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如生的金枪鱼寿司、招财猫……,这些日本传统绳结“水引”作品都出自水引艺术家森田江里子之手,她以贴近生活的主题展现了水引绳结的崭新魅力。水引是日本人非常熟悉的绳结装饰,被广泛应用于婚丧喜庆礼金袋及赠礼包装等。笔者采访了森田,请她介绍水引的历史和作品创作过程。
水引的历史
水引历史悠久,关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其中一说是飞鸟时代(公元6世纪末至8世纪初)遣隋使带回的礼物上系着的红、白色麻绳。现代水引成形于室町时代(公元14世纪至16世纪),人们用日本纸“和纸”捻成细绳并用浆糊黏牢,演变成现在的水引形式。这意味着水引是在日本传承了1400年之久的一种传统文化。
系在礼金袋上的水引由水引绳(上)编织而成。下左是常见的红白两色“花结”,下右是森田制作的华丽“鲍鱼结”
“过去,水引还被用于祭神仪式中,在贵族等位高权重的人之间流传,到了江户时代才普及至平民百姓。进入明治时代后,礼金文化兴起,人们开始使用礼金袋,于是水引的编织技巧被视为女性艺术修养的一环,连学校都专门进行教学。到了现代,除了用于表示庆贺的红、白色和用于奠仪的黑色,陆续出现了其他颜色的水引绳。我感觉如今的水引比我刚接触它时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多元化了。”
2006年,森田第一次接触到水引,一年后便开始进行创作。她搬到京都,成立了“和工房 包结”,通过创作作品和开班授课等方式向大众传递水引的魅力。
森田说:“只要将传统的水引图案制作得色彩缤纷,就会让许多年轻人觉得它可爱而拿在手里欣赏;只要在信封或礼金袋上装饰水引,就可以让人感受到赠送者的一片真心。”
从平面到立体,变幻自如
森田的作品不受传统束缚,每一件都令人着迷。从日本的各式节庆到生活中的花草、甜点等主题,她的作品让人几乎忘记了那是水引结。
花草等植物主题也很受初学者的欢迎。如鲜嫩的草莓(左)、为庆贺龙年特制的“不倒翁龙”(右上)、色彩缤纷的甜点布丁(右下) ©2021 Eriko Morita, Wakobo Hoyou
许多人就是因为看到了森田这些可爱的作品,对水引产生了兴趣,想亲手做做看。森田自己也是如此,她被美丽的水引吸引,敲开了当时东京都内唯一一所水引培训机构的门。
“我初入门时也很惊讶,无论是看起来多么复杂的作品,都可以用基本的绳结技巧来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能成为水引的创作题材。我甚至在用餐时都会从眼前的食物获得灵感。创作欲望源源不绝。”
采访过程中,森田为我们示范了如何编织“梅花结”。精致的梅花花瓣水引常被用于信封装饰。
如何编织“梅花结”
先打一个鲍鱼结(淡路结),再将水引绳的两端穿过中间的孔,梅花结便完成了。要想把梅花结打得漂亮,秘诀在于水引绳务必齐整,避免交叠或扭曲。
水引绳根数不同,成品梅花结的尺寸也不同。小的3根,大的5根。根数增加,难度也随之增加
水引绳在“100日元店”就买得到。一般尺寸为90厘米,也有被裁成30厘米长的;种类丰富,不仅有纯色的,还有混入金银丝线的,颜色大约有400至500种。不同的搭配组合能创作出变化无穷的水引作品。
点缀着黄色含羞草的可爱花环
森田表示,无论是平面作品还是立体作品,以基本的鲍鱼结为基础可以创作出任何造型。更有甚者,从手掌大小的寿司到长达五米的作品,都是由同一根水引绳制作完成的,这让人又一次被惊艳到了。而且,据说森田的作品是没有设计图的。她总是一边想象成品的模样一边编织,这也正是水引创作的乐趣。
寿司都是用鲍鱼结编织而成的
招财猫和不倒翁也是基于鲍鱼结制作的。一边想象成品的模样一边编织
森田介绍说,水引不仅是充满魅力的装饰物,还存在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鲍鱼结起源于供奉神明的珍贵食材鲍鱼。再如,礼金袋上的水引有五根绳,代表五根手指,象征着手牵手。每一种水引都有其意义。我很喜欢神秘的事物,这也是水引吸引我的地方。”
长达五米的水引作品 ©2021 Eriko Morita, Wakobo Hoyou
森田仍在创作中的水引作品。“我喜欢专注于指尖的时光,可以心无旁骛地编织。” ©2023 Eriko Morita, Wakobo Hoyou
凯尔特图案与水引之间的关联
森田在遇见水引之前,深受书法等艺术中的“线条”吸引,对世界各地传承至今的图案兴趣颇浓。开始学习水引后,她发现鲍鱼结与凯尔特的传统绳结图案极为相似。
上下两图都是森田用水引技法编织的凯尔特图案 ©Eriko Morita, Wakobo Hoyou
“当我在研究如何用水引创作世界各地的图案时,我发现不仅凯尔特图案,阿拉伯风图案、土耳其图案、新艺术主义风格图案等也不乏与日本传统图案相似的图案。(水引)这个仅用一根绳编织的技艺,可能是很久以前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日本的。”
水引的内涵是那样的神秘,它既承继了日本的传统,又与远方异国有着共通的纹样。森田希望能够以水引为媒扩大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并欢迎海外爱好者来日本学习水引编织技法。“我的梦想是用水引制作服装。”森田没有停下创作的脚步。水引绳结技艺跨越了1400年,它的可能性仍在不断扩大。
摄影:川本圣哉
采访/撰文:田口美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