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院长访谈】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江津医院党委书记刘升兵:六个聚焦引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健康   2025-01-17 17:02   重庆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立医院内涵建设”“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24年,医药卫生领域“重磅”政策频出,充满挑战与机遇。近日,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江津医院党委书记刘升兵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一起来看看过去这一年,其本人及医院有着怎样的故事与收获?

聚焦基层党建 凝心铸魂

首先,坚持政治第一。坚持把政治建设作为医院党建工作的根本,全面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严格第一议题学用结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央精神和市委区委决策部署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

 其次,加强思想铸魂。制订轮训方案、细化考核指标、落实积分制管理,全覆盖无盲区及时跟进学习,开展“纪律在前”党纪学习教育、“阅读经典”红色教育、“二十届三中全会”专题讲座、“行走的思政课”面对面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是强化组织聚力。制订《党支部参与科室重大问题决策制度》,一体推进党支部参与科室重大问题的决策。深入推进“五项先锋引领载体”专项行动,设立了20个“党员先锋岗”、5个“党员示范岗”、5个“党员责任区”。统筹开展“五型活动”即调研课题型、围坐研讨型、考察合作型、基层服务型、中医药文化宣介型。实施“党员揭榜挂帅,支部攻坚克难”党建项目化管理,围绕“一支部一品牌”加强支部品牌建设,建成院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5个。

 第四,严格规矩约束。创新建立“廉政风险四级预警”、院内小巡查、廉政查房“三项廉政防火墙机制”,分别开展“点穴式”防控、“解剖式”督查和“闭环式”管控。

聚焦谋篇布局 把准航向

系统谋划了“二二一”发展思路,即坚持党建统领,坚持中医药本色底色推动特色高质量发展主线,守住安全风险底线,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员工为根本”提高三感。

坚持走西医走不了的路、做西医做不了的事,围绕中医药传承创新五“zhi”诀——“志”“智”“治”“制”“至”,构建方向路径、人才发展、专病治疗、标准体系、目标境界,谋定“五个维度”——医教研协同相长、学科人才强力支撑、中医药特色鲜明中西医并重、中医药文化赋能、带强基层优质服务群众高质量发展路径。建立党委决策事项跟踪问效机制,推行“五个坚决不干”,即“违反规定、对发展不利、损伤群众利益、当期不可承受后期不可持续、会留下后患的事情”坚决不干。

聚焦学科人才 夯实支撑

一是狠抓平台建设提升人才引力。成为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和西南医科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遵义医科大学等6所高校教学医院,申报中医师规培基地、获批西学中规培基地,新设立重庆市慢病专委会等学术教研组织8个,省级以上学术、教学组织增加到11个。

二是强化学科建设培育人才沃土。建立重点学科、优势专科、亚专科、优势病种及方剂培育机制,让人才与学科、专科、病种、经方一对一匹配,组团推动建设。

三是优化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动力。将新增绩效总额85%用于临床激励,进修学习待遇实行“翻倍”保障,开设应秋大讲堂、中医经典研读活动,对新技术、新项目等研学成果实行单项重奖,建立年轻医生必有师、高年资医生必带徒机制,确保人才保持高昂的激情动力。

四是建立人才孵化器提高育人质效。依托院士工作站、名中医工作室等,有计划培养、造就优秀专业人才。建立六大库(学科人才库、师资人才库、科研人才库、科研项目孵化库、重点专(学)科培育库、精品课程(教案)库)人才孵化器,全面谋划医教研人才储备培养。

聚焦创新思维 驱动发展

全国首创中医慢病管理新模式。建立“一院三中心两支撑”即:获批成立重庆首个糖尿病医院、慢性病中医药干预中心和慢性病中医药治疗管理中心、儿童青少年形体矫治中心,以任应秋学术思想传承研究会、重庆市中医慢病专委会作为学术思想和学术标准支撑体系的慢病管理新模式,围绕指标、指征、形体、感觉异常,推行“五师”:中医师、专科护师、健康管理师、运动师、营养师共管机制,系统开展中医药慢病干预、调理、治疗和管理。此模式得到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专委会推崇,做法在深圳、广西等地举行的世界、全国会议交流,全国慢病专委会将医院确定为全国首批15家中医药慢病管理示范创建单位,央视《发现之旅》栏目专题播报。

创立全国唯一“任应秋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社团组织。每年开展任应秋学术思想研讨、农工党“任应秋学术沙龙”两大全国性的学术活动。

全国首开“中医慢病学”课程孵化。联合重庆中医药学院,在医院设立“中医慢病学”教研室,开展中医慢病学(选修)课程孵化。

探索“融合医疗模式”。围绕“飞地联合专科建设”、远程诊疗平台、基层“中医院专家工作室”、养老机构“中医助养”行动、基层教学点建设、双向转诊接驳急救等7个重点探索医改基层落地措施,实现区镇村三级资源技术互动融合,让区级下得去、镇级出得来、村级融得进,共同就近就便服务群众。

三支部一网格互动开展“中医药健康驿站”——蒲公英行动。在全市率先建成标准化的中医药健康驿站,由医院支部、社区支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支部和社区网格长共同参与,将中医师、中医药技术、中医药文化向镇街、向社区、向网格、向人群聚集区延伸,三级医师进入群众圈群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格化中医药健康服务。

聚焦文化赋能 守住根魂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的根和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良田沃土。谋划重庆中医药学院分图书馆、应秋书屋等4个文化场馆;拟建江津中医名人堂、任应秋执教园等文化阵地;开展中医夜市行、“舌尖上的中医药”美食节等专题文化传播活动;启动策划院内14个板块、院外5个板块中医药文化;注册“津生草本”药食同源产品商标,开发中医药文创养生产品103种,出版原创科普书籍4册,以浓厚的中医药文化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

聚焦服务群众 便民惠民

一是减轻就医负担。充分发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运用PDCA管理思维实施闭环式管控。住院人次同比增加24%,住院次均费用同比下降16%,西成药占比、耗占比持续下降。二是改善就医环境。对老院区进行美化装饰,将窗帘、被服整体更换为暖色调家庭式风格,设置公共茶饮免费提供中药特色热茶,民警常驻警务室。三是优化便民措施。建设2个太极图式一站式服务中心,推行床旁结算服务,中药抓药实行门诊、住院分期保障,住院病人出院带药提前预约,将地面车位全部留给患者家属等等。

记者彭群方

通讯员严雪梅

编排:黎昕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医药导报社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主办,西部唯一处方药广告发布全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