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竭力研究扶正法在肿瘤术后,化疗、放疗后的综合治疗,以及运用整体观念提高肿瘤病人的免疫能力,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和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对疑难重症疗效显著。
医药导报:请问您为何会选择从事中医工作?
李心甫:青年时期,我在机缘巧合之下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便自学中医书籍,背诵《汤头歌诀》《方剂歌诀》。1969年作为知青下乡,看到农村经济文化落后,缺医少药的情况,于是便自己用针灸给村民治疗一些小病。后经重庆市卫生医疗队培训三个月,当上了“赤脚医生”,开始边做农活,边给农民看病。回城后师承沙坪坝区名中医刘仲礼、张仲尧,学习针灸,随师出诊,开始读更多的中医古籍,如《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黄帝内经》《中医学基础》,对中医更加喜爱。
1978年恢复高考后,我毅然报考了成都中医学院中医系。在校期间,同学们都勤奋学习,认真读书。一大批老教授、一代名医,如林一癸、李克光、邓明仲、陈潮祖、廖品正亲自授课。我也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因为我进校时已过而立之年,记忆力较其他同学差。为了将中医学深悟透,我只有笨鸟先飞,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大学期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几乎都是留在学校读书和到学校的附属医院提早见习,由于在校期间各门功课优异,我顺利毕业,并获取医学士资格。
毕业后,我在重钢总医院临床工作近三十五年,努力实践,勇于探索,严于律己,精心诊治每一位病人,所以我既是师承派又是学院派,两者兼有之。
除了学习经典著作和跟老师学、在网上学,我还重视科研,积极参加国内学术交流会议,进修、培训,推动学术交流,不断丰富自己的中医知识。在国内医学刊物发表论文15余篇,获得重庆市卫生局科研二等奖1项,重庆市经委管理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委软科学三等奖1项等多项荣誉。
医药导报:请分享一到两个有代表性的医患故事!
李心甫:我曾治疗过一位杨姓冠心病患者,由于辨证丝丝入扣,以法立方,用药精当,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杨某,男,75岁,今年10月初门诊以冠心病收入住院。一诊体胖、面赤、胸闷窄痛、心悸怔忡、眩晕头痛、动则加剧、双下肢压陷性水肿,已达内踝上部,按之没指。血压180 | 90MMHG,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水湿溱溱,脉沉细,双尺脉沉缓。既往有20余年高血压和15年冠心病病史。用常用降压药和治疗冠心病西药,间断服中药汤剂。本次从四川江油农村乘长途汽车回渝,过度疲劳而致。
入院经西医降压、利尿、控制血压、调节代谢、抑制体内血栓形成等对症治疗,临床症状稳定。中医认为,该患者胸闷气短,心悸怔忡而致胸痛。神疲乏力,双下肢水肿,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双尺脉沉迟,病机属于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肾失气化,水流四肢,渗于肌腠。治疗应温补肾阳,振奋心阳,益气活血,方选参附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三方化裁。人参大补元气,附子温补真阳,肉桂振奋心阳,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土能制水”,利水消肿,口服7剂后,诸症悉平。
病案二,王某,男,49岁,重庆万州人,十年前因急剧消瘦,厌食纳呆,右胁胀痛在三家医院确诊为肝癌,施行肝叶切除术,术后进行了六次化疗,术后一周,该患者求治中医。望其形,形销骨立,面色萎黄,晦暗无华,双目深窠,神疲乏力,食谷不化,厌油腻食品,偶见恶心呕吐、右胁隐隐胀痛,大便稀溏,小便微黄,舌质绛红有瘀,乏津液、黄干苔、脉细玄紧。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医诊断为癥瘕。其病机为湿热内蕴,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脾失健运,肾气亏损。中医立法活血化瘀,养血疏肝,补益肝脾。方剂选用人参养荣汤,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化裁。治疗一月后复诊,精神好转,饮食增加,二便正常,右胁胀痛渐消。
转入中医第二个治疗阶段,立法为活血化瘀,散结消癥,健脾益气,滋补肝肾,方选鳖甲煎、参苓白术散合柴胡疏肝散化裁,调治三个月后,化疗六次结束后,随证治疗一年,复查各项指标正常,尤其是肝CT检查结果显示无变化、无肝内和其他内脏组织转移。十年后追访,癌变无转移,精神尚可,生活质量好。
医药导报:您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撰写的《中风病应分阶段用药》一文,于2012年12月20日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可以简单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吗?
李心甫:中风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急、症状多端,变化迅速,病势重,病程长,危及生命,病死率高。中医的中风涵盖了西医的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意外多种疾病。我撰写的《中风病应分阶段用药》一文较系统地总结了中医治疗中风的经验——
急性期治为重视固脱,善用补气药。辨证要点应分清中经络或是中脏腑。中经络者轻,中脏腑者重。中脏腑又须分是脱证或是闭证。近年对脑血管意外的抢救形成共识,在“黄金72小时”内,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尽早使用针灸,中药汤剂治疗。在治疗上要十分重视气的固脱,回阳救逆。
早期可行活血化瘀,温阳固肾法,方剂主要选用王清任的补阳还伍汤。重用补气药黄芪,随证化裁。其次针药并用,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功能恢复期务必重视补肝肾,调脾胃,益气通络。随证选方,可用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左归丸等方剂。在诸方中重用人参、黄芪、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山萸肉、肉苁蓉等。亦可用华佗再造丸,人参再造丸,大活络丸等中成药以善其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医药导报:多年来,您一直不断总结中医治疗方法,近年来西医靶向治疗问世,您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可否简单介绍一下呢?
李心甫: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三套马车,并驱前行”,是我国既定的战略方针。特别是“新冠”肆虐全球,全国驰援武汉,中医提早介入,采用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彰显了中医药的优势。
中医要现代化,要不断提高治疗水平,走向世界,必将要引进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以癌症为例,它是一类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任何单一手段的局部治疗,均难以彻底治愈。中医药治疗癌症以扶正祛邪为指导思想,中西医结合可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种治疗方法,在其各治疗阶段,可以起到提高疗效或减毒增效的作用。
在“早发现、早治疗、早切除、早放化疗、早中医药治疗”的原则下,癌症手术前,使用中药可以扶正气,祛邪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抑制或者杀死癌细胞,阻止癌细胞供血,使其肿块缩小,有利于手术。手术后伤气伤血,气血亏损,免疫功能降低,体内应答反应功能衰退。而应用扶正法,可健脾益气,温补肾阳、滋补肝肾、气血双补,提高患者正气及抗疫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延续生命。
医药导报:作为指导专家,对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以及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您有什么好的做法和经验?
李心甫:要提升基层医院人员的诊疗技术水平必须不断学习,既要掌握中医的基础理论,熟读四大经典,又要关注医疗发展的前沿新学说、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医药导报:“市级名中医”是重庆市中医界的最高荣誉,您是几百家参选单位中由社区服务中心推荐并成功当选的唯一的“市级名中医”,填补了大渡口区没市级名中医的空白。对于此项殊荣,您有何感想?
李心甫:社区医疗卫生是“健康中国”的国家行动,是新时代医疗卫生发展的方向,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措施之一。我在三甲医院临床诊疗近35年,后受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这里,我可以大显身手。我认为社区是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一个重要平台,于是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在深化我国卫生体制改革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的作用。如针灸、理疗、推拿、按摩在脑血管后遗症的康复治疗,体现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效果。
每当看见一大批老年患者经我诊治后,解除了病痛,提高了生活质量,我就会感到无比欣慰。而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也将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银发”行动,真正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医药导报:现在中医药发展环境越来越好,重庆也有了自己的中医药高等学府(重庆中医药学院),作为前辈,请您给正在学习中医药的学生们说几句心里话!
李心甫:成立重庆中医药学院是重庆市几代中医人的梦想。它的成立标志着重庆已经有了中医药高等学府,将会培养更多的中医药高级人才。青年是社会的未来,中医药要发展要走向世界,靠的是年青一代,因此我想送给青年学子6个字,即我们中医药人要“自信、自立、自强”!
医药导报:作为医者,您认为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
李心甫:崇尚人民至上,医乃仁术,大医精诚,孜孜不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技术精湛,医德高尚乃现代中医人应有的素养和品质。
医药导报:请以一句话寄语中医药。
李心甫:中医学乃中国文化之精粹,视为“国粹”,砥砺前行,追梦中医未来。
记者 江麓 通讯员 姚国琼
编排:黎昕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