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疼痛者的福音来啦!他用镜头记录妻子的髋关节置换术

文摘   2024-11-14 12:41   日本  
日本女性受特有的生活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髋关节错位,进入中老年后,容易诱发“髋关节炎”。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就是一种常见的有效治疗方案。我在手术现场,亲眼目睹了最先进的机械臂技术如何辅助骨外科医生施展指上工夫。

辛劳的髋关节
放在理科教室一隅的人类骨骼标本,相信大家都见过,也都还记得吧。位于身体中段,左右对称,起着支撑骨盆以上的上半身和连接下半身的作用,是双足行走的关键。这就是“髋关节”。
这个关节的外形,像一个小球镶嵌在碗里。乍一看,结构简单,却可向上下左右等各方向运动,相当灵巧。
人体骨骼中,最长的要数股骨。股骨头与包裹股骨头、充当屋顶功能的碗状髋臼,如果对位良好,则处于最佳的运动状态。球状的股骨头,在髋臼这口碗里滑动,就能向各个方向运动。
大概20年前,我有个拍摄人体骨骼标本的机会。当时,我就对髋关节的小球和小碗做了各种操作。结构简单得惊人,却又如此精妙地组合在一起,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神秘力量。
大股骨头被牢牢地吸附在髋臼上,却又可自由旋转。髋关节靠着这对搭档的舞蹈而灵活跃动。
髋关节炎
髋关节既然如此像大车轮一般活跃,那么随着身体老化,开始发出悲鸣,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关节的球和碗之间有软骨,起着汽车减振器的作用。当软骨受到磨损,或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萎缩,或股骨头出现空洞等等,这些都会引发疼痛。如果仅靠缓解疼痛的保守治疗,也依然无法减缓疼痛时,就需要考虑进行手术,把损伤严重的髋关节摘除,置换成人工髋关节。
约80%的日本中老年女性,由于先天因素,髋臼偏浅,所以不能完全包裹股骨头部,最终多会引发髋关节炎。
我妻子也不例外,患上了髋关节炎。
美国史赛克公司生产的植入关节。重250g。实际的股骨头部重量约150g,所以术后体重会增加100g左右。
妻子与髋关节的斗争,年头已久。自高中时期髋节出现不适以来,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问题不仅在于髋关节本身的疼痛,还在于为减轻疼痛的畸形动作,导致骨盆倾斜,出现了长短腿,时常难以完成长距离的步行。每次发作,都尝试各种治疗方案,一直缝缝补补到了年近七旬。
我也时常给她按摩搓揉腰腿,也去求过神拜过佛,盼望她能好转。但是,或许是软骨被磨损得无可再磨,她终于忍受不住疼痛,决定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我家附近有玉川医院(东京都世田谷区)。髋关节手术量年超1000例,可谓日本顶级水准。妻子以往一直在这里看病,这次非常幸运,由髋关节中心主任松原正明医生主刀。松原医生是日本髋关节手术的第一人。这正是个好机会,可以向受这一病痛折磨的400万名患者,分享手术最前线的信息。出于这一考虑,我提出了采访申请,在特别许可下,获准拍摄妻子手术的全过程。
术前检查项目之一,骨密度测定。女性在闭经后,由于雌激素减少,骨密度会急剧降低,所以容易患骨质疏松。
术前讨论会
手术1周前,医生会聚集到叫“绘描室”的房间。在X光和CT等大量影像检查结果的包围中,为预定于下周做手术的患者,细致探讨最适合每个人的手术方案。
桌上放有透明胶片,上面画有各家人工髋关节厂商生产的植入关节模型。医生会把描摹纸放在上面,用铅笔按术前计划,确认植入体的植入位置。
讨论会上,医生会对照患者的各项检查数据,探讨手术方针。
“我习惯骨骼用蓝笔画,植入关节用红笔画。我觉得这样看着美观,所以一直分颜色画图。但也有人只用黑笔画,每个人都不一样。”
松原医生手术当天也是早上7点就来了。他说已为自己主刀的下一个患者,绘制了术前计划。
髋关节中心为做术前计划,已斥资引入了3D导航软件,手绘轨迹图并非必须。但是,一边试错一边画线,这一操作可当作术前的模拟预演,对手术经验尚为不足的年轻医生来说,是一种形象思维训练。每当此时,也必须由松原医生最终拍板。
使用蓝、红铅笔、分度器和直尺,活动自己的双手,在脑海中预演手术过程。
松原医生强调了形成肌肉记忆的意义,他说:“老医生都跟我们说‘在动手画图的过程中,骨骼后面的组织关系,还有看不见的线,就都能慢慢看清楚了’。我年轻的时候,还没有3D技术。我从30年前起就是这个风格了。”
这间讨论室叫做“绘描室”。大概也体现了医疗团队对松原医生这一姿态的认同吧。
“人工髋关节装上后就是这样的。”松原医生细致地进行术前说明,直至患者充分理解。
手术开始
“想穿上宇航服般的手术服,这个愿望也是我选择当骨外科医生的一个动机。”松原医师说话时很放松。
妻子全身麻醉,陷入沉睡。
手术采取前侧开刀进入。这种前路方式如今已在全国普及,而最早将它引入日本的先驱,正是松原医生。当时,从靠近髋关节的后侧开刀是主流。但这样就会伤及肌肉和组织,无法复原。松原医生一直在探索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当他在一次学会上听闻德国医生设计的手术方式后,“我直觉就是它了。立马飞到德国,直接上门求教。”新方式是前侧开刀进入,不会损伤肌肉和肌腱,所以术后恢复迅速,是划时代的技术。据介绍,髋关节中心从2009年起,所有手术都采取了前路方式。
研发适合日本人的人工髋关节,利用3D-CT模型研究新的导航技术,研发便捷的手术器具......由丰富的手术经验背书,富有创意与探索精神的“松原流”,被髋关节中心的下一代医疗人员切实地继承了下来。这是我在各种场景中的切身体会。
机械臂手术辅助的最新系统
手术终于到达高潮,技术先进的手术辅助机器人“Mako”登场。该技术是用机械臂辅助主刀医生的动作。当医生即将对不在术前计划范围内的骨骼动刀时,机械臂就会施加限制。
“引入这套设备后,做手术就更放心了。现场不再依赖医生个人卓越的指上工夫——所谓的‘神之手’,它能帮助所有医生达到及格线,有利于医疗团队的组建。”
Mako机器人工作时的状态。图片左侧,松原医生打开研磨器的开关,钻头转动,削磨骨骼。右侧监视器上,绿色表示应去除的部分。去除干净后,会变成白色。过度磨削时,会变成红色,一旦超过2mm,机器会自动停止。
使用骨锤和骨凿,把髋臼杯敲进髋臼侧。敲入人工软骨内衬后,“咔”的一声响,内衬与髋臼杯严丝合缝嵌到一起。电子设备的进步虽然日新月异,但手感和响声,依然是最后的王牌。
摘除的股骨头部。原本软骨应该呈现珍珠色,但质变后,越发偏向黄色。妻子的情况是软骨磨损,连软骨下的骨头都暴露出来了。松原医生说:“骨头里是有神经的。一走路,就会很疼。
用X光片确认人工髋关节是否完美植入,1小时17分钟后,手术顺利结束。
手术翌日就开始康复训练
在康复治疗师松江洋平的指导下,开始关节活动度训练。据说术后最为重要的不是“躺平”静养,而是积极活动身体。
出院前,要结合患者的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个性化复健训练,比如楼梯上下训练等。承蒙医护人员的细心照料,妻子术后8天出院。虽说离恢复还需要一些时日,但已经能看到她满面笑容,吵着闹着“要做那个,要去那里”了。
倾听骨骼的声音
松原医生明年就70岁了。如今依然精神饱满,活力焕发,每年差不多主刀250起手术,让人很难相信他已年近古稀。他说,过去他也梦想过当一名考古学者。后来,那个学生时代热衷于足球的青年人,成了一名骨外科医生,一路走在髋关节领域的最前线。
我忽然想到,如果把盆骨的髋臼比作“洞窟的洞口”,那松原医生就像是对准那个洞口,将小球一脚踢入的前锋。并且,侧耳倾听来自身体深处的骨骼的声音,不就正是考古学人发掘遗迹的浪漫情怀吗?
“凝视衰老”,也就是“凝视骨骼”。
人类的骨骼随着年岁增长而减少,最终会定格在206个左右。乍一看,每根骨头似乎都一样,而实际上没有一根骨头是相同的。
标题图片:一边查看髋关节X光片,一边讨论手术方法

Nipponcom日本网
nippon.com日本网是于2011年10月正式开办的多语种网站。我们以促进世界各国和地区对日本的了解为宗旨,向全球60亿读者提供有关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