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前她“郁结成疾” 针灸后她“神清气爽” 破解“情绪病” 针灸有何奇妙?

健康   2024-12-04 20:52   重庆  

“神医啊,针厉害!”

12月4日,在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璧山医院国医馆,重庆中医药学院针灸推拿(骨伤)学院院长、重庆巴渝岐黄学者、重庆市名中医唐成林教授的门诊办公室,记者第一次见到前来做针灸治疗的小彭(化名),她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这样告诉记者。这是她评价近4周以来,在唐成林教授的门诊持续接受针灸治疗最深刻的体验。

说到小彭的求医经历,就要把时间倒回到今年的5月。

“自我感觉体虚”

补气血却“不见啥效果”

从今年5月开始,30多岁的小彭连续遭遇亲人去世等重大生活情感变故后,心情一直闷闷不乐,感觉做什么都提不起劲,也一直没什么精神。当时正逢公司业务最繁忙的时候,因为忙于工作,连她自己都觉得“就是心情不好嘛!过段时间就好了!”

结果,到八九月份的时候,等到工作节奏渐渐缓下来。小彭才发现自己真的“出问题了”。她觉得自己无法表达喜怒哀乐等情绪,哭不出来,笑不出来,对什么事都感觉特别麻木。即使是请假外出旅游,也感觉不到任何快乐,或者情绪上的波动。同时,她开始出现肩颈疼痛,头痛,每天嗜睡犯困,食欲大幅下降,吃得很少,吃下去的东西也不消化,

此时,小彭想到“我是不是太虚了,要补一补”,于是10月份,她就挂号中医内科,开了一些补气血的药,回家吃了药感觉也没啥效果。

针灸中她“哭泣不止”

压抑的情绪终于释放出来

11月初,因为肩颈痛得厉害,小彭挂号唐成林教授的门诊,想要解决肩颈疼痛的问题。结果,唐成林教授在脉诊中发现,小彭的脉象表现出来的特征可以看出她的情志异常,具体来说就是心经、心包经、肝胆经脉象异常,此外,“忧思伤脾”,导致她的脾胃也出现了问题。

因此,在针灸时,唐教授根据她的脉象特点,在相应穴位上施针,针刺第一次以后,小彭的情绪郁结纾解了不少。做完针灸的当天中午和晚上,她的精神就感觉好了很多,食欲也好了,吃饭也香。但心情依然闷闷的,说不出来哪里出了问题。 

第二次针灸的经历,让小彭至今仍然觉得“不可思议”。她告诉记者:“我当时正在针灸,半个小时的针灸治疗刚刚开始不到10分钟,我觉得我的眼泪像完全不受控制一样,止不住流。我告诉护士和唐教授,唐教授亲切地跟我说,没事儿,你想哭就哭吧!后来,我整个人就哭到整个身体开始颤抖,一直哭了有20多分钟,等到针灸治疗时间临近结束时,突然哭泣就止住了。太神奇了!”

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在一次次的针灸治疗中,小彭能够明显感觉有一股郁结之气渐渐地从胸腹中开始往上提升、往外疏散,心情越来越好,食欲越来越好,睡眠也大为改善,肩颈疼痛也在逐步减轻。所以,才有了她发自内心的感叹:“针厉害”!

行气、解郁、疏经、通络

针灸治疗情绪病“多管齐下”

唐成林教授告诉记者,针灸治疗抑郁、焦虑等“情绪病”临床上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是一般老百姓却知晓得不多。他说:抑郁等情绪病,在中医属于“郁证”,“凡刺之真,必先治神”,针法的根本就是治神。小彭的病症属于典型的长时间情绪抑郁等身心疾病导致的躯体化病症。对于这一类疾病,如果只是关注躯体问题,不关注情志心灵问题,往往治标不治本,疗效不会持久。《望诊遵经》曰:假令得肺脉,其外证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其内证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洒淅寒热,有是者肺也,无是者非也。根据四诊合参,对于这个情绪问题躯体化的临床病例,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达到疏经、通络、行气、解郁的效果,疏散郁结之气,畅达了情志,再配合疏肝、利胆、宁心、安神的中药,可以达到很好地调节五脏六腑功能、消除心身病症的目的。对于个别具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患者,还可以配合调理脾胃的穴位进行针刺以及服用健脾调胃的中药,消除脾胃的不适症状。针灸治病具有应用广泛、疗效确定的特点,因此对抑郁、焦虑等“情绪病”及其伴发的或继发的躯体疾病可以通过针灸或者针药合治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但要注意,针灸治病也要以患者的症状结合舌象、脉象等,经过辨证才能决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唐成林教授提醒大家,遇到不良情绪一定要及时宣泄,学会放下心理包袱或心中执念,可以选择向亲友倾诉,大声喊出来或哭出来,也可以通过户外运动舒缓情绪,甚至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等,一定注意不要长时间压抑自己的情绪,情绪疏导不良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出现躯体性病症。“出现个人无法排解的长时间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或者出现突然的失眠、头痛等症状,建议大家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记者:夏冰冰

编排:黎昕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医药导报社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主办,西部唯一处方药广告发布全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