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平台在推动中药材产业升级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重庆市先后印发实施《重庆市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各类产业化平台建设,赋能中药材产业升级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中医药学院院长王勇德认为,与全国其他省区市相比,重庆尚有一定差距,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强:
一是加强平台功能拓展、发挥产业促进作用。目前,重庆市中药材相关产业化平台主要基于中药材溯源、商贸流通等功能,在数智化技术服务、新兴产业培育等领域拓展不足。同时,多数平台缺失专家团队与产业基地实时交互功能,难以及时解决中药材种植企业和农户技术难题,用户群体偏小,市场份额和活跃度较低,导致各类平台助推产业发展的作用发挥不突出。
二是加大宏观管理平台和产业运营意识。重庆市的中药材产业尚未完全形成类似粮油、生猪、果蔬茶等农产品的宏观管理平台和规划调度机制。市场研究不深入,技术与需求对接不紧密,人才培养与供给机制不健全,产业运营与品牌营销意识滞后,导致中药材产业发展小而散、粗且廉、弱兼慢等问题仍然凸显,在全国影响力、品牌力、辨识度不强。
三是完善平台体系、增强带动效能。重庆现有菜园坝中药材交易市场和解放西路交易市场,2023年交易额不足成都荷花池专业市场的10%,商贸流通类平台规模小。石柱黄连交易市场、万州药材市场等单品种、区县级市场活跃度较低、产业带动力较弱。缺乏能够与“全国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平台”有效对接的市级服务平台。重庆市多数中药材企业质量追溯平台建设不足,而康美药业、国药集团、云南白药集团等国内大型企业均建有质量追溯平台。
为进一步完善中药材产业化平台体系,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王勇德建议:
一是建设重庆市市级中药材产业“数智大脑”。统筹运用市内中药材农工商等数据资源,深度对接国家级相关专业平台,建设全市中药材产业“数智大脑”平台。通过完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整合宏观规划、发展指导、技术供需、质量溯源、商贸流通等功能,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与高效协同,推动中药材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是强化全链条中药材产业服务体系。持续提升重庆中药材产量和质量,有效拓展消费市场,推动高端塑造“渝药”品牌。引导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围绕中药材产业链需求重构技术服务平台,联合龙头企业、社会资本共建中药材检验检测、质量追溯、中试生产、概念验证等产业创新平台,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种子种苗繁育等专业平台,以及基于GAP标准、满足数智化要求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三是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第三方机构。鼓励中药材产业相关学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与中药材产业链各类主体抱团发展,共同开展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推广、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对外交流合作等公共服务,推动重庆中药材“走出去”“亮起来”。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支持设立创业孵化、风险投资等平台,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市场对接,降低创业风险和创新门槛,激发中药材从业人员和市场主体的创业活力和创新动力。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庄冠蓉/文
编排:黎昕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