特别后悔当时没有了解更多关于这个疾病的照顾的方法,如果能做得更好的话,她爸爸最后可以减少很多痛苦。
我记得我爸爸第一次住院的时候,病房外面的墙上贴了很多关于这个疾病的信息,比如说做了这个手术的人术后要注意什么,那是我第一次去接触照顾病人的一个最基本的知识,我觉得这个其实是需要学习的。
(《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
前几年的时候,我读了琼·狄迪恩的作品《奇想之年》,讲的是关于她丈夫去世的,这本书非常详细地描述了她从知道这个消息开始的各种心理变化。当时我看的时候感到脆弱又感动。虽然我从来没有体验过那些,但是看过这些记录,我好像也变得没那么恐惧了。所以,我觉得一些创作者能够去记录自己的故事,然后用这个故事帮助很多人去理解,这是很好的,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去讲述他的故事,去把他经历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可能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可以讲讲你知道的一些大家在读这本书时受到鼓励的故事吗?
misaki636: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女孩儿,她说她正在经历着和我相似的事情,可能第二天早上她的爸爸就会离开她,她说她正在病床前看我的漫画,觉得得到了陪伴和安慰。大家对死亡有一种天然的逃避,希望这本漫画可以给大家勇气和力量。还有很多评论是来自高中生妹妹,就像我上高中的时候一样,经常跟爸爸吵架,不想理爸爸,她们说看到了漫画后,要马上去给爸爸打电话,要跟爸爸和好。大家的故事也鼓励了我,让我得知了画下来的意义。
猫弟:
我最开始做这本书的策划的时候,看到很多读者评论说,和爸爸妈妈吵架了,看完这个书后,回家一定要跟他们和好,一定要多花一点时间陪伴父母。我觉得哪怕只是唤起一个小小的念头,也可能是一个种子,有一天会带来一些改变。
(《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
今天的主题是“当我不想长大”,关于长大你们的想法是什么?有哪些瞬间是让你们想长大,哪些瞬间不想长大呢?
猫弟:
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大家会不想长大,因为一路的成长真的来之不易,父母和自己都付出了很多,遇到很多危险,也接受了很多挑战,终于长大了,我真的想当个大人。
但一次活动中,听到大家分享不想长大可能是因为小的时候可以在家过寒暑假,可以365天都和父母待在一起,但长大和父母聚少离多,很怀念小时候的感觉。
misaki636: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定义长大的,我的同学朋友有很多已经结婚生子有车有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似乎这样才是真正的大人。但是我现在30出头了,还在北漂,画漫画,在做看起来异想天开的事情,好像什么都没有,感觉完全不能把我定义成一个大人。
之前参与活动的时候nini说小孩子随时随地都可以哭,其实我现在也是这样的。记得有一年冬天北京找工作比较艰难,为了一个面试,我单程坐了近2个小时的地铁,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在回家的地铁上我从头哭到尾,完全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这好像不是一个大人的状态。
(《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
我从没有过想长大的时刻,小时候想象过未来的自己会是怎样的,但不会着急想长大。爸爸生病的时候我已经在工作了,那时候最着急的是怎样赚钱,如果我有足够的金钱、地位、人脉、资源能够给爸爸安排最好的治疗就好了,可这也不是长大就做得到的。
我觉得一直当个小孩挺好的,对我来说人生很像游戏,我现在就是在北京的地图上做任务,这个任务是把我的社保交满10年,然后我就要去解锁新地图,开始新的探索。
达妈:
大家普遍认为长大意味着拥有,但我觉得世界变化太快了,你今天拥有的东西不一定会一直拥有,人生总是在起伏的。
我觉得保持好一个没有长大的心,一个随时都可以重启的心态,这个很重要。关于这个话题,我得到的一个很满意的答案是我的孩子带给我的,我问他,你想快点长大吗?因为他已经9岁了,快要进入青春期了,会很自我,可能会说想要女朋友之类的话,但他说,妈妈我完全不想长大。某种意义上说,他应该很满意现在的生活。
从我自己的角度上讲,其实我没有真的在社会上闯荡过,我的爸爸妈妈给我提供的环境还是蛮真空的,我不知道职场上的一些险恶。我有几个比较难受的瞬间,就是我结婚后每一次我爸妈来看我,分别的时候会跟我说:那我走了。总感觉就好像在说,这是你的房子你的家,我要回到我自己的家了。我心里会很难受,有点难以割舍。
(《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
猫弟:
我们需要重新定义成长。小时候会觉得长大就是厉害,会变成一个完美的人,但是真的长大了会发现长大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刚刚说到大人也可以普通,那我觉得这就是今天我们对于大人的一个定义。你真的能够表达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愿意去争取,这就是一种成长的状态。
为什么我觉得长大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我觉得它意味着一种责任感,同时也是一种能力的表现。拿我来说,小时候爸爸妈妈可能对我的照顾很多,但现在慢慢地我会发现,其实在生活中很多小小的瞬间,我也能承担我的责任。比如说我们一起去旅行的时候,我可以告诉他们哪里东西好吃,去博物馆的时候会告诉他们,我们可以一起去听导览。
但其实相比我爸爸妈妈对我的付出,我对他们的关注还是太少。这次回老家的时候我做了体检,他们会帮我看体检报告,告诉我哪个指标是什么意思。在回去的路上,我意识到我好像从来没有看过我爸爸妈妈的体检报告,我也不知道那些指标代表什么意思。当时我是有点自责的,觉得好像我已经是个大人了,为什么很多事我还做不了,但我的朋友鼓励我说,也许你可以用你的方式去做些什么。后来我回家的时候会做几道我爸爸妈妈平时不会做的菜,我觉得这样也许就可以给那个很日常的、重复性的生活带来一些新的东西。
(《我和爸爸》分享会活动现场)
所以我觉得每个人带给家庭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成长也有不同程度的,不是每个人都要做office lady,挣很多钱才叫长大。就像达妈刚刚说的,保持一个小孩的状态让你有随时可以重新开始的勇气,因为你一直都在学习,你一直都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东西是你不懂的。作为一个大人,这一套东西我都知道了,很多事情都觉得不必要再了解,我觉得小孩儿的心态和大人的心态都是很宝贵的,可能并没有一个小孩儿和大人的明确的分界线。
当时我们做《牡蛎》那本书的时候,觉得它最宝贵的地方就是提醒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状态下去切换,今天这个小时我要好好地做一个大人,下一个小时我要好好地做一个小孩儿。并不是说当你成为大人的那一天就再也不能做小孩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