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十二位国民党籍将领

文摘   历史   2024-09-22 08:02   江西  

十二位国军将领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收录、整理/钟际才
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是全国规格建制最高,声名最著的一座园林式公墓。公墓主要用于安葬我国已故党和国家及军队领导人、民主党派领导人,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革命烈士和国际友人。而其中有十二名原国民党军的高级将领去世以后,也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下面就来让才哥带您一一阅读这十二位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国民党军将领。注:以逝世的时间为先后。

卫立煌

卫立煌(1897年2月16日—1960年1月17日),字俊如,又名辉珊,安徽合肥人,民国初年参加合肥光复军。
1917年任孙中山卫士、警卫团排长。翌年,调粤军第二支队为连长、营长、团长。1925年粤军编成国民革命军,任第一军第三师第九团团长、第十四师师长。1927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副军长,1929年任国民党军第四十五师师长,1931年起任第十四军军长。抗日战争初期,先后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及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等,积极主张抗日,指挥忻口战役。1938年到延安,对中国共产党有了较深的了解。历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河南省政府主席兼冀察战区总司令、军委会西安行营主任。1943年冬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在滇西、缅北给日军以重创,名声大振,后任陆军副总司令。1946年9月出国考察,次年底回国。1948年,任国民党东北“剿共”总司令。沈阳解放前夕,因消极避战被撤职查办,飞回南京,被蒋介石软禁。1949年获释出走香港。于1955年3月回到北京,是第一个从海外归来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等职。
1960年1月17日在北京病逝,终年63岁。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龙云

龙云(1884年11月19日—1962年6月27日),彝名纳吉岬岬,字志舟,原名登云,彝族,云南恩安(今云南昭通)人。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
1914年,龙云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学堂第四期步兵科。任云南都督唐继尧侍从副官。1922年被唐委为第五军军长。1927年发动政变,逼唐下台,独掌云南军政大权,至1945年,共主政云南18年之久。
1949年8月13日,龙云在香港发表《我们对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正式宣布起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62年6月27日,因急性心梗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王耀武
王耀武(1904年—1968年7月3日),字佐民,汉族,山东泰安人。抗日革命家、抗日名将,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山东省主席、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山东绥靖统一总指挥部主任。
1924年11月考入黄埔军校;1936年秋任西北“剿总”司令。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率部创建第七十四军,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师长、副军长;1939年,因功升任第七十四军军长;1945年1月,升任第四方面军司令官;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任受降主官。
1946年1月下旬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3月兼任国民党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10月23日,兼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并兼省保安司令、山东军管区司令等职。
1948年9月在济南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俘虏。1959年特赦获释后,任全国政协委员。1968年病逝,享年64岁。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廖耀湘

廖耀湘(1906年5月16日—1968年12月2日),汉族,字建楚,号冠三,湖南邵阳(今湖南新邵)人,国民党将领,爱国民主人士。曾任新编第六军军长。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留学法国,回国后参加了南京保卫战。
1939年担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22师师长,1940年,同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1948年10月辽沈战役中,廖耀湘部战败被俘,后于1961年12月作为特赦战犯被释放。特赦后,先后任北京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1968年12月2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终年62岁。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李宗仁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桂林市临桂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桂系”首领,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携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中共领导人欢迎。
1969年1月30日,因肺炎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张治中

张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原名本尧,字警魄,后改名治中,字文白,安徽巢县(今安徽巢湖)人。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政治家,军事家,爱国主义人士。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任第五军军长,在上海抵抗侵华日军;1937年11月,任湖南省主席;1938年,因失误导致“11.13长沙大火”事件而被革职。1945年,调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1949年,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主席包尔汉,促成新疆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1969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傅作义

傅作义(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日),字宜生,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孙吉镇安昌村(原荣河县)人。国民革命军将领、抗日名将,追求进步的国民党员。
1910年入太原陆军小学。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5年入保定军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1924年后,任晋军第四旅第八团团长,第四师师长。1927年参加北伐战争。次年任第三集团军第五军团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失败后进驻绥远。1931年任晋绥军第35军军长、绥远省政府主席等职。1936年11月初,发起百灵庙战役并肃清了绥远境内的伪军,挫败日军西侵绥远的阴谋。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剿总”司令。1949年1月促成北平和平解放,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贵历史建筑完好地得到保存,200万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免遭兵燹。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任水利部(后来的水利电力部)部长长达22年之久,为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4年4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范汉杰

范汉杰(1896年10月29日—1976年1月16日),名其迭,字汉杰,广东大埔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抗日名将,战后获授首批抗战胜利勋章和美国总统自由勋章等奖章。先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将官班甲级第一期、德国陆军大学。
黄埔军校毕业后,在粤军第一师邓仲元部历任参谋、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第十师师长。北伐期间,参加过大败军阀吴佩孚的汀泗桥战役和讨伐孙传芳的江西德安马回岭战役等。北伐后出国留学,曾到日本、德国考察,研究欧美和日本的政治、军事。回国后,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九·一八”事变后,任十九路军参谋处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副军长、国民革命军第27军军长兼郑州警备司令、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抗战胜利后历任东北行营副主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徐州“剿总”副总司令、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兼郑州指挥所主任、山东第一兵团司令官、冀热辽边区总司令兼热河省政府主席、国民党军装甲兵团司令、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等职。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于锦州。1960年获特赦,后任全国政协文史馆专员。1964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1976年1月1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0岁。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聿明

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字光亭,汉族,陕西米脂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一·二八事变)。

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率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1948年,任徐州“剿总”副司令。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战役中被俘,随后在1959年12月4日作为第一批特赦战犯被释放。特赦后,杜聿明曾任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和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1981年5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黄维

黄维(1904年2月28日—1989年3月20日),号悟我,后经蒋介石改名为培我,江西贵溪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国民党中将。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缅甸反攻等,在淞沪会战号称“血肉磨坊”的罗店战役中表现神勇。

曾任国民革命军第12兵团司令长官,俗称“黄维兵团”,在淮海战役中兵败被俘。1975年,作为最后一批战犯被赦,后任全国政协委员,致力于国民革命军军史研究。

1989年3月20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郑洞国

郑洞国(1903年1月13日—1991年1月27日),字桂庭,汉族,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参加东征和北伐,是最早参加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将领之一,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1933年率部参加了长城古北口抗战,“七七事变”后,相继率部参加保定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昆仑关大捷、鄂西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等战役,屡创敌顽,战功卓著;1943年调任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长,率部会同盟军收复缅北,扬威国外;1945年回国,历任第三方面军副司令、东北保安副总司令、代总司令等职,1948年于辽沈战役时,脱离国民党阵营。
建国后,他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参事、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委,第五、六、七届民革中央副主席,黄埔同学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祖国建设与统一事业。
1991年1月27日,郑洞国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沈醉

沈醉(1914年6月3日—1996年3月18日,字叔逸,湖南湘潭人,中华民国陆军中将。

沈醉在民国期间,先后任少校行动组长、稽查处上校处长、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国防部保密局云南站站长、中华民国国防部少将专员、云南专员公署主任、中将游击司令。1949年12月9日被卢汉扣押,参加云南起义,后协助卢汉逮捕了在昆明的大多数国民党人员。1960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特赦,任中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专员。1980年被认定为起义将领。1981年11月起,历任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6年3月18日病逝,享年81岁,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钟际才

大余县民政局退休干部

热爱客家文化与摄影,钟情于地域文化挖掘和研究。足迹遍布大余县的山山水水,大余县文化与历史的活字典。

不少作品发表在全国各大杂志、报刊和学术网站。

善良说大余
成为一个能够帮助大余老百姓的小人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