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有一种遗憾叫甜蜜的回忆

文化   2024-05-11 13:48   北京  
可 普 说

母亲节快乐!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可普的这篇发表在《新华书目报》03版书评版(Book Revie)上的文章《有一种遗憾叫甜蜜的回忆》吧。

我们是女性,自然是既当女儿,又当母亲,那么就会有很多育女心得体会。

希望这篇心得体会,能和读到此文甚至刘芳作品的您引起共鸣!

愿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人们之所以阅读一本书,可能会因为书名、作者,更会因为书中的某句话能引起自己的共鸣。自己从《两个世界的万花筒》这个书名上已经把它排除在了阅读范围之外,尽管从该书的勒口上对作者不到300字的简介中可以看出作者刘芳、朱巍然母子不俗的经历,但对于“混”在北京高校圈里多年的我来说,其实是司空见惯甚至有点不以为然的。然而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笔者还是勉强打开了此书。想不到,在刘芳老道的童话般的笔力牵引之下,从第一篇《月亮婆婆》起,“她让月光从窗户缝里递进来的,现在我们就去睡觉,明天来这里找……”如此美而纯净的童话般的文字,竟让我这个“月光控”有了“非一口气读之而后快”的阅读体验。

一直以为一本书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其中的内容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部区区10万字的小书,向读者展示了母亲眼里的自己的孩子阿牛哥,别人家的孩子大宝、二宝及付猫咪等人的成长故事;也向读者展示了孩子眼里的母亲及其成长故事,通过一个个日常小故事,一点一点地表达出了育儿心得,并从心理学的角度为读者进行了解读。

这是一本让人回忆连连的书。它不仅让我想起了女儿小时候的点滴,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都说中国人传统的亲情之爱就在餐桌上,就在人间烟火里。养娃路上,关于孩子的吃饭问题,怕是人人都在关注的大事了。“到吃饭的时候,你不吃我不喂,习惯就对了。”刘芳在为付猫咪写的传记里,特意评论道。在这件事情上,笔者发现和作者采取的策略惊人一致。笔者小时候被寄养在奶奶家里,被爷爷奶奶宝贝得不了,每到饭口,不仅给开小灶,还得爷爷满院子追着喂饭。可惜好景不长,到了上学年龄,笔者不得不回到父母身边,到饭点时,还想故伎重演,发脾气、不吃饭,结果让老妈一次就给“治”了回来:“吃不吃?不吃就算了。”恁我借此装病、大哭,老妈也不心软。不过,“你不吃我不喂”这招还是很好使的,到了自己的女儿身上,我如法炮制。女儿才稍露出一点不好好吃饭的端倪,我就把桌上的饭菜一收:“不吃,是吧?那就收走了。”饿了一次之后,女儿从此吃饭比有些男孩还猛,甚至在为娘眼里都有点儿不太淑女了。

作者在《嘴里的宠爱(一)》一文里写道,“因为我知道它们的美味,我已经尝试过了,就不会产生那种陌生和好奇,从而不会在众人面前表现出像没有吃过饭的样子,这也是有家教的表现之一。”笔者也希望女儿未来的婆家不要以此认为她来自一个没有家教的家庭。笔者已经带她吃过了各种美食,而且,为了培养她的餐桌礼义颇花了点心思。比如,在她读幼儿园期间就特意为她购置了全套专用的儿童白瓷餐具,摆在她的专用小饭桌上。虽然第一次展示就被她挥手摔碎了一只盘子,但这并不妨碍她带小朋友来家里用这套餐具玩过家家的游戏,而且坐在主人位置上的女儿还会提醒小朋友们:小心,这是会碎的玩具。带她到五星级酒店用餐,让她体会脚踩着羊毛地毯步入餐厅的淑女感,到法式西餐厅体验正规的西餐礼仪,甚至在家里还不惜摆出自己精心收藏的宋式茶具,培训她全套的泡茶礼节。这套泡茶礼仪被我不失时机地拍了下来,后来还成为了女儿本科时的一门选修课——中国茶文化课的教学素材,老师特地用一节课的时间向全班学生展示视频,同时还对其中涉及到的器具及流程作了精彩点评,真是意外的收获。相信不仅女儿收获满满,她的同学们也收获颇丰。如果说自己对女儿的培养,完全是出于一种母亲的本能,那么,今天心理咨询师、作家刘芳借用这本书,明确地告诉我,多年前的自己已经在无意中采用心理学知识对孩子进行教育了。

女儿小学期间,每到周末都要去上课外兴趣班。待又是绘画又是跳舞的她下课时已到饭点,我俩总是习惯性地就近解决晚餐。附近的过桥米线店成为我们常去的打卡点。米线店倒闭后,我们发现附近的东来顺饭庄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一天突然发现这家店也倒闭了。我俩不由对视了一下眼神,说:“咱俩的气场太强大了,吃谁家谁家就倒闭!”哈哈!其实店家才不会在乎我们这种一周才光顾一次的小客户呢。这段经历的收获是,留学国外的女儿保持了对过桥米线和火锅的热爱,还时不时的会用这些美食犒劳自己。

刘芳和儿子去的那家名叫豪享来的西餐厅,让她俩踏踏实实地从小学三年级吃到了高中,直到儿子上大学之后才倒闭,这的确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这件事情也成为母子俩笔下的美好回忆。母亲刘芳写下了《秒懂你的小心思》,儿子朱巍然写下了《嘴里的宠爱(三)》,他们分别从自己的视角分享了在西餐厅的美好时光。特别是关于西餐套餐里的那杯红茶的甜蜜,更是让人回忆绵绵。“我也把我这一份里的红茶递给他,说:‘你喜欢就多喝一点,妈妈不渴。’这么说就是为了节约一点儿,很多年之后我们才知道红茶是可以续杯的,你说可笑不可笑。”有心的儿子大学毕业后特意找到了那家重新开业的西餐厅,带着妈妈在弥漫着熟悉的黑胡椒香味的餐厅里照原样点了套餐,只是这次,儿子“帮我续了两次红茶,我记住了红茶的名字,是台湾么么红茶,我们又为当年不知道可以续杯互相吐槽了起来。”有意思的是,对于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留在记忆里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书中母子二人对上补习班归来吃新疆烤羊肉串的描写就是很好的例子:妈妈在《舌尖上的满足》一文中写的是,“你一串,我一串!”而且母亲还隔三岔五地请儿子吃上一串。儿子在《嘴里的宠爱(一)》一文中写的则是,“母亲懂我的意思,抿嘴笑道:‘那就我两串你三串咯!’”刘芳写道:“你以为你的小心思随着时间流逝了,遗忘了,它们却深刻在了你爱的生命的年轮上,细细密密地编织成纹理和图案,翻开回忆来,爱的痕迹清晰而美丽。”爱茶人常说,当男人也能坐下来泡茶的时候,世界也就和平了。这不,作者回忆那一杯红茶的故事,发出的感慨就是“原来,有一种遗憾叫甜蜜的回忆,那一刻岁月静好。”

如果说在家有独生子女的日子里,父母小心翼翼紧盯着孩子成长的每一步,不允许自己出错,不能也不敢让孩子去试错,到了家有二宝时,以前那种患得患失,得到了有效改变。正如刘芳在《魔方有魔力》中写的,术业有专攻,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到哪个山头唱哪首歌,不要拔苗助长,着啥子急嘛。如果每个父母都这么想,世界是不是就和平了。对孩子真的不能强求,有时候顺其自然就好。不是孩子容易改变主意,而是大人疲于奔命。孩子的每一次转身都有自带的起跑线。

笔者不辞辛劳地例举书中这些例子,目的是为了充分说明,《两个世界的万花筒》的确是一本用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的关于亲子教育思考的读本,一个孩子的成长,可以从父母和孩子的两个不同角度看到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本书通过一个个成长故事,将对亲子关系健康发展和青少年成长诸问题的深入思考落实到纸面上,让家长更加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学会接受自家孩子不完美的一面;帮助孩子学会与家人共同面对、解决成长中的烦恼,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中国传媒大学沈皛在序言《切磋琢磨,戚戚共鸣》中真诚写道,“通过《两个世界的万花筒》,我们看见这对母子痕深痕浅的各种‘钉痕’,正是因为这些‘钉痕’,教育因此有了刻骨铭心的情感,成了一种事事关己的切身感受,而无说教。于是,刘芳给予孩子的,是一个属于孩子的世界。孩子反馈刘芳的,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生。”

这也正是我们广大为人父母的最大心愿:给孩子一个童话世界,得孩子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生。

(图名:我们喜欢的夏日清凉奶茶  绘图:楠哥)

***

作者简介:

可普,本名童云,副编审,资深图书责任编辑。因为喜欢文字,所以在工作之余,著有人物传记《曹雪芹》、长篇原创小说《心路》以及中国茶系列的知性白领茶书系《茶之趣》和《一壶普洱》。现常以被友人解释为“可以喝普洱了”的“可普”为名在微信公众号“可普茶客”(微信号:kpck2016)上交流品茶读书写字育儿心得。同时,也会用朋友对可普的昵称“童童”进行写作。
图片版权说明:

本公号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摄影人均为可普(童云)、倮倮张(张宗群)。

可普茶客
记录左手书右手茶的日常时光中人和事的点滴......茶事、家事还有读书写字的那些事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