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b提要: 近日,印中经济文化促进会(ICEC)发布题为《莫迪3.0: 新时代的中印合作》的报告。ICEC创始人兼秘书长穆罕默德·萨奇布在报告中指出,2014至2024年是中印关系的关键十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合作与竞争并存,以及不断演变的地缘政治格局。尽管双边贸易和投资取得了显著增长,贸易逆差、边境争端和战略竞争等挑战仍然制约着两国关系的和谐发展。展望未来,中印能否有效解决分歧、深化合作,并建立稳定的伙伴关系,将对地区及全球的和平与稳定产生深远影响。Abstract: The India-China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uncil (ICEC) recently published a report titled Modi 3.0: A New Era of Sino-Indian Cooperation. In the summary, ICEC Founder and Secretary-General Mohammad Saqib highlighted that the period from 2014 to 2024 marks a critical phase in China-India relations, characterized by cooperation, competition, and shifting geopolitics. While bilateral trade and investment have grown significantly, persistent challenges such as trade deficits, border disputes, and strategic competition continue to limit the potential for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relations. Looking ahead, whether China and India can properly manage their differences, strengthen cooperation, and establish a constructive partnership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regional and global stability.以下为报告概要:
(图源:印中经济文化促进会)
2014年至2024年十年,是中印关系的关键时期,其特点是合作、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中印关系受到了重大经济、战略和文化发展的影响。本摘要概括了对这段时期中印关系分析中的关键主题和发现,内容涵盖经济伙伴关系、战略竞争、边界争端、外交努力、文化交流以及双方在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共同机遇。在莫迪第一任期(2014-2019年)期间,印度致力于重设外交政策,强调加强与包括中国在内的邻国的联系。在此期间,双边贸易和投资增长显著,贸易额从2014年的460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1350多亿美元。由于印度对中国电子产品、机械、药品和纺织品的进口增加,中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印度则向中国出口有机化学品、铁矿石、棉花和石油产品。然而,这种经济繁荣却被严重的贸易逆差所抵消。印度持续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远多于出口,到2023年贸易逆差约为900亿美元。这种不平衡促使了“印度制造”等倡议,以促进国内制造业发展,减少对中国进口的依赖。此外,莫迪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在敏感领域,特别是科技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实施了限制。尽管采取了这些措施,经济合作仍在继续,这突显了相互依赖与战略谨慎之间的复杂平衡。莫迪第二任期(2019-2024年)的特点是紧张局势加剧和战略竞争。2020年6月加勒万河谷冲突发生。这场冲突导致20名印度士兵死亡,以及未公开数量的中国士兵伤亡,这是自1962年中印战争以来两国之间最严重的军事冲突。该事件加剧了原本就紧张的中印关系,使得两国在实际控制线沿线长期军事对峙。![]()
边界争端,包括2017年洞朗对峙等重大事件,暴露了中印之间持续存在的动荡和冲突的可能性。两国都在实控线沿线增加了军事存在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剧了不信任和战略竞争。尽管发生了这些冲突,外交接触仍在继续,高级别访问和建立信任措施,以管理和缓解紧张局势。然而,直到今天,未解决的边界争端仍然是完全稳定和融洽的双边关系的核心障碍。在莫迪执政期间,外交努力一直是管理中印关系的基石。2018年两国领导人在武汉举行的非正式峰会,是在持续存在的争端中重新调整双边关系的一次重要尝试。高级别会晤、国防对话以及参与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和东盟-印度自由贸易区等多边论坛,为解决经济和战略问题提供了平台。![]()
2018年4月27日和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武汉东湖宾馆同印度总理莫迪举行非正式会晤 (图源:新华网)印度与四方联盟(包括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战略结盟是另一个关键发展。中国将这种结盟视为遏制其发展的企图,进一步加剧了战略竞争。与此同时,印度通过“东向政策”等倡议加深了与东南亚国家和其他地区伙伴的交往,从而建立一个联盟网络,来平衡中国在印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技术已成为中印关系中的一个关键战场,影响着经济和国家安全层面。虽然两国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太空探索等领域开展了合作,但技术领域的竞争往往阻碍了全面合作。印度对华为等中国科技公司的限制,主要源于对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的担忧。近期行动表明数字世界中持续存在的竞争。对包括TikTok在内的多款中国应用程序的禁令,凸显了在更大的战略紧张局势下数字外交面临的挑战。尽管存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文化交流在培养相互理解和弥合中印之间差异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教育、电影、音乐、艺术和数字平台方面的倡议促进了人文联系,并推动了文化外交。诸如印中文化年、联合文化节和学生交流等项目增强了双方对彼此文化遗产的欣赏。![]()
2024年是印度诗人、文学家、艺术家泰戈尔访华100周年,中国学术界、文艺界的相关机构及人士举办了包括“‘重走泰戈尔之路’代表团访问中国”“‘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等在内的多场纪念活动,旨在缅怀泰戈尔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的巨大贡献,推动中印文化交流互鉴 (图源:公众号人民画报)然而,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政治敏感性偶尔会使这些文化互动紧张,反映出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微妙平衡。2024年杭州文博会印度馆(图源:印中经济文化促进会)
中国与印度之间知识共享的潜力涵盖多个领域,包括经济发展模式(例如扶贫项目)、技术进步、治理实践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公共卫生和基础设施发展方面的合作努力,为双方共同发展和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途径。联合研究计划、技术交流以及知识共享平台的建立,可以加快进步、支持创新,从而促进两国的可持续发展。尽管存在合作机遇,中印关系中仍存在一些挑战。未决的边界争端和战略互不信任继续加剧紧张局势,阻碍更深入的合作。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争夺影响力的战略竞争加剧了地区对抗,使建立合作框架的努力变得复杂化。此外,两国国内的政治敏感性和民族主义情绪制约了外交灵活性,并强化了公众对竞争的认知。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建立信任措施和健全的对话机制对于解决边界争端和降低冲突风险至关重要。在互利领域促进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加强文化外交有助于建立信任和相互理解。此外,在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和地区安全领域利用合作努力,可以改变双边关系,使其有利于共同繁荣和稳定。2014年至2024年这十年是印中关系在莫迪总理领导下发生转变的时期。中印关系的特点是显著的经济增长、战略竞争以及通过外交接触和文化交流不断努力管理有争议的问题。虽然经济联系得到了加强,但贸易逆差、边境争端和战略竞争等持续存在的挑战限制了双边关系和谐发展的潜力。展望未来,中印两国能否妥善处理分歧,遵守外交协议,并利用各自的优势,将对未来关系走向至关重要。持续努力开展外交、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进行经济政策改革,对于促进稳定和繁荣的双边关系,为地区和全球稳定做出积极贡献至关重要。随着两国继续崛起成为全球大国,它们在驾驭复杂地缘政治格局方面的合作和能力将显著影响21世纪国际关系的更广泛动态。![]()
2024年12月18日,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3次会晤在北京举行,这是5年来双方的首次会晤。中印边界问题中方特别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与印方特别代表、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根据两国领导人喀山会晤重要共识,本着积极和建设性态度,就中印边界问题进行了实质性讨论,并达成六点共识 (图源:外交部网站)通过相互学习、加强文化外交和致力于合作发展,中印两国可以将彼此关系从战略竞争转变为建设性接触。这种转变不仅有利于两国,也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稳定、繁荣和可持续的全球秩序。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它们将在国际舞台上继续发挥关键作用,两国的伙伴关系将有助于应对全球挑战,并促进未来的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