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的366天,从“钓鱼台聚会”到“鼓岭论坛”

文摘   2025-01-03 20:04   北京  


中美关系何去何从? 2024 年,中美之间进行了多层面互动,如中美经济工作组第七次会议、金融工作组第七次会议相继召开,两国还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续签五年。2025年,这一系列双边接触能否深化,两国关系能否绕过暗礁、走向稳定, 透过纷繁复杂的岁末年初信号,可见端倪。

2024年12月26日和12月31日,《人民日报》先后发表评论文章,展望中美关系,明确中方红线,重申政治基础,表达友好合作愿望。近年来,在两国元首引领下,中美恢复和新建了20多个沟通机制,在外交、安全、经贸、禁毒、农业、人文等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果。从磋商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到在乌克兰危机、朝鲜半岛等问题上保持沟通对话,再到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中美都可以找到合作点和共同利益。 

北京对话始终致力于为中美关系集聚智慧、扩大共识、增进互信。在2024年举办、协办、参加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和活动,邀请包括前驻美大使崔天凯“修昔底德陷阱”的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及众多国内外资深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围绕中美互利合作、人文交流等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为促进中美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推动两国关系沿着稳定健康的轨道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1月5日,纪念中美建交45周年招待会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招待会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共同举办,两国各界友好人士350余人出席。北京对话联合发起人兼秘书长韩桦受邀参加中美建交45周年招待会

3月23日,北京对话发起人、观察者网董事长李世默与应邀来华访问的哈佛大学教授、“修昔底德陷阱”的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中国前驻美大使崔天凯,就中美关系、全球新冷战风险、AI等高新技术对国际安全的重大影响等展开对话。

4月8日,韩桦就耶伦访华发表评论,认为耶伦的“不脱钩论”是中美关系的一缕阳光,呼吁双方就经贸等经济问题开展务实合作。

4月24日至2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应邀访华。他在媒体见面会和随后接受BBC专访时表示,中美两国保持外交对话和沟通非常重要,一要确保双方进行清晰沟通,避免误判;二要探索在双方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开展更多合作。北京对话汇集专家组意见,第一时间发布《布林肯访华的总结报告》。

同时,北京对话特约专家、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系主任唐晓阳发文指出中美经济纽带依然紧密,孤立政策将令双方受损

10月24日,中美专家经济对话在北京对话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周琪院长等与美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处官员一行,就中美关系及经贸问题,以及其它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


12月12日,在美国大选结束后,北京对话专家组赴美参加中美研究中心(ICAS)年会,诊脉“特朗普2.0时代”吴士存、洪农、赵海、于铁军、韩桦等出席并发言。


12月24日,《人民日报》主办的2024鼓岭论坛在京举行,同时举行了“鼓岭论坛官方网站”上线仪式,发布了《中美青年友好交流倡议》,启动了“中美友好合作故事”作品征集活动。 

韩桦出席论坛并主持圆桌对话。她表示,中美经贸合作不仅是国家层面的博弈与合作,更是一场连接民心、跨越文化的长跑。希望以鼓岭论坛为起点,凝聚更多共识,携手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为中美关系增添更多确定性。

(图源:人民网)

北京对话Beijing Club
北京对话 Beijing Club for International Dialogue 智库 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