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名医大师】重庆两江新区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刘仁毅:怀仁弘毅 艺馨巴渝

健康   2024-12-06 17:00   重庆  

刘仁毅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荣获中国医师奖、重庆五一劳动奖章,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首届优秀青年中医、重庆市职业道德十佳道德标兵等称号,现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专委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专委会委员、世界中医学会中联合会急诊专委会常委、中国中医药研促会医堂馆社区服务专委常委、重庆市中医药学术师承指导老师等。

擅用中西医两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颈腰椎疾病、精神神经性疾病等;善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调理妇科月经病、男性病等。

医药导报:您的名字有何含义?

刘仁毅有两重含义,第一是家族中我是仁字辈;二是我从小得到了许多人的关爱和帮助,也承受了生活的长期磨难,是这些善良人们的善行和自己长期的苦难让我保持了“性本善”的本真,从而练就了我为生计必须坚毅的性格!

医药导报:请问您为何会选择从事中医工作?

刘仁毅:我出生于重庆巫山大昌镇,小时候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父母都会带我到镇上请中医看病。中草药在那个年代是最实惠的治病药物,长得千奇百怪,喝起来很苦但总能治好病。我现在还记得那两位中医,我们村里、镇上的人都找他们看病,很少见他们收钱,很是仁义,让我从小对中医格外崇拜和感恩。

后来,我到神农架打工从事药材包装,与中草药有了更深入的接触。在外工作期间,我也总能想起小时候给我看病的那两个中医。1977年恢复升学考试,通过这个途径,我幸运地拜岐黄为业,开启了圆梦的第一步。从此,走上了行医之路。

医药导报:分享一下学习中医及行医过程中的经验、感悟等。

刘仁毅:自入医道,见贤思齐,访明医为师。夙兴夜寐,精勤不怠,在前贤先哲著述中,寻觅圣贤诊病之思辨,疗疾之良方。数十年来,口不离阴阳五行,手不释经方验方,兼悉西学诊疗之术。以此济羸劣以获安,为民养生以保全,活人者亦众,以之自身生计而少忧。退休后仍游学全国各地,数次赴南京学习经方收获甚丰。65岁时在万州拜师郑邦本恩师,尽得其传,掌握了恩师复方治疑难病的秘诀。当即有诗云:先生德艺撼心动,六十有五如学童。近年来认真研读了仝小林院士著述,对院士中医态靶理论、代谢疾病郁热虚损病机及苦酸制甜等诸多调治代谢性疾病的新理论,对其有深刻的理解,用于治疗代谢性疾病收效良好。

年将古稀,不知老之将至,仍晨读夜阅,耕耘不辍。欲使自己手艺有进一步提高,不愧对社会和广大患者对我的支持和厚爱。

医药导报:分享几个从医历程中,让您印象深刻的病例故事。

刘仁毅:2010年10月,在北京读大学的一位患者被确诊为肺结核,于北京某大型三甲医院治疗一年无效。休学返渝又治疗一年无效。当时患者已瘦骨嶙峋、寝食难安、焦虑憔悴,后找我试服中药。我以中医五行理论为指导“培土生金”,仅以普通的“参苓白术散”加减调治二周见效。治疗两月痊愈,重启学业,之后这位患者到海外留学。当她的病将痊癒最后一次就诊时,我对她说:你今后成为医学大家,不要忘了是中医治好了你的顽疾,不要以你现在所谓科学的观念诋毁中医不科学。

还有一位患者专程从海南来找我,当时他只有28克的血红蛋白,属于严重贫血。时当初秋,炎热至极,但是患者身着厚装,面色苍白,昏昏欲睡。此前,患者已在湖北、海南等地四处求医,效果均不佳。面对这位重症患者,我沉思良久,突然想到卢崇汉先生《扶阳讲记》里论述“阳主阴从”,茅塞顿开,遂提笔疾书四逆汤加味。在服用数副药后,患者贫血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经调治半年,血色素达到正常值。这样的患者,在那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共治疗了20多例。

2年前,附近3位老人患失眠数十年,来找我看诊,开方后拿着处方不离开,坚持让我再给他们开点辅助睡眠的西药。我反复劝导他们:“你们找我看,我会尽心尽力为你们治。可你们吃中药又吃西药助眠,西药本来就可以短暂地起一点效,这样就看不出我开的中药有没有效了,我也不知道今后怎么来调整治疗。你们先试一试,实在没效我再想办法。”没过多久,患者来复诊时说:“刘医生,还是你的药有效。我们以前每次花几百块,不管中医西医都开了西药辅助睡眠,而且必须要吃安眠药才睡得着。现在只吃了你几副中药,不吃安眠药也能睡着了!”每次听到这样的反馈,我真为我们中医药得到患者的认可而开心。

还分享一个我自医的案例。2010年国庆节期间,我突感身体不适,觉得很疲倦。当时以为是感冒,就吃了点感冒药,结果到了晚上全身无力,水杯都举不起。到了第二天连打电话都不行,只能口说,极其危急,我自己当即诊断为格林-巴林综合征。后亲友将我送到医院,医院经研判后,立即安排进入监护室。那时候我头脑尚为清醒,但身体情况愈加严重。该科主任告诉我,这个病两周内将进行性加重。我心里也清楚,西医治疗主要是对症,我曾读蜀中名医江尔逊先生医案有类似案例,于是赶紧叫来我爱人,让她找到电脑里存的孙思邈的小续命汤读书笔记,让她抄方抓药。服后果然第二天就好转,肩膀能动了,第三天能坐起来,第五天就可以被扶着走路,住了10天出院,一个月后恢复上班。这个方在后来又被再次验证,有年春节期间,我爱人同学20多岁的女儿,突然和我当时一样的症状甚至更严重,她当时已经不能说话,后来也是运用该经方后,效果很好,14天即出院。

医药导报:2012年,您荣获中国医师行业最高奖——中国医师奖,也是那一年全重庆市卫生系统唯一一名获得该奖殊荣的医师,对此您有何感悟分享?

刘仁毅:当时卫生局通知我参报,我一看文件觉得没有希望,就给他们回复说不参加。后经管医政的领导反复劝说,我才勉为其难地参评,不料竟被评上。当我站在颁奖台上,有太多的感想。有诗云:思绪万千往事忆,困扰之际君济帮。感恩师友对我帮助支持;感谢广大患者对我的信任和好评。而这也是我长期践行:德存于先,艺成于后;振黎元于仁寿,济羸以获安之宏愿的收获。我要以此奖作为鞭策和激励,今后更加勤奋努力地提高自己诊疗水平,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做到问心无愧!

医药导报:除了日常坐诊,您还有其他什么工作安排?

刘仁毅:我现在是全国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师带徒指导老师。教学相长,其实在教授别人知识的时候,我自己也在不断地学习提高。看到年轻一代中医师茁壮成长,我倍感欣慰。中医药就是要薪火相传、后继有人,这样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良好势头。

此外,我也会根据情况进行查房,针对各科室病症较为复杂的患者,为他们进行辨病辨证并开具中药处方,向青年医师详细介绍理法方药的运用过程及中药使用心得。我给科室承诺,需要我查房支持的时候,我义不容辞。同时我也可以向年轻人学习,毕竟三人行必有师。

比如去年,一位60多岁的女患者,因截肢后形成“坏疽”,流脓灌水,奇臭难闻,最不能忍受的是日夜剧痛,辗转多家医院,任何止痛药无效。请我会诊后,用四妙勇安汤加味两剂痛止,四剂脓尽出院。现在,医院有时候组织的义诊活动,我也会积极配合参加,为市民进行“一对一”把脉问诊、辨证开方,提供健康咨询,讲解养生之道。今年夏天,一位住院于某儿童医院的患儿,发烧两周热不退请我出诊,一剂中药即热退出院。前不久,我也利用休息时间多次前往外地,为一些病情比较紧急的患者进行治疗。

医药导报:作为医者,您认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刘仁毅:医圣张仲景说:医,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所以当医生是一份责任与担当。以前,我在家乡坐诊时,遇到病人,总能想起小时候的自己,农村人条件不好,生病给家里的负担不是一点半点,不能多花不必要的钱。现在,我来到重庆中心城区继续坐诊,地方变了,但行医的初心没变,要对病人负责,为他们多着想,在有疗效的基础上,能给病人省钱就给病人省钱。

我给病人把脉问诊,从望闻问切到开出处方,不求快,但求准,疑难病人十来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方可处方。以前我在县中医院负责体检工作时,从我手上写的体检报告问题多的,下结论难的会有上千字。除了专业数据,我都会为患者写上的详细检查报告说明——告知病因、病理,是否需要立即接受治疗,如何治疗,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等。而在写体检报告之前,我都会在网上、书籍上查阅并确认有关信息。

此外,对于一些因年龄衰老产生的生理病理变化问题的患者,我会给他们讲,不要太在乎,一天老想着,这可以说是病,也可以说不是病,注意观察不急着吃药。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让他们有一个明白的认识,不让他们被这些所谓的“毛病”吓倒,并避免他们拿这些结论去乱投医。总之,患者求医时都是有心理负担的,医生多点耐心,能让患者更加信赖和放心。

我自己这样做,也这样教导我的学生。现在我的孩子也选择了从事中医行业,他是学医出身,目前在给我当助理。我总对他和学生们说,遇到病人加号、倾诉、问询等,耽误的时间久一点,都没关系,很多病人都是远道而来,对于我们来说就耽误一小会的休息时间,可对病人来说路途上都需要一两天,一定要给病人看完看好。

医药导报:您的笔名“观云居主人”在文化圈也小有名气,可否分享几则您的作品。

刘仁毅:我有点“文化情结”,平时常写点小诗。分享两首供贵报读者点评指正吧。

《癸卯重阳感怀

日月如驰又重九,红衰翠弱秋寒愁。

游艺渝州自嗟叹,方家不能乡梓酬。

辗转南浦未两载,嫌与杯羮且掣肘。

无奈溯洄扺渝都,终可善为患者谋。

节支省用亦愈病,顽疾沉疴络绎求。

百年之变风气异,仁术难仁甚堪忧。

吾尽吾心斯无悔,勿共佻巧相与投。

谢答海南规划设计院吴院长昌林贤弟

《自度江城子·迎新年》

新年伊始,昌林贤弟贺年词,随新年万里而至,情义隆隆,意趣盎然,节日添彩,令人欣然。不揣浅陋,冒昧自度一曲以之谢答。

遥想往事除夕天,寐不眠,思连绵。

故旧如鲜。

谊随时光添。

诗传庆贺越万里,去鼠岁,奔牛年。

迟暮体衰慕昨前,失壮颜,慎开言。

心志依然,意趣无所偏。

为精德艺走天下,学无限,艺无边。

记者:彭群方 

通讯员:张淑敏

编排:黎昕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医药导报社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主办,西部唯一处方药广告发布全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