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巴黎残奥会是真正的体育盛会?

文摘   2024-10-24 14:12   日本  

巴黎残奥会已于9月8日闭幕了。日本摄影师越智贵雄自24年前悉尼残奥会时开始拍摄残奥会赛事,亲身感受到了之后的变化:北京残奥会,让赛会逐渐向真正的竞技体育盛会转变;巴黎残奥会“摒弃了偏见与成见,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巴黎残奥会达到新高度

国际残奥委会(IPC)主席安德鲁·帕森斯在巴黎残奥会闭幕式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巴黎残奥会为残奥会划定新标准。赛事运营各个方面的水平都非常高。”巴黎残奥会的确配得上这番盛赞,它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

巴黎残奥会比赛吸引了大量观众。图为在埃菲尔铁塔附近的场馆举办的盲人足球比赛现场(图片:越智贵雄)

巴黎残奥会上,有一个自2012年起延续了三届赛事的“东西”消失了。那就是复杂的残疾分级解释。这就像一个画展,所有作品都不标作者姓名、不附介绍卡,观众们直接、纯粹地去感知作品本身,享受其中的乐趣。

观众席上的掌声并不为“残疾人”而响起,更多观众纯粹地享受比赛,对那些在万众瞩目之下努力拼搏的参赛选手心存尊重。

德国运动员马库斯·雷姆在巴黎残奥会田径男子跳远中获得金牌。这是他自2012年伦敦残奥会起连续四届夺冠(图片:越智贵雄)

从无数道车辙印中获得感悟

轮椅网球比赛与法国网球公开赛一样,都在罗兰·加洛斯体育场举行。因此,赛前我就非常期待拍摄那片历史悠久的红土球场上留下的车辙印。

决赛在日本年仅18岁的选手小田凯人和英国选手阿尔菲·休伊特之间展开。我特意离开了距离选手最近的摄影师席,来到观众席的最高处拍摄,因为那里是俯瞰球场上轮椅车辙印的最佳位置。

小田在休伊特已经拿到赛点的情况下绝地反击,最终赢得金牌。取得胜利的瞬间,他倒在红土球场上,尽情释放喜悦之情。而我透过取景器如愿地等到这一瞬间,忘我地按动快门。

在法国巴黎罗兰·加洛斯体育场,小田凯人在巴黎残奥会轮椅网球男子单打决赛中奋力击球(图片:越智贵雄)

然而,比赛结束后,当我查看拍摄的照片时,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个巨大的误区。

我原本希望通过红土球场上的车辙印,来抽象地表达残奥会运动员一路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结果,照片实际展现出来的是两名选手之间激烈对决的痕迹,无关残疾。

球场上留下的并不是“残奥会运动员”艰难行进的辙印,而是纯粹的“运动员”之间激战的痕迹。在回看照片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当时已经彻底被那场精彩的比赛吸引,陶醉其中。这其实是理所当然的,是我之前把事情想得复杂了。

当时,体育场座无虚席,想必没有人是用看待“残疾人运动”的眼光来观看那场历史性比赛的,否则现场氛围就不会那般热烈。我确信,我们已经迎来了残奥会运动员和奥运会运动员被一视同仁的时代。

悉尼:不必要的担忧

回顾过往拍摄残奥会的经历,我理清了残奥会发展至此的历程。

我第一次拍摄残奥会赛事是在24年前的悉尼。当时,赛场上观众们的热情让我感到震惊。原因很简单,在那之前,我一直觉得残疾人很可怜,甚至不忍将镜头对准他们。

在那届残奥会的开幕式上,我看到一名失去双腿的运动员单手倒立,挥着另一只手向观众致意;我看到比赛中,有的运动员戴着假肢跳跃,有的运动员尽管看不见却奋力奔跑,轮椅篮球、轮椅橄榄球赛场上轮椅被冲撞出火星。

2000年悉尼残奥会男子1500米轮椅田径赛现场(图片:越智贵雄)

我本以为这些画面会带着悲壮感,实际上,呈现在我眼前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我想,在那年悉尼残奥会上,不仅是我,许多人对残疾人从事体育运动的感受都与今天大不相同。当时,日本报纸的体育版上几乎没怎么报道残奥会,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也被视作“康复治疗的延伸”,而非“备战”。

身在巴黎残奥会,回想起当年残疾人所处的环境和世人对他们的看法,恍若隔世。因为在巴黎,我几乎没有接触到那些关于残疾人的过时观念,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享受残奥会的氛围中。

北京:残奥会“奥运化”加速

让我感觉残奥会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关键节点是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

当时,每个场馆都座无虚席,我能感受到观众们实打实的热情。满场观众为运动员欢呼呐喊,使那届残奥会呈现出了与往届截然不同的氛围。人们只要到了赛场,就能感受到残疾人运动的魅力,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让这成为现实。

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引万人空巷,场面极为壮观(图片:越智贵雄)

根据国际奥委会(IOC)与国际残奥委会(IPC)2001年签署的协议,从2008年开始,双方联合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组织架构也进行了整合。在可能的范围内,奥运会和残奥会得到了一视同仁的对待。残奥委会还获得了奥委会的资金支持,残奥会“奥运化”由此加速。

这种一体化趋势在巴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残疾人运动员竞技水平不断提高,他们使用的装备也在升级,比赛的竞技性更强了。奥运会和残奥会采用同一个会徽,运动员、工作人员和媒体等的证件上同时印有奥运五环标志和由红、蓝、绿三色月牙组成的残奥会会标,摄影师的马甲也是通用的。如此统一到细节,让奥运会向残奥会的转换,也更加省时省力。

伦敦:让人享受的盛会

2012年伦敦残奥会时,英国媒体大力报道了许多优秀的残奥会运动员。在残奥会的发源地,残奥会的体育娱乐价值得到了提升,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

2012年伦敦残奥会,观众们在田径比赛现场为运动员加油呐喊。当年,仅残奥会便售出270万张门票,创下历史记录(图片:越智贵雄)

2016年里约残奥会亦是盛况喜人。当年在日本,为了迎接2020年东京奥运会,一众媒体连日对赛事进行了报道。

如今,残奥会已发展成为一场规模宏大的国际体育盛事。在巴黎,每座场馆都吸引了大量观众,售出门票数高达250万张。观众们不再区别对待残疾人运动员,像享受奥运会赛事一样享受残奥会的比赛。我认为,这一趋势只会加速,不会倒退。

在2024年巴黎残奥会上,一名戴着奖牌的法国运动员走上看台与家人会合,被大批观众团团围住。大家齐声高唱法国著名歌曲《香榭丽舍大街》(图片:越智贵雄)

东京:残疾人运动进一步发展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东京残奥会延期至2021年举办,而且原则上所有赛事都没有观众。如果没有疫情,东京残奥会想必也能向无数观众展示残疾人运动的魅力。

在没有观众的情况下举行的东京残奥会轮椅竞速400米比赛。日本选手佐藤友祈破残奥会纪录,赢得金牌。东京奥运会和东京残奥会自申办阶段就被组合在一起,在那之后的奥运会、残奥会中,这一做法得到了传承(图片:越智贵雄)

日本政府加大了对残疾人运动员的培养力度。2019年,在奥运会选手国家训练中心旁供残奥会运动员使用的东馆竣工。此外,日本政府还积极发掘残疾人运动员,培养相应的教练员。

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运动员获得了国家或企业的资助,运动员职业化、半职业化进程加速。这些努力促成日本在东京残奥会上获得13枚金牌,在巴黎残奥会上获得14枚金牌的好成绩。

如何扎根,求得发展?

尽管如此,残奥会仍面临不少挑战。残奥会许多项目需要昂贵的装备,例如轮椅和假肢。尽管巴黎残奥会的参赛代表团数量打破了历史记录,包括难民代表团在内共覆盖168个国家和地区,但从全球来看,发展中国家残疾人运动员仍然少,残疾人运动不够普及。

即便是巴黎市内,地铁、人行道等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滞后,依靠轮椅等出行仍非易事。

在日本,顶级运动员获得越来越丰厚的支持,但在地方和学校普及度仍然不够。至今仍然存在轮椅运动员使用体育馆遭拒的情况。

创造一个让所有人都能享受运动的环境,通过运动推动残疾人融入社会,这是残奥会的初始意义。除了赢得更多奖牌之外,还有大量必须推进的事情。对此,许多奖牌得主也在新闻发布会等场合表示担忧。

在皮划艇赛场上,巴黎残奥会吉祥物弗里热让现场气氛活跃了起来(图片:越智贵雄)

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吉祥物名叫“弗里热”。其中,残奥会弗里热的右腿是假肢。弗里热一家的座右铭是“独行快,众行远”。

残奥会正在探究更多可能性与挑战。我对残奥会的采访报道看起来要进入一个新阶段了。

标题图片:在法国巴黎罗兰·加洛斯体育场,日本选手小田凯人在巴黎残奥会轮椅网球男子单打比赛中夺冠。他仰面倒在红土球场上,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整片球场留下了无数车辙印(越智贵雄)

Nipponcom日本网
nippon.com日本网是于2011年10月正式开办的多语种网站。我们以促进世界各国和地区对日本的了解为宗旨,向全球60亿读者提供有关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