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从本真

文化   2025-01-17 16:54   宁夏  

《原野湃》文创读物 

2024年12月 No.007


·编者按

龚杰、袁辉、陈德启、丁健、张志言、豆孝明......一个个名字背后,都是一颗炽热的心,一段坚韧的故事。他们是这片土地开拓者,更是守护者。他们中有世代相传的葡萄酒酿造者,有从城市来到乡村寻找梦想的年轻人,还有远渡重洋归来的游子。无论是谁,都怀揣着同一个信念⸺用智慧和汗水,诠释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本真的追求。

而这看似朴素的理想⸺顺应自然,尊重生长规律,收获最优质的果实,展现出宁夏葡萄酒的独特魅力⸺支撑着他们不断前行。正是这份近乎执拗的坚持,使得宁夏葡萄酒产业逐渐茁壮成长。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宁夏已然成为中国葡萄酒的核心产区。

从自然,从本真

敬畏自然:土地的生态复苏 

20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龚杰得知宁夏有一个庄园正在出手,适值他下定决心由煤炭转型至农业。虽然煤矿使龚杰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一句“这不是我想要的,土地才是”让他毅然接手贺东庄园。接手酒庄时正逢冬季,葡萄俱已完成埋土,直到第二年春季出土时龚杰才发现,有近70%的葡萄都没有发芽,看着眼前这片生机渺然的葡萄园,他远赴国外产区学习、四处寻访聘请国内外葡萄种植专家、栽种下一排排新葡萄苗木。如今的贺东庄园,经过3年的悉心培育,土壤肥力恢复,葡萄园生态系统得到优化,形成了独特的有机酿造模式。

与龚杰同样拥有商业前瞻性目光和土地忧患意识的袁辉,也深刻理解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面对源石酒庄前身砂石场的生态修复挑战,袁辉不仅着眼于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更致力于将这片曾经因开采而受损的土地恢复生机。他坚信,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才能酿造出真正蕴含土地灵魂的美酒。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源石酒庄在贺兰山下种植各类树木300余万株,用以改良土壤结构,将20000亩荒滩和废弃矿坑改造成绿洲。

贺兰神酒庄的故事,更是展现了将荒芜之地转变为繁荣绿洲的非凡经历。曾经在海内外多处进行投资的华侨精英陈德启,扎根宁夏,在10万亩荒滩上种树、建设防风带、搭建滴灌系统,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生态保护体系。昔日西装革履的企业家,如今已然变成了一个皮肤黝黑、双手粗糙的老农。然而正是这些努力,使得原本贫瘠的土地逐渐转变成适合有机种植的沃土,让《山海情》中所描绘的理想家园从荧幕走进了现实。


讴歌风土:生态与人文的交融

随着贺兰山东麓在国际上逐渐取得瞩目,这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投身其中。来自北京的欧洲葡萄酒代理商丁健女士,便是这股潮流中的一员,她将自己对艺术和音乐的热爱转化为对葡萄酒事业的激情,并在此建立了宛如一颗璀璨明珠的嘉地酒园。占地300亩的嘉地酒园虽规模不大,却处处彰显着精致与用心。对于丁健女士而言,经营酒庄如同精心打磨一件艺术品;她以个人的热情和细腻雕琢酒庄,使之恰到好处地体现她的审美追求与专业精神。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深入到嘉地酒园的酿造哲学之中。她坚信,只有尊重自然、遵循生态规律,才能酿造出最能表达风土特色的佳酿。

毕业于法国波尔多蒙田大学(原波尔多第二大学)葡萄酒专业的张言志,凭借其深厚的酿酒学识和广阔的国际视野,毅然选择了贺兰山。这里严苛的自然环境,在酿酒人眼里却有不可多得的优势:土壤中丰富的矿物质与显著的昼夜温差,都为种植高品质葡萄提供了理想条件。于是,在戈壁滩上,一座融合实用价值与美学追求的典范酒庄西鸽酒庄拔地而起。它不仅凝聚了理想主义者的心血,更是将现实主义与浪漫情怀完美结合。“建一座中国人自己的酒庄,向世界传递中国美”是张言志的理想。而这份对葡萄酒的忠诚,让西鸽酒庄在短短五年间便赢得了世界的瞩目。

在红寺堡发展成为今天的移民城市之前,曾是一片广袤的荒原。彼时的豆孝明,刚从大学毕业便来到宁夏,先后在青铜峡、银川等地打拼,凭借自身的努力和魄力,创立公司,兴办企业,最终成为当地房地产领域的成功企业家。2013年,他积极响应转型号召,在红寺堡产区建起了一座具有中国风格的城堡汇达阳光生态酒庄。他将自己对西北风情的浓烈情感和多年不减的乡愁融入到酒庄的设计中: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登上那充满秦汉风情的城墙,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边塞古城,耳边回响着金戈铁马的声音,眼前浮现丝绸古道上悠长的驼铃。极富东方韵味的美学表达、有机生态的葡萄种植、以及对天时地利人和的酿酒哲学,无不传递着对传统与创新的尊重。

*以上5张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归于本真:紫色诗篇的抒写

世界葡萄酒大师(MW)佩德罗·陶乐斯曾感慨:“宁夏就是现代伟大风土的典范,它是一个正在靠人的意志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产区。” 这句话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宁夏葡萄酒产业背后的神秘之门。在这里,极端的气候、贫瘠而难以耕种的土地、远离繁华都市的喧嚣、缺少支撑的消费习惯等因素,都成为了挑战。

然而,正是这些看似不利的因素,却在时光的雕琢下,幻化成了这片土地独特的魅力勋章,激发了宁夏人的斗志,也迎来了一群无畏的“拓荒者”们挺身而出:他们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开荒、平地、建造葡萄园,如同一部与自然战斗的史诗,在这片看似毫无希望的土地上,播下了葡萄种植的第一颗种子;让一座座酒庄,像雨后春笋一样在贺兰山陡峭的山坡间冒出来。

龚杰、袁辉、陈德启、丁健、张志言、豆孝明......一个个名字背后,都是一颗炽热的心,一段坚韧的故事。他们是这片土地开拓者,更是守护者。他们中有世代相传的葡萄酒酿造者,有从城市来到乡村寻找梦想的年轻人,还有远渡重洋归来的游子。无论是谁,都怀揣着同一个信念用智慧和汗水,诠释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本真的追求。

而这看似朴素的理想顺应自然,尊重生长规律,收获最优质的果实,展现出宁夏葡萄酒的独特魅力支撑着他们不断前行。正是这份近乎执拗的坚持,使得宁夏葡萄酒产业逐渐茁壮成长。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宁夏已然成为中国葡萄酒的核心产区。从 1996 年的3000 亩到 2020 年惊人的50 万亩,成为中国集中连片规模最大的酒庄酒产区,占中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1/3,在中国葡萄酒产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宁夏人几十年的坚持,终于换来这张紫色名片。

然而,在书写之外,还有无数的名字与面孔,因为方寸纸张,难以尽数呈现。那些未被记录的故事,同样充满了激情与梦想;那些未曾提及的人物,同样承载着改变这片土地的力量。不论是葡萄园里的劳动者,还是酿酒车间的技术员,亦或是默默支持的家庭成员,都是为理想奋斗的普通个体。

他们或许没有显赫的头衔,也没有耀眼的光环,但正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奇迹,见证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向所有为宁夏葡萄酒事业默默奉献的人们致敬,愿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让世界品味到来自贺兰山的独特风味。

出品 | 原野湃

美术设计 | L-Rita  策划编辑 | Marvin.M 

摄影摄像 | 张云迪 梨睿 视频 | 子赟 布衣纽扣

*每期限量印刷*

*欢迎大家免费领取*

期待与更多空间达成合作互动


原读物投放 / 内容投稿 / 广告 /  vx : CT142621
推荐阅读

看不见的岩画
征稿启事 | 《原野湃》2025卷诚邀您的参与
在反哺与自我关照中,看见星星的故乡
葡萄酒的中式文化底蕴
跟着葡萄酒去旅行

原野湃
Wildness Passio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