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在美育教育中,贺兰山东麓的可能与未来有多远?

文化   2024-12-05 23:00   宁夏  

昨天下午,在马浩谦老师的邀请下,《原野湃》文创读物主创团队走进宁大美育工作室,开启了一场别具一格的葡萄酒文化学术交流分享会。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关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的深度对话,更是一次融合了年轻视角与创新表达的文化探索之旅。来自宁夏大学葡萄酒专业的学子们与《原野湃》团队面对面,共同探讨如何以现代的方式讲述这片土地上独特的风土故事。


从文字到影像:多维度呈现葡萄酒的魅力
在音乐的轻柔烘托中,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马浩谦老师首先介绍了到场嘉宾,并简要说明了本次活动的意义。作为开场嘉宾,《原野湃》策划编辑Marvin首先发言。她分享了最新刊印的第五期期刊背后的故事——这期期刊在紧张的赶制中完成,率先抵达宁大活动现场,与同学们见面。
刚刚印刷出来的期刊,油墨尚未完全干透,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气,甚至还有些柔软未定型。正是这50份匆忙装订、带着温度的期刊,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了每一页背后所承载的心血与情感。

而那些情感与厚重,不仅通过文字传递,更借助兼具时尚与人文的美术视觉设计,让这份期刊成为更多Z世代年轻人心中的瑰宝。《原野湃》的美术设计安琪讲述了期刊的设计理念及其演变过程。

作为宁大的校友,这是安琪毕业8年后首次回到校园。对于安琪而言,这次回归校园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分享,更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一次深刻回顾。
站在熟悉的讲台上,她分享了自己在《原野湃》设计过程中所经历的无数次推翻与重来,以及每一个成就带来的深刻满足感。每一期的设计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我们不仅要捕捉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的精髓,还要将其以一种现代、时尚的方式呈现给年轻的读者。”从最初的构想到最终定稿,每一步都是精心雕琢的结果。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改动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安琪特别提到,在设计第五期时,团队曾多次调整封面,“光是手绘封面,就设计了两种不同的版本。”但她坦言,设计就是这样,作为一个设计师,常常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她习惯这种不断重来的“繁琐”,也从中找到了乐趣与成就感。这样的经历不仅锻炼了她的耐心,也让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深思熟虑的心意。

摄影师天睿带领大家回顾了他的摄影之旅,特别是那些深入酒庄拍摄时的难忘瞬间。

他动情地分享道:“在拍摄过程中,我们是否可以将更多的元素融入到照片中?能否让每一张照片不仅仅是记录一颗葡萄的生长过程,而是展现酒庄与劳动者、劳动者与葡萄、葡萄与风土、风土与贺兰山东麓产区之间的深厚联系?这不仅需要更多的思考和知识架构,更需要我们用镜头讲述一个更完整的故事。”


这番充满思考与情感的发言,引发了同学们热烈而真挚的掌声。天睿的话语不仅仅是在探讨摄影技巧,更是在启发大家如何通过镜头捕捉和传递更深层次的文化与人文价值。
摄像师云迪以其幽默诙谐的方式分享了视频制作中的趣事与挑战,使现场气氛更加轻松愉悦。他谈到:“从文字到影像,每一个环节都是对艺术的追求。在未来的随刊视频剪辑和制作中,我希望能够更精准地把握每个酒庄的独特质地,深入挖掘其文化属性,让每一段视频都成为对这片土地最真挚的致敬。”

他进一步解释道:“我们不仅仅是在记录葡萄的生长和酿造的过程,更是在捕捉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联系。每一个镜头、每一帧画面都应该传递出贺兰山东麓这片土地的灵魂。”云迪强调,未来他会更加注重细节的呈现,力求通过镜头讲述一个更完整、更有温度的故事。

接下来,《原野湃》主理人柱子分享了自己创立《原野湃》的心路历程。他详细解释了“原野湃”三个字的诞生缘起及其背后蕴含的意义,并回顾了自己的从业经历。

柱子曾从事体制内的摄影工作数年,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思考。然而,在某个时刻他认为:当人们生活久了,思维就会自然而然向经验投靠,容易过起模式化的生活,从而让思维固化无法取得突破,那么保持一种最初的passion是很难得的品质。原野湃”就由此诞生,英语翻译:Wildness Passion。

他自问“年轻人难道不应该做点有意思、有价值的事情吗?”这个问题点燃了他内心深处的梦想与热情,决定创立《原野湃》期刊。


尽管创办过程中几经波折,经历了资金短缺和制作团队的种种挑战,但这些困难从未动摇他对记录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的执着追求。“每一次推翻重来,都是为了更接近心中的那份完美。”柱子说道,“我们不仅在记录宁夏葡萄酒的故事,更是在传承这片土地上的匠心精神与文化记忆。”

正是这份坚持和信念,让《原野湃》逐渐成长为一个连接艺术与文化的桥梁,它不仅仅是一份期刊读物,更是承载着贺兰山东麓风土人情的生动画卷。柱子希望通过《原野湃》,激励更多年轻人勇敢追梦,用他们的视角讲述这片土地上独特而迷人的故事。

品鉴与交流:感受葡萄酒文化的魅力

在马浩谦老师的引导下,师生们一同品尝了几款精选自不同酒庄的葡萄酒,这些酒是《原野湃》期刊【一期一酒庄】版块中深入探访、报道过的酒庄,有来自玖禧酩庄的“玖禧梦”、有来自美贺庄园的经典佳酿霞多丽干白,有来自图兰朵的“图”;以及来自银色高地的受到众多酒店、餐厅青睐的青苹果酒“山泉之舞”......

这些葡萄酒在马老师用心而细腻的周到安排下,早早冰冻醒好,活动中场饮用的时候,正是极佳的饮用口感。

莅临这次分享活动的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的高宇老师他的一段关于“不同酒庄不同风格质地”的发言,启发、纠偏了在场的每一位人。“喝葡萄酒,不要在意它来自哪个酒庄,是否有名,价格几何,只要是自己喜欢,符合自己的口感和心境,就是一款好酒......”

活动原本计划为90分钟,但在提问交流环节,许多学生纷纷热情而真诚地发表自己的感想,并向我们主创团队提问。他们的纯粹、真诚与天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的年轻活力与蓬勃朝气。

学生们的问题涵盖了多个方面:有的同学询问酒庄的具体运营情况,有的请教如何撰写关于葡萄酒的文章,还有同学鼓起勇气提出希望《原野湃》在未来探访酒庄时能够带上他们。“我可以帮你们扛机器……”一位同学充满期待地说。这些真挚的互动不仅拉近了我们与同学们的距离,也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对这片土地和文化的热爱与向往。

这种超出预期的热情交流,使得活动时间不知不觉延长,但没有人感到疲惫。相反,每一位参与者都沉浸在这样充满激情与灵感的氛围中,共同分享着对葡萄酒文化的热爱与探索。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与共鸣。

甚至,在活动结束后,许多同学还与我们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围绕着纸质期刊的坚守、酒庄的文化、文字的表达技巧......

特别的礼物:传递情谊与期望

作为活动的一个温馨小插曲,马浩谦老师为每一位《原野湃》团队成员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他自己设计的文创帆布包。马浩谦老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斜杠青年:音乐人、小号手、国内第一代手碟演奏者、宁夏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副秘书长、流行音乐学会理事、打击乐委员会委员……可以说,他对音乐的热爱已经融入了生命的每一处细节。活动现场所播放的每一首歌,都是鲜为人知的音乐珍宝,涵盖了爵士乐、摇滚、民谣等多种风格。

这些音乐不仅为活动营造了独特的氛围,也展现了马浩谦老师广泛的音乐品味和深厚的艺术修养。他精心挑选的每一段旋律,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带领大家进入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世界。

马浩谦老师亲手将帆布包递给每一位嘉宾,帆布包上印着一句意味深长的话:“No Jazz, No Life”,而马浩谦老师将其翻译为“生活家”。这不仅是对爵士乐的热爱,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表达——一种追求自由、热爱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

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生活的艺术家,这个帆布包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不要忘记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这份特别的礼物不仅是对《原野湃》团队辛勤工作的认可,也象征着两方之间深厚的友谊与合作的美好前景。它承载着马浩谦老师的音乐梦想与生活哲学,传递给每一位参与者,让这场交流会更加难忘。

与此同时,《原野湃》团队也为马浩谦老师的美育工作室精心挑选了一些书籍,以表达对他们支持和帮助的感激之情。这些书籍涵盖了葡萄酒文化、艺术创作以及人文历史等多个领域,旨在丰富工作室的资源库,进一步促进双方的合作与交流。

展望未来:携手共进,探索无限可能

此次分享会不仅加深了参与者对葡萄酒文化的理解,更为《原野湃》与宁大葡萄酒学院之间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它不仅是一场关于葡萄酒的品鉴会,更是一次跨越学科界限的思想碰撞。我们相遇,源于热爱与笃行;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馥郁芬芳牵引着我们,相聚在这场线下交流活动中。

葡萄酒学院的同学们满怀热忱,以专业之姿剖析每一寸风土的奥秘,从土壤的呼吸到阳光的笔触,从葡萄的低语到美酒的倾诉……让这场相遇成为知识的新起点。与同好举杯,为紫色热土,为佳肴音乐,为与仁人志士相遇,为与山川湖海的灵韵相拥……

我们期待在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共同推动中国葡萄酒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通过每一次相聚,每一次交流,我们不仅在传承这片土地上的匠心精神与文化记忆,更是在书写属于我们的新篇章。




出品 | 原野湃

美术设计 | L-Rita   策划 编辑 | Marvin.M

摄影摄像 | 张云迪 梨睿  视频 | 子赟 布衣纽扣

*每期限量印刷*

*欢迎大家免费领取*

期待与更多空间达成合作互动

原读物投放 / 内容投稿 / 广告 /  vx : CT142621
推荐阅读

银川首家读物期刊 | 原野湃与大家见面了……
在反哺与自我关照中,看见星星的故乡
葡萄酒的禅道
跟着葡萄酒去旅行
葡萄酒的中式文化底蕴

原野湃
Wildness Passion
 最新文章