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晴工作坊丨讲座回顾:我和我的导师——导师关系与有效沟通

文摘   2024-11-20 17:01   北京  

心晴工作坊

讲座回顾


2024年11月8日,我们邀请来刘凤娥老师为同学们开展关于导学关系的讲座,针对大学生和导师间的关系,引导同学们将导学关系作为自己成长发展的助力。刘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向大家深度解读导学关系的影响因素,帮助我们学习提升导学关系的新视角和实用方法。





一、导学关系与个人发展



研究发现,学生的发展受到了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的影响。当能够得到重要他人的认可、支持时,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生涯发展就能得到比较好的发展,当来自重要他人的信任和肯定不足时,学生更可能出现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


根据过往数据分析,导学关系矛盾多出现于硕博士三到五年级,高年级导学矛盾占导学矛盾总数的60%以上。而这往往源于导学关系的不匹配,即导师的标准≠研究生的要求、导师的期望≠研究生的规划,导师和学生互相之间都存在一些心理误区。


具体来说,我们则可以将导学关系的影响因素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导师是否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造诣是研究生最看重的因素;

2、不重视研究生学术科研和学位论文指导被视为最普遍的不良导学关系行为;

3、师生关系定位、人性关怀、沟通交流、科研分工均是影响导学关系的重要因素;

4、学生是否具有高远的学术志趣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对导学关系的定位。





二、导学关系的心理学解读



1

导师也是普通人

在我们美好的幻想中,导师可能应该是学富五车、温文尔雅、善解人意、包容接纳、有问必答、有难必帮......但其实我们不要忘了导师也是普通人。我们当然尊师重道,也需要接受导师有自己的局限,如指导不给力、情绪不稳定、联系困难等,打破对导师的“理想化”/“光环式”期待。

2

投射效应

有时我们认为的导师对我们的看法,实际上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投射到导师身上,这是一种投射效应。当我们期待某种导学关系的时候,导师也有自己内心理想化的期待。





三、促进良好的导学关系

如何促进良好的导学关系呢?

我们要从“为我负责”到“相互责任”,了解导师期望学生态度端正、主动性自律性强、勤学好问肯钻研,我们也要在集体中关注到个体的“我”。以下是几个小策略:

1

调整对导师的预期。

师生都是普通人,不要理想化、贬低任何一方;学业是自己的,任何时候都要全力以赴,调整对导师的过分依赖。

2

收回自己的投射,拒绝内耗。

一件事情没做好≠整个人都不行。就算是导师发火也并不是因为我不好,或许今天导师在其他事情上碰到了问题,我刚刚好撞到了而已。

3

主动积极沟通。

保持定期联系的频率,减少恐惧和被排斥感;尽可能线下面对面沟通交流;主动预约导师沟通;不断磨合。


此外,当存在一些沟通困难或者内在冲突,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表达个人需求呢?可以参考dear man方法:

1.Describe根据事实描述你的现状。

2.Express表达你对这件事的感受和想法。

3.Assert坚定地说出你的需求。

4.Reinforce强化解释为什么这么做的积极意义和不这么做的消极意义。

5.Mindful专注你思想的表达,不要岔开话题,若对方此时表达攻击和拒绝,不要被带偏,不要去回应这些干扰,明确自己的观点。

6.Appear confidence表现出信心、坚定。

7.Negotiate协商。



最后,导学关系的压力或许恰恰是对成长的邀请,希望大家能够守住初心,保住耐心,带着好奇心,勇敢远航。



文案 | 心理中心

排版 | 土土
审核 | 研工部事务办 心理中心

清华小清心
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官方公众号~面向清华在校生提供咨询预约入口,兼顾活动招募、心理科普~偶尔抖机灵,专业不保守,有爱不鸡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